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干燥机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8924发布日期:2019-10-09 00:2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干燥机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滚筒干燥机排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干燥机用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滚筒干燥机在对物料干燥的时候,物料当中的水分被蒸发出来,通常都是通过引风机将被蒸发出来的蒸气排出去,实际使用过程中,蒸气冷凝后变成的水滴时常会滴落到物料槽或滚筒上物料上,影响物料整体干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减少蒸气遇冷凝结的水滴流落至物料上的滚筒干燥机用排气装置。

基于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滚筒干燥机用排气装置,包括滚筒、滚筒下方的物料槽、滚筒上方的水蒸气收集槽,所述水蒸气收集槽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包括下部排气管、中部排气管和上部排气管,所述中部排气管为弯管结构,中部排气管的低位处设有集水腔,所述集水腔底部设有排水口。

优选地,所述下部排气管和上部排气管为直筒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部排气管上设有用于接挡从上部排气管滴落的凝结水的挡片,挡片的高端朝下部排气管的方向倾斜设置,挡片的低端与集水腔连接,挡片的低端为挡片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中部排气管包括第一横管和第一竖管,所述第一横管与下部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一竖管与上部排气管连接,所述集水腔设置第一横管与第一竖管的连接处,且位于第一横管的底部;所述挡片相对下部排气管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竖管中靠近下部排气管的侧面相对下部排气管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管和第一竖管为一体成型的L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部排气管为Z型结构,Z型结构的中部排气管包括第二横管、第三横管和连接第二横管和第三横管的第二竖管,所述第二横管与上部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三横管与下部排气管连接,所述集水腔设置在第三横管底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横管中的上管面为斜面结构,斜面的低端为与第二竖管连接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集水腔为锥形结构,集水腔为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透明集水腔。

优选地,所述上部排气管的顶部出气口为缩口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部排气管上设有引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施例通过将中部排气管402设置成弯管结构,并在弯管的弯点的低位处设置集水腔,收集由于遇冷发生相变的蒸气,解决了现有滚筒干燥机干燥物料时,遇冷凝结的水滴,沿排气管滴落到待干燥或已干燥的物料上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利用烟囱效应原理,将物料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排气管排到车间外,达到无动力自动排蒸气的目的,减少动力损耗,自然排风,降低了噪音。

2、本实用新型中的挡片的设置,可以将从第一竖管上流落的水滴,遮挡到集水腔内,即从第一竖管以及上部排气管上流落的部分水滴落到挡片上,并沿挡片下滑到集水腔,有效避免蒸汽遇冷凝结的水滴沿下部排气管,流落到物料上,影响物料干燥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的挡片相对下部排气管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竖管中靠近下部排气管的侧面相对下部排气管中心线的水平距离,有效避免了上部排气管的部分凝结水滴落到第一横管与下部排气管的弧形连接处,导致水滴沿弧形面向下流落,最终沿下部排气管滴落到物料上。

4、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部排气管为Z型结构,第三横管中的上管面设置为斜面结构,上管面的内壁亦为斜面结构,且斜面的低端为与第二竖管连接的一端,这样设计,水滴可沿第二竖管下落,或聚集在第三横管低端的一侧,然后下落至集水腔,不会延伸到第三横管的上端面或沿下部排气管滴落到物料槽内,简单实用,在不设置挡片的情况下,仍可以确保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水滴不会沿排气管流落到物料上,影响物料干燥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的集水腔为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锥形结构的透明集水腔,便于观察集水腔内的液体情况,及时排清集水腔中的水,防止溢流,导致水沿下部竖管流落。

