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1124发布日期:2019-10-30 00:2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与回路热管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第i604173号专利,揭露了一种回路热管,其壳体包含有一外壳以及一内壳,利用外壳的热传导系数高于内壳的热传导系数,以及内壳的导热开口设置毛细元件,配合外部的循环管路来联合形成一回路热管。此案技术所提供的液体管路并没有额外的设计来使液体更容易流动,在液体通过时,比较不容易顺畅的回流至其壳体内。

中国台湾第i304467号专利,揭露了另一种回路热管,其主要是在液体管线内设置可挠性编织脉管,藉此可以使液体的回流更为顺畅。然而,此种技术需要将可挠性编织脉管组合至其液体管线及冷凝部,这个结构增加了制造上的组装程序,而且还需要对其烧结,不仅会增加制造成本,还有可能因为组装或烧结的不良而降低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其在回流管的液段具有内部分隔成为更小口径的管道,进而达到可以让液态作动液产生液弹的效果,可以使得液态作动液在没有毛细力的情况下仍可藉由回流管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液弹,顺利回流至蒸发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其回流管的液段没有组装编织脉管或其他毛细材料的问题,可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良率。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包含有:一蒸发腔,具有一壳体以及设置于该壳体内的一毛细材,该毛细材不占满该壳体内部而与该壳体之间形成一蒸汽空间;一回流管,具有两端而分别定义为一汽端以及一液端,该回流管的汽端与该壳体连接而与该空间相连通,该回流管的液端与该壳体连接而与该壳体内部连通;以及一工作液,注入于该蒸发腔;其中,定义该回流管身部预定长度的部位为一冷凝段,该冷凝段的表面用以设置一散热单元,定义该回流管由该冷凝段至该汽端的部分为汽段,以及定义该回流管由该冷凝段至该液端的部分为液段,该回流管的液段内部设有至少一分隔件,而将该回流管的液段分隔为二以上的液弹管,该二以上液弹管于该回流管内彼此不相连通,且该二以上液弹管的口径均小于该回流管管径,该二以上液弹管均连通该冷凝段及该壳体内部。

藉此,本发明在回流管的液段具有内部分隔成为更小口径的管道,进而达到可以让液态作动液产生液弹的效果,可以使得液态作动液在没有毛细力的情况下仍可藉由回流管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液弹,顺利回流至蒸发器。此外,由于本发明的回流管在液段没有组装编织脉管或其他毛细材料的问题,可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良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水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元件剖视示意图,显示回流管及分隔件的断面结构。

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示意图,主要显示另一种分隔件的断面结构。

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再一剖面示意图,主要显示再一种分隔件的断面结构。

图6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剖面示意图,主要显示又一种分隔件的断面结构。

图7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水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水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水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水平面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

11蒸发腔12壳体14毛细材

16蒸汽空间161共室162支室

21,21”,21”’回流管214汽端216液端

22冷凝段24汽段26液段

28,28’,28”,28”’分隔件29,29”液弹管

31工作液311液弹

40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

41蒸发腔42壳体44毛细材

46蒸汽空间47储水空间49作动液

52冷凝段56液段58分隔件

59液弹管

60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

61回流管62冷凝段64汽段

614汽端68分隔件69液弹管

70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

71回流管71a,71b管体72冷凝段

74汽段76液段

80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

81回流管81a,81b管体82冷凝段

84汽段86液段

100散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10,主要由一蒸发腔11、一回流管21以及一工作液31所组成,其中:

该蒸发腔11,具有一壳体12以及设置于该壳体12内的一毛细材14,该毛细材14不占满该壳体12内部而与该壳体12之间形成一蒸汽空间16。该蒸汽空间16具有一共室161以及多个支室162,该多个支室162彼此由该毛细材14隔开预定距离,且该多个支室162均连通于该共室161,除了这个连通的部分之外,该多个支室162不在其他部位彼此相通。该毛细材14于本实施例中为铜粉烧结而成。

该回流管21,具有两端而分别定义为一汽端214以及一液端216,该回流管21的汽端214与该壳体12连接而与该空间相连通,该回流管21的液端216与该壳体12连接而与该壳体12内部连通。

该工作液31,本实施例以纯水为例,注入于该蒸发腔11,被该毛细材14所吸附,并存在于该回流管21的部分位置。

其中,定义该回流管21身部预定长度的部位为一冷凝段22,该冷凝段22的表面用以设置一散热单元100,这个散热单元100在实际实施时可以是多个鳍片。此外,定义该回流管21由该冷凝段22至该汽端214的部分为汽段24,以及定义该回流管21由该冷凝段22至该液端216的部分为液段26,该回流管21的液段26内部设有一分隔件28,而将该回流管21的液段26分隔为两个子管体并分别定义为液弹管29,该二液弹管29于该回流管21的液段26内彼此不相连通,且这两个液弹管29的口径均小于该回流管21的管径,该二液弹管29都连通该冷凝段22以及该壳体12内部。这个分隔件28在实际制造时可以是板体而与该回流管21一体成形。该工作液31位于该回流管21的液段26中。

于本实施例中,该分隔件28除了位于该液段26之外,还延伸至该冷凝段22,并且延伸至该冷凝段22在长度上的全部,但并不延伸至汽段24。由于冷凝段22是汽态工作液冷凝为液态工作液的地方,因此,这个分隔件28延伸至该冷凝段22在长度上的全部,就代表液弹管29形成于该冷凝段22的全部,由于液弹管29是较回流管21口径更小的管道,因此可以达到让液态作动液形成液弹的效果,可以使得液态作动液在没有毛细力的情况下仍可藉由回流管21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液弹,顺利回流至该蒸发腔11内,而被该毛细材14所吸附。

