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垂直布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8866发布日期:2019-10-09 00:2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垂直布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垂直布风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三元催化包括催化剂载体,催化剂载体上开设若干竖直孔,催化剂涂覆在竖直孔内,催化剂载体进行热处理经过焚烧炉和烘干炉使为了保证竖直孔内的散热,必须要保证风竖直吹入竖直孔内,传统的焚烧炉和烘干炉内均设置竖直导风刀片,但如果工件距离竖直导风刀片的距离较远,经过竖直导风刀片后的风仍然会散掉,不能保证风始终垂直工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以上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升降垂直布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升降垂直布风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工件受风腔和热风循环腔,所述工件受风腔和热风循环腔上端连通,所述工件受风腔中部受风板,所述受风板上设置输送网带,工件置于输送网带上,所述隔板靠下端开设循环风口,所述炉体外侧靠热风循环腔一侧设置热风循环风机,所述热风循环风机的驱动轴穿过炉体与热风循环腔内的风叶连接,所述工件受风腔位于受风板上方设置垂直布风机构,所述垂直布风机构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连接升降驱动部件,所述升降架内连接若干竖直导风刀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升降驱动部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转动连接在隔板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到炉体上,并延伸到炉体外侧,转轴还与炉体外侧的转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转轴位于工件受风腔内设置链轮,所述链轮上连接链条,链条另一端连接升降架。

所述竖直导风刀片上窄下宽,使竖直导风刀片之间上、下分布的上喇叭口和下竖直布风口,所述上喇叭口上大下小。

所述工件受风腔和热风循环腔连通处中部设置中央导风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升降垂直布风装置,通过竖直导风刀片可保证吹向工件的风始终与工件保持垂直,且通过升降驱动部件可带动升降架和竖直导风刀片升降,保证竖直导风刀片到工件的距离始终处于合适的范围内,防止经过竖直导风刀片的风由于距离增大而吹散,可连续加工不同规格的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垂直布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垂直布风装置的侧剖图。

图中:1、炉体;2、隔板;21、循环风口;3、工件受风腔;31、受风板; 32、输送网带;4、热风循环腔;5、热风循环风机;51、风叶;6、垂直布风机构;61、升降架;62、竖直导风刀片;621、上喇叭口;622、下竖直布风口; 63、转轴;631、链轮;632、链条;64、转动电机;7、中央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升降垂直布风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 内通过隔板2分隔成工件受风腔3和热风循环腔4,工件受风腔3和热风循环腔4上端连通,工件受风腔3和热风循环腔4连通处中部设置中央导风板7,使进入工件受风腔3内的风均匀分布,工件受风腔3中部受风板31,受风板 31上设置输送网带32,工件置于输送网带32上,所述隔板2靠下端开设循环风口21,炉体1外侧靠热风循环腔4一侧设置热风循环风机5,热风循环风机 5的驱动轴穿过炉体1与热风循环腔4内的风叶51连接,工件受风腔3位于固定基座32上方设置垂直布风机构6,垂直布风机构6包括升降架61,升降架 61连接升降驱动部件,升降驱动部件包括转轴63,转轴63一端转动连接在隔板2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到炉体1上,并延伸到炉体1外侧,转轴63还与炉体1外侧的转动电机64的驱动端连接,转动电机64连接PLC,转轴63位于工件受风腔3内设置链轮631,链轮631上连接链条632,链条632另一端连接升降架61,升降架61内连接若干竖直导风刀片62,竖直导风刀片62上窄下宽,使竖直导风刀片62之间上、下分布的上喇叭口621和下竖直布风口622,上喇叭口621上大下小,上喇叭口621可将风导入下竖直布风口622,下竖直布风口622保证风竖直吹下。

所述升降垂直布风装置使用时,先将工件的规格尺寸输入PLC,PLC即可控制转动电机64转动,带动转轴63转动,转轴63转动即可带动链轮631转动,链轮631转动即可收起链条632或放出链条632,通过链条632即可调节升降架61的高度,使竖直导风刀片62到工件的距离达到设定值,即完成初步设定,然后工件置于输送网带32上,送入热风循环腔4,同时热风循环风机5 带动风叶51转动,将风从热风循环腔4送入工件受风腔3上端,然后风吹向升降架61和竖直导风刀片62,即可通过竖直导风刀片62导向,使风垂直吹向工件,进行调温操作,风吹过工件后通过循环风口21,再次进入热风循环腔4,通过风叶51再次输送,循环利用,提高炉温均匀性的同时节约能源消耗,节能环保,即可续加工不同规格的工件。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