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892发布日期:2019-08-21 00:0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新风、及室内环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室内温度、湿度、PM2.5等灰尘的净化、以及室内氧平衡的新风等空气环境实施综合性调节的功能诉求日益强烈。

空调是目前能够有效解决空气温度调节的主流家电,但其设计前提是要在密闭空间内来实现降温/制热的温度调节。密闭空间因此导致空调室内,必然因各类室内建材污染物挥发、潮湿引起的霉变异味、室内人员新陈代谢,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自开利实用新型空调一百多年来,空调的这一痼疾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从室外取风,过滤净化后输送到室内,并在进风和排风之间维持一定的压差(5pa左右)循环的新风系统,被称为正压式净化鲜风系统。这既是处理室内雾霾(PM2.5)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内循环过滤技术的除霾产品不能高效解决室内除霾的问题,关键是没有理解到PM2.5霾颗粒具有气溶胶的分子碰撞运动性质,在室内除霾过程中,一旦有人打开门窗,PM2.5将会瞬时平衡,造成内循环除霾效果的前功尽弃),也是实现密闭空间的氧平衡功能的高效降耗产品,是目前真正有效除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环境的家电机器。

因此,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将空调和正压式净化新风系统,进行有效的技术整合,从室外引入新风并过滤净化,才能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解决空调自实用新型以来就没有解决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问题。

但是,如果将空调和正压式净化新风系统两者硬性捆绑,同时启动运行,存在设计原理上的矛盾冲突:空调对空间密闭的设计要求与正压式净化新风机持续循环地更换空气,造成打开门窗吹空调的囧态,造成空调制冷/制热的能效降低以及其对压缩机的长期高能输出状态的损耗或者启动其自我保护功能。

因此目前市场上的空调和新风机二者,都还在以单一功能机型品而出现,难以有效地协同运行,也难以缩小净化产品和空调产品融合所带来的巨大体积以及机器噪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所述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包括一新风通道及一排风通道;

对采集的室外新风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

对过滤后的新风进行温度控制及湿度控制的温湿度控制组件;

以及对排出空气的冷量或热量进行回收并为所述温湿度控制组件提供热量或冷量的换热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造境系统还包括:室外机及环境机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一具有热回收风口的室外机箱,所述环境机室内机包括一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的室内机箱,所述新风通道将室外新风与环境机室内机入风口连通,所述环境机室内机的出风口将洁过滤和调温调湿后的鲜风排到室内,所述排风通道将室内排风与室外机热回收风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内,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风机,所述室外机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室外机箱内,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正对所述热回收风口处,所述压缩机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和温湿度控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环境机室内机内,所述环境机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过滤组件、第二风机和温湿度控制组件顺次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箱内,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室内机箱的入风口处,所述温湿度控制组件设置在靠近所述室内机箱的出风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及高效过滤器顺次连接,所述高效过滤器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压力感应器件。

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控制组件包括:换热器、加湿器和电辅热单元,所述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室外机的冷凝器连接,所述加湿器和电辅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后端即靠近出风口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机箱还包括净化回风口及制冷回风口,所述净化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箱的入风口处,所述净化回风口与入风口均连接在一风量比例阀上;所述制冷回风口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器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回风口处设置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多个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PM2.5监测传感器、VOC与二氧化碳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空调、净化系统、新风系统、控湿系统,充分智能无缝融合,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湿度、PM2.5、新风环境;为用户提供舒适、洁净、清新的空气环境;多系统融合到一系统中,极大节约安装空间及投入成本,多秕协同智能管理,简化用户操作,节约能源,提升调节效果。通过风量分配装置,对回风的净化风量及一次回风量的分配技术,有效的保障了洁净空气的输出量,并最大限度控制空调室内主机送风机的负载,减少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类似场景;

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语并非特指单数,也可以包括复数。一般来说,术语“包括”或“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另外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所述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包括一新风通道1及一排风通道2;

对采集的室外新风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3;

对过滤及换热后的新风进行温度控制及湿度控制的温湿度控制组件4;

