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余温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977发布日期:2018-09-28 18:55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余温回收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中央空调余温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品质愈发重视,因此,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获得了广泛的推广,成为写字楼、高档生活小区、酒店、宾馆、医院等场所的必备设施。

中央空调压缩机制冷时,会向大气环境排放大量热量,来保证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中央空调所排放的热量等于空调系统从空间吸收的总热量与压缩机工作工程中的发热 量总和,约为制冷量的1.15~1.30倍。对于医院、宾馆、酒店、公寓、写字楼等场所,一年中中 央空调的使用时间通常长达9~10个月;换言之,每年会有大量的空调废热排入大气,这样不 仅造成了严重的能量浪费,而且会使周围环境的气温升高,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公告号为CN2056906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余热回收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冷却塔,冷却塔的壳体内设置有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布水管,布水管的下端面上设置多组喷淋头,布水管与冷却水供水管相连通;在喷淋头下方设有集水池,集水池底部直接连通冷却水回水管;在喷淋头与集水池之间还设置有换热盘管,采用在换热管上喷淋冷却水来将中央空调的余热充分回收,副产高温热水。

但是上述方案采用在换热管上喷淋冷却水来回收中央空调的余热,冷却水与换热管接触进行换热后,管内仍存在大量的余热,换热效率不高,使大量的余热排出室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空调余温回收装置,具有提高中央空调余温换热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央空调余温回收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换热室,每个所述换热室内设有用于余温回收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端部伸出换热室,相邻两个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插接连通;每个所述换热室的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开口朝向换热管的喷淋管;所述换热室的底端设有用于排水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相邻的进水管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换热室通过输水管和换热管相连通,一个换热室对换热管中的余温回收后,在将该换热室内的热气和余温通向下一换热室,分级对中央空调的余温进行回收处理,从而提高中央空调余温回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中气体的流向与输水管中水的流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中气体的流向与输水管中水的流向相反,使换热管内气体的温度与冷凝水的温度差距较大,利于热量转换,进而提高换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一个用于收集热水的保温集水箱,位于输水方向尾端的所述输水管与保温水箱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热水存储于保温水箱内,提高热水的保温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截面为椭圆呈扁平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平状的换热管可以增加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使冷凝水与换热管可以充分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管上设有旋转喷头,所述旋转喷头上设有多个雾化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喷淋面积,使冷凝水与换热管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设有用于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于进气管远离换热室一端的第一连接件和设于相邻出气管远离换热室一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采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接配合,可以实现两个换热室之间的快速安装连接,方便对换热室进行维修养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开设于进气管外壁的环形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呈L型且周向铰接于出气管四周的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可卡接到环形槽内,所述连接杆和出气管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杆和出气管上,当扭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抵接于环形槽槽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插接连接后,可以将出气管上铰接的L型连接杆的自由端卡接到环形槽内,连接杆铰接处的扭簧可以可以防止连接杆从环形槽内脱落,进而防止进气管和出气管相脱离;在需要拆卸时,可以用手拨动连接杆,使连接杆的自由端从环形槽内脱离出来,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的内壁环绕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与进气管远离换热室的端部抵接配合,当所述进气管远离换热管的端部与定位环抵接配合时,所述连接杆与环形槽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环可以对进气管插接进出气管的距离做出一个限定,从而可以使连接杆的自由端精准的卡接在环形槽内,当进气管插接进出气管至抵接定位环时,连接杆的自由端在扭簧的作用下与环形槽的槽底抵接,使进气管和出气管的连接安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环靠近进气管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连接处的密封程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采用多个换热室分级对中央空调的余温进行分级回收,输水方向和输气方向相反,低温的水可以先与已经完成一部分热量交换交换的热气进行热量交换,然后再由水泵输送到下一个换热室内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对中央空调的余温回收利用效率;

其二,换热室内的换热管采用截面为椭圆的扁平的换热管,且采用多根换热管安装在换热室内,换热管的上方安装有雾化喷头,从而增加冷凝水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充分回收中央空调的余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换热室;2、保温水箱;3、换热管;31、进气管;32、出气管;41、进水管;42、出水管;43、输水管;44、水泵;5、喷淋管;51、旋转喷头;52、雾化喷头;61、环形槽;62、连接杆;621、扭簧;63、定位环;63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中央空调余温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换热室1,此处为两个,多个换热室1之间通过连接中央空调的换热管3和连接水源的输水管43连通在一起。分级对中央空调的余温进行回收处理,从而提高中央空调余温回收的效率。

如图1所示,每个换热室1内安装有用于余温回收的换热管3,换热管3的截面为椭圆呈扁平状,扁平状的换热管3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换热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远离换热管3的端部伸出换热室1,相邻两个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插接连通。

具体地,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安装有用于连接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在进气管31远离换热室1一端的第一连接件和安装在相邻出气管32远离换热室1一端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接配合。第一连接件包括开设于进气管31外壁的环形槽61,第二连接件包括呈L型且周向铰接于出气管32四周的多个连接杆62,此处为两个连接杆62。连接杆62的自由端朝环形槽61弯折且可卡接到环形槽61内,连接杆62和出气管32铰接处设有扭簧621,扭簧6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连接杆62和出气管32上,当扭簧621处于自然状态时,连接杆62的自由端抵接于环形槽61槽底。相邻的两个换热室1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安装连接简易,方面将换热室1拆下进行维修和更换。

进一步地,出气管32的内壁环绕设置有定位环63,定位环63与进气管31远离换热室1的端部抵接配合,当进气管31远离换热管3的端部与定位环63抵接配合时,连接杆62与环形槽61卡接配合。定位环63可以对进气管31插接进出气管32的距离做出一个限定,从而可以使连接杆62的自由端精准的卡接在环形槽61内,定位环63靠近进气管31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圈631,可以提高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连接处的密封程度。

如图1所示,每个换热室1的上端设有进水管41,进水管41上设有开口朝向换热管3的喷淋管5。喷淋管5上安装有旋转喷头51,旋转喷头51上安装有多个雾化喷头52,可以增大喷淋面积,使冷凝水与换热管3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室1的底端设有用于排水的出水管42,出水管42连接有水泵44,水泵44上设有输水管43,输水管43与相邻的进水管41相连接。

具体地,换热管3中气体的流向与输水管43中水的流向相反,使换热管3内气体的温度与冷凝水的温度差距较大,利于热量转换,进而提高换热的效率。位于输水方向尾端的输水管43连接有保温水箱2,可以将换热得到的热水存储于保温水箱2内,提高热水的保温时间。

操作方法,首先,一个换热室1的雾化喷头52喷出冷凝水在换热管3上进行换热,换热结束后又将含有余温的热气输送到下一个换热室1内进行换热,分级对中央空调的余温进行回收处理,换热管3中气体的流向与输水管43中水的流向相反,使换热管3内气体的温度与冷凝水的温度差距较大,利于热量转换,进而提高换热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