6、本实用新型中的上部排气管的顶部出气口为缩口结构,该种结构设计,由于将上部排气管顶部排气口孔径缩小,导致顶部排气口水蒸气气流增大,进而压力增大,更有利于与底部水蒸气往上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滚筒100,物料槽200,水蒸气收集槽300,排气管400,下部排气管401,中部排气管402,第二横管4021,第二竖管4022,第三横管4023,上部排气管403,集水腔500,挡片600,引风机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滚筒干燥机用排气装置,包括滚筒100、滚筒100下方的物料槽200、滚筒100上方的水蒸气收集槽300,水蒸气收集槽300上连接有排气管400,排气管400包括下部排气管401、中部排气管402和上部排气管403,下部排气管401和上部排气管403为直筒型结构,中部排气管402为弯管结构,中部排气管402的低位处的位置上设有集水腔500,集水腔500为由透明材质制成的锥形结构的透明集水腔,便于观察集水腔内的液体情况,集水腔500底部设有排水口,便于将集水腔内的水排出。下部排气管401长度合理设置,不要设计太长,1m左右即可,由于下部排气管401较短,因而热蒸汽不会在下部排气管401处遇冷冷凝成水滴。

上部排气管403的顶部出气口为缩口结构,该种结构设计,由于将上部排气管403顶部排气口孔径缩小,导致顶部排气口水蒸气气流增大,进而压力增大,更有利于与底部水蒸气往上排出。

中部排气管402上设有用于接挡从上部排气管403滴落的凝结水的挡片600,挡片600的高端朝下部排气管401的方向倾斜设置,挡片600的低端与集水腔500连接,挡片600的低端为挡片600的第二端。

本实施例中的中部排气管402包括第一横管和第一竖管,第一横管和第一竖管为一体成型的L形结构,第一横管与下部排气管401连接,第一横管与下部排气管401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连接,该种连接方式,蒸汽流向换向时,对管壁的冲击较小,并且所受阻力也比较小。第一竖管与上部排气管403连接,集水腔500设置第一横管与第一竖管的连接处,且位于第一横管的底部;挡片600相对下部排气管401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小于第一竖管中靠近下部排气管401的侧面相对下部排气管401中心线的水平距离,有效避免了上部排气管403的部分凝结水滴落到第一横管与下部排气管401的弧形连接处,导致水滴沿弧形面向下流落,最终沿下部排气管401滴落到物料上。挡片600的设置,可以将从第一竖管上流落的水滴,遮挡到集水腔500内,即从第一竖管以及上部排气管403上流落的部分水滴落到挡片600上,并沿挡片600下滑到集水腔500,有效避免蒸汽遇冷凝结的水滴沿下部排气管401,流落到物料上,影响物料干燥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将中部排气管402设置成弯管结构,并在弯管的弯点的低位处设置集水腔500,收集由于遇冷发生相变的蒸气,解决了现有滚筒干燥机干燥物料时,遇冷凝结的水滴,沿排气管滴落到待干燥或已干燥的物料上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利用烟囱效应原理,将物料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排气管400排到车间外,达到无动力自动排蒸气的目的,减少动力损耗,自然排风,降低了噪音。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中的上部排气管的出风口处设有引风机700。相比自动排蒸气,设置引风机700,可以提高排蒸气的量,加速蒸气排出。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二中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区别特征一:实施例三中的中部排气管为Z型结构;区别特征二:实施三中的中部排气管402上未设置挡片。Z型结构的中部排气管402包括第二横管4021、第三横管4023和连接第二横管4021和第三横管4023的第二竖管4022,第二横管4021与上部排气管403连接,第三横管4023与下部排气管401连接,第三横管4023与下部排气管401连接处为弧形过渡连接,集水腔500设置在第三横管4023底部,第三横管4023中的上管面的为斜面结构,斜面的低端为与第二竖管4022连接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的中部排气管402采用Z型结构,第三横管4023中的上管面设置为斜面结构,上管面的内壁亦为斜面结构,且斜面的低端为与第二竖管连接的一端,这样,水滴可沿第二竖管下落,或聚集在第三横管4023低端的一侧,然后下落至集水腔,不会延伸到第三横管4023的上端面或沿下部排气管401滴落到物料槽200内,该种结构设计,简单实用,在不设置挡片600的情况下,仍可以确保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水滴不会沿排气管400流落到物料上,影响物料干燥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