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4756发布日期:2019-08-10 00:1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用于调节室内温度。一般地,空调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及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在室内换热器及室外换热器中换热后重新回到压缩机,完成一次换热循环,同时通过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媒与室内空气的换热改变室内温度。

具体地,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依次经过室外换热器及室内换热器后回到压缩机,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冷媒在室外换热器中冷凝放热后降温,然后进入室内换热器中蒸发吸热,使室内温度降低,实现制冷效果。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压缩后的冷媒依次经过室内换热器及室外换热器后回到压缩机,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冷媒在室内换热器中冷凝放热,使室内温度升高,实现制热效果,而且冷凝后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为气态冷媒后重新回到压缩机,准备下一轮制热循环。

一般地,空调的室内机采用挂墙或吊顶安装,制冷时冷风下沉,可以降低人活动区域的环境温度。但是,制热时热风因为密度较低而上浮,无法及时流向人活动区域,人活动区域的环境温度较低,制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般空调制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制热效果较好的空调器。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且所述空调器包括:

室内机;以及

室内外一体机,包括室内换热模块及室外换热模块;

其中,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内外一体机中的一者位于房间顶部,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内外一体中另一者的房间底部;

在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中位于房间顶部的一者与所述室外换热模块连通;在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中位于房间底部的另一者与所述室外换热模块连通。

上述空调器中,室内机和室内外一体机中的一者位于房间顶部,室内机和室内外一体机中的另一者位于房间底部,两者的安装位置不同,两者可从房间顶部及房间底部送风。在制热模式时,室内机和室内换热模块中位于房间底部的一者与室外换热器模块连通,组成一个完整的空调系统,并选择位于房间底部的一者向室内送风,使热空气上浮,人活动区域升温效果较好;在制冷模式时,室内机和室内换热模块中位于房间顶部的另一者与室外换热模块连通,组成一个完整的空调系统,并选择位于房间顶部的一者向室内送风,使冷空气下沉,人活动区域降温效果较好。如此,可以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自身的密度特点,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送风位置,避免在制热模式下因为在房间顶部出风而降低制热效果,以提高空调的制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模块包括压缩机及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冷媒,所述室外换热器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中的任意一者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外一体机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切换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中的任意一者与所述室外换换热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通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及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任意一者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于所述三通阀的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设于房间顶部,所述室内外一体机设于房间底部;

在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冷媒回路;

在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室外换热器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冷媒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机设于房间底部,所述室内外一体机设于房间顶部;

在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外换热器及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冷媒回路;

在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室外换热器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冷媒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外一体机还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在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

在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所述第三开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中的冷媒与室内空气换热,所述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媒与室外空气换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器100,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且包括室内机10及室内外一体机30,室内机10和室内外一体机30连接,用于传输冷媒,并通过冷媒与室内空气换热,以降低或升高室内温度。

室内外一体机30包括室外换热模块31及室内换热模块33,室内换热模块33可与室内空气换热器,室外换热模块31可与室外空气换热。室外换热模块31可选择地与室内机10和室内换热模块33中的任意一者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调系统,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

具体地,室内机10和室内外一体机30中的一者位于房间顶部,室内外一体机30和室内机10中的另一者位于房间底部,两者的安装位置不同,两者可从房间顶部及房间底部送风。在制热模式时,室内机10和室内换热模块33中位于房间底部的一者与室外换热器34模块连通,组成一个完整的空调系统,并选择位于房间底部的一者向室内送风,使热空气上浮,人活动区域升温效果较好;在制冷模式时,室内机10和室内换热模块33中位于房间顶部的另一者与室外换热模块31连通,组成一个完整的空调系统,并选择位于房间顶部的一者向室内送风,使冷空气下沉,人活动区域降温效果较好。如此,可以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自身的密度特点,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送风位置,避免在制热模式下因为在房间顶部出风而降低制热效果,以提高空调的制热效果。

室内外一体机30中,室外换热模块31包括压缩机32、室外换热器34及外风机35,压缩机32用于压缩冷媒,室外换热器34用于使通入其中的冷媒与室外空气换热,外风机35用于带动室外空气流经室外换热器34进行换热后排出。室内换热模块33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第一内风机37,第一室内换热器36用于使通入其中的冷媒与室内空气换热,第一内风机37用于带动室内空气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6进行换热后排出。也就是说,室内外一体机30将室内换热模块33和室外换热模块31结合为一个整体,一体式设置,同时第一室内换热器36中的冷媒与室内空气换热,室外换热器34中的冷媒与室外空气换热,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室外换热器34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分别与室内和室外环境交换热量。

室内机10包括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二内风机14,第二室内换热器12用于使通入其中的冷媒与室内空气换热,第二内风机14用于带动室内空气流经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进行换热后排出。室内外一体机30中的室外换热器34可选择地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第二室换热器中的任意一者连通,选择不同的室内换热部件,便可从房间不同位置送风,保证空调的制热及制冷效果。

室内外一体机30还包括三通阀38,三通阀38切换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中的任意一者与室外换热器34连通,通过调节三通阀38便可使室外换热器34选择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中的哪一者连通,进而可以选择从房间顶部和房间底部中的哪一位置送风。

