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空调外机、空调器及换热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11106发布日期:2019-10-30 00:25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空调外机、空调器及换热器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空调外机、空调器及换热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家用空调器多采用风冷冷凝器,在环境温度较高的环境中,风冷无法保证对冷凝器中的换热器进行较好的冷却,导致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变差,进而导致空调器的能效降低,耗电量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能够在环境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保证换热器得到较好的冷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内管和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用于通入第一流体,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用于通入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能够产生热交换,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第二流体其中之一为冷媒,另一流体为冷却液。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位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多个内管翅片,所述内管翅片沿所述第二流体的顺流方向延伸。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内管翅片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换热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多个外管翅片,相邻的所述外管翅片之间设有换热间隙。

优选地,所述内管内的空间为第一空间,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相隔离。

优选地,所述内管上设置有第一入流口和第一出流口,所述第一入流口和所述第一出流口与所述第一空间相连通,所述外管上设置有第二入流口和第二出流口,所述第二入流口和所述第二出流口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冷却液的流动或截止。

优选地,所述第二入流口设置在所述外管一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流口设置在所述外管另一端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外管的两端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外管通过所述密封件密封连接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控制方法,控制上述冷却液的通断,以实现切换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模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预置温度阈值a、b、c;

当环境温度t1≥a时,控制所述冷却液流通;

当环境温度t1<a、冷凝温度t2<b时,控制所述冷却液阻断;

当环境温度t1<a、冷凝温度t2≥b时,控制所述冷却液流通;

当冷凝温度t2<c,控制所述冷却液阻断;

其中,40℃≤a≤55℃,42℃≤b≤65℃,35℃≤c≤50℃。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换热器,能够在环境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保证换热器得到较好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内管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内管;11、内管翅片;12、过流通道;13、第一入流口;14、第一出流口;2、外管;21、外管翅片;22、换热间隙;23、第二入流口;24、第二出流口;3、密封件;4、控制阀;5、储水箱;61、风冷装置;62、测温部;621、冷凝温度感温包;63、压缩机;64、蒸发器;65、节流装置;66、冷凝器;67、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3及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内管1和套设在内管1外侧的外管2,内管1内通有第一流体,内管1与外管2之间通有第二流体,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能够产生热交换,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其中之一为冷媒,另一流体为冷却液。通过设置套设的内管1和外管2,可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更为明显、有效,能够对换热器中冷媒的冷却作用更为明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通过风冷对换热器进行冷却,且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冷却效果不显著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体为冷却液,第二流体为冷媒,内管1套设在外管2的内部,所以将位于内管1内的第一流体作为冷却液,可对位于内管1与外管2间的冷媒从内部进行冷却,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配合外管2外部的散热,能对冷媒起到更好的冷却作用。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呈直线排布,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从换热器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在空调器外机中,可并列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换热器,达到加大冷媒流量的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流体,也即冷却液为水,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可以吸取更多的热量。

内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位于内管1与外管2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换热部,加大了内管1与冷媒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换热效率。

第一换热部包括多个内管翅片11,内管翅片11沿第二流体的顺流方向延伸,不对第二流体的的流动产生影响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内管翅片11具有片状结构,沿径向方向固定连接在内管1的外壁上,可增大内管1的换热面积。

具体的,多个内管翅片11沿周向均匀的设置在内管1的外壁上,保证了各部同时进行相同的换热。

相邻的内管翅片11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12,冷媒通过过流通道12流通在内管1与外管2之间。

外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换热部,通过设置在第二换热部,进一步增加了冷媒的冷却效果。

第二换热部包括多个外管翅片21,相邻的外管翅片21之间设有换热间隙22,通过设置在多个外管翅片21,增大了外管2与外部环境的换热面积,增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外管翅片21具有矩形的片状结构,并沿外管2的周向设置。

具体的,外管翅片21的中心点与外管2截面的圆心重合。

内管1内的空间为第一空间,外管2与内管1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空间,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相隔离,保证了冷媒与水的分离。

