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化霜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29260发布日期:2019-09-21 00:1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空调化霜控制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化霜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调实际运行的时候,空调器在某些环境参数下制热运行时,机组换热器会结霜,结霜情况的发生会影响空调器的换热效率,从而导致空调器的制热能力衰减,这样会导致用户的舒适性较低。当结霜达到一定程度后,机组需通过四通阀来调整制冷剂的流向,以对换热器进行化霜处理。

然而,目前空调器一般是根据环境温度、低压及一些经验参数判断机组是否结霜,因空调器在实际工程中不定因素比较多,现有的结霜判断方式无法准确高效地确定出空调器是否结霜,这样就会导致空调器出现“无霜化霜”的现象,从而影响用户的舒适度,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化霜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准确高效确定空调是否结霜的目的。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化霜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组进行化霜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包括:

通过所述换热器内部设置的感温装置,检测得到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包括:

将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

获取所述换热器内部在第一时间点的温度值,作为第一温度值;

获取所述换热器内部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预定时长的最低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在确定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机组开机之后存在化霜过程的情况下,所述预定时长为一次化霜结束到下一次化霜开启的运行时长;在所述空调机组开机之后不存在化霜过程的情况下,所述预定时长为预先设定的时长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环境温度、盘管温度和连续运行时长;

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化霜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获取模块,用于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组进行化霜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换热器内部设置的感温装置,检测得到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将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换热器内部在第一时间点的温度值,作为第一温度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换热器内部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预定时长的最低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确定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空调化霜控制装置。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方法的步骤:

确定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组进行化霜模式。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的步骤:

确定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组进行化霜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确定空调满足化霜条件的情况下,增加了对换热器内部温度的判断,只有在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变化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会确定需要进行化霜,从而避免了现有的仅通过空调机组的一些运行参数确定是否需要化霜所导致的“无霜化霜”的现象的产生,达到了准确高效确定空调是否需要进入化霜模式的技术效果,提升了空调的功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化霜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内部感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结霜时换热器内部温度变化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化霜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针对现有化霜条件容易产生无霜化霜现象的问题,在本例中提出了一种空调化霜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结合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来确定是否需要化霜,可以避免无霜化霜情况的产生。具体的,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化霜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具体的,该化霜条件可以是根据空调的运行参数设置的,即,确定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可以包括: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环境温度、盘管温度和连续运行时长;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其中,上述运行参数中还可以包括一些经验参数,例如,环境温度、盘管温度以及连续运行时长的比较值的取值,这些取值可以是根据经验设定的。例如,如果室内盘管温度小于48度则需要进入化霜模式,那么这里48度的取值就是经验参数,这种是设计人员或者是设备开发者通过经验确定的,而不是实际测得的。

举例而言,上述化霜条件可以是:

1)当进入制热模式大概5分钟后,室外机盘管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在三分钟内的最大差值大于预设数值;

2)当室内盘管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的差值减小5度以上并且持续3分钟以上;

3)压缩机积累工作时间超过45分钟;

4)室内盘管温度小于48度。

如果同时满足条件中的四个或者是部分可以认为是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列举的进入化霜条件仅是一种示例性描述,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设置其他的进入化霜条件。

步骤102: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其中,该温度数据可以是通过所述换热器内部设置的感温装置,检测得到的,具体的,在实现的时候,可以在空调器制热运行的时候,系统持续检测并记录换热器内侧的温度值。

步骤103: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步骤104: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组进行化霜模式。

在上述步骤103中,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可以包括:

S1:将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

S2:获取所述换热器内部在第一时间点的温度值,作为第一温度值;

S4:获取所述换热器内部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预定时长的最低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

S5: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

S6:在确定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例如:当机组判断需进入化霜时,将当前时间作为t,当前所检测到的换热器内侧温度值为T1,筛选出t之前A分钟中感温装置所检测的最低温度T2。确定T1-T2是否大于等于T3,如果大于等于T3,则确定机组已经结霜,如果不大于T3,则确定机组未结霜,不进行化霜。其中,T3可以是根据环境温度、机组负荷及机组运行状况相关等因素相关,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例如,T3可以取值为10-20℃℃。

在实现的时候,在所述空调机组开机之后存在化霜过程的情况下,预定时长可以是为一次化霜结束到下一次化霜开启的运行时长;在空调机组开机之后不存在化霜过程的情况下,预定时长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时长值。例如:机组首次制热运行时,预定时长A取60min,之后机组若存在化霜过程记录一次从化霜结束到另一次化霜开启机组所运行的时间t1,A取t1,若机组无化霜过程则A取60min。

