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及加热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1451发布日期:2018-12-07 22:5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加热组件及加热炉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和一种加热炉具。



背景技术:

电发热盘无论是红外式发热盘还是电阻式发热盘,其加热都是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方式对加热器具进行加热。鉴于安全性的问题,需要对电发热盘周围的一些元器件和零部件进行保护,以免出现烧融现象。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发热盘12’的发热元件16’外侧都包裹一层隔热材料,即隔热件14’。但是,现有的隔热件14’一般都为整体式结构,要么隔热效果差,要么强度差,安装运输时容易粉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加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加热炉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件,第一加热件包括隔热件和加热元件;隔热件包括底壁和侧壁,加热元件设置在底壁和侧壁围成的空间内,且侧壁的材料强度不同于底壁的材料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热件的底壁和侧壁设计成具有不同的材料强度,优选地,将隔热件的底壁和侧壁选用不同的材料成型,使得隔热件兼具隔热效果好和不易损坏的优点。具体地,一般隔热件的材料特性要么强度大隔热效果差,要么隔热效果好但强度差,使得周围零部件存在热融风险,或使得隔热件在安装运输过程中以及在用户颠锅过程中易受压损坏;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热件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材料强度,优选地,将侧壁和底壁设置成不同的材料强度,一方面方便隔热件的生产加工,便于侧壁和底壁直接成型,也便于侧壁和底壁分别成型后组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可依靠材料强度较高的底壁或侧壁加强隔热件整体的强度,避免隔热件受压粉碎,也可依靠材料强度较低的侧壁或底壁实现理想的隔热效果,实现隔热件隔热和材料强度的综合调控,提高隔热件的综合性能。避免仅考虑隔热件的隔热效果,而忽视隔热件的材料强度,导致其受压易碎,也避免仅考虑隔热件的材料强度而忽视其隔热效果,避免隔热件选用统一的材料形成整体式隔热件,而导致隔热件的隔热效果和材料强度无法同时得到理想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组合加热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壁的材料强度大于或小于底壁的材料强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隔热件的侧壁的材料强度大于其底壁的材料强度时,由于侧壁的材料强度较大,进而在运输过程中,尤其在用户颠锅时,锅具磕碰到加热炉具的面板后,与面板相贴合的隔热件的侧壁不会轻易损坏或粉碎,方便加热炉具的安装运输,方便用户长期使用;另外,由于底壁的材料强度较小,通常材料强度越强,隔热效果越差,进而底壁的隔热效果相较于侧壁更强,能够有效避免加热元件辐射的热量透过隔热件的底壁,影响隔热件支架等结构,避免加热炉具的底座内部出现热融现象,当然,侧壁的材料强度最然相较于底壁大,但侧壁也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能够有效避免大量的热经侧壁辐射出,避免底座内部温升过度。当隔热件的侧壁的材料强度小于其底壁的材料强度时,通常材料强度越强,隔热效果越差,反之亦然,所以隔热件的侧壁的隔热效果较底壁更好,能够有效避免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经隔热件的侧壁辐射出去,避免影响第一加热件周围的零部件;另外,由于隔热件的底壁的材料强度较强,进而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可有效避免隔热件取放过程中底壁磕碰到其他部件而损坏或粉碎,也可有效避免隔热件的底壁与承接隔热件的支架之间发生磕碰而损坏,便于隔热件的搬运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侧壁的材料强度大于底壁的材料强度时,侧壁为耐高温纤维侧壁,底壁为白炭黑底壁或改性白炭黑底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限定了隔热件的选用的材料,当设计隔热件的侧壁的材料强度大于其底壁的材料强度时,隔热件的侧壁优选采用耐高温纤维侧壁,例如含氧化铝或氧化铝系的耐高温纤维形成的侧壁,材料强度高的同时兼具一定的隔热效果。隔热件的底壁优选采用白炭黑或改性白炭黑,隔热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壁围设在底壁的外周面,或侧壁设置在底壁的一端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壁可围设在底壁的外周面,即侧壁的内侧面与底壁的外周面相贴合,侧壁也可设置在底壁的一端面上,即侧壁的下端面与底壁的上端面相贴合,可将侧壁和底壁选择合适的分布方式,以实现隔热件的隔热效果好和材料强度强的综合效果。具体地,当侧壁围设在底壁的外周面时,且当侧壁的材料强度大于底壁的材料强度时,由于侧壁完全包围底壁的外周面,进而侧壁可尽可能的保护底壁不受四周磕碰的影响,有效避免用户颠锅时或运输过程中,因面板挤压隔热件的侧壁,而导致其底壁也受影响,甚至损坏;而在且当侧壁的材料强度小于底壁的材料强度时,由于侧壁材料强度小,进而其隔热效果一般强于底壁的隔热效果,由于侧壁包裹住底壁的四周,进而侧壁可尽可能地对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热件,增强隔热件整体的隔热效果。