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6938发布日期:2020-02-21 19:0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空调越来越常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式空调是一种突破传统设计理念,体形娇小、高能效比、无需安装,可随意放置在不同房屋内的移动式的空调。现有移动式空调的上部进风口设有可拆卸的格栅,格栅可过滤空气,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空气通孔进入到空调器中。传统格栅的装配方式为卡扣式,在安装格栅时,需将卡扣在相应的安装位置上按压扣合来完成安装工作,这种安装方式效率低下且不易固定,操作频繁还会损坏卡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移动空调器的格栅装配方式为卡扣式,安装效率低下且不易固定,容易损坏卡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格栅装配结构,格栅通过所述格栅装配结构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格栅装配结构包括定位槽和定位条;所述定位槽设在所述格栅两侧,所述定位条设在所述壳体上,或所述定位条设在所述格栅两侧,所述定位槽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定位条适于与所述定位槽内滑动,以将所述格栅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定位槽和定位条组成的格栅装配结构实现格栅在壳体上的固定,使得格栅能够有效过滤空气,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空气通孔进入到空调器中。

可选地,所述格栅装配结构还包括插扣和插槽;所述插扣设在所述格栅,所述插槽设在所述壳体上,或所述插扣设在所述壳体,所述插槽设在所述格栅上;所述插扣适于插入到所述插槽中并固定所述格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插扣和插槽同时对格栅和壳体进行限位,提高了格栅和壳体的固定强度。

可选地,所述插扣设置在所述格栅的上端,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和/或,所述插扣设置在所述格栅的下端,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插扣和插槽对格栅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固定,提高了格栅和壳体的固定强度。

可选地,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格栅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条适于在所述定位槽内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设置定位条在定位槽内上下滑动,使得格栅能够有效过滤空气,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空气通孔进入到空调器中。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在插槽两侧设置挡块,加强了格栅装配结构的稳固程度。

可选地,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条上设有卡槽,或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卡槽,所述定位条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适于插入到所述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定位凸起和卡槽的配合,加强了格栅装配结构的稳固程度。

可选地,所述定位条上和/或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凸起部,所述定位条插入所述定位槽时,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定位条与所述定位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设置凸起部,限制格栅的移动范围,加强了格栅装配结构的稳固程度。

可选地,所述定位条插入所述定位槽时,设置在所述定位条上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定位槽的距离在0.05~0.2mm范围内,和/或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定位条的距离在0.05~0.2m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凸起部与所述定位槽或定位条的距离范围为:0.05~0.2mm,使得格栅顺利插入壳体而不至于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可选地,所述格栅的外侧设置有外筋条,所述格栅的内侧设置有内筋条,所述外筋条的宽度大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内筋条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在格栅外侧设置比内侧宽度大的筋条,有效加强了格栅的稳固程度。

可选地,所述插扣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插槽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装配结构,通过设置插扣的数量小于等于插槽的数量,确保每个插扣均能插入到插槽中,保证了插扣和插槽的有效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提到的格栅装配结构,所述空调器与上述格栅装配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与壳体的装配立体图;

图2为图1中ⅰ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ⅱ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与壳体的装配正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与壳体的装配背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与壳体的装配左视图;

图7为图6中ⅲ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的左视图;

图10为图9中ⅳ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条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ⅴ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ⅵ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的正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格栅的背视图;

图16为图14中ⅶ与图15中ⅷ的对比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格栅,10-插扣,11-第一插扣,12-第二插扣,13-拉手,14-定位槽,141-导向部,15-定位凸起,16-外筋条,161-第一外筋条,162-第二外筋条,17-内筋条,171-第一内筋条,172-第二内筋条;2-壳体,20-插槽,21-第一插槽,22-第二插槽,23-定位条,231-卡槽,232-凸起部,24-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左”、“右”、“外”、“内”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格栅1通过格栅装配结构固定在壳体2上。

具体地,结合图2-13所示,所述插扣10和所述插槽20分别设置在所述格栅1的上端与所述壳体2上,和/或所述插扣10和所述插槽20分别设置在所述格栅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2上,格栅装配结构包括设在格栅1左右两侧的定位槽14与设在壳体2上的定位条23,在将格栅1往下插入时,定位条23插入定位槽14中上下滑动,当格栅1的上下两端固定时,定位槽14上部设有的定位凸起15插入到设在定位条23的卡槽231中,对格栅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防止格栅1的窜动,进而实现格栅1在壳体2上的固定;格栅装配结构还包括插扣10和插槽20,插扣10设在格栅1上,插槽20设在壳体2上;具体包括设在格栅1上的第一插扣11与设在壳体2上的第一插槽21,第一插扣11朝向后方弯折,有利于格栅1的固定,在安装格栅1时,从上往下将第一插扣11插入到第一插槽21中实现格栅1下端的固定;格栅装配结构还包括设在格栅1上的第二插扣12和设在壳体2上的第二插槽22,第二插扣12插入到第二插槽22中,实现格栅1上端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格栅1不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还包括左右方向上滑动等方式,相应地,壳体2的形状作适应性变动;其它能够实现格栅1在壳体2上安装固定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槽14和定位条23的位置可以互换,在前述说明的设置方式中,定位槽14设置在格栅1两侧,定位条23设置在壳体2上;设置方式还可以是:定位槽14设置在壳体2上,定位条23设在格栅1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插扣10可设在壳体2上,同时插槽20设在格栅1上,具体地,第一插扣11可以设在壳体2上,同时第一插槽21设在格栅1上,即第一插扣11和第一插槽21的位置可以互换;同理,第二插扣12和第二插槽22在格栅1和壳体2上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卡槽231也可以设在定位槽14内,同时定位凸起15可设在定位条23上;能够实现定位凸起15插入到卡槽231中的方案均可,对于定位凸起15和卡槽231的位置不作过多限制。

