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399发布日期:2019-08-17 01:2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立式空调器室内机中,常使用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竖直安装于室内机内,离心风机用于带动空气流动,使得气流向上流动,并从室内机上端的出风口吹出,在此过程中,出风口内的导风叶片会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气流从正面吹出。现在的室内机在高风档时出风口风速过大,吹到人体上舒适性差,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加大出风口以减小风速,但是这样一来,又容易造成出风风速分布不均,同样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出风风速分布均匀,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组件,包括壳体和多个导风叶片,壳体相邻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开设有进风口,第二侧壁开设有出风口,多个导风叶片间隔安装于出风口内,导风叶片朝进风口的方向折弯,多个导风叶片的折弯角度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导风组件由于采用了呈折弯状且折弯角度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的多个导风叶片,所以能够使出风风速分布均匀,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多个导风叶片的折弯角度呈等差数列排布。导风叶片用于对气流进行导向,以使气流能够从进风口转向至出风口,在此过程中,靠近进风口的导风叶片与远离进风口的导风叶片的折弯程度不同,以提高从出风口吹出气流的均匀程度,使得出风风速均匀。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导风叶片的折弯角度的差值的范围为5度到15度。合理的折弯角度的差值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出风风速的均匀程度,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导风叶片的折弯角度的差值为10度。经过仿真模拟,测试出当折弯角度的差值为10度时,出风风速的均匀程度最高,用户的舒适度最好。

进一步地,折弯角度的范围在90度至180度之间。以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气流能够从进风口转向至出风口,并且降低风阻,减小对气流的阻挡作用。

进一步地,导风叶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呈折弯角度设置。以提高连接强度,防止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之间产生裂痕,延长导风叶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导风组件还包括传动连杆,第一导风部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二导风部设置有连接轴,多个连接轴均与传动连杆连接。整个导风叶片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壳体发生转动,以调整出风方向,方便实用;传动连杆能够同时带动多个连接轴发生运动,以使多个导风叶片同步转动,提高导风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导风部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以使通过相邻两个导风叶片吹出气流的风量相同,提高从出风口吹出气流的均匀程度。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垂直。进风口所在平面与出风口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并在导风叶片的导向作用下从出风口输出到外界。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组件,该导风组件包括壳体和多个导风叶片,壳体相邻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开设有进风口,第二侧壁开设有出风口,多个导风叶片间隔安装于出风口内,导风叶片朝进风口的方向折弯,多个导风叶片的折弯角度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逐渐增大。空调器能够使出风风速分布均匀,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中导风叶片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中导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中多个导风叶片间隔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经过仿真模拟得出的数据折线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00-导风组件;110-壳体;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3-进风口;114-出风口;120-导风叶片;121-第一导风部;122-第二导风部;123-旋转轴;124-连接轴;125-挡风部;130-传动连杆;200-外壳;30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组件100,应用于空调内,用于对空调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其能够使出风风速分布均匀,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导风组件100包括壳体110、传动连杆130和多个导风叶片120。多个导风叶片120间隔安装于壳体110上,气流在导风叶片120的作用下输出到外界,在此过程中,导风叶片120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气流能够均匀地输出,出风风速均匀,用户舒适度高。传动连杆130分别与多个导风叶片120连接,以带动导风叶片120同步发生运动,从而实现空调的上下扫风功能。本实施例中,壳体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壳体110并排拼接为一体,每个壳体110内安装有多个导风叶片120。

值得注意的是,壳体110相邻设置有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一侧壁111开设有进风口113,第二侧壁112开设有出风口114,进风口113用于供气流吹入,出风口114用于供气流吹出。多个导风叶片120间隔安装于出风口114内,以对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相互垂直。进风口113所在平面与出风口114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气流从进风口113进入壳体110,并在导风叶片120的导向作用下从出风口114输出到外界。具体地,第一侧壁111设置于壳体110的底部,第二侧壁112设置于壳体110的侧面,气流从壳体110的底部向上吹入壳体110中,随后从壳体110的侧面吹出,以使气流从空调正面吹出,提高空调的制冷或者制热效果。

