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侧壁换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1129发布日期:2019-10-30 00:2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侧壁换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壳体侧壁换热组件。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上,石油、化工及冶金等行业有大量的生产设备外壁为高温状态,存在大量余热可回收利用,常规的方式采用夹套换热装置进行热回收。夹套换热效率低、夹套不可更换、内部无法进行清理,长期运行换热效果下降明显;对于部分设备若设置夹套换热装置,夹套中的水可能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比如电解槽设备若设置夹套换热装置,夹套中的水存在长期运行腐蚀槽体外壁,导致水进入电解槽内部,可能引起爆炸等安全隐患;同时有些不规则外形的设备更加难以设置夹套换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壳体侧壁换热元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实现在不影响设备原有运行工况,不带来安全隐患的前提下,高效回收设备外壁的大量废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侧壁换热组件,包括:

热交换壁;

导热元件,所述导热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壁内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并延伸出所述热交换壁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传递热量至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开设在所述热交换壁上的开口和从所述开口往所述热交换壁内延伸一段距离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开口并在其内界定出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界定出密闭的容纳空间;

热交换元件,所述第二部分插入所述热交换元件,所述热交换元件适用于从所述第二部分吸取热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是开设在所述热交换壁上的盲孔,所述盲孔沿着非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是与所述盲孔入口连通的中空管体。

优选地,所述盲孔为椭圆形孔,所述中空管体为与所述盲孔形状适配的椭圆形管体。

优选地,所述容纳空间内填充有相变导热介质。

优选地,具有复数个所述导热元件。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元件具有延伸的回收余热热媒通道,所述第二部分插入所述回收余热热媒通道内,所述回收余热热媒通道的热媒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吸收热量。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元件为延伸的热媒管体,所述热媒管体具有所述回收余热热媒通道,所述热媒管体与所述第二部分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热媒管体的中轴线。

优选地,具有复数个所述热媒管体,所述导热元件穿过所述复数个所述热媒管体,相邻两个所述热媒管体间还包括包覆所述导热元件的包覆管体,所述热媒管体与所述包覆管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媒管体具有一管体入口和一管体出口,所述热媒从所述管体入口流至所述管体出口,所述热媒流淌在所述热媒管体和所述包覆管体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壳体外壁换热元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在不影响设备原有运行工况,不带来安全隐患的前提下,高效回收设备外壁的大量废热。

(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壳体外壁换热元件,可以模块化设置,根据设备外壳表面的面积等情况,快速安装相应的模块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换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换热组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发明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参阅图1-图2,一种壳体侧壁换热组件100,包括:热交换壁1;导热元件2,所述导热元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壁1内的第一部分21和与所述第一部分21相连并延伸出所述热交换壁1的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传递热量至所述第二部分22;热交换元件3,所述第二部分22插入所述热交换元件3,所述热交换元件3适用于从所述第二部分22吸取热量,所述热交换壁装设在需回收余热的设备壳体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部分21包括开设在所述热交换壁上的开口211和从所述开口211往所述热交换壁内延伸一段距离的第一通道212,所述第二部分22连通所述开口并在其内界定出第二通道221,所述第一通道212和所述第二通道221连通界定出密闭的容纳空间23;

所述第一部分21是开设在所述热交换壁1上的盲孔,所述盲孔沿着非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22是与所述盲孔入口连通的中空管体,所述盲孔为椭圆形孔,所述中空管体为与所述盲孔形状适配的椭圆形管体。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界定所述容纳空间23。所述第二部分22可根据需要设置延伸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22从所述盲孔的开口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后往水平远离所述热交换壁1的方向延伸。

所述容纳空间23内可填充有相变导热介质。所述相变导热介质吸收热交换壁1外壁热量蒸发,气体上升至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热交换元件3热交换,达到加热热流回收溶液目的,同时导热介质蒸汽受冷冷凝后回流至所述第一部分21。

在所述热交换壁1上可以设置有复数个所述导热元件2,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导热元件2。

所述热交换元件3具有延伸的回收余热热媒通道31,所述第二部分22插入所述回收余热热媒通道31内,所述回收余热热媒通道31的热媒与所述第二部分22接触吸收热量。所述热交换元件3为延伸的热媒管体32,所述热媒管体32具有所述回收余热热媒通道31,所述热媒管体32与所述第二部分22相交,所述第二部分22穿过所述热媒管体32的中轴线,这样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冷却流体的接触面积较大,热交换的效率较高。所述换热组件100还可以具有复数个所述热媒管体32,所述复数个热媒管体32可以与所述复数个导热元件2相交,增强热交换效率。

所述导热元件2穿过所述复数个所述热媒管体32,相邻两个所述热媒管体32间还包括包覆所述导热元件的包覆管体33,所述包覆管体33可以让所述导热元件2的所述第二部分更多地与所述热媒接触,极大增强热交换效率,所述热媒管体32与所述包覆管体33连通。所述热媒管体32具有一管体入口34和一管体出口35,所述热媒从所述管体入口34流至所述管体出口35,所述热媒流淌在所述热媒管体32和所述包覆管体33内。所述热媒从所述管体出口35流出后可以供给作为另外的设备所需运作或者生产的能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侧壁换热组件,包括:热交换壁;导热元件,所述导热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壁内的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并延伸出所述热交换壁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传递热量至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开设在所述热交换壁上的开口和从所述开口往所述热交换壁内延伸一段距离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开口并在其内界定出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界定出密闭的容纳空间;热交换元件,所述第二部分插入所述热交换元件,所述热交换元件适用于从所述第二部分吸取热量。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在不影响设备原有运行工况,不带来安全隐患的前提下,高效回收设备外壁的大量废热。

技术研发人员:杨煜;林文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热工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19.10.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