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热能高效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3710发布日期:2020-03-27 19:5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地热能高效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地热能高效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地热能开发利用中,主要是通过直接对地层深处的热高温水、水蒸气及干热岩等资源进行直接开采抽取获得,虽然可以满足对地热资源采集的需要,但在实际的地热能采集作业中发现的,当前的采集方式中,由于直接对热高温水、水蒸气进行抽采,从而极易导致热高温水、水蒸气中的泥沙等杂质对地热资源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导致地热资源采集管路堵塞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地热资源的采集作业效率和质量,同时另需要配备大量的过滤设备等辅助装备,从而也导致了地热资源采集成本和设备日常维护成本增加,与此同时,由于直接对热高温水、水蒸气及干热岩等资源进行开采,从而极易导致地下深层位置产生空洞区,从而引发地质结构不稳、承载能力差,严重时甚至造成地质沉降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并对诸如道路、建筑等地表建筑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地热能高效换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地热能高效换热装置,包括导热壳体、换热箱、水气两用循环泵和膨胀阀,所述导热壳体内设有第一换热管,所述换热箱内设有第二换热管,且第二换热管的出水端通过导管与第一换热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膨胀阀的进口端与第一换热管的出水端连接,且膨胀阀的出口端通过输送管与水气两用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水气两用循环泵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换热箱的两侧外壁上依次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导热鳍片。

优选的,所述导热鳍片为波浪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热壳体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弹簧,且弹簧远离导热壳体的一端连接有保护壳。

优选的,所述导热壳体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限位挡块,且限位挡块的位置与保护壳的位置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换热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导热壳体、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内均盛放有冷却液,且导热壳体内冷却液的体积为导热壳体容积的1/3-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将导热壳体埋设于地面下与地下热源进行热交换,导热壳体内的冷却液能够避免导热壳体温度过高,通过保护壳体和弹簧对导热壳体进行缓冲保护,延长导热壳体使用寿命,保障换热效率;

2、通过在第一换热管的出水端连接有膨胀阀,能够快速降低第一换热管内冷却液温度,避免输送管爆裂,通过在第二换热管的外壁上设置波浪形结构的导热鳍片能够加速第二导热管与换热箱内换热介质的热交换速度,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地热能高效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地热能高效换热装置的换热箱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热壳体、2换热箱、3水气两用循环泵、4膨胀阀、5第一换热管、6第二换热管、7导热鳍片、8进液管、9出液管、10输送管、11弹簧、12保护壳、13限位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新型地热能高效换热装置,包括导热壳体1、换热箱2、水气两用循环泵3和膨胀阀4,导热壳体1内设有第一换热管5,换热箱2内设有第二换热管6,第二换热管6的出水端通过导管与第一换热管5的进水端连接,膨胀阀4的进口端与第一换热管5的出水端连接,膨胀阀4的出口端通过输送管10与水气两用循环泵3的进水口连接,水气两用循环泵3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6的进水端连接,换热箱2的两侧外壁上依次连接有进液管8和出液管9,第二换热管6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导热鳍片7。

本发明中,导热鳍片7为波浪形结构,导热壳体1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弹簧11,弹簧11远离导热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保护壳12,导热壳体1的外壁上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限位挡块13,限位挡块13的位置与保护壳12的位置相匹配,保护壳12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第一换热管5的直径,导热壳体1、第一换热管5和第二换热管6内均盛放有冷却液,且导热壳体1内冷却液的体积为导热壳体1容积的1/3-1/2。

工作原理:将导热壳体1埋设于地面下与地下热源进行热交换,导热壳体1内的冷却液能够避免导热壳体1温度过高,通过保护壳体12和弹簧11对导热壳体1进行缓冲保护,延长导热壳体1使用寿命,保障换热效,通过在第一换热管5的出水端连接有膨胀阀4,能够快速降低第一换热管5内冷却液温度,避免输送管10爆裂,通过在第二换热管6的外壁上设置波浪形结构的导热鳍片7能够加速第二导热管6与换热箱2内换热介质的热交换速度,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