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式分子筛转轮新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4462发布日期:2018-10-30 22:2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可分离式分子筛转轮新风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机,尤其涉及一种可分离式分子筛转轮新风机组,属于新风系统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分子筛转轮是一种利用分子筛吸附材料作为基础而开发的适合多种用途的转轮,其在诸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使用,如气体分离、气液分离、除臭、除尘、显热和潜热能量传递等,尤其在新风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目前现有的分子筛转轮新风机组大多采用在一体式壳体内按照一定的排布方式依次将风机、分子筛转轮、换热装置等部件固定下来,这样的新风机组将各个功能单元均集中在一个一体式壳体内,各功能单元之间不能分离,这种结构虽然能够较好的实现各单元的功能化,但由于将各功能单元集合在一起,造成新风机组的整机体积较大,不方便运输和入户安装;此外这种一体式的新风机组,也不能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减少和增加一定的功能单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分子筛转轮新风机组,该新风机组的各功能单元采用可分离式模块组合,便于运输和入户安装,同时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增加和减少功能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分离式分子筛转轮新风机组,以安装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所处方向为方向基准,包括

位于上层且按照排风方向可拆卸式排布的独立的电气组件单元、第一初级除尘单元和室外风机组单元,其中电气组件单元朝向室内一侧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室外风机组单元朝向室外一侧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

位于下层且按照进风方向可拆卸式排布的独立的第二初级除尘单元、高效除尘单元、盘管组件单元和室内风机组单元,其中第二初级除尘单元与室外风机组单元上下对称设置,高效除尘单元与第一初级除尘单元上下对称设置,盘管组件单元与电气组件单元上下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初级除尘单元朝向室外一侧上开设有室外进风口,室内风机组单元朝向室内一侧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和

独立并纵跨上、下层的分子筛转轮单元,该分子筛转轮单元可拆卸式夹设于由室外风机组单元与第二初级除尘单元组成的左侧区域和由第一初级除尘单元与高效除尘单元组成的右侧区域之间;

所述电气组件单元、第一初级除尘单元、位于上层的分子筛转轮单元部分和室外风机组单元相邻一面上均开设有上层通气接口,相邻两上层通气接口连通后形成与室内、外连通的上层风道;

所述第二初级除尘单元、位于下层的分子筛转轮单元部分、高效除尘单元、盘管组件单元和室内风机组单元相邻一面上均开设有下层通气接口,相邻两下层通气接口连通后形成与室内、外连通的下层风道,且该下层风道与所述上层风道互不连通。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高效除尘单元包括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和定位设于该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内的两个板式高效除尘器,两个所述板式高效除尘器呈V型结构排布,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分子筛转轮单元。

所述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内沿板式高效除尘器推进方向在两板式高效除尘器的两侧边处分别定位设有一定位导轨,且该定位导轨沿板式高效除尘器推进方向呈梯形结构。

所述盘管组件单元包括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和定位设于该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内的两组呈板状的风机盘管,该两组所述风机盘管呈V型结构排布,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室内风机组单元,且所述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的底部定位设有一接水盘,且两个所述风机盘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落入该接水盘内。

所述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处均分别定位设有一电动风阀。

所述第一初级除尘单元和第二初级除尘单元均包括初级除尘单元外框架和定位设于该初效除尘单元外框架内的布袋除尘器。

所述室外风机组单元和室内风机组单元均包括风机组单元外框架和定位设于该风机组单元外框架内的EC风机;所述电气组件单元包括电气组件单元外框架和定位设于该电气组件单元外框架内的电气组件。

所述分子筛转轮单元包括分子筛转轮单元外框架和定位设于该分子筛转轮单元外框架内的分子筛转轮,且该分子筛转轮的径向面朝向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方向。

所述第一初级除尘单元外框架上、所述第二初级除尘单元外框架上、所述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上和所述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紧缩钮,该紧缩钮能够将相邻两个单元可拆卸式定位连接在一起。

