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换气装置及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7498发布日期:2019-11-06 01:2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风道结构、换气装置及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结构、换气装置及新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房屋通风显得越来越重要,低能耗的通风设备更加受欢迎,全热回收新风机也是成了主流产品。

然而,传统的新风机一般具备两个进风口,两个出风口,因此在安装时,需要在外墙开设相应的通孔,由于需要开设的通孔较多,因此在安装时施工难度较大,容易破坏外墙。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新风机在安装时需要开设的通孔较多,施工难度较大,容易破坏外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风道结构、换气装置及新风机,该风道结构在安装时只需要在外墙开设一个通孔,安装简单且对外墙的破坏力有限;换气装置及新风机包括上述风道结构,因此,该换气装置及新风机具备安装便捷且不易破坏外墙的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其中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其中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及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用于选择性地切换导通第一风道或第二风道。

上述风道结构在使用时,当风门组件导通第一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风道并沿第一通孔排出;同理风门组件导通第二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一通孔进入沿第二风道并沿第二通孔排出;当第一风道用于输送室外空气至室内及第二风道用于输送室内空气至室外时,此时只需要在外墙开设一个通孔即可实现换气功能,安装便捷且对外墙的损伤较小。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及所述第一通孔均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且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六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空间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六通孔、所述第二空间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门组件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用于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第三通孔或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风门用于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第五通孔或第六通孔;其中,当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所述第三通孔时且所述第二风门关闭所述第六通孔时,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空间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风道;当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所述第四通孔时且所述第二风门关闭所述第五通孔时,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六通孔、所述第二空间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第二风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风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连接;

当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所述第四通孔;

当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处于受拉或受压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朝向关闭所述第三通孔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风门通过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连接;

当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风门关闭所述第六通孔;

当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处于受拉或受压状态时,所述第二风门朝向关闭所述第五通孔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及第一隔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所述壳体的内壁及所述第一挡板围设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一挡板开设有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开设有所述第四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挡板及第二隔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壳体的内壁及所述第二挡板围设形成所述二空间,所述第二挡板开设有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二隔板开设有所述第六通孔。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换气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风道结构。

上述换气装置在使用时,当风门组件导通第一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风道并沿第一通孔排出;同理风门组件导通第二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一通孔进入沿第二风道并沿第二通孔排出;当第一风道用于输送室外空气至室内及第二风道用于输送室内空气至室外时,此时只需要在外墙开设一个通孔即可实现换气功能,安装便捷且对外墙的损伤较小。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气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沿所述第二通孔至所述第一通孔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沿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二通孔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气装置还包括第一风道组件和第二风道组件,所述第一风道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且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及所述第一通孔均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且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和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空间,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六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空间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六通孔、所述第二空间及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端设置于所述第六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气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风机运行或者控制所述第二风机运行;

当所述第一风机运行时,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二风门关闭所述第六通孔;

当所述第二风机运行时,所述第一风门关闭所述第四通孔且所述第二风门关闭所述第五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换气装置还包括储能件,所述储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和所述第二风道组件之间,所述储能件开设有第七通孔及第八通孔,所述第四通孔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通过所述第八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件为呈蜂窝状的陶瓷储能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新风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换气装置;或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风道结构。

上述新风机在使用时,当风门组件导通第一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风道并沿第一通孔排出;同理风门组件导通第二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一通孔进入沿第二风道并沿第二通孔排出;当第一风道用于输送室外空气至室内及第二风道用于输送室内空气至室外时,此时只需要在外墙开设一个通孔即可实现换气功能,安装便捷且对外墙的损伤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换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换气装置处于吸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换气装置处于呼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气装置;100、壳体;110、第一通孔;120、第二通孔;130、第一空间;140、第二空间;200、第一风道组件;210、第一挡板;220、第一隔板;300、第二风道组件;310、第二挡板;320、第二隔板;322、第六通孔;410、第一风门;420、第二风门;500、第一风机;600、第二风机;700、储能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换气装置10,包括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包括:壳体100及风门组件,所述壳体100开设有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所述壳体100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其中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孔110连通且所述第一风道的另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120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其中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一通孔110连通且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个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120连通;所述风门组件用于选择性地切换导通第一风道或第二风道。

