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9070发布日期:2019-11-15 23:5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燃气灶其发热体主要有陶瓷蜂窝体和金属蜂窝体两种,其中金属蜂窝体因其更好的耐冷热冲击性能和更好的质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金属蜂窝多为一根或多根金属薄带盘绕而成,但是致密的金属带相比于疏松的陶瓷而言,其热导率更高,热量更容易从蜂窝板上侧往下侧传导,导致蜂窝板下侧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火焰往蜂窝体下端传播而引起回火,需要将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孔隙设计得很小,孔隙越小,蜂窝体的孔隙率越低,越不利于引射,从而限制了燃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红外燃烧器的燃气首先在蜂窝体的表层燃烧,随着表层材料受热变红,燃气进入蜂窝体的孔隙中进行燃烧,为了提高红外燃气灶的加热效率,需要燃气保持在蜂窝体的上侧进行燃烧,但蜂窝体上下孔隙均匀的结构难以将火焰维持在上侧而不向下侧传播,火焰稳定性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其火焰稳定性高,不易发生回火。

根据上述提供的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包括金属带料,所述金属带料至少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凸起组,所述金属带料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的蜂窝发热体,并且相邻盘绕圈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其中所述凸起组靠近所述金属带料宽度方向下半段的凸起密度大于所述凸起组靠近所述金属带料宽度方向上半段的凸起密度。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组为沿所述金属带料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镂空凸起和第二镂空凸起,所述第一镂空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形成所述孔隙的出气口,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所述第一镂空凸起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镂空凸起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宽度方向的中段,所述第二镂空凸起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宽度方向的下半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镂空凸起与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凸起高度相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镂空凸起的下端相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镂空凸起与所述第二镂空凸起分别由所述金属带料一体冲压拉伸成型,且所述第一镂空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上端和下端与所述金属带料切割分离,分别形成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组至为分别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复数个第三镂空凸起和复数个第四镂空凸起,所述第三镂空凸起位于所述第四镂空凸起上方,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第四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形成所述孔隙的出气口,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相邻所述第三镂空凸起之间的距离l1大于相邻所述第四镂空凸起之间的距离l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在同一所述凸起组中均匀设置,且距离l1不小于距离l2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宽度方向的上半段和下半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凸起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分别由所述金属带料一体冲压拉伸成型,且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上端和下端与所述金属带料切割分离,分别形成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金属蜂窝发热体,其凸起组的下端凸起密度大,降低了金属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使得火焰更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而避免引起回火,火焰稳定性更高;

2、本发明的金属蜂窝发热体,其凸起组的上端凸起密度小,使金属蜂窝发热体上端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有利于燃气高效燃烧和燃烧尾气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金属带料盘绕形成蜂窝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局部金属带料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局部金属带料的轴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局部金属带料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局部金属带料的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包括金属带料1,金属带料1至少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凸起组2,金属带料1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的蜂窝发热体,并且相邻盘绕圈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3,燃气从孔隙3传输至蜂窝发热体的上表面进行燃烧。其中凸起组2靠近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下半段的凸起密度大于凸起组2靠近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上半段的凸起密度。在本实施例中,下半段具体指金属带料宽度方向中心线以下的一段,上半段具体指金属带料宽度方向中心线以上的一段,凸起密度具体指金属带料宽度方向上半段或下半段的凸起数量。

本实施例的金属蜂窝发热体,其凸起组2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使凸起组2的下端与金属带料1共同围合形成的孔隙3更小更密,从而降低了金属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使得火焰更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而避免引起回火,火焰稳定性更高;此外,凸起组2上端的凸起密度小,使凸起组2的上端与金属带料1共同围合形成的孔隙3更大更疏,从而使金属蜂窝发热体上端具有较高的孔隙率,有利于燃气高效燃烧,发热速度快,同时还有利于燃烧尾气排放。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凸起组2为沿金属带料1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镂空凸起21和第二镂空凸起22,第一镂空凸起21和第二镂空凸起22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形成孔隙3的出气口201,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202,第一镂空凸起21的长度大于第二镂空凸起22的长度。由此,出气口201和进气口202的设置,且出气口201构成了孔隙3的一部分,使蜂窝发热体的整体孔隙率更高,利于增强燃烧效率,提高发热效果。

