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9570发布日期:2020-03-24 14:2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温介质的气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流量的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水浴式气化器的换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烟气排放管和换热管束,所述筒体内蓄有换热液,所述换热管束浸没在所述换热液中,所述烟气排放管位于所述换热管束的下方,

所述换热管束的下端开设有低温液体进口,上端开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换热管束在竖直方向上自下而上根据低温液体的气化过程依次形成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换热管的间距大于是第二段的换热管的间距,

所述换热管内设置有特制的扰流条,所述扰流条扭曲形成螺旋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通过烟气排放管向换热液中输送高温烟气,引起水流剧烈搅动,大大提高了换热液和换热管束中的lng的换热效率。换热管间距较大的第一段更加便于换热液在换热管之间流动,不易结冰搭桥,增进热量传递;螺旋形的扰流条提高了lng和换热管管壁接触的时间,进而使lng和换热液能充分接触,提高气化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换热管水平铺排在所述换热液中。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所述换热管的管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段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换热管的间距为80毫米,所述第二段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换热管的间距为5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排放管和所述换热管平行设置且均匀开设有多个喷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条的和所述换热管的内壁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条包括虹吸段和扰流段,所述虹吸段呈平直状,所述扰流段呈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段的长度为150毫米,所述扰流条每节螺旋的长度为80-100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的换热管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筒体1内设置有烟气排放管2和换热管束33,筒体1内蓄有换热液4,换热管束33浸没在换热液4中,烟气排放管2位于换热管束33的下方。换热管束33的下端开设有低温液体进口5,上端开设有气体出口6,换热管束33在竖直方向上自下而上根据低温液体的气化过程依次形成第一段s1和第二段s2,第一段s1的换热管7的间距大于是第二段s2的换热管7的间距。换热管7内设置有扰流条8,扰流条8扭曲形成螺旋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水浴式高效换热装置通过烟气排放管2向换热液4中输送高温烟气,引起水流剧烈搅动,大大提高了换热液4和换热管束33中的lng的换热效率。换热管7间距较大的第一段s1更加便于换热液4在换热管7之间流动,不易结冰搭桥,增进热量传递;螺旋形的特制扰流条8大大提高了lng和换热管7管壁接触的时间,进而使lng和换热液4能充分接触,提高气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筒体1的高度大约是3500毫米,其中换热液4的液面高度为3300毫米。筒体1中设置有液位计检测液面高度。如此,筒体1中的换热液4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流动和搅动,促进换热管7内的lng和换热液4之间的热量传递。筒体1的长度为10米-10.3米,能容纳较大长度的换热管束33和较大体积的换热液4,实现120000nm3的超大流量气化。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低温液体进口5和气体出口6的管径比换热管7的管径大得多,同时,低温液体进口5和气体出口6的壁厚也大得多。如此,利用高壁厚,减少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实现温差补偿,保证换热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段s1和第二段s2的换热管7水平铺排在换热液4中。第一段s1和第二段s2的换热管7水平铺设且相互平行,如此,换热液4在换热管7之前流动的过程中能保持平稳,不会产生湍流,影响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段s1和第二段s2的换热管7的管径相同。同理,管径相同,换热管7之间的间距均匀,换热液4流动稳定,换热效果均匀稳定。

进一步地,第一段s1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换热管7的间距d1为80毫米,第二段s2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换热管7的间距d2为50毫米。如此,第一段s1的换热管7之前的换热液4流动空间较大,和换热管7的接触较充分。第二段s2的间距较小,能设置更多的换热管7,提高换热流量。

进一步地,烟气排放管2和换热管7平行设置且均匀开设有多个喷气孔9。如此,烟气排放管2排放的高温烟气进入换热液4中,搅动换热液4,促进换热液4流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扰流条8的和换热管7的内壁紧密接触。如此,lng进入换热管7后,只能沿扰流条8和换热管7管壁之间的螺旋通道前进,提高lng和换热管7接触的时间,进而使换热液4的热量充分传递到lng中。

进一步地,扰流条包括虹吸段10和扰流段11,虹吸段10呈平直状,扰流段11呈螺旋状。lng进入换热管后,先通过平直的虹吸段,而不是立即进入螺旋结构。这样避免lng产生较大的湍流。

进一步地,虹吸段的长度为150毫米,扰流条8每节螺旋的长度为80-100毫米。如此,这种结构的扰流条8既能保证lgn畅通、迅速地通过换热管7,又保证了lng在换热管7中充分吸热。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