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卷材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3135发布日期:2018-08-31 22:2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生产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生产设备,具体是指一种高分子卷材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分子卷材定义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二者的共混体为基料,加入适量的化学助剂和填充剂等,采用密炼、挤出或压延等橡胶或塑料的加工工艺所制成的可卷曲片状防水材料。

高分子卷材基材上涂胶并与加强面料压合后,还需要烘干才能成型,现有技术中,烘干后的高分子卷材表面凹凸不平,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分子卷材烘干装置,该装置烘干效果好,烘干后的卷材表面平整度高,质量好,另外设备体积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添加,也可使用两台并列使用,可以随时移动,灵活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高分子卷材烘干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位中空,四周和底部封闭的结构,所述机壳顶部设有可开启的盖板,所述机壳内部设有风机箱,所述风机箱为矩形箱体,矩形箱体内部设有加热器和叶轮,所述叶轮安装在电机上,所述电机通过支架悬空安装在矩形箱体中部,所述加热器位于风机箱底板向上10cm的位置,所述加热器为电阻丝加热器,所述风机箱底部设有贯穿风机箱底板的风口,所述风口为若干个,所述风口通过导风管螺纹安装在风口,所述导风管下端设有罩体,所述罩体的锥顶角为50-60度角,所述导风管上还设有电磁阀,所述风机箱的侧壁为双层结构,风机箱内部设有隔热阻燃填充体,所述隔热阻燃填充体为岩棉,所述风机箱顶部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若干根出气孔,所述进气管末端封闭,所述进气管的进风口一端接有过滤器,并与过滤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过滤器的进气口接有鼓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鼓风机进风口接有的进气管道延伸至机壳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外部设有对称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高度一致,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上均设有门帘。

作为优选,风机箱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向下设置,所述活塞杆上接有承托主动辊,所述气缸的缸体上接有碾压从动辊,所述碾压从动辊。

作为优选,所述碾压从动辊的数量少于承托主动辊的数量,所述相邻两个碾压从动辊之间的间距为10-15cm,承托主动辊通过链条接有设置在机壳底部的伺服电动机。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机壳侧壁设有控制按钮。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该装置烘干效果好,烘干后的卷材表面平整度高,质量好,另外设备体积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添加,也可使用两台并列使用,可以随时移动,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分子卷材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进气管、鼓风机和过滤器部分未画出)。

图中所示:1、机壳,2、盖板,3、风机箱,4、加热器,5、叶轮,6、电机,7、支架,8、导风管,9、电磁阀,10、罩体,11、进气管,12、出气孔,13、过滤器,14、鼓风机,15、进料口,16、出料口,17、门帘,18、气缸,19、承托主动辊,20、碾压从动辊,21、伺服电动机,22、滚轮,23、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高分子卷材烘干装置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中所示,一种高分子卷材烘干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部位中空,四周和底部封闭的结构,所述机壳1顶部设有可开启的盖板2,所述机壳1内部设有风机箱3,所述风机箱3为矩形箱体,矩形箱体内部设有加热器4和叶轮5,所述叶轮5安装在电机6上,所述电机6通过支架7悬空安装在矩形箱体中部,所述风机箱为两个,所述加热器4位于风机箱3底板向上10cm的位置,所述加热器4为电阻丝加热器4,所述风机箱3底部设有贯穿风机箱3底板的风口,所述风口为若干个,所述风口通过导风管8螺纹安装在风口,所述导风管8下端设有罩体10,所述罩体10的锥顶角为50-60度角,所述导风管8上还设有电磁阀9,所述风机箱3的侧壁为双层结构,风机箱3内部设有隔热阻燃填充体,所述隔热阻燃填充体为岩棉,所述风机箱3顶部设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上设有若干个出气孔12,所述进气管11末端封闭,所述进气管11的进风口一端接有过滤器13,并与过滤器13的出气口连接,所述过滤器13的进气口接有鼓风机14;所述鼓风机14进风口接有的进气管11道延伸至机壳1外部;所述机壳1外部设有对称设置进料口15和出料口16,所述进料口15和出料口16高度一致,所述进料口15和出料口16上均设有门帘17;风机箱3侧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气缸18,所述气缸18的活塞杆向下设置,所述活塞杆上接有承托主动辊19,所述气缸18的缸体上接有碾压从动辊20,所述碾压从动辊20;所述碾压从动辊20的数量少于承托主动辊19的数量,所述相邻两个碾压从动辊20之间的间距为10-15cm,承托主动辊19通过链条接有设置在机壳1底部的伺服电动机21;所述机壳1底部设有滚轮22,所述机壳1侧壁设有控制按钮23。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