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1536发布日期:2018-12-18 21:4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干燥机。



背景技术:

干燥机是指一种利用热能降低物料水分的机械设备,用于对物料进行干燥操作。干燥机通过加热使物料中的湿分汽化逸出,以获得规定湿含量的固体物料。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技术方案往往是通过形成一个密封的负压空间,空气从引风机中加热进化,进入料仓内与物料接触,形成流化状态;或者是在料仓的侧壁上增加加热装置,在中部增设搅拌轴,达到烘干的目的。

然后这两种技术方案都无法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前者在干燥开始时,物料湿度较大,物料相互黏合易形成块状,使得干燥速率降低;后者虽然增加了搅拌轴,但是只做到了水平方向上物料的转移,易造成加热不均匀的现象,甚至是导致部分物料损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搅拌轴也无法对靠近料仓侧壁的物料进行搅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干燥机,使得在干燥机料仓内的物料不会出现黏合成块以及受热不均匀的现象,实现快速干燥的目的,大大缩短干燥所需的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仓以及下料仓,上料仓与下料仓密封连接,上料仓的顶部垂直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搅拌轴径向方向上延伸而出的叶轮,叶轮在搅拌轴上呈向上螺旋状;下料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下料仓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三组进风口,进风口与下料仓的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夹角,进风口远离下料仓侧壁一端设置有外螺纹。

采用这样的结构,上料仓的顶部垂直设置有搅拌装置,且搅拌轴上的叶轮在搅拌轴径向方向上呈向上螺旋状,在搅拌轴旋转的时候,叶轮能够将下料仓底部的物料通过螺旋向上输送至上料仓处,而位于上料仓的物料则通过叶轮与干燥机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落下至下料仓,从而实现干燥机内物料的上下传递,避免出现物料受热不均匀的现象;下料仓底部进风口的设计,便与热风进入至干燥机的内部,且进风口与下料仓的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夹角,风吹至下料仓的侧壁能够成一定的角度向上反射,风能够更容易、更快速的吹送至上料仓的顶部,使上料仓处的物料也能快速的受热,实现干燥机各个部位的物料都能够受热均匀。

进一步的,相邻进风口之间呈120°夹角,进风口与下料仓的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6°,具体可为5°。进风口设置均匀,且互呈120°的夹角,使得进入下料仓底部的风能够遍布其底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下料仓底部的物料能够充分受到吹风。

进一步的,上料仓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搅拌装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减速机,减速机的转轴与搅拌装置的搅拌轴连接,电机通过传动链与减速机传动连接。减速机的设置可以提高输出的力矩。

进一步的,上料仓的顶部远离驱动装置一侧设置有出风口以及进料口。

进一步的,上料仓的侧壁留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为第一储水层,第一储水层相对于搅拌轴对称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以及第一出水管,第一进水管的高度低于第一出水管的高度。

进一步的,下料仓的侧壁留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为第二储水层,第二储水层相对于搅拌轴对称设置有第二进水管以及第二出水管,第二进水管位于下料仓的底部,第二出水管位于下料仓的顶部。在第一储水层以及第二储水层内注满热水,可以使得干燥机侧壁与物料接触的一端受热,不仅能够对物料起来一个加热的作用,而且还能对干燥机机体内达到保温的效果;同时两者均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热水可以在第一储水层以及第二储水层中停留最长的时间,接触的面积最大化,热交换效率也最大化。

进一步的,上料仓侧壁以及下料仓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测量第一储水层以及第二储水层内部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可以清楚的监测到第一储水层以及第二储水层内部水温的变化,可及时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下料仓呈倒圆台形,下料仓与物料接触的内壁为导热板。风从进风口进入到下料仓底部,遇上倾斜的下料仓侧壁反射倾斜向上,经不断反射后到达上料仓的顶部。下料仓与物料接触的内壁选用导热板,水温可以更有效的传递到下料仓的内部,高效实现热交换。

进一步的,叶轮与下料仓的内壁的间距为8mm-10mm,搅拌轴延伸至下料仓的底部贴近出料口。叶轮与下料仓内壁的间距具体可选为10mm,既可以保证物料可以充分的被叶轮进行上下交换,也可以保证位于上料仓顶部的物料可通过叶轮与下料仓内壁之间的间隙落下至下料仓的底部。