上述换气装置10在使用时,当风门组件导通第一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二通孔120进入第一风道并沿第一通孔110排出;同理风门组件导通第二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一通孔110进入沿第二风道并沿第二通孔120排出;当第一风道用于输送室外空气至室内及第二风道用于输送室内空气至室外时,此时只需要在外墙开设一个通孔即可实现换气功能,安装便捷且对外墙的损伤较小。

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该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风道组件200、第二风道组件300,壳体100开设有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120;第一风道组件200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且第一风道组件200和壳体10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空间130,第一风道组件200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未示出)和第四通孔(未示出),第三通孔(未示出)、第四通孔(未示出)及第一通孔110均与第一空间130连通;第二风道组件300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且第二风道组件300和壳体10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空间140,第二风道组件300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五通孔(未示出)和第六通孔322,第五通孔(未示出)、第六通孔322及第二通孔120均与第二空间140连通;第一通孔110、第一空间130、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二空间140及第二通孔120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未示出);第一通孔110、第一空间130、第三通孔、第六通孔322、第二空间140及第二通孔120连通形成第二风道(未示出)。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风门组件包括第一风门410和第二风门420,第一风门410用于选择性地关闭第三通孔或第四通孔,第二风门420用于选择性地关闭第五通孔或第六通孔322;其中,当第一风门410关闭第三通孔时且第二风门420关闭第六通孔322时,第一通孔110、第一空间130、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二空间140及第二通孔120连通形成第一风道(未示出);当第一风门410关闭第四通孔时且第二风门420关闭第五通孔时,第一通孔110、第一空间130、第三通孔、第六通孔322、第二空间140及第二通孔120连通形成第二风道(未示出)。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风门41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空间130内用于选择性地关闭第三通孔或第四通孔,第二风门42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空间140内用于选择性地关闭第五通孔或第六通孔322。

上述风道结构在使用时,由于第一风道组件200和壳体10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空间130,第一通孔110与第一空间130连通,第二风道组件300和壳体10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空间140,且第二通孔120与第二空间140连通,当第一风门410关闭第三通孔且通过第二风门420关闭第六通孔322,此时第一风道导通,气流可以沿第二通孔120进入第二空间140并沿第一风道输送直至沿第一通孔110排出;同理,由于第一风道组件200和壳体10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一空间130,第一通孔110与第一空间130连通,第二风道组件300和壳体100的内壁围设形成第二空间140,第二通孔120与第二空间140连通,当第一风门410关闭第四通孔时且通过第二风门420关闭第五通孔,此时第二风道导通,气流可以沿第一通孔110进入第一空间130并沿第二风道输送直至沿第二通孔120排出;当第一风道用于输送室外空气至室内及第二风道用于输送室内空气至室外时,只需要在外墙开设一个通孔即可实现换气功能,安装便捷且对外墙的损伤较小。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为了驱动气流在第一风道流动和驱动气流在第二风道流动,该换气装置10还包括第一风机500和第二风机600,第一风机500设置于第一风道内,且第一风机500的出风端设置于第四通孔,在第一风机500的驱动下,气流可以沿第二通孔120至第一通孔110的方向移动,此时可以实现将室外的空气输送至室内;第二风机600设置于第二风道内用于驱动气流沿第一通孔110至第二通孔120的方向移动,且第二风机600的出风端设置于第六通孔322,在第二风机600的驱动下,气流可以沿第一通孔110至第二通孔120的方向移动,此时可以实现将室内的空气输送至室外,进而实现换气。

