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433发布日期:2019-03-05 18:1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家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常用的导风板结构为水平导风板,其中包括单导风板和双导风板结构。单导风板就是出风口处仅有一个导风板,只能通过改变导风板的旋转角度来改变出风方向,不能实现动态送风。双导风板结构通常包括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目前的双导风板结构在送风过程中存在着噪音大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上导风板的出风边缘为直边,由上导风板送出的气流频率一致,因而送风噪音较大,下导风板的出风边缘也为直边,因而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另外,在使用导风板时出风口的风沿导风板流出,由于导风板的作用会限制出风口中流出风的范围,从而影响室内降温或升温的时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在灵活调整出风方向的同时降低噪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和与所述导风板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所述导风板包括具有曲线出风边缘的上导风板、下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对应活动的嵌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内具有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驱动组件的带动下分别能够对应远离或靠近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从而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第一导风板及所述下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间形成送风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导风板的出风边缘构造为曲线的形状,因此出风边缘不同位置处的导风距离不一致,从而导致不同位置处经过的气流的频率不一致,这将有效减小送风时,空气流在导风板的出风边缘处的噪音,从而为用户营造安静的使用环境,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同时,上导风板和第一导风板及下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间形成送风间隙,从而在第一导风板相对于上导风板向上转动,第二导风板相对于下导风板向下转动时,风从对应的送风间隙中流出,从而能够更加灵活的调整出风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表面能够分别对应与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表面平齐且无缝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闭合时出风边缘处无缝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驱动组件分别对应与所述上导风板、所述下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推杆、齿轮和传动轴,所述电动推杆的移动端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套设并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从外至内依次活动的套设并位于所述上导风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从外至内依次活动的套设并位于所述下导风板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在扩大出风范围的同时降低噪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机,其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为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导风板组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和驱动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导风板,2-下导风板,3-驱动组件,11-第一导风板,21-第二导风板,31-电动推杆,32-齿轮,33-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和与导风板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3。导风板包括具有曲线出风边缘的上导风板1、下导风板2、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21。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21分别对应活动的嵌设于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21内具有的容置空间内。第一导风板 11和第二导风板21在驱动组件3的带动下分别能够对应远离或靠近上导风板1 和下导风板2,从而上导风板1和第一导风板11及下导风板2和第二导风板21 间形成送风间隙。

具体的,如图1所示,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由于导风板的出风边缘构造为曲线的形状,因此出风边缘不同位置处的导风距离不一致,从而导致不同位置处经过的气流的频率不一致,这将有效减小送风时,空气流在导风板的出风边缘处的噪音,从而为用户营造安静的使用环境,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上导风板1的内侧,也就是靠近送风口的一侧开设贯穿上导风板1上下表面的与第一导风板11相适配的通孔作为容置空间。第一导风板11可以活动的嵌入容置空间内,从而第一导风板11可以远离或靠近或与上导风板1的表面平齐。当第一导风板11相对于上导风板1向上转动,第二导风板21相对于下导风板2向下转动。第一导风板11的下表面与上导风板1的上表面间形成上送风间隙,第二导风板21的上表面与下导风板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下送风间隙。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可以转动以使其之间形成导风口,或可以闭合以使风通过上送风间隙和下送风间隙分别对应从第一导风板11的下表面和第二导风板 21的上表面流出,从而能够更加灵活的调整出风方向。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21的表面能够分别对应与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的表面平齐且无缝对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了有利于根据出风需要,仅从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的送风边缘开启所形成的导风口处送风。从而,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21的表面分别对应与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的表面平齐且无缝对接。也就是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21分别对应完全的嵌入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的容置空间内,从而形成一个无缝整体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闭合时出风边缘处无缝对接。

具体的,由于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的出风边缘构造为曲线,将出风边缘处设置为无缝对接,从而,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出风边缘处的曲线为啮合适配设置,进而能够使上导风板1和下导风板2在闭合时实现无缝对接,避免风从中流出。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组件3设置为多个,多个驱动组件3分别对应与上导风板1、下导风板2、第一导风板11和第二导风板21传动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通过多个驱动组件3分别与各导风板单独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分别使各导风板根据需要调整出风方向,从而能够灵活调整出风方向,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和使用体验度。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组件3包括电动推杆31、齿轮32和传动轴33。电动推杆31的移动端与齿轮32啮合连接。齿轮32套设并固定于传动轴33上。传动轴33与导风板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电动推杆31的移动端的外侧壁形成为齿条的结构,从而能够与齿轮32啮合连接。通过电动推杆31的移动端相对于固定端的伸出和缩回,带动齿轮32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33转动,进而带动导风板转动,灵活调整出风方向。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风板11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导风板11从外至内依次活动的套设并位于上导风板1上。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了更加灵活的调整出风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导风板11,并且,外侧第一导风板活动的套设其邻近的内侧第一导风板,依次类推,实现多个第一导风板11的设置。也就是,外侧第一导风板上开设贯穿外侧第一导风板上下表面的与其邻近的内侧第一导风板相适配的通孔作为容置空间。多个第一导风板11和上导风板1之间能够形成无缝对接,从而能够形成一个无缝板。为了实现无缝对接,对接面构造为相互对接适配的弧形面。

进一步的,第二导风板21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导风板21从外至内依次活动的套设并位于下导风板2上。

具体的,多个第二导风板21设置与多个第一导风板11设置相同,请参见多个第一导风板11的具体描述。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为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导风板组件。

具体的,驱动组件3可以安装于出风口处内侧的空调室内机的壳体上,也就是,电动推杆31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内壁上。

这里首选需要说明的是,“向内”是朝向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向外”是远离容置空间中央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