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机的内部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227发布日期:2019-03-27 09:4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炒茶机的内部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炒茶机领域,具体为一种炒茶机的内部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茶叶的干燥技术中,因为炒茶机的燃烧位置需要对其内部的加热结构进行重新设置,特别是加热大型或特殊的滚筒时,更需要专用的干燥筒2内部加热结构。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炒茶机的内部加热结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炒茶机的内部加热结构。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炒茶机的内部加热结构,所述内部加热结构用在炒茶机中并对炒茶机中的干燥筒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内部加热结构包括多个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干燥筒下部的支撑座中,所述加热器包括设置在支撑座中的进气管、设在支撑座上的分气管以及设在干燥筒下并沿着分气管上部排列的燃烧头。

所述燃烧头包括固定安装在分气管上的燃烧座,燃烧座上设有用于围绕火焰进行燃烧的燃烧壁。

所述燃烧座中设有多个通入燃气的进气孔。

所述分气管的内部空间设有分气区,燃烧壁的内部围绕有燃烧槽,进气孔固定连通分气区与燃烧槽。

所述燃烧槽内部的燃烧座中设有点火针。

沿着燃烧座外部向其内部的点火针处延伸有导体。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针对大型或较长或特殊状态下的干燥筒进行加热,设置多个区域进行分区加热,且同时利用加热器自身结构的排列方式,将燃烧位置充分的延伸或延长,满足各种状态下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炒茶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炒茶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中炒茶机的干燥筒的截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中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燃烧头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炒茶机的内部加热结构,所述内部加热结构用在炒茶机100中并对炒茶机100中的干燥筒2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内部加热结构包括多个加热器6,所述加热器6设置在干燥筒2下部的支撑座1中,所述加热器6包括设置在支撑座1中的进气管6a、设在支撑座1上的分气管6b以及设在干燥筒2下并沿着分气管6b上部排列的燃烧头6c,针对大型或较长或特殊状态下的干燥筒2进行加热,设置多个区域进行分区加热,且同时利用加热器6自身结构的排列方式,将燃烧位置充分的延伸或延长,满足各种状态下的使用要求。

干燥筒2底部的支撑座1上设有加热器6,通过天然气结构的加热器6,接入天然气进行加热具有高度的环保效果。

且沿着干燥筒2底部设置长条形或成排的天然气燃烧头或燃烧排对干燥筒2底部多个区域进行加热,形成多个干燥区域加热区,保证多次的干燥及加热效果,该滚筒结构可以设置较长。

例如设置为10m进行较长的干燥区域,本申请中设置两个加热区域,沿着干燥筒2的后侧设置为冷却区或理解为热量缓冲区,即沿着干燥筒2的一侧设置或多个位置设置干燥,另一侧或另外的外置设置降温缓冲区,保证茶叶逐渐降温进而流出干燥筒2。

其中,所述干燥筒2的底部可设置多个加热区域,所述加热器6设有多个。加热器6包括第一加热器61设置在支撑座1的左侧与第二加热器62的中间位置上。进而形成右侧区域的缓冲降温,进而干燥筒2旋转输送出干燥后的茶叶。

如图1至5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

一种炒茶机100的内部加热结构,所述内部加热结构用在炒茶机100中并对炒茶机100中的干燥筒2进行加热,其中,所述内部加热结构包括多个加热器6,所述加热器6设置在干燥筒2下部的支撑座1中,设置多个加热器6形成多区域的加热效果。

所述加热器6包括设置在支撑座1中的进气管6a,通过进气管6a沿着支撑座1中接入外部的天然气。

沿着进气管6a上部设置分气管6b,并将分气管6b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上进行固定,保证稳定的安装结构。

分气管6b上分别设置燃烧头6c,通过燃烧头6c的排列形成固定的安装与燃烧区域。为保证燃烧头6c对干燥筒2下部进行充分加热,因此,将燃烧头6c设在干燥筒2下,并将燃烧头6c固定在分气管6b上部进行长条形的排列,形成长条形的加热区域,满足较长干燥筒2的加热要求,特别适用于加长及大型的滚筒加热。

所述燃烧头6c包括固定安装在分气管6b上的燃烧座6c1,通过板状的燃烧座6c1形成总体的支撑与固定效果。

燃烧座6c1上设有用于围绕火焰进行燃烧的燃烧壁6c2,沿着燃烧座6c1向上延伸形成环绕结构,进而可以形成环绕形的结构,即通过燃烧壁6c2来保证火焰的燃烧区域及燃烧位置。

所述燃烧座6c1中设有多个通入燃气的进气孔6c3。为保证进气的稳定性,可以设置多个进气孔6c3输入天然气,保证燃烧壁6c2中间位置的燃烧槽6c4充分使火焰燃烧。

所述分气管6b的内部空间设有分气区6b1,分气区6b1为一长条形的空心,主要用于分配天然气,不断的在分气管6b上安装燃烧头6c,通过分气区6b1不断与较多的进气孔6c3相连,进而分配天然气进行充分燃烧,保证较长距离下燃烧区域的大面积或长条形铺设,满足大型滚筒或较长滚筒或特殊滚筒的加热需求。

燃烧壁6c2的内部围绕有燃烧槽6c4,进气孔6c3固定连通分气区6b1与燃烧槽6c4,利用进气孔6c3将其上部的燃烧槽6c4与其下部的分气区6b1充分连通,进而沿着进气孔6c3上部位置形成燃烧的火焰。

所述燃烧槽6c4内部的燃烧座6c1中设有点火针6c5。因为该设计中燃烧槽6c4的空间位置较大,因此在燃烧座6c1中即有空气与天然气的混合,满足燃烧条件,如果将点火针6c5设置在燃烧座6c1外部,则需要排出较多的天然气才能点燃,因为加热器6较长或较宽容易发生面积燃烧的情形,不安全,且大面积挥发天然气不够节省与环保。

