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0255发布日期:2019-11-27 17:35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冶炼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冶炼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利用石墨化炉、感应炉、电弧炉、电子束炉等类型的冶炼炉进行生产时,其生产过程一般包括有升温阶段、保温阶段与降温阶段。其中,在冶炼炉处于降温阶段时,会有大量的热量散发,如:在利用石墨化炉对石墨材料进行石墨化处理的过程中,其石墨化炉处于升温阶段时其炉体温度会从室温升至3000摄氏度,而在石墨化炉处于降温阶段时,其所产生的热量会大量流失,进而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而且还会造成石墨化炉所处工作环境温度升高,进而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因现有冶炼炉在降温过程中所存在的热量流失而导致热量不能够有效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冶炼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冶炼炉,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冶炼炉,包括:炉体及余热储存机构,上述余热储存机构导热式接触于上述炉体并储存上述炉体的热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余热储存机构包括导热单元及储存单元,上述储存单元通过上述导热单元与上述炉体导热式接触并储存上述炉体的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导热单元为换热管,上述储存单元为集液箱,上述换热管与上述集液箱连通;上述换热管内容置有热交换媒质,上述集液箱通过收集上述换热管内的热交换媒质储存上述炉体的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管的至少部分管段弯曲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管的至少部分管段呈波浪形、u形、w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管镶埋于上述炉体的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管的壁厚为10-3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管的进液口安装进液阀门;及/或,

上述换热管的出液口安装出液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热管的出液口安装温度检测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集液箱与上述换热管的出液口之间通过输送管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冶炼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冶炼炉是通过在冶炼炉的炉体上所安装的余热储存机构将冶炼炉降温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进行收集并储存以便于进一步的将降温所散发的热量进行转化利用,具体的,是通过在炉体内镶埋一内置热交换媒质的换热管以通过换热管内的热交换媒质将炉体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该热交换媒质收集至集液箱中进行储存,从而可进一步的对炉体降温所散发的热量进行余热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冶炼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炉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冶炼炉、100;炉体、110;电极、111;余热储存机构、120;导热单元或换热管、121、储存单元或集液箱、122;供液单元、123;进液阀门、124;出液阀门、125;温度检测件、126;输送管、1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解决因现有冶炼炉的炉体在处于降温阶段时所存在的热量散发而导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将炉体所散发的热量进行余热利用的冶炼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冶炼炉100,包括:炉体110及余热储存机构120,上述余热储存机构120导热式接触于上述炉体110并储存上述炉体100的热量,该余热储存机构120是由不锈钢、铁合金等具备导热性的材料制备而成,以使该余热储存机构120具备导热性能,从而该余热储存机构120与炉体110之间进行导热性接触以将炉体110的热量导至余热储存机构120内进行储存。

其中,余热储存机构120包括导热单元121及储存单元122,该储存单元122通过该导热单元121与炉体110导热式接触并储存该炉体110在降温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其导热单元121是由不锈钢、铁合金等具备导热性的材料制备而成,且该导热单元121镶埋在炉体110内部,以便于在冶炼炉100的炉体110处于降温过程时将炉体110所散发的热量导至导热单元121内部并储存在储存单元122内部。需要说明的,在该储存单元122内所储存的热量除了能够直接以热能的形式进行利用之外,还能将该储存单元122内所储存的热量进一步的转化成电能、化学能、生物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源进行合理利用,以避免资源浪费。

其中,导热单元121为换热管,储存单元122为集液箱,该换热管121与集液箱122之间进行连通,且在换热管内121内容置有热交换媒质(图未标),该热交换媒质(如:水、液态金属等液体)用于将经换热管121所导热至其换热管121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而该集液箱122通过收集该换热管121内的热交换媒质储存该炉体110的热量。需要说明的是,该集液箱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集液箱122的表面铺设由保温棉、酚醛树脂板、聚氨酯板等不同材料所构成的保温层,以起到防止集液箱122出现热量散失。

请一并参阅图2,该换热管121是由不锈钢、铁合金等材料制成的空心管道,且该换热管121镶埋在炉体110的内部,并将该换热管121镶埋至炉体110内部的管段进行弯曲设置,如将该换热管121的部分管段的形状设为波浪形、u形、w形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使该换热管121的管道与炉体110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从而将炉体110所散发的热量导至换热管121内。需要说明的是,该换热管121的管段形状并不局限于波浪形、u形、w形,本领域工作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换热管121的管段形状设置成其他类型。

其中,该换热管121的壁厚为10-30mm,但该换热管121的壁厚范围并不局限于10-30mm这一具体的数值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换热管121的壁厚范围进行调整。

