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组件、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3463发布日期:2019-07-19 23:1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壳体组件、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式空调器中,往往在室内机的竖直侧壁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且出风口在进风口的上方,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到壳体内后,采用离心风机将气流向上吹,在离心风机的吹动下,气流首先被吹到壳体的顶部,然后在壳体顶部的阻挡和引导下经出风口流出至室内环境中。

然而,由于气流首先被吹至壳体的顶部上,一方面,导致风量损失较大,降低了空调器对室内环境各项参数的调节速率,另一方面也致使出风口靠近顶部的一侧出风量大,远离壳体顶部的一侧出风量小,出风口的气流明显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有利于引导气流均匀流出的壳体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至少两块导风板,壳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导风板设于出风口处,各导风板的主面相互平行;各导风板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各导风板均从出风口伸入壳体内,沿第一方向的正向,各导风板的伸入壳体内的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依次增大,第二方向沿第一侧壁的壁厚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由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壳体组件的设置和结构设计,现有技术中,各导风板伸入壳体内的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相等,这就导致沿第一方向正向吹来的气流只能一部分吹打到第一片导风板上,另外大部分气流不被导风板截取,这就导致气流损失加大,并且出风口中的气流不均匀;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沿第一方向的正向,各导风板的伸入壳体内的部分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依次增大,使得壳体组件在使用时,各导风板均能截取部分沿第一方向正向吹至导风板的气流,各导风板截取的气流从其沿第一方向负向一侧的出风区域吹出,有利于减少气流损失,有利于使气流从出风口各处均匀导出,提升出风口各处气流的均匀性;例如第一方向的正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一方面能避免大量气流被吹至壳体顶部,有利于降低气流损失,另一方面能提升出风口各处气流的均匀性。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导风板的沿第一方向的负向一侧具有第一主面,第一主面具有第一边和第二边,沿第二方向,第一边位于第一主面的一端,第二边位于第一主面的另一端;各第一边及各第二边均沿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方案是,各第一边均位于壳体内,各第一边位于同一平面上。

由上可见,这样各导风板的受风面积与其沿第一方向负向一侧的出风区域的面积呈正比例关系,进一步有利于均匀各出风区域的风量。

进一步的方案是,各第二边均位于壳体外,各第二边位于法向沿第二方向的同一平面上。

由上可见,这样各导风板的伸出壳体外的长度相同,有利于壳体组件的外观简洁。

进一步的方案是,各第一主面上还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三边和第四边,第三边及第四边均垂直于第一边,沿第三方向,第三边位于第一主面的一端,第四边位于第一主面的另一端。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各第三边位于法向沿第三方向的同一平面上,各第四边位于法向沿第三方向的同一平面上。

由上可见,这样各导风板的伸出壳体外的长度相同,有利于壳体组件的外观简洁。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各导风板均铰接于第一侧壁上,各导风板与第一侧壁的铰接轴线均沿第三方向,各导风板同步转动。

由上可见,这样方便对导风方向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方案是,导风板包括相邻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沿同一导风板中从第一边垂直指向第二边的方向,第一导风板的第一边与第一导风板的铰接轴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二导风板的第二边与第二导风板的铰接轴线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和等于第一导风板的铰接轴线与第二导风板的铰接轴线之间的距离。

由上可见,这样各导风板在转动至主面法向沿第二方向时,能够刚好将相邻两导风板之间的出风区域封堵。

进一步的方案是,导风板包括第三导风板,沿第一方向,第三导风板为各导风板中的最末一个;沿同一导风板中从第一边垂直指向第二边的方向,第三导风板的第二边与第三导风板的铰接轴线具有第三距离;沿第一方向,第三导风板的铰接轴线与出风口的边缘具有第四距离,第三距离等于第四距离。

由上可见,这样第三导风板能够将其与出风口边缘之间的出风区域封堵。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组件还包括联动杆,联动杆与各导风板均铰接,联动杆与各导风板的铰接位置沿第一方向分布。

由上可见,这样一方面便于保证四个导风板能够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一个动力源驱动四个导风板转动的目的。

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方向的正向为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有利于引导气流均匀流出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风机和前述的壳体组件,风机位于壳体内,风机位于各导风板的沿第一方向的负向一侧,风机的吹风方向沿第一方向的正向。

由上可见,由于采用前述的壳体组件,沿第一方向正向吹至导风板的气流能在各导风板的引导下从出风口均匀导出,有利于提升出风口各处气流的均匀性,减少气流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有利于引导气流均匀流出的立式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立式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由上可见,由于采用前述的空调室内机,沿第一方向正向吹至导风板的气流能在各导风板的引导下从出风口均匀导出,有利于提升出风口各处气流的均匀性,减少气流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壳体组件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空调室内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空调室内机实施例优选方案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壳体组件、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立式空调器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进行说明,其中x轴方向与y轴方向均为水平方向,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本实施例以各导风板2处于打开状态时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和四块导风板2,请参照图2,四块导风板2分别为导风板2a、导风板2b、导风板2c、导风板2d,导风板2a、导风板2b、导风板2c及导风板2d沿z轴方向由下至上分布,壳体1具有第一侧壁11,第一侧壁11上开设有出风口111,出风口111为矩形开口,出风口111沿y轴方向贯通第一侧壁11。