当侧壁设置在底壁的一端面上时,且当侧壁的材料强度大于底壁的材料强度时,此时一方面材料强度较强的侧壁能够接受面板的冲击而不易损坏粉碎,另一方面隔热效果较好的底壁能够有效避免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向下辐射,提高隔热件的综合性能;而在且当侧壁的材料强度小于底壁的材料强度时,由于底壁的材料强度较强,进而可有效避免隔热件的底部与隔热件支架等结构发生磕碰而损坏,有利于安装运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壁和底壁为可拆卸连接,或侧壁和底壁通过粘胶粘连为一体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壁和底壁可为可拆卸连接,一方面方便分别生产侧壁和底壁,便于隔热件的加工成型,另一方面也方便隔热件的运输,将隔热件分体运输可极大地减少隔热件的磕碰程度,进而有效避免隔热件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侧壁和底壁也可通过粘胶粘连在一起,形成隔热件,此时,一方面侧壁和底壁连接方便,另一方面侧壁和底壁连接牢固,有效避免两者出现窜动或缝隙,而导致隔热效果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侧壁和底壁为可拆卸连接时,侧壁和底壁中其中一个具有凸出,其中另一个具有凹槽,凸出与凹槽相匹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详细介绍了侧壁和底壁可拆卸连接的两种情况,侧壁和底壁中其中一个具有凸出,其中另一个具有凹槽,通过凸出与凹槽相匹配,一方面便于两者牢固连接,另一方面隔热件在高温环境下膨胀时,凸出会膨胀,凹槽会缩小,两者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使得侧壁和底壁的连接更加牢固,且有效避免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经凸出和凹槽之间的间隙外泄,确保隔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凸出为围绕加热元件周向分布的环形凸出,凹槽为围绕加热元件周向分布的环形凹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凸出为环形凸出,凹槽为环形凹槽,通过将凸出和凹槽限定为环状分布,一方面增加侧壁和底壁的配合面积,便于两者牢固安装,另一方面环状分布的凸出能够有效阻隔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向四周扩散,避免热量经凸出与凹槽之间的间隙扩散出去。优选地,当侧壁围设在底壁的外周面时,该凸出设置在侧壁的内侧面上或设置在底壁的外周面上,而当侧壁设置在底壁的一端面上时,凸出设置在侧壁的下端面上或设置在底壁的上端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加热件,设置在第一加热件的一侧,或围设第一加热件的外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加热件,进而当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为不同种类的加热件时,加热组件能够实现多功能加热,提高了加热组件的集成效果和通用性,且减少了制造单独两种加热组件的成本和体积。具体地,当第二加热件包围第一加热件设置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可同时加热,也可分别单独加热,进而在同时加热时,待加热物质既可受第一加热件的加热,也可同时受电磁加热件的磁场加热,加热速度和加热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大功率加热。当第二加热件设置在第一加热件的一侧时,此时,第一个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可分别加热不同的待加热物质,有利于同时加热不同食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为以下任意一种:电磁线圈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热膜加热件、厚膜加热件或热盘加热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为以下任意一种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热膜加热件、厚膜加热件或热盘加热件。具体地,电磁加热件的热转化率较高、加热速度快;红外加热件的加热速度快,且占用空间较少,生产成本较低,另外,红外加热件可为远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的传热效率较高;微波加热件的加热速度快,热量损失小,且加热均匀、节能高效;热膜加热件及厚膜加热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占用空间小;热盘加热件的传热效率较高,可实现快速升温。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不限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仅为上述几种加热件,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加热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为不同的加热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件与第二加热件为不同的加热件,使得加热组件能够实现多功能加热,提高了加热组件的集成效果和通用性,进而减少了制造单独两种加热组件的成本和体积。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炉具,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加热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加热组件的技术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炉具还包括:底座和面板,加热组件设置在底座内,隔热件的侧壁与面板相贴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炉具还包括:支架,隔热件搭设在支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炉具还包括:上盖和电源板,电源板为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供电,电源板设置在底座上,上盖盖设在底座上,面板设置在上盖上。优选地,面板为陶瓷微晶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炉具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炉具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热件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热件底壁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电发热盘,14’隔热件,16’发热元件;