请结合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图5中空心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导风叶片120呈折弯状,导风叶片120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多个导风叶片1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导风叶片120朝进风口113的方向折弯,多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沿远离进风口113的方向逐渐增大,靠近进风口113的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小,远离进风口113的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大,以使出风风速均匀分布,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为了便于理解,将折弯角度用a表示。

进一步地,多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呈等差数列排布,相邻两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的差值为一定值。导风叶片120用于对气流进行导向,以使气流能够从进风口113转向至出风口114,在此过程中,靠近进风口113的导风叶片120与远离进风口113的导风叶片120的折弯程度不同,以提高从出风口114吹出气流的均匀程度,使得出风风速均匀。

具体地,相邻两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的差值的范围为5度到15度。越靠近进风口113的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越小,折弯程度越大;越远离进风口113的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越大,折弯程度越小。合理的折弯角度的差值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出风风速的均匀程度,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的差值为10度。经过仿真模拟,得出如图6所示的数据折线图,其中横坐标为相邻两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的差值,纵坐标为最大风速和最小风速之差,即纵坐标表示出了出风风速的均匀程度,从图6中可以得知,当折弯角度的差值为10度时,最大风速和最小风速之差最小,出风风速的均匀程度最高,用户的舒适度最好。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的差值可以为5度,也可以为15度,对相邻两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的差值不作具体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折弯角度的范围在90度至180度之间,以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气流能够从进风口113转向至出风口114,并且降低风阻,减小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本实施例中,导风叶片12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从上至下分别为160度、150度、140度和130度。但并不仅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导风叶片120的数量可以为五个,也可以为六个,对导风叶片12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导风叶片120包括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第一导风部121与第二导风部122连接,且呈折弯角度设置,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均用于对气流进行导向。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一体成型,以提高连接强度,防止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之间产生裂痕,延长导风叶片120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均呈板状,多个第一导风部121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以使通过相邻两个导风叶片120吹出气流的风量相同,提高从出风口114吹出气流的均匀程度。

具体地,第一导风部121设置于第二导风部122靠近外界的一侧,从进风口113输入的气流首先在第二导风部122的止挡作用下发生转向,随后沿着第一导风部121的宽度方向向外流动,接着穿过出风口114输出到外界。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121设置有旋转轴123,旋转轴123与壳体110转动连接,整个导风叶片120能够以旋转轴123为中心相对于壳体110发生转动,以调整出风方向,实现上下扫风功能,方便实用。第二导风部122设置有连接轴124,多个连接轴124均与传动连杆130连接。传动连杆130能够同时带动多个连接轴124发生运动,以使多个导风叶片120同步转动,提高导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风叶片120还包括两个挡风部125,两个挡风部125相对设置于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的两侧,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均与挡风部125连接。挡风部125呈三角形,且设置于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所形成夹角的内侧。两个挡风部125共同作用,对通过导风叶片120的气流进行止挡,使得气流只能够沿第一导风部121和第二导风部122的表面吹出,防止气流向外溢出,导向效果好。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100,壳体110相邻设置有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一侧壁111开设有进风口113,第二侧壁112开设有出风口114,多个导风叶片120间隔安装于出风口114内,导风叶片120朝进风口113的方向折弯,多个导风叶片120的折弯角度沿远离进风口113的方向逐渐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导风组件100由于采用了呈折弯状且折弯角度沿远离进风口113的方向逐渐增大的多个导风叶片120,所以能够使出风风速分布均匀,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用于调控室内气温。该空调器10包括外壳200、风机300和导风组件100。其中,导风组件100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中,导风组件100和风机300均安装于外壳200内,导风组件100设置于外壳200的上端,风机300设置于外壳200的中部,风机300用于将外界空气吸入外壳200,且形成气流,并向上通过进风口113输送至壳体110内,气流在多个导风叶片120的作用下发生转向,从壳体110的出风口114输出到外界。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10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