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917发布日期:2019-06-26 01:2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在住宅封闭性较高,导致室尘、建材散发的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室内空气,人生产生活呼出的气体会使得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容易感觉“闷”,若开窗通风,室内外的噪音、灰尘、PM2.5,可吸入颗粒物、温度会影响到室内空气中,严重影响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因此,现有新风系统使用较为普遍。

然而,市场上大部分的新风机的主体都是采用钣金为主,塑料或其他材料为辅的设计,不但结构复杂、生产工序较繁琐,机身笨重不便于搬运和安装,不利于安装拆卸售后维修,而且外观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口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结构因结构复杂造成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口结构,用于与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连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面板具有容纳孔,容纳孔与出风口连通,出风口结构包括:挡风部件,挡风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孔内,挡风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挡风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以在挡风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封堵容纳孔,并在挡风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容纳孔分离,以使空调室内机通过容纳孔与挡风部件之间的间隙出风。

进一步地,出风口为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新风装置位于室内机面板的内侧,出风口结构与新风装置连接,以在挡风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使新风装置内的新风通过容纳孔与挡风部件之间的间隙排出。

进一步地,挡风部件包括:挡风件,挡风件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容纳孔内,当挡风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挡风件封堵在容纳孔内;当挡风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挡风件与室内机面板分离。

进一步地,挡风部件包括:遮盖件,遮盖件与挡风件连接且位于挡风件远离出风口的一侧,遮盖件盖设在挡风件上,以遮挡挡风件。

进一步地,遮盖件具有待操作位置和安装位置,遮盖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挡风件上,以在遮盖件位于待操作位置时与挡风件定位,并在遮盖件位于安装位置时与挡风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遮盖件靠近挡风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挡风件包括挡风主体部,挡风主体部靠近遮盖件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组件相配适的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连接,以使遮盖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与挡风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安装部相配合的第一卡设件,当遮盖件处于安装位置时,第一卡设件卡设在第一安装部内;第一安装部可调节地设置在挡风主体部上,以通过调节第一安装部,使挡风主体部与第一安装部卡紧或脱离。

进一步地,挡风主体部上设置有调整间隙,调整间隙围成调节板,以通过推动调节板使第一安装部移动,以使挡风主体部与第一安装部脱离。

进一步地,调整间隙包括多个分割槽,多个分割槽由挡风主体部的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

进一步地,多个分割槽包括第一分割槽、第二分割槽和第三分割槽,第一分割槽与第二分割槽平行设置,第三分割槽的一端与第一分割槽的一端连通,第三分割槽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割槽的一端连通,以将调节板围成矩形板。

进一步地,第一卡设件具有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的卡钩,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与第一支撑部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一支撑部与调节板连接,第一安装板具有第一通过孔,以在遮盖件位于安装位置时卡钩卡设在第一通过孔内。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安装部,多个第二安装部绕挡风主体部的中部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卡设件,多个第二卡设件与多个第二安装部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卡设件卡设在相应的第二安装部内。

进一步地,第二卡设件具有第二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垂直连接的止挡部,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支撑部和与第二支撑部连接的第二安装板,第二支撑部与挡风件连接,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通过孔,止挡部的至少部分穿过第二通过孔并卡设在第二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通道壳体,出风通道壳体设置在室内机面板的内侧,出风通道壳体具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出风通道的另一端与容纳孔连通,以使空调出风通过出风通道进入容纳孔内。

进一步地,挡风件包括挡风主体部和与挡风主体部连接的容纳部,容纳部位于挡风主体部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容纳部设置在出风通道的下方,挡风主体部设置在出风通道的前方,以在挡风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出风经出风通道从容纳孔与挡风主体部之间的间隙排出。

进一步地,容纳部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空调室内机包括:运动部件,运动部件与出风通道壳体连接,运动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运动部件与挡风部件传动连接,以带动挡风部件移动。

