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666发布日期:2019-03-27 09:5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导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热管研究和应用的领域也将不断拓宽,新能源的开发,电子装置芯片冷却、笔记本电脑CPU冷却以及大功率晶体管、可控硅元件、电路控制板等的冷却,化工、动力、冶金、玻璃、轻工、陶瓷等领域的高效传热传质设备的开发,都将促进热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热管是一种导热性能极高的导热元件,利用工质温差的吸热和放热交换原理,使得它本身的热传递效率比同样材质的纯铜高出几十倍,使得它的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工艺水平的发展,对于热导管散热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超薄热导管增的内壁上都是一层毛细铜粉来对蒸汽热能进行冷凝和回流的,这样的热能替换方式单一,处理效率也就会低下,故而提供了一种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具备增加毛细结构提高热能转换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超薄热导管增的内壁上都是一层毛细铜粉来对蒸汽热能进行冷凝和回流的,这样的热能替换方式单一,处理效率也就会低下的问题。

一种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包括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条形卡座,所述条形卡座的内部设置有导水芯,所述导热管的内壁上并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条形卡座之间铺设有毛细铜粉层,所述条形卡座内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分割环,所述分割环内设置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外侧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触角,所述吸液芯外侧的右端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所述导热管外侧的右方固定安装有等距离排列的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吸液芯为中空状,所述吸液芯的长度大于分割环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吸液芯的两端分别与导热管的两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触角的长度大于吸液芯至条形卡座之间距离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毛细铜粉层的厚度不小于0.1毫米。

优选的,所述分割环将导热管的内部由左向右依次分割成蒸发区和冷凝区,其中分割环左右一厘米处的空间形成的冷热过渡区。

优选的,所述导水芯采用纤维编织或刺绣网构成,所述条形卡座由开口的水平距离向其底壁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加。

上述的有益效果:

1、该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通过热源靠近的导热管外侧的左端,吸液芯内的液体吸热而蒸发,蒸汽携带汽化热能在吸液芯的内腔内会流向其内部的右端,蒸汽经通孔排出吸液芯的内部,蒸汽会与导热管内壁上的条形卡座、导水芯和毛细铜粉层相接触,蒸汽就会液化换热并且放出热能完成了传热任务,冷凝的液体再经过导水芯和毛细铜粉层的抽吸力量或重力回流到导热管内部的左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其中该流程中的导水芯,可以加速液体回流,再通过与毛细铜粉层的配合使用,再次的增加液体回流和液化的效率,并且还提高了散热的速度。

2、该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吸液芯的外侧有分布均匀的触角,该触角向外侧四处延伸,可以将液化后的液体导入吸液芯的内部,再次的循环蒸发利用,同时导热管内部左端的导水芯内的液体,可以直接的蒸发利用,该方式通过增加毛细结构,实现液体的快速蒸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侧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中:1导热管、2条形卡座、3导水芯、4毛细铜粉层、5分割环、6吸液芯、7触角、8通孔、9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一种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包括导热管1,导热管 1采用超薄的热导管,导热管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条形卡座2,条形卡座2与导热管1的同一材质制成,条形卡座2由开口的水平距离向其底壁的水平距离逐渐增加,条形卡座2的内部设置有导水芯3,导水芯3采用耐热纤维制成,导水芯3采用纤维编织或刺绣网构成,导热管1的内壁上并且位于相邻的两个条形卡座2之间铺设有毛细铜粉层4,毛细铜粉层4的厚度不小于0.1毫米,条形卡座2内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分割环5,分割环5将导热管1的内部由左向右依次分割成蒸发区和冷凝区,其中分割环5左右一厘米处的空间形成的冷热过渡区,分割环5内设置有吸液芯6,吸液芯6采用纤维材料制成,吸液芯6为中空状,吸液芯6的长度大于分割环5的长度,吸液芯6的两端分别与导热管1的两侧壁固定连接,吸液芯6外侧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分布均匀的触角7,触角7的材质与吸液芯6的材质一致,触角7的长度大于吸液芯6至条形卡座2之间距离的长度,吸液芯6外侧的右端开设有分布均匀的通孔8,导热管1外侧的右方固定安装有等距离排列的散热片9,散热片9可以增加导热管1的散热效率,通过热源靠近的导热管1外侧的左端,吸液芯6内的液体吸热而蒸发,蒸汽携带汽化热能在吸液芯6的内腔内会流向其内部的右端,蒸汽经通孔8排出吸液芯6的内部,蒸汽会与导热管1 内壁上的条形卡座2、导水芯3和毛细铜粉层4相接触,蒸汽就会液化换热并且放出热能完成了传热任务,冷凝的液体再经过导水芯3和毛细铜粉层4的抽吸力量或重力回流到导热管1内部的左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其中该流程中的导水芯3,可以加速液体回流,再通过与毛细铜粉层4的配合使用,再次的增加液体回流和液化的效率,并且还提高了散热的速度,并且,吸液芯6 的外侧有分布均匀的触角7,该触角7向外侧四处延伸,可以将液化后的液体导入吸液芯6的内部,再次的循环蒸发利用,同时导热管1内部左端的导水芯3内的液体,可以直接的蒸发利用,该方式通过增加毛细结构,实现液体的快速蒸发。

综上所述,该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通过热源靠近的导热管1外侧的左端,吸液芯6内的液体吸热而蒸发,蒸汽携带汽化热能在吸液芯6的内腔内会流向其内部的右端,蒸汽经通孔8排出吸液芯6的内部,蒸汽会与导热管1内壁上的条形卡座2、导水芯3和毛细铜粉层4相接触,蒸汽就会液化换热并且放出热能完成了传热任务,冷凝的液体再经过导水芯3和毛细铜粉层4的抽吸力量或重力回流到导热管1内部的左端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其中该流程中的导水芯3,可以加速液体回流,再通过与毛细铜粉层4的配合使用,再次的增加液体回流和液化的效率,并且还提高了散热的速度。

并且,该设置毛细结构的超薄热导管,吸液芯6的外侧有分布均匀的触角7,该触角7向外侧四处延伸,可以将液化后的液体导入吸液芯6的内部,再次的循环蒸发利用,同时导热管1内部左端的导水芯3内的液体,可以直接的蒸发利用,该方式通过增加毛细结构,实现液体的快速蒸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