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冷凝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9162发布日期:2018-12-07 22:3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冷凝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冷凝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逐渐走向枯竭,以及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一直困扰着人类。地球资源消耗、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水资源危机、自然生物多样性锐减、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越来越突出,使得我国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节能减排形势紧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内燃机的数量越来越多,内燃机燃烧产生的大部分热量随烟气排放到环境中,浪费了大部分的热能。近年来,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减排的工作进一步开展,内燃机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优化燃烧,使燃料更充分的燃烧。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然发展缓慢。为了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因此,一种新型冷凝余热回收装置必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冷凝余热回收装置,使用方便,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冷凝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一侧设置有第三盖板,所述第三盖板一侧设置有第四盖板,所述第四盖板内部一侧设置有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一侧设置有流体挡板,所述流体挡板一侧设置有管束安装板,所述第一盖板另一侧设置有余热流体进口,所述余热流体进口顶部设置有余热流体出口,所述第四盖板另一侧设置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所述余热流体出口顶部设置有放气口,所述余热流体进口底部设置有余热回收流体排放口,所述余热回收流体排放口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回收系统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束为不锈钢管,焊接在所述管束安装板上,所述管束安装板与所述第四盖板通过螺栓与密封胶进行连接与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束相邻两个中心间距为十五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束安装板、所述流体挡板、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四盖板、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三盖板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四盖板、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三盖板之间通过螺丝螺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实用性强,余热回收流体先流经温度较低的烟气处,可充分吸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气凝结释放出的潜热,提高烟气热能回收率,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使用简单方便,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第三盖板;4、第四盖板;5、换热管束;6、流体挡板;7、管束安装板;8、余热流体进口;9、余热流体出口;10、烟气进口;11、烟气出口;12、放气口;13、余热回收流体排放口;14、冷凝水回收系统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冷凝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盖板1,所述第一盖板1一侧设置有第二盖板2,所述第二盖板2一侧设置有第三盖板3,所述第三盖板3一侧设置有第四盖板4,所述第四盖板4内部一侧设置有换热管束5,所述换热管束5一侧设置有流体挡板6,所述流体挡板6一侧设置有管束安装板7,所述第一盖板1另一侧设置有余热流体进口8,所述余热流体进口8顶部设置有余热流体出口9,所述第四盖板4另一侧设置有烟气进口10和烟气出口11,所述余热流体出口9顶部设置有放气口12,所述余热流体进口8底部设置有余热回收流体排放口13,所述余热回收流体排放口13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回收系统接口14。

为了使该种新型冷凝余热回收装置,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所述换热管束5为不锈钢管,焊接在所述管束安装板7上,所述管束安装板7与所述第四盖板4通过螺栓与密封胶进行连接与密封,所述换热管束5相邻两个中心间距为十五毫米,所述管束安装板7、所述流体挡板6、所述第一盖板1、所述第四盖板4、所述第二盖板2、所述第三盖板3之间通过密封胶进行密封,所述第一盖板1、所述第四盖板4、所述第二盖板2、所述第三盖板3之间通过螺丝螺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盖板1顶部预留放气口12,装置中的空气可从放气口12排出,第一盖板1底部预留余热回收流体排放口13,可排尽装置中的余热回收流体,装置底部预留冷凝水回收系统接口14,水蒸气换热之后,冷凝成液态水,可从冷凝水回收系统接口14排出,烟气从第四盖板4上侧烟气进口10进入,进入换热管束5,与余热回收流体换热之后,从第四盖板4下侧烟气出口11排出,余热回收流体从第一盖板1下侧余热流体进口8流入,经流体挡板6作用,进行余热回收,从第一盖板1上侧余热流体出口9流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