进一步地,容纳孔包括锥形孔段,挡风件的外壁面与锥形孔段的内壁面相配适。

进一步地,遮盖件为圆盘结构,遮盖件的外表面与室内机面板平齐。

进一步地,挡风件和遮盖件由塑料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面板和出风口结构,出风口结构设置在室内机面板的容纳孔内,其中,出风口结构为上述的出风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通过将挡风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机面板的容纳孔内,且挡风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可以在挡风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封堵容纳孔,并在挡风部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容纳孔分离,以使空调室内机通过容纳孔与挡风部件之间的间隙出风。该出风结构仅通过挡风部件便可实现空调出风口的封堵与空调的出风,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且便于售后维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实施例的拆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挡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挡风件的正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挡风件的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挡风件的另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遮盖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遮盖件的正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遮盖件的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遮盖件的另一个角度的侧视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遮盖件安装在挡风件上的示意图;以及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遮盖件从挡风件上拆除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挡风件;11、第二连接组件;111、第一安装部;1111、调节板;1112、第一支撑部;1113、第一安装板;112、第二安装部;1121、第二支撑部;1122、第二安装板;12、挡风主体部;13、容纳部;20、遮盖件;21、第一连接组件;211、第一卡设件;2111、第一连接部;2112、卡钩;212、第二卡设件;2121、第二连接部;2122、止挡部;30、运动部件;50、室内机面板;53、容纳孔;60、出风通道壳体;61、出风通道;70、挡风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口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14,用于与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连接,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面板50具有容纳孔53,容纳孔53与出风口连通,出风口结构包括:挡风部件70,挡风部件7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孔53内,挡风部件7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挡风部件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以在挡风部件70处于第一位置时封堵容纳孔53,并在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容纳孔53分离,以使空调室内机通过容纳孔53与挡风部件70之间的间隙出风。此外,四周固定,不易变形,外观面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通过将挡风部件7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机面板50的容纳孔53内,且挡风部件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可以在挡风部件70处于第一位置时封堵容纳孔53,并在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容纳孔53分离,以使空调室内机通过容纳孔53与挡风部件70之间的间隙出风。该出风结构仅通过挡风部件70便可实现空调出风口的封堵与空调的出风,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且便于售后维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口为新风装置的新风出口,新风装置位于室内机面板50的内侧,出风口结构与新风装置连接,以在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使新风装置内的新风通过容纳孔53与挡风部件70之间的间隙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挡风部件70包括挡风件10,挡风件1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容纳孔53内,当挡风部件70处于第一位置时,挡风件10封堵在容纳孔53内;当挡风部件70处于第二位置时,挡风件10与室内机面板5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挡风部件70包括遮盖件20,遮盖件20与挡风件10连接且位于挡风件10远离出风口的一侧,遮盖件20盖设在挡风件10上,以遮挡挡风件10。这样,挡风件10和遮盖件20组成较为密封的空间,可以保护其中的运动机构,还可以防尘、防虫、降低运动的噪音;并且,这样的设置可以避免孩童可能接触到运动部件,提高安全性。

具体实施时,遮盖件20具有待操作位置和安装位置,遮盖件20可拆卸地设置在挡风件10上,以在遮盖件20位于待操作位置时与挡风件10定位,并在遮盖件20位于安装位置时与挡风件10固定连接。在安装遮盖件20时,遮盖件20由待操作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以完成遮盖件20的安装;在拆除遮盖件20时,遮盖件20由安装位置移动至待操作位置,以完成遮盖件20的拆除。

为了实现挡风件10与遮盖件20的连接,如图5和图9所示,遮盖件20靠近挡风件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21,挡风件10包括挡风主体部12,挡风主体部12靠近遮盖件20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组件21相配适的第二连接组件11,第一连接组件21与第二连接组件11连接,以使遮盖件2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1与第二连接组件11与挡风件10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装配结构在内侧,外侧平滑,不易变形,结构较为美观。

具体实施时,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连接组件11包括第一安装部111,第一连接组件21包括与第一安装部111相配合的第一卡设件211,当遮盖件20处于安装位置时,第一卡设件211卡设在第一安装部111内;第一安装部111可调节地设置在挡风主体部12上,以通过调节第一安装部111,使挡风主体部12与第一安装部111卡紧或脱离。

优选地,第一安装部111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下侧。

具体实施时,如图5和图6所示,挡风主体部12上设置有调整间隙,调整间隙围成调节板1111,以通过推动调节板1111使第一安装部111移动,以使挡风主体部12与第一安装部111脱离。这样,采用按压调节板1111的方式拆卸,方便简单,效率较高。

其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第一卡设件211卡设在第一安装部111内的过程中,遮盖件20由待操作位置移动至安装位置,在第一安装部111受压朝向遮盖件20移动时,第一安装部111脱离第一卡设件211,以使遮盖件20由安装位置移动至待操作位置。

具体实施时,调整间隙包括多个分割槽,多个分割槽由挡风主体部12的一个端面延伸至另一个端面。

具体实施时,多个分割槽贯穿挡风主体部12。

具体实施时,多个分割槽包括第一分割槽、第二分割槽和第三分割槽,第一分割槽与第二分割槽平行设置,第三分割槽的一端与第一分割槽的一端连通,第三分割槽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割槽的一端连通,以将调节板1111围成矩形板。

具体实施时,如图9所示,第一卡设件211具有第一连接部2111和与第一连接部2111垂直连接的卡钩2112,第一安装部11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2和与第一支撑部1112连接的第一安装板1113,第一支撑部1112与调节板1111连接,第一安装板1113具有第一通过孔,以在遮盖件20位于安装位置时卡钩2112卡设在第一通过孔内。

其中,在遮盖件20位于待操作位置时,卡钩2112位于第一安装板1113靠近新风通道的一侧,在遮盖件20位于安装位置时,卡钩2112卡设在第一通过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连接组件11包括多个第二安装部112,多个第二安装部112绕挡风主体部12的中部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组件21包括多个第二卡设件212,多个第二卡设件212与多个第二安装部11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卡设件212卡设在相应的第二安装部112内。

优选地,第二安装部112为三个,其中一个第二安装部112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上侧,与第一安装部111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安装部112相对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的左右两侧。