图2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第一加热件,14隔热件,142侧壁,144底壁,146凸出,148凹槽,16加热元件,18第二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组件和加热炉具。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件12,第一加热件12包括隔热件14和加热元件16;隔热件14包括底壁144和侧壁142,加热元件16设置在底壁144和侧壁142围成的空间内,且侧壁142的材料强度不同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热件14的底壁144和侧壁142设计成具有不同的材料强度,优选地,将隔热件14的底壁144和侧壁142选用不同的材料成型,使得隔热件14兼具隔热效果好和不易损坏的优点。具体地,一般隔热件14的材料特性要么强度大隔热效果差,要么隔热效果好但强度差,使得周围零部件存在热融风险,或使得隔热件14在安装运输过程中以及在用户颠锅过程中易受压损坏;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热件14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材料强度,优选地,将侧壁142和底壁144设置成不同的材料强度,一方面方便隔热件14的生产加工,便于侧壁142和底壁144直接成型,也便于侧壁142和底壁144分别成型后组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可依靠材料强度较高的底壁144或侧壁142加强隔热件14整体的强度,避免隔热件14受压粉碎,也可依靠材料强度较低的侧壁142或底壁144实现理想的隔热效果,实现隔热件14隔热和材料强度的综合调控,提高隔热件14的综合性能。避免仅考虑隔热件14的隔热效果,而忽视隔热件14的材料强度,导致其受压易碎,也避免仅考虑隔热件14的材料强度而忽视其隔热效果,避免隔热件14选用统一的材料形成整体式隔热件14,而导致隔热件14的隔热效果和材料强度无法同时得到理想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大于或小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

在该实施例中,当隔热件14的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大于其底壁144的材料强度时,由于侧壁142的材料强度较大,进而在运输过程中,尤其在用户颠锅时,锅具磕碰到加热炉具的面板后,与面板相贴合的隔热件14的侧壁142不会轻易损坏或粉碎,方便加热炉具的安装运输,方便用户长期使用;另外,由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较小,通常材料强度越强,隔热效果越差,进而底壁144的隔热效果相较于侧壁142更强,能够有效避免加热元件16辐射的热量透过隔热件14的底壁144,影响隔热件支架等结构,避免加热炉具的底座内部出现热融现象,当然,侧壁142的材料强度最然相较于底壁144大,但侧壁142也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能够有效避免大量的热经侧壁142辐射出,避免底座内部温升过度。当隔热件14的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小于其底壁144的材料强度时,通常材料强度越强,隔热效果越差,反之亦然,所以隔热件14的侧壁142的隔热效果较底壁144更好,能够有效避免加热元件16产生的热量经隔热件14的侧壁142辐射出去,避免影响第一加热件12周围的零部件;另外,由于隔热件14的底壁144的材料强度较强,进而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可有效避免隔热件14取放过程中底壁144磕碰到其他部件而损坏或粉碎,也可有效避免隔热件14的底壁144与承接隔热件14的支架之间发生磕碰而损坏,便于隔热件14的搬运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当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大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时,侧壁142为耐高温纤维侧壁,底壁144为白炭黑底壁或改性白炭黑底壁。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隔热件14的选用的材料,当设计隔热件14的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大于其底壁144的材料强度时,隔热件14的侧壁142优选采用耐高温纤维侧壁,例如含氧化铝或氧化铝系的耐高温纤维形成的侧壁142,材料强度高的同时兼具一定的隔热效果。隔热件14的底壁144优选采用白炭黑或改性白炭黑,隔热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侧壁142围设在底壁144的外周面,或侧壁142设置在底壁144的一端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侧壁142可围设在底壁144的外周面,即侧壁142的内侧面与底壁144的外周面相贴合,侧壁142也可设置在底壁144的一端面上,即侧壁142的下端面与底壁144的上端面相贴合,可将侧壁142和底壁144选择合适的分布方式,以实现隔热件14的隔热效果好和材料强度强的综合效果。具体地,当侧壁142围设在底壁144的外周面时,且当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大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时,由于侧壁142完全包围底壁144的外周面,进而侧壁142可尽可能的保护底壁144不受四周磕碰的影响,有效避免用户颠锅时或运输过程中,因面板挤压隔热件14的侧壁142,而导致其底壁144也受影响,甚至损坏;而在且当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小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时,由于侧壁142材料强度小,进而其隔热效果一般强于底壁144的隔热效果,由于侧壁142包裹住底壁144的四周,进而侧壁142可尽可能地对加热元件16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热件14,增强隔热件14整体的隔热效果。