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U形换热翅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4889发布日期:2018-11-20 19:5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U形换热翅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盘管一般采用铜管串波纹或条缝铝片制作而成,一般铜管外径10mm,管壁厚0.35mm,铝片厚0.12~0.15mm,片距2~2.3mm,在工艺上采用涨管工序,保证铜管与铝肋片之间紧密接触,提高导热性能,盘管的排数一般为二排或三排。

专利文献CN107006225A公开了这样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如图1所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集流管1,两个集流管1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水平设置的扁管2,扁管2的形状如图2所示,扁管2内设置有多条微通道22;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扁管2之间设置有翅片3,翅片3在扁管2之间以波浪线形式延伸,即所述翅片3依次以波峰和波谷形式出现。

这样的微通道换热器用做蒸发器,会出现冷凝水排水困难的问题;冷凝水主要聚集在波纹翅片之间和波纹翅片与扁管之间,不易排出。此外,进风平行通过微通道扁管,扁管中间及风向下游的微通道和空气的换热不理想。专利文献CN104677164A对以上问题做了改进,把两个扁管之间呈波浪状设置的翅片去除,如图3所示,在微通道外周侧设置有与本体一体成形的螺旋状换热翅片2;无需额外的换热翅片与微通道管本体接触,且多根微通道管的排布自由,可以交叉排列,来提高后排微通道的换热效率。

此类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对换热翅片做了改进,使之换热效率及排水效果都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换热翅片与微通道之间形成有多处夹角,这些夹角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吸附空气中的微小灰尘,形成集垢,进而影响换热效率;2、微小灰尘形成的集垢容易滋生有害细菌,被风带出后,吸入人体影响健康。3、进风气流平行通过微通道换热器时,在翅片和微通道处都会形成背风面,此背风面的翅片和微通道部位无法与进风气流进行换热,进而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U形换热翅片,以提升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微通道管穿过U形换热翅片,在提升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解决了换热翅片与微通道管之间形成多处夹角容易集垢,进而滋生有害细菌的问题。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U形换热翅片,所述U形换热翅片为弯曲呈U形的薄铝板,该U形换热翅片垂直穿设在水平设置的微通道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U形换热翅片朝向进风气流的前端设置为相对尖锐的进气攻角;

进一步的,所述U形换热翅片两侧均设置有两排进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U形换热翅片两侧进风孔均为向后倾斜设置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孔与U形换热翅片之间呈30度至60度夹角设置。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换热翅片和多个微通道管,集流管相对间隔排列,多根微通道管连接于相对排列的集流管之间,所述U形换热翅片为弯曲呈U形的薄铝板,该U形换热翅片垂直穿设在水平方向设置的微通道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U形换热翅片朝向进风气流的前端设置为相对尖锐的进气攻角;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U形换热翅片两侧均设置有两排进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U形换热翅片两侧进风孔均为向后倾斜设置的通孔;该进风孔与U形换热翅片之间呈30度至60度夹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集流管竖直排列,多根微通道管水平方向呈多层排列,在水平方向呈多层排列的微通道管上依次垂直穿设有多个U形换热翅片。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两个U形换热翅片之间会形成一个逐渐缩小的进风气流通道,该通道使进风气流改变方向并发生碰撞,进而使进风气流产生湍流,湍流会使更多的进风气流与U形换热翅片和微通道管接触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U形换热翅片内形成的半封闭腔体为换热腔,该U形换热翅片两侧设置的进风孔,在进风气流通过时,一部分进风气流会通过进风孔进入换热腔内,两侧同时进入的进风气流会在换热腔内碰撞交汇,进而进而使进风气流产生湍流,湍流会使更多的进风气流与U形换热翅片和微通道管接触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U形换热翅片的设置,使得进风气流产生大量的湍流,该湍流会进入背风面的翅片和微通道部位进行热交换,避免了热损失,提升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受U形换热翅片的影响,进风气流产生的大量湍流,使进风气流对微通道管外周侧和U形换热翅片内外面形成剪切力,进而形成冲刷作用,对微通道管外周侧和U形换热翅片内外面粘附的微小灰尘进行清理,避免了灰尘的吸附及堆积。

