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500发布日期:2020-01-10 14:2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返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材、冶金、化工、环保等许多生产行业中,广泛地使用回转圆筒设备对固体物料进行机械、物理或化学处理,这类设备被称为回转窑。回转窑的发明,使得水泥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回转窑应用的研究,很快回转窑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工业领域,并在这些生产中越来越重要,成为相应企业生产的核心设备。

在铁氧体粉料生产中,回转窑主要用来做粉体预烧作业,在预烧作业中,回转窑因为产量大,受热均匀,因此被广泛使用。但目前行业内对铁氧体回转窑料浆的处理均是直接通过脱水机脱水处理后将其烘干送入回转窑内进行预烧作业,经脱水机脱水处理后的污水(其中仍含有部分原料)直接排出,不仅污染生态环境,且浪费了原材料,因此如何对铁氧体回转窑原料进行完全回收利用是目前行业内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针对于回转窑返料的结构改进,已有相关技术方案公开,如专利申请号:2017206201253,申请日2017年5月3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链篦机-回转窑系统的返料装置,包括设于链篦机下方的卸料漏斗和输送皮带,输送皮带上方设有顶封板,两侧设有侧封板,卸料漏斗的出料端与顶封板相连,且卸料漏斗的出料端内设有卸料板,该卸料板与动力机构相连,动力机构控制卸料板的开合,输送皮带的出料端通过接料斗与发送罐相连。该方案可进一步改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铁氧体回转窑中原料无返料设计或返料不够彻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原料利用率,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包括料浆储存桶和脱水机,料浆储存桶通过储存桶出浆管与脱水机连通,且在脱水机的脱水机出水管出口处增设一个返料装置,该返料装置用于收集经脱水机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中含有的物料,返料装置收集到的物料再次输送至料浆储存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返料装置包括与脱水机出水管相连通的沉淀室,沉淀室包括上部的溢流室和下部的卸料斗,其中卸料斗下方设置有收集槽,收集槽收集的物料输送至料浆储存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溢流室上部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下方连通至排水沟。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沿溢流室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卸料斗,且多个卸料斗的长度总和与溢流室的长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卸料斗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端,出料端上方与卸料斗相连处设置有挡板,挡板外侧设置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出料端的开口大小由上往下逐渐缩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收集槽的尾部设置有回料管,回料管与料浆储存桶相连通,且收集槽的头部至尾部的底壁高度逐渐降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收集槽底部设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数量为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支撑底座包括与收集槽底部相连的水平部,水平部的两侧连接有竖直部,该竖直部设置于地面上。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在脱水机的脱水机出水管出口处增设一个返料装置,该返料装置用于收集经脱水机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中含有的物料,返料装置收集到的物料再次输送至料浆储存桶。通常经过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中仍含有约5%的物料,返料装置即是对这5%的物料进行进一步收集再利用。整个返料系统对料浆进行有效地回收利用,且整个返料收集输送过程均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返料装置包括与脱水机出水管相连通的沉淀室,沉淀室用于收集经脱水机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并使物料在沉淀室内进行沉淀;沉淀室包括上部的溢流室和下部的卸料斗,溢流室上部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下方连通至排水沟,溢流室上部的污水经溢流管排放至排水沟内,避免了发生沉淀室内水位过高的情况,溢流管上可设置溢流阀用于控制沉淀室内污水的排放。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卸料斗下方设置有收集槽,收集槽收集的物料输送至料浆储存桶,物料水经脱水机出水管流入沉淀室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料浆经过下方的卸料斗流入收集槽内进行进一步收集,收集好的料浆再输送至料浆储存桶进行再次循环使用,如此反复,即可将物料水中的物料进行充分回收利用,提高了原料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减轻了环境污染。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沿溢流室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卸料斗,且多个卸料斗的长度总和与溢流室的长度一致,即溢流室的底部均可出料至收集槽,避免了溢流室底部发生局部浆料堆积等现象。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卸料斗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端,出料端上方与卸料斗相连处设置有挡板,挡板的设置是为了让物料水在卸料斗的下部进行沉淀,拉开挡板即可将卸料斗下部沉淀的料浆向下经出料端排至收集槽内;挡板外侧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挡板的开合,即可以控制料浆的流通。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出料端的开口大小由上往下逐渐缩小,出料端的渐缩式设计可以对料浆进行有效导向,加快料浆下降速度,提高料浆输送效率。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收集槽的尾部设置有回料管,回料管与料浆储存桶相连,且收集槽的头部至尾部的底壁高度逐渐降低,收集槽的倾斜设置减小了料浆在收集槽内的流动阻力,方便更好地将收集槽内的料浆导入回料管内完成对料浆的收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底座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10、回转窑;120、料浆储存桶;121、储存桶出浆管;130、脱水机;131、脱水机出水管;132、脱水机出料管;