所述新风机组的外周均包覆有一层机组外框,该机组外框由双层覆铝镀锌钣金层和夹设于该双层覆铝镀锌钣金层之间的玻璃纤维保温棉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新风机组将各功能单元模块化,并按照室内、外进出风方向排布各个功能单元,在上层设有可拆卸式的电气组件单元、第一初级除尘单元和室外风机组单元,在下层设有可拆卸式的第二初级除尘单元、高效除尘单元、盘管组件单元和室内风机组单元,还设有独立并纵跨上、下层的分子筛转轮单元,上层各功能单元之间开设有上层通气接口使上层形成与室内、外连通的上层风道,下层各功能单元之间开设有下层通气接口使下层形成与室内、外连通但与上层不连通的下层风道。本申请所述的新风机组采用可分离式的模块单元组合,各个功能单元体积小,能够进入货梯,运输方便,使用时在现场组合安装即可,此外还能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减少和增加相应的功能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上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右视图;

图6是图3的仰视图;

图7是图3的俯视图;

图8是图3俯视角度下的横向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完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板式高效除尘器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板式高效除尘器安装时的推入方向;

其中:

1-电气组件单元;101-室内进风口;102-电气组件单元外框架;103-电气组件;

2-第一初级除尘单元;201-初级除尘单元外框架;202-布袋除尘器;

3-分子筛转轮单元;301-分子筛转轮单元外框架;302-分子筛转轮;

4-室外风机组单元;401-室外出风口;402-风机组单元外框架;403-EC风机;

5-第二初级除尘单元;501-室外进风口;501a-电动风阀;

6-高效除尘单元;601-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602-板式高效除尘器;603-定位导轨;

7-盘管组件单元;701-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702-风机盘管;703-接水盘;

8-室内风机组单元;801-室内出风口;

9-紧缩钮;

10-机组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详细介绍了一种可分离式分子筛转轮新风机组,以安装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下所处方向为方向基准,该新风机组包括上层和下层两部分。

上层部分包括位于上层且按照排风方向可拆卸式排布的独立的电气组件单元1、第一初级除尘单元2、分子筛转轮单元3的上半部和室外风机组单元4,其中电气组件单元朝向室内一侧上开设有室内进风口101,室外风机组单元朝向室外一侧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401。下层部分包括位于下层且按照进风方向可拆卸式排布的独立的第二初级除尘单元5、分子筛转轮单元3的下半部、高效除尘单元6、盘管组件单元7和室内风机组单元8,其中第二初级除尘单元与室外风机组单元上下对称设置,高效除尘单元与第一初级除尘单元上下对称设置,盘管组件单元与电气组件单元上下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二初级除尘单元朝向室外一侧上开设有室外进风口501,室内风机组单元朝向室内一侧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801。其中分子筛转轮单元3独立并纵跨上、下层,且可拆卸式夹设于由室外风机组单元与第二初级除尘单元组成的左侧区域和由第一初级除尘单元与高效除尘单元组成的右侧区域之间。

电气组件单元、第一初级除尘单元、位于上层的分子筛转轮单元部分和室外风机组单元相邻一面上均开设有上层通气接口,相邻两上层通气接口连通后形成与室内、外连通的上层风道;第二初级除尘单元、位于下层的分子筛转轮单元部分、高效除尘单元、盘管组件单元和室内风机组单元相邻一面上均开设有下层通气接口,相邻两下层通气接口连通后形成与室内、外连通的下层风道,且该下层风道与所述上层风道互不连通。

本实施例中高效除尘单元6包括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601和定位设于该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内的两个板式高效除尘器602,该板式高效除尘器可优选H11级别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板式高效除尘器采用超细玻璃纤维纸作为滤料,胶板纸、铝箔板等材料折叠作为分隔板,采用新型聚氨酯密封剂密封,并以铝合金型材为外框制备而成,过滤效果高、阻力低、容尘量大,过滤异物和PM2.5的效率可高达99%。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板式高效除尘器呈V型结构排布,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分子筛转轮单元,该V型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在保证高效除尘单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通风截面,同时降低风阻。上述板式高效除尘器的定位方式为,在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601内沿板式高效除尘器推进方向在两板式高效除尘器的两侧边处分别定位设有一定位导轨603,且该定位导轨沿板式高效除尘器推进方向呈梯形结构,将该定位导轨设计为梯形结构,是为了减少板式高效除尘器在取放过程中的阻力,方便安装。