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采用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和风机,风机安装于壳体1内,风机位于各导风板2的下方,风机沿z轴方向从下至上吹风(z轴正向,如图2中由下至上的箭头所示)。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包括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各导风板2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1上,且各导风板2均位于出风口111处,各导风板2沿z轴方向分布。

请参照图1,各导风板2均为矩形板体,各导风板2的下侧主面互相平行,各导风板2的下侧主面上均具有第一边21、第二边22、第三边23和第四边24,第一边21、第二边22、第三边23和第四边24共同围出导风板2下侧主面的矩形轮廓,各第一边21位于壳体1内,各第二边22位于壳体1外,请参照图1及图2,壳体1外位于第一侧壁11的朝向y轴正向的一侧,壳体1内位于第一侧壁11的朝向y轴负向的一侧,各第一边21与各第二边22互相平行,各第三边23与各第四边24互相平行,各第一边21的长度方向及各第二边22的长度方向均沿x轴方向。

在导风板2为矩形板体的情况下,第一边21、第二边22、第三边23及第四边24均为平直边,同一导风板2中从第一边21垂直指向第二边22的方向即第三边23的延伸方向,可选择地,导风板2还可以为弧形板体,第一边21及第二边22仍然为平直边,第三边23及第四边为弧形边,此时第一边21垂直指向第二边22的方向即:连接第一边21与第二边22的垂线的延伸方向。

各导风板2通过联动杆(图中未示出)连接,联动杆为沿z轴方向延伸段长条杆,联动杆与各导风板2均铰接。这样一方面便于保证四个导风板2能够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一个动力源驱动四个导风板2转动的目的,有利于简化结构。

请参照图1,各第一边21的长度相等,各第二边22的长度相等;沿z轴方向由下至上,各导风板2对应的第三边23的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依次增加,各导风板2对应的第四边24的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依次增加;具体而言,请参照图2,导风板2b的第三边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大于导风板2a的第三边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导风板2c的第三边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大于导风板2b的第三边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导风板2d的第三边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大于导风板2c的第三边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

四块导风板2将出风口111分割成沿z轴方向分布的五个出风区域,现有技术中,气流经风机吹出后首先吹至壳体的顶壁,然后在壳体的顶壁的阻碍下回流至出风口,导风板仅用于引导气流的流向;气流首先吹至壳体的顶壁,一方面,导致风量损失较大,降低了空调器对室内环境各项参数的调节速率,另一方面也致使靠近顶壁的一侧的出风区域出风量明显大于远离壳体的顶壁一侧的出风区域,出风口的气流明显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因此,本技术方案中,各导风板2伸至壳体1内,且沿z轴方向由下至上,各导风板2对应的第三边23的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依次增加,各导风板2对应的第四边24的伸入壳体1内的长度依次增加,这样一方面,由风机吹动的气流沿z轴方向由下至上吹至各导风板2上,并由各导风板2引导从出风口111流出,避免大量气流被吹至壳体1的顶壁12,有利于降低风量损失,另一方面,各导风板2均能截取部分风量到各自下方的出风区域(如图2中由下至上的箭头所示),有利于提升气流从出风口111流出的均匀性。

优选地,请参照图2,沿第三边23的延伸方向,导风板2b的第一边与导风板2b的铰接轴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导风板2c的第二边与导风板2c的铰接轴线之间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之和等于导风板2b的铰接轴线与导风板2c的铰接轴线之间的距离。这样导风板2b的第一边和导风板2c的第一边同步向上转动,直至导风板2b的第三边与z轴方向平行且导风板2c的第三边与z轴方向平行时,该两导风板2b与导风板2c之间的间隔区域能够被导风板2b和导风板2c封堵,同理,其它各导风板2之间的间隔区域均能够刚好被封堵,进而各导风板2能够将出风口111封堵。

当然,对于最上方的导风板2d,其第一边21至其铰接轴线的距离应当同其铰接轴线至出风口111顶端的距离相等,这样便于将出风口111上侧封堵。

对于最下方的导风板2a,其第二边22至其铰接轴线的距离应当同其铰接轴线至出风口111底端的距离相等,这样便于将出风口111下侧封堵。

可选择地,导风板2的数量不一定为四块,只要导风板2的数量大于等于两块,例如图3所示,导风板2具有五块。

优选地,请参照图1及图3,在各导风板2处于打开状态下,各第一边21位于同一倾斜平面b上,各第二边22位于法向沿y轴方向的竖直平面a上,各第三边23位于法向沿x轴方向的同一竖直平面上,各第四边24位于法向沿x轴方向的同一竖直平面上。由于各第一边21位于同一倾斜平面b上,这样各导风板2的受风面积与其下方出风区域的面积呈正比例关系,进一步有利于均匀各出风区域的风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