一种粮食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0649发布日期:2018-08-28 23:2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水分是其赖以生存的条件。但水分过高会诱发昆虫和微生物的滋生,容易造成粮食发热、发酵、变质和发芽率下降。以谷物为例,谷物收获时的含水率为 25 ~ 30%,在保存时需要尽快降到安全水分 13 ~ 15%。我国的谷物一年收获 1 ~ 3 次,要存放数年,但在谷物生产过程以及谷物烘干环节,自然晾晒容易受到天气和场地等影 响的制约。随着谷物收割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种粮大户的兴起,自然晾晒越来越不能 满足需求,必须借助于谷物干燥设备。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循环粮食烘干机包括缓苏室、烘干室、提升 机和电控部分,通常以燃烧柴油、煤炭、木柴、秸秆和电加热等作为热源生成热风,热风在烘干室中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与粮食接触,从而带走其中的水分对粮食进行烘干。

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湿度的粮食均采用同一台热风机对粮食进行烘干,对于湿度大的粮食不能保证有效烘干,对于湿度小的粮食则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外,粮食直接垂直向下造成热风与粮食接触时间短、热风与粮食接触不均匀造成粮食干燥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粮食烘干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粮食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塔,烘干塔内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连通的进料室、一次烘干室、湿度检测室、二次烘干室、出料室,进料室的上端为开口作为进料口,进料室的下部设置有两块隔板与烘干塔之间组成一个小口端向下的锥形出料斗,锥形出料斗的出口端连接有闭风阀;一次烘干室、二次烘干室分别对应连接有热风机,湿度检测室的一侧端面为斜面、并对应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检测室的出口端设置有电动阀门。

进一步地,湿度传感器用于湿度检测室内粮食的湿度检测,当检测到粮食未达到设定的湿度要求时,打开电动阀门、启动二次烘干室的热风机,当检测到粮食达到设定的湿度要求时,打开电动阀门,关闭二次烘干室的热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烘干室和二次烘干室的结构相同,包括呈上下布置在烘干塔内的多块倾斜向下的导流板,导流板左右交替设置、并且位于上方导流板的低位端处于相邻下方导流板的上方。

一次烘干室位于最下方导流板的低位端朝向湿度检测室的进口端,温度检测室的出口端朝向二次烘干室位于最上方的导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机的出口端分别朝向一次烘干室、二次烘干室内最上方的导流板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以效果:

粮食通过一次烘干室烘干后进入湿度检测室,先通过湿度传感器对粮食的湿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粮食未达到设定的湿度要求时,打开电动阀门、启动二次烘干室的热风机进行二次烘干,当检测到粮食达到设定的湿度要求时,关闭二次烘干室的热风机,打开电动阀门直接经二次烘干室和出料室出料,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烘干质量。

一次烘干室和二次烘干室内分别设置有多块倾斜向下的导流板,导流板左右交替设置,使粮食依次经过导流板缓流向下,提高了粮食与热风的接触时间,保证了粮食干燥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烘干塔1,烘干塔1内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连通的进料室2、一次烘干室3、湿度检测室4、二次烘干室5、出料室6,进料室2的上端为开口作为进料口,进料室2的下部设置有两块隔板7与烘干塔1之间组成一个小口端向下的锥形出料斗8,锥形出料斗8的出口端连接有闭风阀9。

一次烘干室3和二次烘干室5的结构相同,包括呈上下布置在烘干塔1内的多块倾斜向下的导流板10,导流板10左右交替设置、并且位于上方导流板10的低位端处于相邻下方导流板10的上方。

一次烘干室3和二次烘干室5分别对应设置有热风机11,热风机11的出口端分别朝向一次烘干室3、二次烘干室5内最上方的导流板10的上端面。

一次烘干室3位于最下方导流板10的低位端朝向湿度检测室4的进口端,温度检测室4的出口端朝向二次烘干室5位于最上方的导流板10。

湿度检测室4的一侧端面为斜面、并对应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2,湿度检测室4的出口端设置有电动阀门13,温度传感器12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阀门13,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PLC或单片机,温度传感器12连接在控制器的输入端,电动阀门13通过接触器连接在控制器的输出端。

粮食通过一次烘干室3烘干后进入湿度检测室4,先通过湿度传感器12对粮食的湿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粮食未达到设定的湿度要求时,打开电动阀门13、启动二次烘干室5的热风机11进行二次烘干,当检测到粮食达到设定的湿度要求时,关闭二次烘干室5的热风机11,打开电动阀门13直接经二次烘干室5和出料室6出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