具体地,第一镂空凸起21设置在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中段,第二镂空凸起22设置在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下半段。优选地,第二镂空凸起22的底部与第一镂空凸起21的底部相平齐。由此,第一镂空凸起21的中心线下端与相邻第二镂空凸起22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小,第一镂空凸起21的中心线上端与相邻第一镂空凸起21的中心线上端之间的间距大,有效保证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凸起密度增大,进而使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变低。

优选地,第一镂空凸起21与第二镂空凸起22的凸起高度相同,第二镂空凸起22的下端与第一镂空凸起21的下端相平齐,如此不仅保证金属带料1的下端呈局部加密结构,还能够保证相邻绕圈之间相邻镂空凸起不会出现凹陷,以形成稳定、均匀的长条孔隙3。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高度具体指镂空凸起的最高点与金属带料具有镂空凸起的一面的的平带区域之间高度差。

优选地,第一镂空凸起21与第二镂空凸起22分别由金属带料1一体朝外冲压拉伸形成,且第一镂空凸起21和第二镂空凸起22的上端和下端与金属带料1切割分离,分别形成出气口201和进气口202,如此在无需增加耗材的情况小,利于第一镂空凸起21和第二镂空凸起22快速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镂空凸起21的下端和第二镂空凸起22的下端设计为封闭端,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减少蜂窝发热体下端供燃气通过的有效横截面积,有利于加快蜂窝发热体下端的燃气流速,便于燃气快速通过时更好地对蜂窝发热体下端进行冷却,冷却效果更好,更有效地阻止火焰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火焰稳定性更高,更加不容易发生回火。

实施例2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凸起组2的具体结构不同。具体地,凸起组2为分别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复数个第三镂空凸起23和复数个第四镂空凸起24,第三镂空凸起23位于第四镂空凸起24上方,第三镂空凸起23和第四镂空凸起24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形成孔隙3的出气口201以供燃气或烟气通过,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202,相邻第三镂空凸起23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l1大于相邻第四镂空凸起24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l2。由此,第四镂空凸起24的数量大于第三镂空凸起23的数量,使得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低、上端的孔隙率高,更好地与燃烧规律相匹配;此外,出气口201和进气口202的设置,使第三镂空凸起23和第四镂空凸起24不仅起支撑作用,还可以作为孔隙3的一部分,利于提高蜂窝发热体的整体孔隙率,更好地满足燃烧所需燃气量。

优选地,第三镂空凸起23和第四镂空凸起24在同一凸起组2中均匀设置,且距离l1不小于距离l2的两倍。本实施例中,距离l1等于距离l2的两倍,且第三镂空凸起23同轴设置在相邻第四镂空凸起24的上方。

具体地,第三镂空凸起23和第四镂空凸起24分别设置在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上半段和下半段。由此,第三镂空凸起23与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上半段共同围合形成的孔隙3更大更疏,保证蜂窝发热体上端的孔隙率更高;此外,第四镂空凸起24与金属带料1宽度方向的下半段共同围合形成的孔隙3更小更密,进而使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变低,利于提高火焰稳定性,防止发生回火。

另外,第三镂空凸起23和第四镂空凸起24分别与第二镂空凸起22的凸起高度相同,以保证任意两个相邻的盘绕圈形成的孔隙3更均匀。

优选地,第三镂空凸起121和第四镂空凸起122均由金属带料1朝外冲压拉伸形成,且第三镂空凸起23和第四镂空凸起24的上端和下端与金属带料1切割分离,分别形成出气口201和进气口202,以简化加工工序,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保证蜂窝发热体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四镂空凸起24的下端封闭或者将第四镂空凸起24的上下两端设计为封闭端,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蜂窝发热体下端供燃气通过的有效横截面积,使蜂窝发热体下端的燃气流速更快,冷却效果更好,火焰更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而避免引起回火,火焰燃烧稳定性更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