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5559发布日期:2019-01-22 23:12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铁生产流程中的多个工艺环节需要对原料、辅料或者燃料进行干燥。而干燥操作也是钢铁生产中的高耗能环节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直接干燥方式。直接干燥方式是指热源载气与被干燥物料直接接触,湿气与载气最终混合的一种干燥方式。其具有以下缺点:干燥介质对物料易造成二次污染,产品的洁净度得不到有效保证;从干燥机携带出的物料粉尘较多;尾气流量大,一般说来, 达到相同的干燥质量, 直接加热式干燥机所需热量是间接加热式干燥机的2~3倍, 并且随着成品目标湿度的降低, 直接加热式干燥机的劣势会越发明显;余热不便回收利用,热效率较低。

与直接干燥不同的是,间接换热回转干燥机是在传统的直接加热式回转干燥机的基础上,在回转筒体内加装加热列管而形成的。间接换热干燥不需要干燥介质将干燥所需热量由干燥介质(如空气)带入干燥机与被干燥物料进行换热,而是通过间接换热的方式为水分的蒸发提供热量,排出干燥机的尾气基本上为水蒸气。相比直接换热方式,间接换热干燥方式具有尾气排放少、热利用率高等优点,且其余热更易被回收。蒸汽回转干燥机是其中的最典型的代表。一般间接换热蒸汽回转干燥机的排气温度在120℃以内,温度水平较低,被视为低品质余热而直接排空。如果将尾气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进行回收,将使干燥操作及整体生产系统的能耗进一步降低。由于间接换热干燥机尾气中不凝气含量少,使回收其余热中大部分水蒸气的汽化潜热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包括进料机、干燥机、蒸发器和压缩机,进料机上设置有物料斗,进料机设置于干燥机的进料端,用于向干燥机中送入待干燥物料;干燥机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罩,出料罩上设置有出料口;干燥机的出料端设置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上设置有蒸汽进口和冷凝水出口;干燥机的内部空腔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换热管与旋转接头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机的出料端和进料端分别设置有与其内部空腔相通的载湿气进口和载湿气出口,载湿气出口经管路与蒸发器的加热室相通,旋转接头上的冷凝水出口经管路与蒸发器的蒸发室相通;蒸发器的出气口与汽水分离器的进口相通,汽水分离器的出口经第一加热器与压缩机的进口相通,压缩机的出口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的出口经管路与旋转接头上的蒸汽进口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所述干燥机由圆柱形筒体组成,筒体外表面的两端设置有滚圈,筒体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齿圈。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所述干燥机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人字形扬料板,人字形扬料板与换热管相平行;人字形扬料板由3个弧形板组成,弧形板的凹面朝向与干燥机的转动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所述进料机为螺旋绞龙式进料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经压缩机和加热器产生的过热蒸汽通入干燥机中,经换热管的换热实现对物料的干燥,蒸汽液化后产生的冷凝水通入蒸发器中;载湿气通入干燥机将物料中水分和湿气带走的同时,会产生高温的蒸汽(称之为二次蒸汽),将二次蒸汽通入蒸发器中实现对冷凝水的加热,实现了二次蒸汽所携带热量的回收利用,且二次蒸汽所产生的冷凝水也可回收利用,解决了以往二次蒸汽直接排放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干燥机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物料斗,2进料机,3干燥机,4蒸发器,5汽水分离器,6压缩机,7第一加热器,8第二加热器,9出料罩,10旋转接头,11载湿气进口,12载湿气出口,13筒壁,14换热管,15人字形扬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蒸汽余热回用的间接换热回转干燥系统的原理图,其由进料机2、干燥机3、蒸发器4、汽水分离器5、压缩机6、第一加热器7、第二加热器8、出料罩9、旋转接头10组成,进料机2设置于干燥机3的进料端,进料机2上设置有物料斗1,由物料斗1进入的待干燥物料由进料机2送入干燥机3;进料机2可采用螺旋绞龙式进料机。干燥机3由横向放置的圆柱形筒体构成,干燥机3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罩9,出料罩9上设置有出料口和载湿气进口11,干燥机3的进料端开设有载湿气出口12,干燥的载湿气(如干燥空气)经载湿气进口11通入干燥机3中,载湿气将物料干燥产生的水汽携带出去,经载湿气出口12排出。

干燥机3的筒体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换热管14,换热管14中通有过热蒸汽,与位于换热管14外围的物料进行热交换,实现物料的干燥。干燥机3出料端设置有旋转接头10,旋转接头10上设置有蒸汽进口和冷凝水出口,干燥机3中的换热管14与旋转接头10相通,以便过热蒸汽由旋转接头10进入后均匀进入每个换热管14中,换热管14中的过热蒸汽液化产生的冷凝水经冷凝水出口排出。

载湿气经过干燥机3会将物料中的水汽携带而出,由于与换热管14内的蒸汽的热交换,产生携带水蒸气的高温气体(称之为二次蒸汽),具有较高温度,将二次蒸汽通入至蒸发器4的加热室中。由旋转接头10上的冷凝水出口流出的冷凝水通入至蒸发器4的蒸发室中,冷凝水经二次蒸汽的加热后,产生的低压蒸汽再通入汽水分离器5中,二次蒸汽换热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后可作为他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低压蒸汽在汽水分离器5中实现汽水分离,产生的纯蒸汽再通入第一加热器7中,经第一加热器7的加热后,产生具有一定过热度的低压过热蒸汽,并通入压缩机6。低压过热蒸汽经压缩机6提高压力后,形成相对高压(如0.15Mpa)的蒸汽,在经第二加热器8的加热后,形成过热蒸汽,通入旋转接头10的蒸汽进口,进而进入干燥机3中的各个换热管14中。这样,实现了二次蒸汽所携带热量的回收利用,解决了以往二次蒸汽直接排放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

所示干燥机3的筒体外表面的两端均设置有滚圈,滚圈设置于托轮装置上,以实现干燥机筒体的自由转动。为了使干燥机3顺利进出料,通过调整托轮装置的高度,使筒体进料端高度高于出料端的高度。所示干燥机筒体外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齿圈,齿圈与传动装置相连接,以驱使筒体进行转动。

如图2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干燥机的横截面示意图,为了增加物料在干燥机3中与换热管14的接触面积,增加换热管14的热传导系数,所示干燥机3的筒体中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人字形扬料板15,人字形扬料板15由3个弧形板组成,弧形板的凹面朝向与进料机2的旋转方向一致。这样,在人字形扬料板15随干燥机3的筒体转动的过程中,人字形扬料板15可将物料挖起、然后运动至顶端再撒落,这样就可使物料尽可能地充满筒体的内部空腔,增加了筒体的填充率,增加了物料与换热管14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导热系数,有利于物料的充分干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