进一步的,所述U形换热翅片的使用,可以减少换热翅片的使用数量,也使得整个微通道换热器内不再产生过多的夹角、死角,解决了因此原因带来的微小灰尘吸附、积聚,进而影响热交换效率问题,以及滋生有害细菌的问题。

有益效果

1、在本技术方案中,利用两个U形换热翅片之间会形成一个逐渐缩小的进风气流通道,该通道使进风气流改变方向并发生碰撞,进而使进风气流产生湍流,湍流会使更多的进风气流与U形换热翅片和微通道管接触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2、在本技术方案中,两侧同时进入的进风气流会在换热腔内碰撞交汇,进而进而使进风气流产生湍流,湍流会使更多的进风气流与U形换热翅片和微通道管接触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3、在本技术方案中,受U形换热翅片的影响,进风气流产生的大量湍流,使进风气流对微通道管外周侧和U形换热翅片内外面形成剪切力,进而形成冲刷作用,对微通道管外周侧和U形换热翅片内外面粘附的微小灰尘进行清理,避免了灰尘的吸附及堆积

4、在本技术方案中,其U形换热翅片4的设置,使得进风气流产生大量的湍流,该湍流会进入背风面的翅片和微通道部位进行热交换,避免了热损失,提升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专利文献CN107006225A公开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专利文献CN107006225A公开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专利文献CN104677164A公开的一种微通道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方案U形换热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方案U形换热翅片沿进风孔处的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6所示,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U形换热翅片4,所述U形换热翅片4 为弯曲呈U形的薄铝板,该U形换热翅片4垂直穿设在水平设置的微通道管5上。

进一步的,所述U形换热翅片4朝向进风气流的前端设置为相对尖锐的进气攻角41;

进一步的,所述U形换热翅片4两侧均设置有两排进风孔42;

进一步的,所述U形换热翅片4两侧进风孔42均为向后倾斜设置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孔42与U形换热翅片4之间夹角呈30度至60度设置。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6、U形换热翅片4和多个微通道管5,集流管6相对间隔排列,多根微通道管5连接于相对排列的集流管6之间,其特征是,所述U形换热翅片4为弯曲呈U形的薄铝板,该U形换热翅片4垂直穿设在水平方向设置的微通道管5上。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U形换热翅片4朝向进风气流的前端设置为相对尖锐的进气攻角41;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U形换热翅片4两侧均设置有两排进风孔42;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U形换热翅片4两侧进风孔42均为向后倾斜设置的通孔;该进风孔42与U形换热翅片4之间呈30度至60度夹角设置。呈 30—60度向后倾斜设置的进风孔42,便于进风气流进入,并通过引导后产生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集流管6竖直排列,多根微通道管5水平方向呈多层排列,在水平方向呈多层排列的微通道管5上依次垂直穿设有多个U形换热翅片4。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该两个U形换热翅片4之间会形成一个逐渐缩小的进风气流通道43,该通道43使进风气流改变方向并发生碰撞,进而使进风气流产生湍流,湍流会使更多的进风气流与U形换热翅片4和微通道管5接触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U形换热翅片4内形成的半封闭腔体为换热腔44,该U形换热翅片4两侧设置的进风孔42,在进风气流通过时,一部分进风气流会通过进风孔42进入换热腔44内,两侧同时进入的进风气流会在换热腔44内碰撞交汇,进而进而使进风气流产生湍流,湍流会使更多的进风气流与U形换热翅片4和微通道管5接触换热,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U形换热翅片4的设置,使得进风气流产生大量的湍流,该湍流会进入背风面的翅片和微通道部位进行热交换,避免了热损失,提升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受U形换热翅片4的影响,进风气流产生的大量湍流,使进风气流对微通道管5外周侧和U形换热翅片4内外面形成剪切力,进而形成冲刷作用,对微通道管5外周侧和U形换热翅片4内外面粘附的微小灰尘进行清理,避免了灰尘的吸附及堆积。

进一步的,所述U形换热翅片4的使用,可以减少换热翅片的使用数量,也使得整个微通道换热器内不再产生过多的夹角、死角,解决了因此原因带来的微小灰尘吸附、积聚,进而影响热交换效率问题,以及滋生有害细菌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