200、返料装置;210、回料管;220、沉淀室;221、溢流室;222、卸料斗;223、溢流管;230、出料端;231、阀门;232、挡板;240、收集槽;242、支撑底座;242-1、水平部;242-2、竖直部;250、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包括料浆储存桶120和脱水机130,其中料浆储存桶120用于储存料浆,且料浆储存桶120通过储存桶出浆管121与脱水机130连通,料浆储存桶120内的料浆经储存桶出浆管121流至脱水机130,在脱水机130内进行脱水烘干处理,经过脱水机130脱水处理后的物料输送至回转窑110进行预烧作业。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脱水机130的物料出口处设置有脱水机出料管132,脱水机出料管132的出口处与回转窑110相连通,经过脱水机130脱水处理后的物料经脱水机出料管132输送至回转窑110内进行预烧作业,满足了铁氧体回转窑对原料的要求。

本实施例在脱水机130的脱水机出水管131出口处增设一个返料装置200,该返料装置200用于收集经脱水机130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中含有的物料,返料装置200收集到的物料再次输送至料浆储存桶120。通常经过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中仍含有约5%的物料,返料装置200即是对这5%的物料进行进一步收集再利用。整个返料系统对料浆进行有效地回收利用,且整个返料收集输送过程均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返料装置200包括与脱水机出水管131相连通的沉淀室220,沉淀室220用于收集经脱水机130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并使物料在沉淀室220内进行沉淀;本实施例中沉淀室220包括上部的溢流室221和下部的卸料斗222,溢流室221上部设置有溢流管223,溢流管223下方连通至排水沟250,溢流室221上部的污水经溢流管223排放至排水沟250内,避免了发生沉淀室220内水位过高的情况,溢流管223上可设置溢流阀用于控制沉淀室220内污水的排放;卸料斗222下方设置有收集槽240,收集槽240收集的物料输送至料浆储存桶120。物料水经脱水机出水管131流入沉淀室220内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料浆经过下方的卸料斗222流入收集槽240内进行进一步收集,收集好的料浆再输送至料浆储存桶120进行再次循环使用,如此反复,即可将物料水中的物料进行充分回收利用,提高了原料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减轻了环境污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沿溢流室22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卸料斗222,且多个卸料斗222的长度总和与溢流室221的长度一致,即溢流室221的底部均可出料至收集槽240,避免了溢流室221底部发生局部浆料堆积等现象,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卸料斗222的数量为3个。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卸料斗222的下部设置有出料端230,出料端230上方与卸料斗222相连处设置有挡板232,挡板232的设置是为了让物料水在卸料斗222的下部进行沉淀,拉开挡板232即可将卸料斗222下部沉淀的料浆向下经出料端230排至收集槽240内;挡板232外侧设置有阀门231,用于控制挡板232的开合,即可以控制料浆的流通。

本实施例具体使用时,原料料浆在料浆储存桶120内储存,料浆经储存桶出浆管121流至脱水机130内进行脱水处理,经过脱水处理后的干燥物料经脱水机出料管132输送至回转窑110内进行预烧作业,而经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中仍残留有部分物料,因此将脱水处理后的物料水经脱水机出水管131进入沉淀室220中进行进一步沉淀处理,上部溢流室221内的污水直接经溢流管223排入排水沟250内,底部浆料沉淀在下部卸料斗222的底部,打开阀门231后挡板232即被拉开,底部浆料经出料端230流至收集槽240内进行进一步收集,最后将收集好的浆料输送至料浆储存桶120进行再次循环使用,如此反复,不但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铁氧体回转窑返料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出料端230的开口大小由上往下逐渐缩小,出料端230的渐缩式设计可以对料浆进行有效导向,加快料浆下降速度,提高料浆输送效率。

本实施例中收集槽240的尾部设置有回料管210,回料管210与料浆储存桶120相连,且收集槽240的头部至尾部的底壁高度逐渐降低,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收集槽240的左侧至靠近回料管210的右侧倾斜下降,收集槽240的倾斜设置减小了料浆在收集槽240内的流动阻力,方便更好地将收集槽240内的料浆导入回料管210内完成对料浆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收集槽240底部设有支撑底座242,支撑底座2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座242能够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242的数量为3个。其中支撑底座242包括与收集槽240底部相连的水平部242-1,水平部242-1的两侧连接有竖直部242-2,该竖直部242-2放置于地面上,两个竖直部242-2对称设置于排水沟250的两侧。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