以及对排出空气的冷量或热量进行回收并为所述温湿度控制组件提供热量或冷量的换热组件。

如图1、2所示,所述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还包括:室外机及环境机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一具有热回收风口51的室外机箱5,所述环境机室内机包括一具有入风口61和出风口62的室内机箱6,所述新风通道1将室外新风与环境机室内机入风口61连通,所述环境机室内机的出风口62将洁过滤和调温调湿后的鲜风排到室内,所述排风通道2将室内排风与室外机热回收风口51连通。

如图2所示,所述新风通道1包括一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一端与室内机箱6的入风口6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室外;所述排风通道2包括一排风管和第三风机21,所述第三风机设置在所述排风管中部,所述排风管一端设置在室内,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机箱5的热回收风口51连接,用于将含有冷量/热量的风引导至室外机。

如图2所示,所述换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内,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压缩机7、冷凝器8和第一风机9,所述压缩机7、冷凝器8、第一风机9设置在所述室外机箱5内,所述冷凝器8设置在正对所述热回收风口51处,所述压缩机7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冷凝器8连接,所述第一风机9位于所述冷凝器8旁侧,也可以理解为所述室外机为一空调室外机。

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组件3和温湿度控制组件4均设置在所述环境机室内机内,所述环境机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风机10,所述过滤组件3、第二风机10和温湿度控制组件4顺次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箱6内,所述过滤组件3设置在靠近所述室内机箱6的入风口61处,所述温湿度控制组件4设置在靠近所述室内机箱6的出风口62处。

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初效过滤器31、中效过滤器32、及高效过滤器33,所述初效过滤器31、中效过滤器32及高效过滤器33顺次连接,所述高效过滤器33两端面分别设置有压力感应器件34,所述压力感应器件34包括但不限于常用的风压传感器及压差开关。

如图2所示,所述初效过滤器31、所述中效过滤器32、及所述高效过滤器33均采用过滤网结构,其中所述初效过滤器31可以采用302*375*21G4优质聚酯合成纤维;所述中效过滤器32、及所述高效过滤器33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铝框、无隔板、超细玻纤滤料、双方贴10mm密封胶条,效率:H13(420*400*115/型材厚度96,双面贴5mm+10mm的胶条);所述中效过滤器32用于滤除空气PM10颗粒;所述高效过滤器33用于滤除空气PM2.5颗粒。

如图2所示,所述温湿度控制组件4包括:换热器41、加湿器42和电辅热单元43,所述换热器41通过冷媒管道与所述室外机的冷凝器8连接,所述加湿器42和电辅热单元43设置在所述换热器41的后端即靠近出风口62一侧。

如图2所示,所述室内机箱6还包括净化回风口63及制冷回风口64,所述净化回风口63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箱6的入风口61处,所述净化回风口63与入风口61均连接在一风量比例阀65上,通过调整风量比例阀65,可以控制新风和回风进入环境机室内机的比例。所述制冷回风口64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器41的前端,即即远离出风口62一侧,所述制冷回风口64用于将室内风回收再次调温调湿。所述制冷回风口64处设置有监测组件66,所述监测组件66包括多个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PM2.5监测传感器、VOC与二氧化碳传感器、上述所述传感器的数量不受限制。

如图2所示,新风从入风口61进入环境机室内机后,经过滤组件3过滤及温湿度控制组件4调温调湿后进入室内,进入室内的鲜风一部分经净化回风口63重新进入环境机室内机过滤调温调湿,另一份经制冷回风口64重新进入环境机室内机调温调湿,室内带有冷量/热量的浊风经排风通道2引导至室外机的冷凝器8上,对冷凝器8进行降温/升温,可提高冷凝器8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空调、净化系统、新风系统、控湿系统,充分智能无缝融合,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湿度、PM2.5、新风环境;为用户提供舒适、洁净、清新的空气环境;多系统融合到一系统中,极大节约安装空间及投入成本,多秕协同智能管理,简化用户操作,节约能源,提升调节效果。通过风量分配装置,对回风的净化风量及一次回风量的分配技术,有效的保障了洁净空气的输出量,并最大限度控制空调室内主机送风机的负载,减少能源损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