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872发布日期:2020-01-10 14:2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机组底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机组底架为焊接式固定架,根据每一种换热器固定设置,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出厂的换热机组底架体积大,底座长,搬运和配置都极为不便,普通车辆根本无法装载,进入用户的设备安装区还需要进一步安装,安装过程还需要使用大型吊装设备,给企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给企业增加了大量的经济负担,降低了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该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安装简便,拆装方便,可以根据需求时时调节架体间间距与排布,灵活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包括连接杆、插接杆及动力机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若干插槽及若干栅格状定位孔,所述插接杆两端设有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接头,所述插接头上设有通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及所述通孔实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插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主动力机构、副动力机构及两滑动支杆,在所述主动力机构与所述副动力机构配合下,以实现所述滑动支杆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主动力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气缸、第一滑动块及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贯穿所述第一导向杆,两所述滑动支杆分别通过卡接块与所述第一滑动块滑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副动力机构包括两个第二伸缩气缸、两个第二滑动块及第二导向杆,每一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输出轴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导向杆,每一所述滑动支杆分别通过卡接块与一所述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滑动支杆的一端设有若干定位螺纹柱,所述定位螺纹柱穿过所述定位孔和/或所述通孔与螺母螺纹连接,以实现与所述连接杆及所述插接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定位螺纹柱的数量及间距与所述定位孔的数量及间距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若干所述定位孔呈线性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换热机组底架还设有固定底板,所述动力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板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固定底板内设有至少一组所述动力机构。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中设置的连接杆与插接杆,两者插接连接,再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固定而组成换热机组底架的主体架体,该安装方式简便;同时设置的动力机构可以根据需求时时调节架体间间距与排布,灵活性高;本换热机组底架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拆装简便,方便了设备的搬运和配置,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给企业减少了经济负担,给换热机组生产厂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中动力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中滑动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中连接杆与插接杆的拆分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的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3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的主视图。

附图中:1-连接杆、101-插槽、102-定位孔、2-插接杆、201-插接头、202-通孔、3-动力机构、31-主动力机构、311-第一伸缩气缸、312-第一滑动块、313-第一导向杆、32-副动力机构、321-第二伸缩气缸、322-第二滑动块、323-第二导向杆、33-滑动支杆、331-螺纹柱、332-卡接块、4-固定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包括连接杆1、插接杆2及动力机构3,所述连接杆1上设有若干插槽101及若干栅格状定位孔102,所述插接杆2两端设有与所述插槽101匹配的插接头201,所述插接头201上设有通孔202,插接头201插接至插槽101内,再通过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定位孔102及所述通孔202实现所述连接杆1与所述插接杆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定位孔102呈线性分布;所述插槽101的数量根据所组装的换热机组底架要求设置。

所述动力机构3包括主动力机构31、副动力机构32及两滑动支杆33。进一步的,所述主动力机构31包括第一伸缩气缸311、第一滑动块312及第一导向杆313,所述第一伸缩气缸31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滑动块3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312贯穿所述第一导向杆313,两所述滑动支杆33分别通过卡接块332与所述第一滑动块312滑动连接。同时,所述副动力机构32包括两个第二伸缩气缸321、两个第二滑动块322及第二导向杆323,每一所述第二伸缩气缸321的输出轴分别与一所述第二滑动块3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322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导向杆323,每一所述滑动支杆33分别通过卡接块332与一所述第二滑动块322滑动连接。使用时,开启第一伸缩气缸311和第二伸缩气缸321,第一伸缩气缸311推动第一滑动块312沿第一导向杆313长度方向移动,以控制滑动支杆33向前伸出的长度;第二伸缩气缸321推动第二滑动块322沿第二导向杆323长度方向移动,以控制两个滑动支杆33的间距。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块312及第二滑动块322上设于滑槽,所述卡接块332设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卡接部,所述卡接块332的卡接部滑动插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动块312及第二滑动块322的滑槽内,实现滑动支杆33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块312及第二滑动块322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支杆33的一端设有若干定位螺纹柱331,所述定位螺纹柱331穿过所述定位孔102和/或所述通孔202与螺母螺纹连接,以实现与所述连接杆1及所述插接杆2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动力机构31与所述副动力机构32配合下,以实现所述滑动支杆33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螺纹柱331的数量及间距与所述定位孔102的数量及间距相对应;使得定位螺纹柱331对应穿过定位孔102与螺母螺纹连接,实现滑动支杆33与所述连接杆1固定连接。

实施例2: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换热机组底架还设有固定底板4,一组所述动力机构3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板4内;所述固定底板4保证所述动力机构3处于同一平面,使用时更加稳定。

实施例3: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换热机组底架还设有固定底板4,四组所述动力机构3安装于所述固定底板4内;其中两组所述动力机构3横向设置,另外两组所述动力机构3纵向设置,实现整个换热机组底架中连接杆1的横向与纵向调节,两两所述动力机构3间还设有固定连接杆,当四组所述动力机构3调节至所需位置后,将固定连接杆连接相邻两连接杆1与插接杆2,以固定两两所述动力机构3,有效保证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第一伸缩气缸311和第二伸缩气缸321安装于固定底板4内,滑动支杆33通过卡接块332依次与第一滑动块312及第二滑动块322滑动连接,插接杆2的插接头201插接至连接杆1的插槽101内,螺纹柱331依次穿过通孔202及定位孔102与螺母螺纹连接,以实现与所述连接杆1及所述插接杆2固定连接;该插接杆2的另一侧插接头201插接至另一连接杆1的插槽101内,用螺栓与螺母配合使该插接杆2与另一连接杆1固定,反复该过程,实现连接杆1与插接杆2的拼装;

开启第一伸缩气缸311和第二伸缩气缸321,第一伸缩气缸311推动第一滑动块312沿第一导向杆313长度方向移动,以控制滑动支杆33向前伸出的长度;第二伸缩气缸321推动第二滑动块322沿第二导向杆323长度方向移动,以控制两个滑动支杆33的间距,从而控制每组连接杆1或插接杆2间的距离;

当每组所述动力机构3调节至所需位置后,将固定连接杆连接相邻两连接杆1与插接杆2,有效保证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该新型的换热机组底架安装简便,拆装方便,可以根据需求时时调节架体间间距与排布,灵活性高。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