综上所述,这样的高效干燥机,使得在干燥机料仓内的物料不会出现黏合成块以及受热不均匀的现象,实现快速干燥的目的,大大缩短干燥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高效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上料仓;2、下料仓;11、搅拌装置;111、搅拌轴;112、叶轮;12、驱动装置;13、出风口;14、进料口;15、第一储水层;151、第一进水管;152、第一出水管;21、进风口;211、外螺纹;22、第二储水层;221、第二进水管;222、第二出水管;223、温度测量装置;23、出料口;24、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仓1以及下料仓2,上料仓1与下料仓2密封连接,上料仓1的顶部垂直设置有搅拌装置11,搅拌装置11包括搅拌轴111以及设置在搅拌轴111径向方向上延伸而出的叶轮112,叶轮112在搅拌轴111上呈向上螺旋状;下料仓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23,下料仓2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三组进风口21。上料仓1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搅拌装置11的驱动装置12,驱动装置12包括电机以及减速机,减速机的转轴与搅拌装置11的搅拌轴111连接,电机通过传动链与减速机传动连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电机工作使得搅拌轴111开始旋转,搅拌轴111上的叶轮112能够将下料仓2底部的物料通过螺旋向上输送至上料仓1处,而位于上料仓1的物料则通过叶轮112与干燥机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落下至下料仓2,从而实现干燥机内物料的上下传递,避免出现物料受热不均匀的现象。

上料仓1的顶部远离驱动装置12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3以及进料口14。

叶轮112与下料仓2的内壁的间距为8mm-10mm,搅拌轴111延伸至下料仓2的底部贴近出料口23。叶轮112与下料仓2内壁的间距具体可选为10mm,既可以保证物料可以充分的被叶轮112进行上下交换,也可以保证位于上料仓1顶部的物料可通过叶轮112与下料仓2内壁之间的间隙落下至下料仓2的底部。

上料仓1的侧壁留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为第一储水层15,第一储水层15相对于搅拌轴111对称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51以及第一出水管152,第一进水管151的高度低于第一出水管152的高度;下料仓2的侧壁留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为第二储水层22,第二储水层22相对于搅拌轴111对称设置有第二进水管221以及第二出水管222,第二进水管221位于下料仓2的底部,第二出水管222位于下料仓2的顶部。在第一储水层15以及第二储水层22内注满热水,可以使得干燥机侧壁与物料接触的一端受热,不仅能够对物料起来一个加热的作用,而且还能对干燥机机体内达到保温的效果;同时两者均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热水可以在第一储水层15以及第二储水层22中停留最长的时间,接触的面积最大化,热交换效率也最大化。

其中,上料仓1侧壁以及下料仓2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测量第一储水层15以及第二储水层22内部温度的温度测量装置223。可以清楚的监测到第一储水层15以及第二储水层22内部水温的变化,可及时进行调整。

另外,下料仓2与物料接触的内壁为导热板24。下料仓2与物料接触的内壁选用导热板24,水温可以更有效的传递到下料仓2的内部,高效实现热交换。

如图2所示,进风口21与下料仓2的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夹角,进风口21远离下料仓2侧壁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11;相邻进风口21之间呈120°夹角,进风口21与下料仓2的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6°,具体可为5°。另外,下料仓2呈倒圆台形。下料仓2底部进风口21的设计,便与热风进入至干燥机的内部,且进风口21与下料仓2的水平方向呈一定的夹角,所以风从进风口21进入到下料仓2底部,遇上倾斜的下料仓2侧壁反射倾斜向上,经不断反射后到达上料仓1的顶部,达到风能够更容易、更快速的吹送至上料仓1顶部的目的,使上料仓1处的物料也能快速的受热,实现干燥机各个部位的物料都能够受热均匀。

综上所述,这样的高效干燥机,使得在干燥机料仓内的物料不会出现黏合成块以及受热不均匀的现象,实现快速干燥的目的,大大缩短干燥所需的时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以及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