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1149发布日期:2019-06-11 23:4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风处理的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推动了建筑节能和空调设备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风机组。传统的新风机组主要采用热泵方式,夏季,制冷工质一方面在冷凝器处释放热量,另一方面在蒸发器处吸收热量,使与其接触的新风温度降低,从而实现降温除湿目的,并通过设置在蒸发器后侧的再热器对降温除湿后的新风进行再加热,以避免新风温度过低;冬季,则通过四通换向阀转换制冷工质流向使热交换过程与夏季相反,从而实现制热目的。传统的新风机组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充分利用回风能量,机组的能耗较高,整体能效比较低。为降低新风机组的能耗,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了带有热回收装置的新风机组,并将热回收装置和热泵系统设计为一体。这一结构的新风机组虽然可实现一定的热回收功能,但其风道受空间限制不但设计困难,而且存在较多大角度转向,导致了风阻较大且影响了热回收效率和节能效果。同时,现有的热回收装置是根据具体的新风机组设置的,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热回收率高、通用性强的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组可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能效比。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壁由左至右依次设有回风口、送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壳体底壁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对应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中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且使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倾斜设置;连通新风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和出风口的通路设有前端新风风道,连通进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和送风口的通路设有后端新风风道,连通回风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和排风口的通路设有排风风道。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且使两者呈左右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倾斜角度为45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下侧分别与壳体的底壁密封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与壳体的左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二板式换热器与壳体的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二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与壳体的顶壁之间对应设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与第二板式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五隔板,第五隔板与壳体的顶壁之间设有第六隔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新风口设有第一电机风阀,所述排风口设有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二隔板设有第三电动风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第四隔板和第六隔板之间设有新风过滤器;所述第三隔板与壳体的左侧壁之间设有回风过滤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第四隔板和第六隔板之间且处于新风过滤器的下侧设有新风引风机;所述第三隔板与壳体的左侧壁之间且处回风过滤器的下侧设有回风引风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其中,所述新风引风机和回风引风机均采用EC风机。

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让壳体的顶壁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回风口、送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让壳体的底壁在左半部和右半部对应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在壳体中设置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且使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倾斜设置;同时,在连通新风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和出风口的通路设置前端新风风道,在连通进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和送风口的通路设置后端新风风道,在连通回风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和排风口的通路设有排风风道。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热回收率高、通用性强的两级热回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让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新风处理装置相应的连接口对接就构成了新风机组,前端新风风道、新风处理装置和后端新风风道就组成了完整的新风风道,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对回风能量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能大幅降低能耗,提高整体能效比。相比于现有一体式的新风机组,简化了结构和制备工序,降低了安装和布置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让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倾斜设置,并在壳体的顶壁上对应设置回风口、送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可在体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避免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出现大角度转向,能有效减小风阻并使新风和回风保持相对平衡,增强了新风和回风的热交换效率,降低了控制难度。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两级热回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壳体1,在壳体1的顶壁上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回风口11、送风口12、新风口13和排风口14,在壳体1底壁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对应设置进风口15和出风口16,并在壳体1中设置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且使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倾斜设置。同时,在连通新风口13、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一次侧和出风口16的通路设置前端新风风道,在连通进风口15、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一次侧和送风口12的通路设置后端新风风道,在连通回风口11、第二板式换热器2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二次侧和排风口14的通路上设置排风风道。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热回收率高、通用性强的两级热回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让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15和出风口16对应与新风处理装置相应的连接口对接就构成了新风机组,前端新风风道、新风处理装置和后端新风风道就组成了完整的新风风道,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对回风能量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能大幅降低能耗,提高整体能效比。具体过程如下:新风从新风口13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一次侧、出风口16、新风处理装置、进风口15、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一次侧和送风口12后送入室内;回风从回风口11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二次侧和排风口14后排出室外。在此过程中,新风和回风分别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中进行了热交换,从而实现了对回风能量的两级回收利用。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让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倾斜设置,并在壳体1的顶壁上对应设置回风口11、送风口12、新风口13和排风口14,可在体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避免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出现大角度转向,能有效减小风阻并使新风和回风保持相对平衡,增强了新风和回风的热交换效率,降低了控制难度。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通常将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倾斜角度设计为30~60度,且使两者呈左右对称分布,可保证风阻较小并使新风和回风能保持相对平衡。进一步的,将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倾斜角度设计为45度,可使风阻以及新风和回风的区配度达到最佳化。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让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下侧分别与壳体1的底壁密封连接,并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与壳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了第一隔板,在第二板式换热器3与壳体1的右侧壁之间设置了第二隔板,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第二板式换热器3与壳体1的顶壁之间对应设置了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与第二板式换热器3之间设置了第五隔板,在第五隔板与壳体1的顶壁之间设置了第六隔板。通过以上隔板的配合就在壳体1中形成了相应的前端新风风道、后端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其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的优点。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在新风口13设置第一电机风阀,在排风口14设置第二电动风阀,在第二隔板设有第三电动风阀,增强了热回收装置以及机组的功能性、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实际应用中,在不需要新风的情况下,均可通过关闭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并打开第三电动风阀,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快速循环处理,且具有能耗低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用中本实用新型在第四隔板和第六隔板之间设置了新风过滤器31;在第三隔板与壳体1的左侧壁之间设置了回风过滤器21,以便通过新风过滤器31和回风过滤器21对新风和回风进行过滤处理。并在第四隔板和第六隔板之间且处于新风过滤器31的下侧设置新风引风机32,以便对新风进行引导;在第三隔板与壳体1的左侧壁之间且处回风过滤器21的下侧设置了回风引风机22,以便对回风进行引导。且使新风引风机22和回风引风机32均采用EC风机,以实现节能和智能控制。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