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件、集流件的制造方法及换热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41560发布日期:2020-12-01 13:1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集流件、集流件的制造方法及换热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集流件、集流件的制造方法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也称热交换器,被广泛应用于换热系统(比如空调系统)中。换热器可用于冷媒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也可用于冷媒与冷却液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相关换热器及其集流件的结构如图16、图17所示,其集流件包括第一主体件3和第二主体件4,第一主体件3具有分隔壁78,分隔壁78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凸起78a,相邻两个凸起78a设置切口78b以形成通道用于连通第一集流腔9和第二集流腔10,且每个凸起78a和分隔壁78之间形成台阶结构,每个台阶结构具有台阶面,台阶面和凸起沿分隔壁78长度方向一一交替排列。台阶面可以增加第一主体件3和第二主体件4的连接面积,有利于增加该换热器的集流件的结构强度,但台阶面的存在也会增加分隔壁78的长度,相应的增加了集流件的长度。因此,台阶面的大小受到限制,不利于提高集流件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强度较高的集流件。

一种集流件,包括: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固定连接,所述集流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位于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之间;

所述第一主体件包括分隔壁,分隔壁位于所述内腔,分隔壁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主体件包括主体件本体,主体件本体具有与所述分隔壁相对的主体表面,所述分隔壁与所述主体表面相连;

所述分隔壁包括基部,基部与所述主体表面相对的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沿基部长度方向排列的凸起,所述基部设有位于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的切口,所述分隔壁上通过该切口形成连通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的通道;

每个凸起均与所述基部形成阶梯结构并于基部的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凸起沿基部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主体件本体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所述本体表面的装配孔,所述凸起的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装配孔内,且所述凸起的周侧与所述装配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本体表面与所述台阶面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体件本体具有与所述本体表面相背的本体背面,所述凸起的端部穿过所述装配孔并与所述本体背面铆接。

可选的,所述凸起与所述本体背面铆接而形成至少两个阻挡部,两个阻挡部与所述本体背面固定配合。

可选的,还包括堵盖,所述第一主体件或所述第二主体件设有堵盖安装孔,所述堵盖穿插于所述堵盖安装孔上,堵盖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集流件的内腔,堵盖的周缘抵接于所述内腔的腔壁上,堵盖的周缘与所述内腔的腔壁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体件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堵盖的堵盖安装孔,所述分隔壁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与所述基部相连,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槽,安装槽与所述堵盖安装孔位置对应,堵盖与所述安装槽固定配合。

可选的,所述主体件本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间隔设置有第一间隔筋,第二侧壁间隔设置有第二间隔筋;

所述第一主体件相对于所述分隔壁的一侧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件相对于所述分隔壁的另一侧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间隔筋扣压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间隔筋扣压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面、第一倒角和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连接面、第二倒角和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均与所述主体表面贴合;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主体表面之间分别形成第三倒角和第四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分别与所述第三倒角、所述第四倒角贴合,所述第一抵靠面和第二抵靠面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面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集流件,包括: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固定连接,所述集流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位于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之间;

所述第一主体件包括分隔壁,分隔壁位于所述内腔,分隔壁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集流腔和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主体件包括主体件本体,主体件本体具有与所述分隔壁相对的主体表面;

所述分隔壁包括基部,基部与所述主体表面相对的表面设有一个凸起,凸起沿基部长度方向延伸,凸起的端面与基部的相应端面平齐;

所述凸起与所述基部形成阶梯结构并于基部的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凸起沿基部宽度方向并排设置;

所述主体件本体设有一个贯穿所述本体表面的装配孔,所述凸起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装配孔内,且所述凸起的周侧与所述装配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本体表面与所述台阶面固定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集流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加工原料以形成所述第一主体件;

加工原料以形成所述第二主体件;

通过凸起和装配孔的定位装合所述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

将所述凸起的端部伸出所述装配孔,通过铆压工装对伸出于所述装配孔的凸起的端部进行铆压,具体包括:

铆压工装在力的作用下向垂直于所述第二主体件运动直至挤压凸起伸出装配孔的部分而使得该部分在铆压处变形以形成压痕和至少两个阻挡部,该凸起铆压完成后,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主体件的方向移开铆压工装,采用前述方法对其余的凸起进行铆压,直至所有凸起被铆压完成。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件和第二集流件,所述第一集流件和所述第二集流件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的集流件;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和所述第二集流件固定连接,换热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一集流件、所述第二集流件的内腔构成流体通道;

壳体,壳体与所述第一集流件和所述第二集流件装合而形成密闭的介质腔;

所述换热管设于所述介质腔内。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通过将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凸起沿基部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可以减少切口的大小对所述台阶面大小的影响,有利于增加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的连接面的面积,以提高集流件的结构强度,且可以使多个凸起排布更加紧凑,分隔壁的长度可以缩短,从而可以减小集流件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冷媒侧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主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主体件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主体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装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装合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二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第二集流件的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装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c是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b和图10c示意出型腔;

图11a-11e是挤压过程示意图;

图12是对板材加工形成的半成品;

图13a是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装配前立体结构图,

图13b-13d是铆压过程示意图,

图13e是铆压工序完成后,集流管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4a-14g是扣压工序的示意图;

图15是第一主体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6是相关换热器的集流件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相关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该图是本申请一示例型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换热器可应用于各种换热系统中,比如新能源汽车空调热泵系统。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件1、第二集流件2、换热管30、散热件40、壳体4、冷却液进口管82、冷却液出口管72、冷媒进口压板50和冷媒出口压板60。

请参阅图3a至图5并结合图6至图8,所述第一集流件1包括第一主体件11、第二主体件10和堵盖17。

请参阅图3a、图3b、图4和图5并结合图1和图2,所述第一集流件1包括分隔壁115,所述第一集流件1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位于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之间,分隔壁115位于所述内腔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集流腔15和第二集流腔16。分隔壁115将所述第一主体件11分隔为第一管部111和第二管部112,第一管部111和第二管部112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腔15和所述第二集流腔16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管部111和分隔壁115构成拱形且相对于所述分隔壁115的一侧具有第一连接部1114。第一连接部111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面1001、第一倒角1114a和第一抵靠面1114b。所述第二管部112与所述分隔壁115构成拱形且相对于所述分隔壁115的一侧具有第二连接部1124。该第二连接部1124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连接面1004、第二倒角1124a和第二抵靠面1124b。第二连接面1004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001在同一平面上。

请继续参阅图4并结合图3a、图3b和图5,所述分隔壁115包括基部115a、多个间隔的凸起1152和位于所述基部115a两端部的安装部115b。基部115a设置多个切口116,这些切口116将基部115a分割为多个墩部1151,使其具有多个贯穿该基部115a的通道以连通第一集流腔15和第二集流腔1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凸起1152从一个墩部1151延伸并与基部115a构成阶梯构造,凸起1152与墩部1151构成所述台阶面1003(也可以理解为,因为凸起1152延伸,所以,在基部115a的表面形成有台阶面1003),由此,使得基部115a与主体表面104a相对的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沿基部115a长度方向排列的凸起1152。如图4所示,所述台阶面1003和所述凸起1152沿基部115a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并不是像相关技术那样,台阶面和凸起78a沿分隔壁78长度方向一一交替排列(可以理解为台阶面和凸起78a排列在沿基部115a长度方向的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凸起1152四方体构造,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08和相对的第二表面1009,也就是,凸起1152的周侧包括两个第一表面1008和两个第二表面1009。台阶面1003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001和第二连接面1004位于同一平面上。每一个安装部115b具有安装面1002和安装槽1011。所述安装面1002和所述第一连接面1001、台阶面1003和第二连接面1004位于同一平面上。

请参阅图6至图8,所述第二主体件10由板材通过折弯工艺形成主体件本体104、第一侧壁103a和第二侧壁103b以及在折弯处形成有倒角(1021a、1021b)。所述主体件本体104具有本体表面104a。在主体件本体104上通过铣削工艺还形成有堵盖安装孔1013、换热管安装槽101和与所述凸起1152数量相等的装配孔102。所述堵盖安装孔1013位于所述换热管容纳槽101的两端,并且与每个换热管安装槽101平行、与安装槽1011位置对应。所述装配孔102排成一列且两侧设置有所述换热管安装槽101,在多个装配孔102排成一列的情况下,每个换热管安装槽101的方向与装配孔102排列所形成的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侧壁103a和第二侧壁103b分别具有内壁面1007。所述第一侧壁103a间隔设置有第一间隔筋1032a。所述第二侧壁103b间隔设置有第二间隔筋1032b。