具体地,三通阀38包括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及第三阀口c,第一阀口a与室外换热器34连通,第二阀口b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连通,第三阀口c与四儿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一阀口a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中的任意一者连通。如此,通过连通第一阀口a和第二阀口b,便可使室外换热器34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连通;通过连通第一阀口a与第三阀口c,便可使室外换热器34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41,三通阀38位于室内外一体机30中,第一连接管41连接于三通阀38的第三阀口c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41连接室内外一体机30和室内机10。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室内机10设于房间顶部,室内外一体机30设于房间底部。在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34选择与室内机10连通,从房间顶部送冷风,使冷风自发地下沉至人活动区域,保证制冷效果。具体地,压缩机32、室外换热器34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依次首尾连通构成冷媒回路,压缩机32压缩后的高温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34冷凝降温,降温后的冷媒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与室内空气换热,从位于房间顶部的室内机10送冷风,对室内温度进行制冷。在制热模式时,室外换热器34选择与室内外一体机30中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6连通,从房间底部送热风,使热风自发地上浮至人活动区域,保证制热效果。具体地,压缩机32、第一室内换热器36及室外换热器34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冷媒回路,压缩机32压缩后的高温冷媒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6与室内空气换热且冷凝放热,从位于房间底部的室内外一体机30送热风,对室内温度进行制热。同时,在第一室内换热器36内冷凝后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34,在室外换热器34内与室外空气换热蒸发后返回压缩机32,准备下一次冷媒循环。

可选地,室内外一体机30还包括四通阀39,四通阀39包括第一开口e、第二开口f、第三开口g及第四开口h,第一开口e与压缩机32的出口连通,第二开口f与室外换热器34连通,第三开口g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连通,第四开口h与压缩机32的入口连通。其中,虽然第三开口g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均连通,但实际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只有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中的一者中流通冷媒进行换热,所以在实际工作,第三开口g仅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中的一者流通冷媒。

在制冷模式时,第一开口e与第二开口f连通,第三开口g与第四开口h连通,以使压缩机32与室外换热器34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依次首尾连通,冷媒从压缩机32进入室外换热器34,然后再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后回到压缩机32;冷媒循环过程中,通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从室内机10从冷风。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开口e与第三开口g连通,第二开口f与第四开口h连通,以使压缩机32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及室外换热器34依次首尾连通,冷媒从压缩机32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6,然后再进入室外换热器34后回到压缩机32;冷媒循环过程中,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36从室内外一体机30送热风。

也就是说,通过四通阀39切换冷媒的流动方向,进而切换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并且,四通阀39和三通阀38相配合,四通阀39切换空调器100进入制冷模式时,三通阀38切换室外换热器34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连通,从房间顶部送冷风;四通阀39切换空调器100进入制热模式时,三通阀38切换室外换热器34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连通,从房间底部送热风,保证空调的换热效果。

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连接管43,第二连接管43的一端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连通,第二连接管43的另一端与四通阀39的第三开口g连通,通过第二连接管43连接室内外换热器与室内机10,四通阀39的第三开口g通过第二连接管43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及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连通,且通过第二连接管43连通室内机10和室内外一体机30,同时第一连接管41路也连通室内机10和室内外一体机30,如此在室内机10和室内外一体机30之间形成冷媒回路,使冷媒在两者之间循环流动。

可选地,空调器100还包括设于第二连接管43上的单向阀45,单向阀45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之间,第二室内换热器12位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6与四通阀39之间,单向阀45允许流体在第二室内换热器12至第一室内换热器36的第一方向上流动。在制冷模式下,单向阀45允许冷媒在第一方向上由第二室内换热器12流向四通阀39,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由四通阀39流出后流向第一室内换热器36,且单向阀45阻挡冷媒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设于房间底部,室内外一体机30设于房间顶部。在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34选择与室内外一体机30连通,从房间顶部送冷风,使冷风自发下沉至人活动区域,保证制冷效果。具体地,压缩机32、室外换热器34及司仪室内换热器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冷媒回路,压缩机32压缩后的高温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34冷凝降温,降温后的冷媒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6与室内空气换热,从位于房间顶部的室内外一体机30送冷风,对室内温度进行制冷。在制热模式时,室外换热器34选择与室内机10中的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连通,从房间底部送热风,使热风自发地上浮至人活动区域,保证制热效果。具体地,压缩机32、第二室内换热器12及室外换热器34依次首尾连通形成冷媒回路,压缩机32压缩后的高温冷媒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与室内空气换热且冷凝放热,从位于房间底部的室内机10送热风,对室内温度进行制热。同时,在示意室内换热器内冷凝后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34,在室外换热器34内与室外空气换热蒸发后返回压缩机32,准备下一冷媒循环。

同样地,室内外一体机30还包括三通阀38和四通阀39,通过三通阀38切换第一室内换热器36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中的任意一者与室外换热器34连通,通过四通阀39切换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具体地,三通阀38和四通阀39的连接方式,根据上述一实施例的连接适应性调整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