内管1上设置有第一入流口13和第一出流口14,第一入流口13和第一出流口14与第一空间相连通,外管2上设置有第二入流口23和第二出流口24,第二入流口23和第二出流口24与第二空间相连通。通过第一入流口13向第一空间内注入水,水从第一出流口14排出。通过第二入流口23向第二空间内注入冷媒,冷媒从第二出流口24排出。换热器还包括控制阀4,控制阀4用于控制冷却液的流动或截止,通过对控制阀4进行控制,能够实现控制冷却液的通入或截断。

进一步的,第一入流口13和第一出流口14设置在外管2的两端。保证水的顺利进入和排出。

所述第二入流口23设置在所述外管2一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出流口24设置在所述外管2另一端的侧壁上,便于外管2与其他冷媒管道的相接。

具体的,第一入流口13可与第二入流口23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第一入流口13可与第二出流口24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也即水可与冷媒的流向相同,也可以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一入流口13与第二入流口23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第二入流口23与第一入流口13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也即水也冷媒的流向相反,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外管2的两端设置有密封件3,外管2通过密封件3密封连接在内管1的外壁上,保证冷媒被限制在第二空间内。

进一步的,密封件3对称设置在外管2的两端,密封件3具有斜面结构,一端连接在外管2的端部,另一端设置在内管1的外壁上,起到了密封作用。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进一步的,空调器外机还包括风冷装置61,换热器位于风冷装置61的出风方向上,以使风冷装置61可对换热器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当换热器包括外管翅片21时,外管翅片21顺流设置在风冷装置61的出风方向上,以使风冷装置61不对风产生阻挡,使风冷装置61更好的对换热器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空调器外机内设置有储水箱5,用于对换热器进行冷却的水储存在储水箱5中,并通过水泵进行循环。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进一步的,空调器包括控制装置67,当换热器包括控制阀4时,控制装置67与控制阀4电性连接,控制装置67用于控制控制阀4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实现对换热器制冷的启停。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67包括测温部62,测温部62用于监测换热器所在环境的温度。

进一步的,控制器包括冷凝温度感温包621,冷凝温度感温包621设置在冷凝器66上。

进一步的,冷凝温度感温包621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67中的主机电性连接,主机根据温度传感器所传递的信号控制控制阀4的启停,进而实现对换热器制冷的控制。

进一步的,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63、蒸发器64和节流装置65。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控制方法,控制上述冷却液的通断,以实现切换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模式,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控制阀4,实现控制冷却液的通断。

控制方法包括:预置温度阈值a、b、c;

当环境温度t1≥a时,控制阀4一直开启,冷却液流通;

当环境温度t1<a、冷凝温度t2<b时,控制阀4关闭,冷却液阻断;

当环境温度t1<a、冷凝温度t2≥b时,控制阀4开启,冷却液流通;

当冷凝温度t2<c,控制阀4关闭,冷却液阻断;

其中,40℃≤a≤55℃,42℃≤b≤65℃,35℃≤c≤50℃。

进一步的,根据测得的环境温度及冷凝温度信息,控制控制阀4的启停,以实现切换换热器的换热模式。

更进一步的,当冷却液流通时,换热模式为水冷与风冷、水冷与普通热辐射的组合,当冷却液阻断时,换热模式为风冷和/或辐射散热。

优选地,a为43℃、45℃、48℃、50℃、53℃其中之一,b为45℃、48℃、50℃、55℃、58℃、60℃、62℃其中之一,c为38℃、40℃、42℃、45℃、48℃其中之一,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换热器,能够在环境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保证换热器得到较好的冷却,提高空调器的能效,降低耗电量,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制冷系统高压压力,从而可以减小空调系统铜管壁厚、管径,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换热器周期性往复排列。

具体的,如图4、5所示,换热器包括平行段和弯折段,其中,弯折段呈弧形,弯折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水平段的同一侧端部,弯折段周期性间隔排列在水平段的两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