其中,该换热管121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均暴露在炉体110所处的外部环境中,且该换热管121的出液口与集液箱122相连通以使换热管121内的热交换媒质经换热管121的出液口输送至集液箱122内进行储存。另外,在该换热管121的进液口处连通有一供液单元123,该供液单元123内存储有热交换媒质(如:水、液态金属等液体),进而该供液单元123将其内部所存储的热交换媒质经换热管121的进液口流入换热管121内部。需要说明的是,换热管121的进液口可根据实际情况连通一个或多个由箱体所构成的供液单元。

供液单元123设置在炉体110之外,且该供液单元123与换热管121的进液口的连接处安装有进液阀门124,以便于在冶炼炉100的炉体110处于降温阶段时,打开该进液阀门124以使供液单元123内的热交换媒质(如:常温水、冷水)流入换热管121内部,从而使该热交换媒质吸收炉体110所散发的热量。另外,该进液阀门124与换热管121的进液口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卡套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集液箱122设置在炉体110之外,且该集液箱122与换热管121的出液口的连接处安装有出液阀门125,以便于在使换热管121内热交换媒质流入该集液箱122,从而用户可利用集液箱122所存放的热交换媒质进行相关的利用,如输送至集液箱122的热交换媒质为热水,则可以将其直接以热能的形式使用在澡堂、用水车间等不同的场合。另外,该出液阀门125与换热管121的出液口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卡箍连接、卡套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余热储存机构120的换热管121的出液口处上安装有温度检测件126,该温度检测件126可用于对流经换热管121的出液口的热交换媒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对热交换媒质的温度范围来控制出液阀门125的通断,例如:工作人员所需热交换媒质的温度范围为80-100℃,当温度检测件126所检测到的热交换媒质温度处于该范围内时,可打开该出液阀门125以使经加热后的热交换媒质输送至集液箱122;若该温度检测件126所检测的热交换媒质温度低于或高于该温度范围时,工作人员可关闭该出液阀门125以终止将热交换媒质的输送至集液箱122。

另外,该温度检测件126还可用于对换热管121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于工作人员将换热管121的温度控制在换热管121所能承受的最大温度范围内(如该温度范围为600℃以下),从而避免换热管121因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需要说明的是,该换热管121的温度控制范围可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其并不局限于该换热管121所能承受的最大温度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余热储存机构120的集液箱122与换热管121的出液口之间通过输送管127进行连通,且该输送管127的管道长度可根据该集液箱122与换热管121的出液口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设定,即在集液箱122安装在距离换热管121较远的位置处时,可通过该输送管127将流经换热管121的出液口的热交换媒质转送至集液箱122内,避免了因换热管121的出液口长度过短而使其集液箱122的安装区域存在局限性。该输送管127可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材料制成的塑料管,且该输送管127的外表面覆盖有由保温棉、酚醛树脂板、聚氨酯板等不同材料所构成的保温层,以防止在通过输送管127进行长距离输送热交换媒质至集液箱122的过程中出现热量流失。

其中,在该冶炼炉100的炉体110上安装有多个电极111,该电极111用于与外界电能设备相连接并将外接电能设备所输送的电能转化为热能以对冶炼炉100进行升温。

其中,该冶炼炉100的炉体110是由耐火砖构成,其是通过耐火砖围成一封闭式的耐火砖墙体,其耐火砖可选用硅砖、黏土砖、刚玉耐火砖、镁质耐火砖、白玉石砖、碳砖、锆英石砖、漂珠砖等类型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冶炼炉的工作流程,可以以石墨化炉对石墨材料进行石墨化处理为例,具体如下:

首先,将所需处理的石墨材料放置在石墨化炉内部,并将电极111与外部电源设备进行连接,进而该电极111可将外部电源设备所输送的电能转化热能以对该石墨化炉内的石墨材料进行升温或保温处理;在完成对石墨材料的升温或保温过程之后,断开电极111与外部电源设备的连接,以使该石墨化炉处于降温阶段;在石墨化炉的炉体110处于降温阶段时,可通过打开进液阀门124以使供液单元123向换热管121进行输送热交换媒质(如:水),从而利用炉体110降温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将流经换热管121的水进行加热;最终,打开出液阀门125,以使经加热的水经换热管121的出液口流入集液箱122内进行存储。另外,可根据温度检测件126对流经换热管121出液口的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以使经换热管121的出液口流出的水的温度控制在工作人员所需的水温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冶炼炉是通过在冶炼炉的炉体上所安装的余热储存机构将冶炼炉降温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进行收集并储存以便于进一步的将降温所散发的热量进行转化利用,具体的,是通过在炉体内镶埋一内置热交换媒质的换热管以通过该换热管内的热交换媒质将炉体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并将该热交换媒质收集至集液箱中进行储存,从而可进一步的对炉体降温所散发的热量进行余热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