具体实施时,如图9所示,第二卡设件212具有第二连接部2121和与第二连接部2121垂直连接的止挡部2122,第二安装部112具有第二支撑部1121和与第二支撑部1121连接的第二安装板1122,第二支撑部1121与挡风件10连接,第二安装板1122上设置有第二通过孔,止挡部2122的至少部分穿过第二通过孔并卡设在第二安装部112上。在安装遮盖件20时,采用推入向下滑的方式装配,生产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通道壳体60,出风通道壳体60设置在室内机面板50的内侧,出风通道壳体60具有出风通道61,出风通道61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出风通道61的另一端与容纳孔53连通,以使空调出风通过出风通道61进入容纳孔53内。

具体实施时,如图7和图8所示,挡风件10包括挡风主体部12和与挡风主体部12连接的容纳部13,容纳部13位于挡风主体部12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容纳部13设置在出风通道61的下方,挡风主体部12设置在出风通道61的前方,以在挡风部件70位于第二位置时,空调出风经出风通道61从容纳孔53与挡风主体部12之间的间隙排出。

为了实现挡风部件70的运动,如图4所示,容纳部13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空调室内机包括运动部件30,运动部件30与出风通道壳体60连接,运动部件3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空间内,运动部件30与挡风部件70传动连接,以带动挡风部件70移动。

具体实施时,第一容纳空间设置有运动部件安装板,运动部件30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在运动部件安装板上,以使运动部件30带动挡风件10移动。

具体实施时,出风通道61靠近挡风部件70的一端为条形通道。

优选地,条形通道为弧形,条形通道具有弧形曲面,容纳部13具有与弧形曲面相配适的外壁面,以在挡风部件70位于第一位置时,容纳部13位于出风通道61的下方。

具体实施时,容纳孔53包括锥形孔段,挡风件10的外壁面与锥形孔段的内壁面相配适。

具体实施时,遮盖件20为圆盘结构,遮盖件20的外表面与室内机面板50平齐。这样的设置使得出风口结构更为美观。

具体实施时,挡风件10和遮盖件20由塑料材料制成。这样的设置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由遮盖件20、运动部件30、挡风件10、出风通道壳体60组成,其中,挡风件10与遮盖件20通过卡扣(第一连接组件21与第二连接组件11)安装,运动部件30穿过挡风件10安装在出风通道壳体60上并通过螺钉固定,遮盖件20与挡风件10组成外侧结构,可由运动部件30推出。

其中,安装顺序为,首先将运动部件30水平往前推,安装在出风通道壳体60上,采用螺钉固定,再将挡风件10水平往前安装在运动部件30上,最后把遮盖件20往前推入槽内,向下推,即安装完成。拆卸顺序为,在出风口结构推出的时候,有手指往内按弹性卡扣(第一安装部111),即与下侧的卡钩(第一卡设件211)松脱,将遮盖件20向上推,即可从上侧抓住挡风件10的上侧,往外拉即可拆卸。其中,挡风件10为喇叭形,主要特点为外侧有一圈装配扣(第二连接组件11),中间有给运动部件30的让位和导向的第一容纳空间,遮盖件20为弧形,主要特点为后侧有4个卡钩(第一连接组件21)。

这种安装方式,采用推入向下滑的方式装配,生产效率高。按压弹扣方式拆卸,方便简单,售后维修方便;采用遮盖件20与挡风件10都是注塑件,结构简单,用卡扣固定,成本较低。遮盖件20与挡风件10组成较为密封的空间,保护其中的运动机构,防尘防虫还能降低运动的噪音,保证运动机构的稳定运行;遮盖件20弧形,装配结构都设置在内侧,卡扣分布在四周,减少出风口温度变化导致的变形,外侧平滑,结构较为美观。

这种安装方式,稳定,可靠,并且不用螺钉,按压弹扣处结构较大,锁紧力较强,拆卸结构在内侧,用户不会出现误拆卸的情况,孩童也无法接触到运动部件,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卡扣,推入向下滑的方式装配,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

2、采用注塑件,结构简单,用卡扣固定,成本较低;

3、采用按压弹扣方式拆卸,方便简单,效率较高;

4、遮盖件20及挡风件10组成较为密封的空间,保护其中的运动机构,防尘防虫还能降低运动的噪音;

5、遮盖件20为弧形,装配结构在内侧,外侧平滑,四周固定,不易变形,结构较为美观;

6、安装稳定,可靠,孩童无法接触运动部件,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面板50和出风口结构,出风口结构设置在室内机面板50的容纳孔53内,其中,出风口结构为上述实施例的出风口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通过将挡风部件7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室内机面板50的容纳孔53内,且挡风部件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置,可以在挡风部件70处于第一位置时封堵容纳孔53,并在挡风部件7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与容纳孔53分离,以使空调室内机通过容纳孔53与挡风部件70之间的间隙出风。该出风结构仅通过挡风部件70便可实现空调出风口的封堵与空调的出风,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且便于售后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