请参阅图3a至图8,对该第一集流件1的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的组装配合关系说明如下:

1、每一个凸起1152穿过一个装配孔102被铆压于所述第二主体件的与所述本体平面104a相背的本体背面104b使得凸起1152与所述本体背面104b铆接,这样,凸起1152穿过装配孔102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两个阻挡部1152b,每个阻挡部1152b与所述本体背面104b固定配合,凸起1152的表面(1008、1009)与装配孔102的内表面(孔壁)贴合和台阶面1003与主体件本体104的本体表面104a的相应部分贴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1152的表面(1008、1009)与装配孔102的孔壁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所述本体表面104a与所述台阶面1003通过焊接实现固定连接,此外,第一连接面1001、安装面1002和第二连接面1004与主体件本体104的本体平面104a贴合,第一倒角1114a位于倒角1021a内以及第一抵靠面1114b与第一侧壁103a的内壁面1007配合,第二倒角1124a位于倒角1021b内以及第二抵靠面1124b与第二侧壁103b的内壁面1007配合。前述装配完成后,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固定连接,所述集流件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位于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之间,分隔壁115位于所述内腔并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集流腔15和第二集流腔16。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集流腔15由分隔壁115、第一管部111和主体件本体104的相应部分围成,第二集流腔16由分隔壁115、第二管部112和主体件本体104的相应部分围成。

2、每一个所述第一间隔筋1032a扣压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4。每一个所述第二间隔筋1032b扣压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124。

3、每一个堵盖17穿过一个堵盖安装孔1013并插入一个安装槽1011,与所述安装槽1011固定配合,由此,封堵所述第一集流腔15和第二集流腔16。第一集流腔15和第二集流腔16通过所述通道连通,作为此种方式的变化方式,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堵盖17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集流件的内腔,一部分位于集流件外部,堵盖17的位于内腔的周缘抵接于所述内腔的腔壁上,并与所述内腔的腔壁密封连接。

请参阅图9a和图9b并结合图3a至图8,本实施例中,第二集流件2和第一集流件1在结构上的区别包括第二集流件2的第一主体件21上不具有切口116,从而没有通道,第一管部211上开设有与冷媒进口压板50连通的第一连通孔2111,第二管部212上开设有与冷媒出口压板60连通的第二连通孔212,其它结构相同,比如,也具有第一集流腔25、第二集流腔26、分隔壁215等。

请参阅图1和图2并结合图3a至图9b,将本换热器的装配关系简述如下:

换热管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件1和所述第二集流件2固定连接,换热管30的内腔与所述第一集流件的内腔(第一集流腔15和第二集流腔16连通)、所述第二集流件的内腔构成流体通道。散热件40与所述换热管30固定连接。冷媒进口压板50安装于第二集流件的第一管部211上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2111连通。冷媒出口压板60装配于第二集流件的第二管部212上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2121连通。壳体4与所述第一集流件1和所述第二集流件2装合而形成密闭的介质腔,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4包括前水板401和后水板402。前水板401和后水板402相互扣压并与所述第一集流件1和所述第二集流件2围合而形成密闭的介质腔。所述换热管30和所述散热件40设于所述介质腔内。所述冷却液进口管82和后水板402连接并连通所述介质腔以及所述冷却液出口管72和前水板401连接并连通所述介质腔,这样,形成完整的冷却液流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4至少由前水板401和后水板402拼接而成,可选的,上述壳体4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或多个板材拼接组成。

请参阅图4至图6,对本申请的优点说明如下:

1、通过将所述台阶面1003和所述凸起1152沿基部115a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可以减少切口的大小对所述台阶面大小的影响,有利于增加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的连接面的面积,以提高集流件的结构强度,且可以使多个凸起排布更加紧凑,分隔壁的长度可以缩短,从而可以减小集流件的长度。此外,分隔壁115作为第一加强筋起着连接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的作用,在承受内压的时候,因为分隔壁115(也可以理解为墩部1151)的存在,第一主体件11不会轻易的变形,提高了集流管的耐压强度。同时,第一主体件11的圆弧形外形(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呈拱形)也会提高集流管的耐压强度。凸起1152作为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形成阶梯型的加强筋,以及两个台阶面1003与主体件本体104的本体表面104a的相应部分以及两个第一表面1008和两个第二表面1009均和装配孔102的内表面焊接,此种形式可以增大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的焊接面积,增强加强筋提升强度的作用。此外,凸起1152和装配孔102配合还具有在组装时候的定位作用,使得装配简单。

2、所述凸起1152穿过所述装配孔102并被铆压于所述第二主体件10的与所述本体表面104相背的表面,在铆压过程中,凸起1152发生变形涨大,在铆压完成后,凸起1152穿过所述装配孔102的端部形成有至少两个阻挡部,两个阻挡部1152b与所述本体背面104b固定配合,即增大第一主体件11脱落的阻力,增大了换热器的耐压强度。

3、由于所述第一间隔筋1032a扣压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4以及所述第二间隔筋1032b扣压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124,过间隔筋的扣压,第二主体件10将第一主体件11紧紧包裹在内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脱离的阻力,增大了换热器的耐压强度,此外,采用扣压的方式,可以省去half集流管装合后氩弧焊固定的步骤。此外,除了采用扣压的方式外,所述第一间隔筋1032a和第二间隔筋1032b各自的端面也可以跟第一主体件11的外壁(第一连接部1114和第二连接部1124各自的外壁)钎焊固定。

从上述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分隔壁115,这样,分隔壁115的支撑作用增强了第一集流件1的耐压强度,以及通过在分隔壁115的基部115a的墩部1151形成凸起1152以及设置装配孔102并通过凸起1152与装配孔102焊接的方式,增大了分隔壁115和第二主体件10的焊接面积(也就是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的焊接面积),进而,起到增强加强筋提升强度的作用。通过前述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墩部1151和凸起1152可以理解为第一连接结构,装配孔102可以理解为第二连接结构,凸起1152与装配孔102装配后就相当于在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之间形成支撑结构,进而,起到增强加强筋提升强度的作用。在这种理解下,可以得到如下方案:所述第一主体件11包括第一连接结构,该第一连接结构设置有多个连接面;所述第二主体件包括主体件本体104,该主体件本体104上设置第二连接结构102,该第二连接结构具有多个承接面,在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装合的情况下,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相装配而在第一主体件和第二主体件之间构成支撑结构且每一个所述连接面与相应的承接面贴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102通过凹槽与凸起配合的方式连接,具体的,凸起1152穿过装配孔102后从装配孔102伸出,作为此种方式的替换方式,可以是:1)在分隔壁115的基部115a(或者墩部1151)形成凹槽,在主体件本体104上设置凸起;2)凸起1152并不是长方体状,而可以是其他多面体状,比如,棱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前述实施方式中,台阶面1003只有一个,作为变换方式,台阶面1003也可以有多个或者其他形状,只要能增加焊接面积即可,比如,台阶面100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垂直于凸起152的表面1008(可以理解为是平面),也可以是倾斜于表面1008的倾斜面。

请参阅图10a-14g,对本申请集流件的制造方法说明如下:

在介绍该方法之前,请参阅图10a至图10c,先介绍用于本申请的挤压模具5,该挤压摸具5包括挤压腔51和型腔52。挤压腔51和型腔52相通。所述型腔52的形状与需要的第一主体件11的形状相同,如图10c和图5所示。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先挤压原材料形成半成品,铣削所述半成品而形成所述第一主体件11;在该步骤中,所述原材料是棒材b(型材),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制造所述第一主体件11的棒材b放置在挤压设备的放料架61上并由该放料架61(上放料架61a和下放料架61b)夹紧固定;