沿着燃烧座6c1外部向其内部的点火针6c5处延伸有导体6c6,沿着外部向内部设置导体,通过导体输入脉冲的电流,形成点火针6c5端头脉冲的电火花,易于对燃烧槽6c4中的天然气进行点燃。

其中,图4中的加热器6设置在图1的总体结构中。

加热器6具体使用在不间断干燥的炒茶机100中,所述炒茶机100包括用于进行总体支撑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上设有用于翻炒茶叶的干燥筒2,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干燥筒2进行旋转的驱动部3,其中,述干燥筒2为多边形的空心柱状结构,干燥筒2底部的支撑座1上设有加热器6,所述支撑座1可倾斜设置;具有直筒型结构避免搅拌或翻转或/与阻隔结构对茶叶翻炒的损伤,支撑起倾斜的直筒结构可以不间断的进行翻炒并送出茶叶。

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设计合理,且连接结构紧密、稳定性高。使用金属结构进行制作具有选材方便、造价成本低,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大面积普及。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直筒型的多边形滚筒,利用多边形结构对茶叶进行翻炒,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圆柱形滚筒中设置多余结构进行翻转或阻隔或搅拌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茶叶翻转的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多边形进行翻转,根据翻转的速率与翻转的角度可以针对茶叶的翻炒效果设置滚筒的直径,或多边形的边长,极大了降低了滚筒制造中的工艺复杂度,且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茶叶翻炒与输送的特点,且不具有阻隔结构的直滚筒结构,流通干燥气体时的流通性较强,针对干燥效率较高与时间可以设置不同长度的滚筒,极大的满足茶叶干燥的使用要求。

一种不间断干燥的炒茶机,所述炒茶机100包括用于进行总体支撑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上设有用于翻炒茶叶的干燥筒2,干燥筒2即现有技术中的空心圆柱形滚筒。

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驱动干燥筒2进行旋转的驱动部3,沿着滚筒即干燥筒2的两侧对其进行驱动,其中,为保证其进行驱动设置环形的法兰套与其进行固定,进而满足现有技术中的旋转要求。

其中,所述干燥筒2为多边形的空心柱状结构,设置为多边形结构,满足茶叶滚动时的翻转要求。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

将所述支撑座1可倾斜设置,可以直接将支撑座1设置为倾斜的,固定的倾斜方式不具有可调节性,因此沿着支撑座1的底部设有支撑其进行倾斜的支撑脚11,通过支撑脚11保证支撑座1的倾斜效果。

其中支撑脚11设置在支撑座1的中间位置,具有中间支点支撑的效果,具有两侧重量对称的支撑性。

当然也可以设置不同高度的支撑脚11,实现对支撑座1不同高度状态或倾斜状态的支撑。不同高度的支撑脚11同时沿着支撑座1底部进行多个位置的支撑,保证支撑座1底部均匀受力的被支撑。

所述支撑脚11与支撑座1底部间安装有加强座12。为保证支撑座1与支撑脚11连接处的稳固性,沿着两者间的连接位置设置支撑块或加强块12实现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

所述干燥筒2空心柱的截面为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其中任一种。

将滚筒即干燥筒2设置为多边形结构,即中间空心为三棱柱、正方柱、五棱柱、六棱柱、七棱柱、八棱柱等多棱柱结构,通过边与边之间的夹角实现茶叶的缓和性翻炒,避免现有技术中阻隔或叶片等搅拌结构对茶叶的碰撞损伤。

其中,可以设置棱柱的结构中边长可以设置为不等边的结构,保证不同角度下的翻转即翻炒效果。

所述干燥筒2空心柱的截面为正多边形,设置为正多边形即统一的设置翻炒角度,具有同一滚筒多角度的翻炒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不便于翻炒的效果。设置为相同的边长即形成相同角度小的翻炒效果,具有翻炒性能的可控性。正多边形的结构下,翻炒的翻转效果通过滚筒的旋转速率来控制。

其中,滚筒中棱设置的越多翻转的缓冲性越好。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

所述干燥筒2的两侧部分别套接有支撑其进行旋转的支撑套,支撑套包括第一支撑套21与第二支撑套22。

为保证滚筒的旋转性,因此设置圆环形的支撑结构帮助其进行旋转,即通过支撑套进行支撑,干燥筒2的长度越长,设置的支撑套越多,沿着滚筒的横向上设置多个支撑套进行旋转支撑。

支撑套与滚筒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支撑,稳定更高,且不影响滚筒内部的空心结构,避免附属结构延伸至滚筒中导致茶叶翻转的损伤。

其中,设置法兰盘形成支撑套,沿着两侧或左右结构进行支撑,具有支撑布局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支撑套21与第二支撑套22即左右两侧部或侧端的支撑套结构。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

所述支撑座1上还设有用于防护干燥筒2外部的防护罩4。为避免外部结构对翻炒的影响,且降低滚筒的散热,提高热量的充分利用,通过防护罩4对干燥筒2外部进行防护,且避免热量散失。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

所述防护罩4的上部设有余热回收管41。为进一步的提高热量的可以利用性,沿着防护罩4顶部设置余热回收管41,通过余热回收管41对热量进行吸收,并重新输送至滚筒的中心干燥区域,保证热量的充分利用。

所述防护罩4的下部靠近支撑座1位置设有观察孔42。为避免运行过程中加热器6的可观测性,并提高加热器6的燃烧性,设置多个孔提高燃气的燃烧,且可观测燃烧中火焰的稳定及燃烧效果,因此沿着加热器6位置并列设置观察孔42,形成对应的观测及通风结构,充分保证加热器6在燃烧过程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