当侧壁142设置在底壁144的一端面上时,且当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大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时,此时一方面材料强度较强的侧壁142能够接受面板的冲击而不易损坏粉碎,另一方面隔热效果较好的底壁144能够有效避免加热元件16产生的热量向下辐射,提高隔热件14的综合性能;而在且当侧壁142的材料强度小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时,由于底壁144的材料强度较强,进而可有效避免隔热件14的底部与隔热件支架等结构发生磕碰而损坏,有利于安装运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侧壁142和底壁144为可拆卸连接,或侧壁142和底壁144通过粘胶粘连为一体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侧壁142和底壁144可为可拆卸连接,一方面方便分别生产侧壁142和底壁144,便于隔热件14的加工成型,另一方面也方便隔热件14的运输,将隔热件14分体运输可极大地减少隔热件14的磕碰程度,进而有效避免隔热件14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侧壁142和底壁144也可通过粘胶粘连在一起,形成隔热件14,此时,一方面侧壁142和底壁144连接方便,另一方面侧壁142和底壁144连接牢固,有效避免两者出现窜动或缝隙,而导致隔热效果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当侧壁142和底壁144为可拆卸连接时,侧壁142和底壁144中其中一个具有凸出146,其中另一个具有凹槽148,凸出146与凹槽148相匹配。

在该实施例中,详细介绍了侧壁142和底壁144可拆卸连接的两种情况,侧壁142和底壁144中其中一个具有凸出146,其中另一个具有凹槽148,通过凸出146与凹槽148相匹配,一方面便于两者牢固连接,另一方面隔热件14在高温环境下膨胀时,凸出146会膨胀,凹槽148会缩小,两者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使得侧壁142和底壁144的连接更加牢固,且有效避免加热元件16产生的热量经凸出146和凹槽148之间的间隙外泄,确保隔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凸出146为围绕加热元件16周向分布的环形凸出,凹槽148为围绕加热元件16周向分布的环形凹槽。

在该实施例中,凸出146为环形凸出,凹槽148为环形凹槽,通过将凸出146和凹槽148限定为环状分布,一方面增加侧壁142和底壁144的配合面积,便于两者牢固安装,另一方面环状分布的凸出146能够有效阻隔加热元件16产生的热量向四周扩散,避免热量经凸出146与凹槽148之间的间隙扩散出去。优选地,当侧壁142围设在底壁144的外周面时,该凸出146设置在侧壁142的内侧面上或设置在底壁144的外周面上,而当侧壁142设置在底壁144的一端面上时,凸出146设置在侧壁142的下端面上或设置在底壁144的上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加热件18,设置在第一加热件12的一侧,或围设第一加热件12的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加热件18,进而当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8为不同种类的加热件时,加热组件能够实现多功能加热,提高了加热组件的集成效果和通用性,且减少了制造单独两种加热组件的成本和体积。具体地,当第二加热件18包围第一加热件12设置时,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8可同时加热,也可分别单独加热,进而在同时加热时,待加热物质既可受第一加热件12的加热,也可同时受电磁加热件的磁场加热,加热速度和加热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大功率加热。当第二加热件18设置在第一加热件12的一侧时,此时,第一个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18可分别加热不同的待加热物质,有利于同时加热不同食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8为以下任意一种:电磁线圈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热膜加热件、厚膜加热件或热盘加热件。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8为以下任意一种加热件: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微波加热件、热膜加热件、厚膜加热件或热盘加热件。具体地,电磁加热件的热转化率较高、加热速度快;红外加热件的加热速度快,且占用空间较少,生产成本较低,另外,红外加热件可为远红外加热件;光波加热件的传热效率较高;微波加热件的加热速度快,热量损失小,且加热均匀、节能高效;热膜加热件及厚膜加热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占用空间小;热盘加热件的传热效率较高,可实现快速升温。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不限制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8仅为上述几种加热件,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加热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8为不同的加热件。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2与第二加热件18为不同的加热件,使得加热组件能够实现多功能加热,提高了加热组件的集成效果和通用性,进而减少了制造单独两种加热组件的成本和体积。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炉具,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热组件,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加热组件的技术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炉具还包括:底座和面板,加热组件设置在底座内,隔热件14的侧壁142与面板相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炉具还包括:支架,隔热件14搭设在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炉具还包括:上盖和电源板,电源板为第一加热件12和第二加热件18供电,电源板设置在底座上,上盖盖设在底座上,面板设置在上盖上。优选地,面板为陶瓷微晶面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