s12、给挤压推盘62施加推力使得挤压杆63向前推进,进而,推动所述棒材b向挤压磨具5运动。挤压杆63推动型材进入挤压模具的挤压腔51中,继续施加推力f,挤压腔51中的棒材b在推力的作用下将进入挤压模具5的型腔52中,并通过型腔52穿出,然后以要求的长度锯断下料即可得到第一主体件型材,该型材如图11e所示。

s13、对所述分隔壁115进行铣削至少形成所述墩部1151、凸起1152、切口116、安装槽1011和台阶面1003。上述步骤s12和s13介绍了制造第一主体件11的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理解,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3d打印。

s2、加工板材形成所述第二主体10;请参阅图12并结合图6,该步骤包括如下:s21、第二主体件10的原材料可使用铝板,通过模具折弯成型的方法加工出图12所示形状,通过此步骤后,形成有主体件本体104、第一侧壁103a和第二侧壁103b以及倒角(1021a、1021b);s22、通过铣削工艺加工折弯后的铝板形成所述堵盖安装孔1013、换热管安装槽101、装配孔102、第一间隔筋1032a、第二间隔筋1032b以及相邻间隔筋之间的凹槽。

s3、装合所述第一主体件11和所述第二主体件10形成所述集流件。该步骤包括铆压步骤和扣压步骤:

请参阅图13a至13e,图13a是铆压前的状态,铆压步骤包括如下:

请参阅图13b,s31、准备铆压垫块7,该铆压垫块7的垫块容纳腔71的形状与第一管部111和第二管部112相同,将第一主体件11置于所述铆压垫块7上,装配所述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以使得所述凸起1152伸出所述装配孔102,如图13c所示;

请参阅图13b至图13e,s32、通过铆压工装72对伸出于所述装配孔(102)的凸起(1152)进行铆压,具体如下:铆压工装72在力f’的作用下向下(垂直于所述凸起1152或者说垂直于所述第二主体件10)运动挤压凸起1152伸出装配孔102的部分而在铆压处变形,从而,该凸起1152伸出装配孔102的部分形成压痕1152a和至少两个阻挡部1152b,阻挡部1152b压紧所述本体背面(104b),该凸起1152铆压完成后,沿着所示b向(平行于所述第二主体件10的方向)移开铆压工装72。采用前述方法对其余的凸起1152进行铆压,直至所有凸起1152被铆压完成。

s33、铆压工序完成后,第一主体件11和第二主体件10仍处于未固定状态,需要执行扣压工序。请参阅图14a至图14g,在执行扣压工序之前,先介绍该工序所需要的设备扣压工装8。该扣压工装8包括斜面81和倒角82。该扣压步骤如下:

请参阅图14a至图14d,s331、所述扣压工装8向下运动使得所述斜面81扣压所述第一间隔筋1032a向所述分隔壁115倾斜;移开所述扣压工装8;重复该步骤,直至所有第一间隔筋1032a和第二间隔筋1032b向分隔壁115倾斜,其状态如图14d所示。

s332、扣压工装8向下运动使得所述倒角82扣压一个所述第一间隔筋1032a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4,重复该步骤,使得所有的第一间隔筋1032a被扣压于第一连接部1114以及所述第二间隔筋1032b扣压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124,其状态如图14g所示。

s4、装配所述堵盖17使得每一个堵盖17穿过一个堵盖安装孔1013并插入一个所述安装槽1011,由此,封堵所述第一集流腔15和第二集流腔16。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步骤顺序并不是用于限定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必须按照上述步骤顺序,比如,也可以是先加工第二主体件10,再加工第一主体件11;也可以先装配堵盖17,然后再铆压。

请参阅图15并结合图4,作为第一主体件1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分隔壁115包括基部115a,基部115a与所述主体表面104a相对的表面设有一个凸起1152,凸起1152沿基部115a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凸起1152与所述基部115a形成阶梯结构并于基部115a的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台阶面1003,所述台阶面1003和所述凸起1152沿基部115a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1152的端面与基部115a的相应端面平齐,如图15所示,凸起1152的端面1152c与基部115a的端面115a1平齐。在图15中,只示意出一个台阶面1003,台阶面1003也可以有个而形成多级台阶,比如,2个台阶面1003、3个台阶面1003等等。此外,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凸起1152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棱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