本实施例中盘管组件单元7包括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701和定位设于该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内的两组呈板状的风机盘管702。本申请中使用风机盘管,通过盘管管内流过冷冻水或热水时与管外空气换热,使送往室内的洁净空气被冷却、除湿或加热,以此来调节室内的空气参数。本实施例中两组所述风机盘管呈V型结构排布,且该V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室内风机组单元。这样安放风机盘管的目的也是为了在保证盘管组件单元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气流流通时的界面,增大通风量的同时降低风阻。且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的底部定位设有一接水盘703,且两个所述风机盘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落入该接水盘内,这样能够保证风机盘管上的冷凝水可以直接落入接水盘内,防止对外框架或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在室外进风口501和室外出风口401处均分别定位设有一电动风阀501a,该电动风阀的设置可以使该新风机根据需要调整进出风风量大小,并可以在关闭不同的电动风阀情况下实现不同的模式,如隔绝室外空气进行室内循环、新风进风模式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初级除尘单元2和第二初级除尘单元5均包括初级除尘单元外框架201和定位设于该初效除尘单元外框架内的布袋除尘器202,该布袋除尘器的级别优选为G4级别,与目前市面上大多使用的初效过滤器相比,使用G4级别的布袋除尘器的容尘量较大,除尘程度较高,能够大大降低室内外异物对分子筛转轮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室外风机组单元4和室内风机组单元8均包括风机组单元外框架402和定位设于该风机组单元外框架内的EC风机403,与市面上常见的使用AC风机会产生噪音大、风压低、耗能等问题,本实施例中选用EC风机,可优选为5000风量的EC风机,以本申请所述安放位置可以增大风压、降低噪音,并且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中电气组件单元1包括电气组件单元外框架102和定位设于该电气组件单元外框架内的电气组件103。

本实施例中分子筛转轮单元3包括分子筛转轮单元外框架301和定位设于该分子筛转轮单元外框架内的分子筛转轮302,且该分子筛转轮的径向面朝向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方向。分子筛转轮是在金属薄片上采用特殊工艺涂覆分子筛涂层来保证温度的高效转换,传递显热和潜热,能充分减少设备的能量消耗,这对于一般室外较高温度和较高湿度的客户尤其重要,其能够实现整个温度范围内的温湿度转换,其中的焓转轮可以对室外空气进行预冷和除湿以充分减少制冷设备的能量消耗。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焓转轮使用了高效的分子筛涂层,其孔径可受纳的水分子,但能够把各种直径大于的气体分子排除在外(如二氧化碳、丙烷、异丙醇、二甲苯、臭味细菌、病毒、氨等),大大增加了湿度的转换效率,并防止了交叉污染的几率。当该新风机使用在含有腐蚀性成分的气体环境中时,可以优选环氧涂层的转轮,更加耐腐蚀。

本具体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之间实现独立可拆卸的结构是:上述新风机组中第一初级除尘单元外框架上、所述第二初级除尘单元外框架上、所述高效除尘单元外框架上和所述盘管组件单元外框架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紧缩钮9,该紧缩钮能够将相邻两个单元可拆卸式定位连接在一起。

本具体实施例中新风机组的外周均包覆有一层机组外框10,该机组外框由双层覆铝镀锌钣金层和夹设于该双层覆铝镀锌钣金层之间的玻璃纤维保温棉构成。上述结构所采用的双层覆铝镀锌钣金具有耐指纹、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且其热反射率很高,是单纯的镀锌钢板的两倍,具有非常好的隔热性能。且上述结构在双层覆铝镀锌钣金层之间嵌有玻璃纤维保温棉,本具体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玻璃纤维保温棉为厚度30mm的黄色玻璃纤维保温棉,其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机械强度高、导热系数低、吸音效果好、断热性佳、具有不燃性、不易变形、不易脆化,且其可耐700℃的高温,燃烧性能达A1级,不含任何粘结剂,环保无毒、绝缘性高、耐腐蚀性好、回复性好,不怕任何冲击振动,抗拉强度均在1.0kg以上,吸湿率低,使新风机组能够使用于多种不同环境中。

本申请所述的新风机组采用可分离式的模块单元组合,各个功能单元体积小,能够进入货梯,运输方便,使用时在现场组合安装即可,此外还能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减少和增加相应的功能单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