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圈、风轮、风机结构及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752发布日期:2019-06-26 01:27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风圈、风轮、风机结构及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风圈、风轮、风机结构及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吸油烟机已经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吸油烟机抽排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作为吸油烟机的核心部件,风机系统对其性能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统的风机系统包括蜗壳、风轮、进风圈和电机,电机安装在蜗壳内的支架上,风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进风圈安装于蜗壳的进风口处;在吸排烟时,气流由蜗壳外经进风圈流入,之后气流流向改变,从轴向变为径向,经风轮、蜗壳的出风口流出;由于离心通风机风轮入口与进风圈间有一定间隙,由风轮流出的气体会有一部分经过间隙漏回风轮入口,降低了有效风量,并且回流的气体会阻碍正常流向的气体,减小进气面积,产生漩涡,使得效率降低,附带产生多余的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风圈,其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与风轮端面配合形成迷宫密封通道,避免了气流的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机结构,将上述的风轮和进风圈巧妙配合形成迷宫密封通道,可以有效减少气流泄漏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进风圈,其包括进风圈本体、第一凸边、第二凸边以及第三凸边,所述第一凸边、第二凸边以及第三凸边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进风圈本体上,且第二凸边和第三凸边之间形成用于与风轮端面配合的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所述第一凸边为弧形。

所述第二凸边和第三凸边均与进风圈本体垂直设置。

一种风轮,其包括风轮本体、主端面、与进风圈配合设置的侧端面以及叶片,所述主端面设置在风轮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主端面向外弯折形成侧端面,所述叶片均匀布设在风轮本体四周。

所述主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叶片的通孔。

所述主端面与侧端面垂直设置。

一种风机结构,其包括上述的进风圈、风轮、蜗壳以及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蜗壳内且电机的输出轴和风轮连接,所述进风圈设置在蜗壳的进风口处,所述风轮和进风圈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减小气流泄漏量的迷宫密封通道。

所述迷宫密封通道包括由第三凸边、侧端面和第二凸边依次设置而形成的第一通道以及由第二凸边、第一凸边和主端面形成的第二通道。

所述蜗壳后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的电机支架。

一种吸油烟机,其包括上述的风机结构以及吸油烟机本体,所述风机结构设置在吸油烟机本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进风圈本体上设置由第二凸边和第三凸边之间形成环形凹槽,风轮主端面向外弯折形成侧端面,侧端面与环形凹槽配合,形成迷宫密封通道,气流在通过曲折的迷宫密封通道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进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风轮中主端面和侧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风机结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风机结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风机结构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风机结构中迷宫密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风机结构中迷宫密封通道中气体回流的示意图。

其中,1.进风圈,2.风轮,3.蜗壳,4.电机,5.迷宫密封通道,11.进风圈本体,12.第一凸边,13.第二凸边,14.第三凸边,21.风轮本体,22.主端面,23.侧端面,24.叶片,25.通孔,31.电机支架,51.第一通道,52.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进风圈,如图1-2所示,其包括进风圈本体11、第一凸边12、第二凸边13以及第三凸边14,第一凸边12、第二凸边13以及第三凸边14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进风圈本体11上,且第二凸边13和第三凸边14之间形成用于与风轮端面配合的环形凹槽;

这样,第二凸边13和第三凸边14之间形成用于与风轮端面配合的环形凹槽,且第三凸边14、第二凸边13以及第一凸边12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形成一系列截流间隙与膨胀空间,气流在通过曲折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目的。

第一凸边12为弧形,第二凸边13和第三凸边14与进风圈本体11之间呈一定角度,本实施例优选第二凸边13和第三凸边14与进风圈本体11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一种风轮,如图3-6所示,其包括风轮本体21、主端面22、与进风圈配合设置的侧端面23以及叶片24,主端面22设置在风轮本体21的上下两端,主端面22向外弯折形成侧端面23,叶片24均匀布设在风轮本体21四周;

这样,在主端面22的外径上压型产生侧端面23,侧端面23与进风圈配合使用,可以减少气流的泄漏。

主端面2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叶片24的通孔25。

主端面22与侧端面23之前呈一定角度,优选垂直设置。

另外,侧端面23插入第二凸边13和第三凸边14之间形成的凹槽中,其与第二凸边13和第三凸边14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如图12中的S,S优选2-5mm。

侧端面23插入凹槽中的长度大于2mm,如图12中的H,H优选2-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一种风机结构,如图7-13所示,其包括进风圈1、风轮2、蜗壳3以及电机4,电机4设置在蜗壳3内且电机4的输出轴和风轮1连接,进风圈2设置在蜗壳3的进风口处,风轮1和进风圈2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减小气流泄漏量的迷宫密封通道5;

这样,采用上述方案,在吸排烟时,通过风轮2和进风圈1之间的配合,在风轮2和进风圈1之间形成一条迷宫密封通道5,气流通过节流和扩容作用的迷宫效应,可以极大减小了泄露量,增强风机性能。

进风圈1包括进风圈本体11、第一凸边12、第二凸边13以及第三凸边14,第一凸边12、第二凸边13以及第三凸边14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进风圈本体11上,且第二凸边13和第三凸边14之间形成用于与风轮端面配合的环形凹槽;

这样,第二凸边13和第三凸边14之间形成用于与风轮端面配合的环形凹槽,且第三凸边14、第二凸边13以及第一凸边12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形成一系列截流间隙与膨胀空间,气流在通过曲折的间隙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目的。

风轮2包括风轮本体21、主端面22、与进风圈配合设置的侧端面23以及叶片24,主端面22设置在风轮本体21的上下两端,主端面22向外弯折形成侧端面23,叶片24均匀布设在风轮本体21四周;

这样,在主端面22的外径上压型产生侧端面23,侧端面23与进风圈的环形凹槽配合使用,可以减少传统风轮流出的气体会有一部分经过间隙漏回风轮入口。

迷宫密封通道5包括由第三凸边14、侧端面23和第二凸边13依次设置而形成的第一通道51以及由第二凸边13、第一凸边12和主端面22形成的第二通道52。

另外,为了避免电机4在工作过程中晃动,蜗壳3后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4的电机支架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一种吸油烟机,其包括实施例3提供的风机结构以及吸油烟机本体,风机结构设置在吸油烟机本体内。

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进风圈本体上设置由第二凸边和第三凸边之间形成环形凹槽,风轮主端面向外弯折形成侧端面,侧端面与环形凹槽配合,形成迷宫密封通道,气流在通过曲折的迷宫密封通道时产生节流效应而达到阻漏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