进一步,为了实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交替导通,以实现交替性的吸入室外空气和输送室内空气,在本次实施例中,该换气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选择性地控制第一风机500运行或者控制第二风机600运行;如图2所示,当第一风机500运行时,第一风门410关闭第三通孔且第二风门420关闭第六通孔322,此时第一风道导通,在第一风机500的作用下,室外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通孔120进入第一风道,并沿第一通孔110输送至室内,实现“吸气”功能;如图3所示,当第二风机600运行时,第一风门410关闭第四通孔且第二风门420关闭第五通孔,此时第二风道导通,在第二风机600的作用下,室外空气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10进入第二风道,并沿第二通孔120输送至室内,实现“呼气”功能。具体地,该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或者是微控制单元。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为了降低新风对室内空气热量的损耗,在本次实施例,该换气装置10还包括储能件700,储能件700设置于第一风道组件200和第二风道组件300之间,储能件700开设有第七通孔(未示出)及第八通孔(未示出),第三通孔通过第八通孔与第六通孔322连通,此时,当室内空气沿第一通孔110进入第一空间130,并沿第三通孔输送至第八通孔时,储能件700能够吸收室内空气的部分能量并储藏,第四通孔通过第七通孔与第五通孔连通,此时,当室外新风沿第二通孔120进入第二空间140并沿第五通孔输送至第七通孔时,室外空气能吸收储能件700上储藏的能量,进而沿第一通孔110进入室内的新风具备一定的能量,如此室内空气的能量损耗较低;具体地,储能件700为呈蜂窝状的陶瓷储能件700,蜂窝状的陶瓷储能件700能够快速的实现吸热和放热,在本次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储能件700的换热效率,控制经过蜂窝状陶瓷储能件700的气流的流速应为≤0.8m/s,具体地,可以通过调整蜂窝状陶瓷储能件700的蜂窝结构来调整气流的流速。

具体地,第一风道组件2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板材,当然了也可以通过板材连接形成,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一风道组件200包括第一挡板210及第一隔板220,第一挡板210的一端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第一挡板210的另一端与第一隔板220的一端连接,第一隔板220的另一端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第一隔板220、壳体100的内壁及第一挡板210围设形成第一空间130,第一挡板210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隔板220开设有第四通孔。

具体地,第一风道组件20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板材,当然了也可以通过板材连接形成,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二风道组件300包括第二挡板310及第二隔板320,第二挡板310的一端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第二挡板310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320的一端连接,第二隔板320的另一端与壳体100的内壁连接,第二隔板320、壳体100的内壁及第二挡板310围设形成二空间,第二挡板310开设有第五通孔,第二隔板320开设有第六通孔322。

进一步,为了快速切换第一风道或第二风道的导通状态,该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一风门410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与第一风道组件200连接;当第一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风门410关闭第四通孔,此时第四通孔处于常闭状态,当第一风机500启动时,第一风门410在气流的作用力下,驱动第一风门410转动,此时第一弹性复位件处于受拉或受压状态,且在气流的作用下第一风门410朝向关闭第三通孔的方向移动,如此,通过借助气流的作用力就可驱动第一风门410转动,使第一风道打开,进而气流能够在第一风道流动,以实现“吸气”功能,且无需借助其他驱动机构,响应速度快,使用便捷,当第一风机500停止运行时,第一风门410在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重新转动至关闭第四通孔;具体地,当第一弹性复位件与第一隔板220连接时,在气流的作用下第一弹性复位件处于受拉状态,当第一弹性复位件与第一挡板210连接时,在气流的作用下第一弹性复位件处于受压状态。具体地,第一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或者是弹性胶条。

同理,该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第二风门420通过第二弹性复位件与第二风道组件300连接;当第二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风门420关闭第六通孔322,此时第六通孔322处于常闭状态;当第二风机600启动时,第二风门420在气流的作用力下,驱动第二风门420转动,此时第二弹性复位件处于受拉或受压状态,且在气流的作用下第二风门420朝向关闭第五通孔的方向移动,使第二风道打开,进而气流能够在第二风道流动,以实现“呼气”功能,且无需借助其他驱动机构,响应速度快,使用便捷,当第二风机600停止运行时,第二风门420在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重新转动至关闭第六通孔322;具体地,当第二弹性复位件与第二隔板320连接时,在气流的作用下第二弹性复位件处于受拉状态,当第二弹性复位件与第二挡板310连接时,在气流的作用下第二弹性复位件处于受压状态。具体地,第二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或者是弹性胶条。

值得一提的是,一实施例中还涉及一种新风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换气装置10;或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风道结构。

上述新风机在使用时,当风门组件导通第一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二通孔120进入第一风道并沿第一通孔110排出;同理风门组件导通第二风道时,气流可以沿第一通孔110进入沿第二风道并沿第二通孔120排出;当第一风道用于输送室外空气至室内及第二风道用于输送室内空气至室外时,此时只需要在外墙开设一个通孔即可实现换气功能,安装便捷且对外墙的损伤较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