在上例中,在确定空调满足化霜条件的情况下,增加了对换热器内部温度的判断,只有在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变化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会确定需要进行化霜,从而避免了现有的仅通过空调机组的一些运行参数确定是否需要化霜所导致的“无霜化霜”的现象的产生,达到了准确高效确定空调是否需要进入化霜模式的技术效果,提升了空调的功效。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考虑现有的判断空调器是否结霜的方法会出现“无霜化霜”的现象,从而导致空调在制热运行的时候,用户舒适度较低。

为此,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判断是否结霜的方法,通过检测空调换热器的内部温度,来确定空调机组是否结霜。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空调外机的换热器的内侧设置感温装置,其中,换热器的内侧指的是如图2所示的,换热器朝向壳体内部的方向。通过该感温装置可以检测换热器的内部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反馈给机组。其中,该感温装置可以设置在最容易结霜的位置,这样可以更有效地确定是否结霜。

具体的,在实际设置感温装置的时候,可以是设置一个感温包,也可以是间隔设置多个感温包,如果设置多个感温包,那么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可以是取多个感温包的平均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确定的换热器内部温度更为准确。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列举的感温装置的设置方式仅是一种示例性描述,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的设置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空调器在制热稳定运行的时候,如果换热器不结霜,系统低压将波动较小,换热器中铜管温度不会发生太大波动,因此,换热量稳定,那么感温装置所检测到的温度波动也较小。

在空调制热运行,换热器开始结霜后,因换热器吸热量减少导致系统低压降低,结霜部位处铜管温度下降,换热器内侧感温装置所检测的温度将下降,因霜层逐渐加厚导致系统低压持续下降,所检测的换热器内侧的温度值也将持续降低。当霜层厚度达到某个点后,因霜层的阻挡导致外侧空气不易穿过换热器,感温装置处所检测的空气中经过换热器吸热的占比将逐步减少,感温装置温度将呈现上升的趋势。经过多组实验验证,在结霜过程中空调器制热量随布置于换热器内侧感温装置所检测温度值的曲线关系如图3所示。

如果换热器结霜,必然会出现换热器内侧温度先逐渐下降再逐步升高的过程,经过测试,最低温度点与系统进入化霜时所检测的换热器内侧温度差可达10-20℃,因此,可以将这种情况作为机组是否结霜的必要条件之一。

具体的,基于上述原理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是否需要进入化霜状态,以避免“无霜化霜”现象的出现:

S1:空调器制热运行的时候,系统持续检测并记录换热器内侧的温度值;

S2:根据现有的控制方法,当机组判断需进入化霜时,将当前时间作为t,当前所检测到的换热器内侧温度值为T1,筛选出t之前A分钟中感温装置所检测的最低温度T2,其中,机组首次制热运行时,A取60min,之后机组若存在化霜过程记录一次从化霜结束到另一次化霜开启机组所运行的时间t1,A取t1,若机组无化霜过程则A取60min。

S3:确定T1-T2是否大于等于T3,如果大于等于T3,则确定机组已经结霜,如果不大于T3,则确定机组未结霜,不进行化霜。其中,T3可以是根据环境温度、机组负荷及机组运行状况相关等因素相关,可以通过实验确定。例如,T3可以取值为10-20℃℃。

举例而言,上述现有的控制方法可以是:

举例而言,上述化霜条件可以是:

1)当进入制热模式大概5分钟后,室外机盘管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在三分钟内的最大差值大于预设数值;

2)当室内盘管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的差值减小5度以上并且持续3分钟以上;

3)压缩机积累工作时间超过45分钟;

4)室内盘管温度小于48度。

如果同时满足这4个条件,则开始进入化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化霜控制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空调化霜控制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空调化霜控制方法相似,因此空调化霜控制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空调化霜控制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化霜控制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401、获取模块402、第二确定模块403和控制模块404,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获取模块402,用于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情况下,获取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403,用于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是否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控制模块404,用于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进组进行化霜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402具体可以通过所述换热器内部设置的感温装置,检测得到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模块403具体可以将确定满足所述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的时间点作为第一时间点;获取所述换热器内部在第一时间点的温度值,作为第一温度值;获取所述换热器内部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之前的预定时长的最低温度值,作为第二温度值;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值与所述第二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阈值;在确定超出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温度数据的变化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空调机组开机之后存在化霜过程的情况下,所述预定时长为一次化霜结束到下一次化霜开启的运行时长;在所述空调机组开机之后不存在化霜过程的情况下,所述预定时长为预先设定的时长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401具体可以获取所述空调机组的运行参数,其中,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环境温度、盘管温度和连续运行时长;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确定所述空调机组是否满足预设的进入化霜条件。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技术方案。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确定空调满足化霜条件的情况下,增加了对换热器内部温度的判断,只有在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变化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会确定需要进行化霜,从而避免了现有的仅通过空调机组的一些运行参数确定是否需要化霜所导致的“无霜化霜”的现象的产生,达到了准确高效确定空调是否需要进入化霜模式的技术效果,提升了空调的功效。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实施方式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