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4478发布日期:2019-08-07 01:5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出风口的面积较小,且出风口与风道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现有技术中,一般将扫风叶片设置在出风口处进行扫风。这样,扫风叶片不能很好地将风道内的风送入至之内,也不能进行大范围的扫风,从而严重影响了空调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不高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的端部具有风道,风道的出口形成室内机壳体的出风口;风机,设置在风道内;导风结构,至少部分的导风结构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以使风道的出口处的空气在导风结构的作用下流入至室内;格栅,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并位于导风结构的内侧。

进一步地,导风结构包括扫风叶片,扫风叶片可活动地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以使风道的出口处的空气在扫风叶片的作用下流入至室内。

进一步地,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

进一步地,风道的出口处设置有连接件,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接柱,扫风叶片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凹槽,第一卡接凹槽卡设在第一卡接柱上以使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柱包括第一限位凸起、第一卡接段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卡接段设置在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第一卡接凹槽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一卡接凹槽为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通过第一开口部卡设在第一卡接段上。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扫风叶片连接,以使驱动机构带动扫风叶片转动。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传动件,扫风叶片通过传动件与驱动机构连接,以使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带动扫风叶片转动。

进一步地,传动件为传动杆,扫风叶片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柱,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凹槽,第二卡接柱与第二卡接凹槽配合以使扫风叶片与传动杆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柱具有第二卡接段;第二卡接凹槽具有第二开口部,第二卡接凹槽为第二弧形槽;第二卡接段通过第二开口部卡设在第二弧形槽内。

进一步地,导风结构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可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导风板具有关闭位置和导风位置;当导风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导风板遮盖在出风口处;当导风板处于导风位置时,出风口处的空气在导风板的作用下送入至室内。

进一步地,风道为两个,两个风道相对设置在室内机壳体的两端。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至少部分的导风结构直接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这样,至少部分的导风结构能够直接将风道内的气流导入至室内,这样能够更好地起到导风效果,以提高室内舒适度。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扫风叶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侧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室内机壳体;11、出风口;20、风机;31、扫风叶片;311、第一卡接凹槽;312、第二卡接柱;32、导风板;40、第一卡接柱;50、传动杆;501、第二卡接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10、风机20、导风结构以及格栅。其中,室内机壳体10的端部具有风道,风道的出口形成室内机壳体10的出风口11。风机20设置在风道内,以将风道内的气流送入至出风口11处。导风结构至少部分的导风结构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以使风道的出口处的空气在导风结构的作用下流入至室内。格栅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并位于导风结构的内侧。风道内的气体经过格栅后,在导风结构的作用下输送至室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将至少部分的导风结构直接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这样,至少部分的导风结构能够直接将风道内的气流导入至室内,这样能够更好地起到导风效果,以进行大范围扫风,从而提高室内舒适度。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导风结构包括扫风叶片31,扫风叶片31可活动地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以使风道的出口处的空气在扫风叶片31的作用下流入至室内。通过将扫风叶片31直接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能够便于扫风叶片31进行大范围的扫风,以更好地将风道内的风扫向至室内,从而提高室内舒适性。

具体的,扫风叶片31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扫风叶片31转动以将风道内的气流扫向至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风道的出口处设置有连接件,扫风叶片31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件上。采这样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使扫风叶片31可转动地进行扫风。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包括第一卡接柱40,扫风叶片3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凹槽311,第一卡接凹槽311卡设在第一卡接柱40上以使扫风叶片31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件上。采用这样的设置,第一卡接柱40和第一卡接凹槽311的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且能够更好地使扫风叶片31进行扫风。

具体的,第一卡接柱40包括第一限位凸起、第一卡接段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卡接段设置在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第一卡接凹槽311具有第一开口部,第一卡接凹槽311为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通过第一开口部卡设在第一卡接段上,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用于限制第一弧形槽的位置,以避免第一弧形槽与第一卡接段脱离,提高了卡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扫风叶片31连接,以使驱动机构带动扫风叶片31转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传动件,扫风叶片31通过传动件与驱动机构连接,以使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带动扫风叶片31转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传动件为传动杆50,扫风叶片31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柱312,传动杆5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凹槽501,第二卡接柱312与第二卡接凹槽501配合以使扫风叶片31与传动杆50连接。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第二卡接柱312和第二卡接凹槽501的结构能够更好地通过传动杆50带动扫风叶片31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扫风叶片31为多个,多个扫风叶片31均与传动杆50连接,驱动机构驱动传动杆50沿传动杆50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以带动多个导风叶片转动扫风。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接柱312具有第二卡接段。第二卡接凹槽501具有第二开口部,第二卡接凹槽501为第二弧形槽。第二卡接段通过第二开口部卡设在第二弧形槽内。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扫风叶片31与传动杆50的连接稳定性,以使传动杆50更好地带动扫风叶片3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结构还包括导风板32,导风板32可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1处,导风板32具有关闭位置和导风位置。当导风板32处于关闭位置时,导风板32遮盖在出风口11处。当导风板32处于导风位置时,驱动机构带动扫风叶片31转动,以使出风口11处的空气在导风板32和扫风叶片31的共同作用下送入至室内。

具体的,导风板32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1处,这样,导风板32转动时以更好地将出风口11处的风导向至室内。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为两个,两个风道相对设置在室内机壳体10的两端。对应的,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11为两个,两个出风口11与两个风道相对应的设置,各个风道的出口形成相应的出风口11,通过导风结构将风道出口处的风导入至室内,以更好地提高室内舒适度。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二中的扫风叶片31直接由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具体的,驱动机构直接与扫风叶片31连接,驱动机构工作以带动扫风叶片31转动,以完成对出风口11不同方向的导风。

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出风面积较小,不便于进行扫风。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扫风叶片31设置在风道的出口处,并设置两个风道和两个相应的出风口11,能够增大出风面积,以对风道内的气体更好的进行扫风,便于进行大范围的扫风,提高了舒适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增大了扫风面积、提高了室内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