于本实施例中,该汽段24的管径与该液段26的管径相同。此外,各该液弹管29的管径小于该回流管21的汽段24的管径。这可以明确的定义出液弹管29口径相较于回流管21的大小关系,此同样可以理解液弹管29口径较小而易于形成液弹的效果。

须补充的一点是,如图4所示,分隔件28’为板体时,其断面形状不一定是直线状,也可以是弧状。此外,如图5所示,分隔件28”的数量不一定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分隔件28”,而将该回流管21”分隔为三个液弹管29”。又,如图6所示,分隔件28”’也可以不是板状,而是如图6所示的在断面上呈现实心柱体镂空成管体后的管壁部分。

以上说明了本第一实施例的架构,接下来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使用前,先将蒸发腔11贴置于一待散热物(例如电脑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图中未示)上,并将在该回流管21的冷凝段22设置一散热单元100,该散热单元100于本实施例中由多个鳍片所组成。

使用时,该待散热物的热能会传递至该蒸发腔11,该蒸发腔11内部被该毛细材14所吸附的作动液即会蒸发为汽态作动液,而散布在蒸汽空间16内,这多个支室162可以有助于提供足够的空间来让汽态作动液散布,并流向该共室161,再进入该回流管21的汽段24,直到到达该冷凝段22。藉由冷凝段22所设置的散热单元100让热能由空气带走的效果,该冷凝段22内部的温度即较该蒸发腔11的温度低,这会使得流到该冷凝段22的汽态作动液因为冷却而凝结成水滴状的液态作动液,并附着于该冷凝段22内的各个液弹管29管壁。随着冷凝的液态作动液愈来愈多,水滴状的液态作动液即愈来愈大,终于会形成占满液弹管29截面的液弹311。藉由各个液弹管29的口径小于回流管21,可以达到让液态作动液形成液弹的效果。再加上汽态作动液不断的由汽段24进入至冷凝段22,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压力差而把液弹311由该冷凝段22往液管推,最后即流至蒸发腔11内而再度被该毛细材14所吸附。如此循环作用,即可不断的将该待散热物的热能导出,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由上可知,本发明在回流管21的液段26具有内部分隔成为更小口径的液弹管29,可以达到让液态作动液形成液弹的效果,可以使得液态作动液在没有毛细力的情况下仍可藉由回流管21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液弹,顺利回流至该蒸发腔11内。此外,本发明在回流管21的液段26没有组装编织脉管或其他毛细材,相较于习知技术而言,本发明可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良率。

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4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毛细材44与该壳体42之间更形成一储水空间47,该储水空间47与该回流管的液端相连通,且该储水空间47与该蒸汽空间46不相通。这个储水空间47可以用来调节作动液的水量,此设计乃是由于传统回路热管本身需要有液段来让液态作动液回流,但若是蒸发腔内的作动液有大部分都位于回流管的汽段、冷凝段以及液段内而还没有回流回来,此时会造成蒸发腔内的水量太少而可能无法有效工作,又称为干烧状态。因此,这个储水空间47可以提供调节作动液水量的效果,使得蒸发腔41内的作动液49得以保持在一定的量,避免干烧的问题。

此外,于本第二实施例中,该分隔件58不延伸至该冷凝段52中。这样虽然会使得液态作动液在冷凝段52中无法直接进入各个液弹管59,但仍然在水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进入至液管而分别进入到各个液弹管59中。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结构其液弹形成的效果将略差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但藉由该液段56的液弹管59,仍然可以达到让液态作动液形成液弹的效果,而更容易回流至蒸发腔41。

由本第二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若是该分隔件58仅由该液段56延伸至该冷凝段52在长度上的一半,那么,其形成的液弹管59当然就延伸至该冷凝段52在长度上的一半,则此种结构形成液弹的效果将优于本第二实施例的上述架构,但却又劣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架构了。

本第二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6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分隔件68不仅延伸至该冷凝段62,还延伸至该汽段64的汽端614。

此种架构将使得汽态作动液在通过汽段64时,就直接进入至小口径的液弹管69,但由于还没有到达冷凝段62,因此即使有少量的汽态作动液凝结为小水滴,但其水量也是很少,不足以形成液弹,换言之,此种架构并不会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不过,却由于整个回流管61内部都是液弹管的架构,因此可以直接取用整条管来组装,因此不需另外制造没有分隔件的部分,也不需如前揭第一实施例中需要确定分隔件68是否正确延伸至冷凝段62的位置,因此本第三实施例较第一实施例而言更节省制造成本。

本第三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如图9所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7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回流管71具有二管体71a,71b,一管体71b作为该液段76及该冷凝段72,另一管体71a则作为汽段74,该汽段74的管体口径小于该液段76及该冷凝段72的管体口径,该液段76与该冷凝段72的管体71b套接于该汽段74的管体71a外部的局部来相连,而使内部空间相连通。此种结构主要是说明由二管体71a,71b连接形成该回流管71的连接关系,而可以进一步理解的是,作为该液段76及该冷凝段72的管体71b可以在内部设置分隔件,而作为该汽段74的管体71a则在内部不设置分隔件。

前述架构可以达到使用两种不同的管体相连接来形成该回流管71的效果。

本第四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液弹管的回路热管8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回流管81具有二管体81a,81b,一管体81b作为该液段86及该冷凝段82,另一管体81a作为该汽段84,该汽段84的管体81a套接于另一管体81b外部的局部来相连接,而使内部空间相连通。由于该汽段84的管体81a口径小于另一管体81b的口径,因此实际实施时,是先对该汽段84的管体81a末段进行扩管的动作来使其口径扩大后,再将之套接连接于另一管体81b。

前述结构可以在该汽段84的管体81a口径小于另一管体81b的情况下,仍能以小口径管体来套接大口径管体。

本第五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均概同于前揭第四实施例,容不再予赘述。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