通过定位槽和定位条以及插扣和插槽组成的格栅装配结构实现格栅1在壳体2上的固定,其中,格栅装配结构包括插扣和插槽配合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有利于格栅1的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格栅1的拆装、清洗、维修和更换等,并且连接稳固,增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现有格栅的装配方式为卡扣式,定位槽14与定位条23之间的连接结构为滑动连接结构,即抽拉式结构,这种抽拉式结构增强了格栅1在上下方向上的抽拉式轨道的流畅程度,降低了格栅1的安装及拆卸难度,方便用户清洗,提升了使用体验。异于传统的卡扣式连接方式,本实施例采用的抽拉式连接方式有利于格栅1的插入与抽出,并且设在定位槽14上的定位凸起15与设在定位条23上的卡槽231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相对稳定,进一步限定了格栅1的移动范围,加强了格栅装配结构的稳固程度,进而使得格栅1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从而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空气通孔进入到空调器中。

可选地,结合图1-5、图8所示,在格栅1的下端设有四个第一插扣1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扣1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扣11的数量设置有四个为较佳设置,能够有效固定格栅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插扣11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插槽21的数量,且预计插入有第二插扣11的第一插槽21所在的位置与第一插扣11的位置相对应,便于固定格栅1。

在格栅1的上端设有三个第二插扣1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插扣12的数量为一个及以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扣12的数量设置有三个为较佳设置,能够有效固定格栅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插扣12的数量小于第二插槽22的数量,即有,插扣10的数量小于等于插槽20的数量,且预计插入第二插扣12的第二插槽22所在的位置与第二插扣12的位置相对应,便于固定格栅1。

可选地,结合图1-7所示,在格栅1的上端设有拉手13,在安装或拆卸格栅1时,使用者主要通过拉手13来抽拉格栅1,与不设置拉手13的情况相比,减轻了人力消耗,增加了使用舒适度。拉手13为管状拉手,由增强尼龙注塑成形,具有耐溶剂、耐油脂、耐高温,坚固耐用不易变形等优点,增强了使用过程中格栅1的稳固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拉手13的形状还可以是方形或椭圆形,材质还可以是塑料,铝,胶木,不锈钢等领域常用材料,具体情况以实际需要为准。

可选地,结合图1-2所示,在第一插槽21的左右两侧设有挡块24,在将格栅1插入壳体2时,格栅1下端的第一插扣11会先经过挡块24,第一插扣11在插入到第一插槽21的过程中不接触挡块24,第一插扣11从两个挡块24的中间通过,插入到第一插槽21中。在格栅1固定后,挡块24能对格栅1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倘若格栅1在壳体2上固定后发生窜动,挡块24通过限制第一插扣11的移动进而能够限制格栅1的窜动,从而加强了格栅装配结构的稳固程度。其中,挡块24位于插槽20的左右两侧,插槽20的左右两侧都设有挡块24,即两个挡块24中间设有插槽20;插槽20的左右两侧,详细来说,插槽20作为壳体2上挖掉的非实体结构,将插槽20所处的空间作为基准,插槽20的左右两侧即为图中方向所示的该空间的左右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总共设置有四个第一插槽21,在中间两个第一插槽21的左右两侧都设有挡块24,能够在节省材料的同时有效固定格栅1;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挡块24也可设置在第二插槽22的左右两侧,即挡块24位于插槽20的左右两侧。作进一步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在一个第一插槽21的左右两侧设有挡块24,限定格栅1的移动范围;由于挡块24的制作成本不高,结构简单,同时对于空调器整体的重量影响小,因而挡块24设置的数量越多,越能限制格栅1的窜动,进而加强了格栅装配结构的稳固程度。

可选地,结合图11-13所示,在定位条23上设有若干凸起部232,在装配情景下,凸起部232朝向格栅1方向设置,在定位条23插入到定位槽14中时,凸起部232位于定位条23和定位槽14之间。凸起部232与定位槽14的距离范围为0.05~0.2mm,这样的距离范围能够让格栅1顺利插入壳体2而不至于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即凸起部232与定位槽14通过点接触来减小格栅1在安装过程中的阻滞感,有利于格栅1在安装时一次即可安装成功;同时,对于格栅装配结构及空调器的整体外观提升也有帮助,凸起部232的设置使得空调器的外观更加均匀,格栅1安装在壳体2上后平稳对称;同时,也能限制格栅1的移动范围,加强了格栅装配结构的稳固程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凸起部232的数量在两个及以上,在格栅1插入到壳体2后,凸起部232能对格栅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进而有效固定格栅1。

经多次实验验证,较佳地,凸起部232与定位槽14的距离为0.1mm,既能保证格栅1的顺利插入,也能在格栅1插入后有效固定格栅1。

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232也可设置在定位槽14内,则此时凸起部232与定位条23的距离在0.05~0.2mm范围内。

可选地,结合图9-10所示,在定位槽14的下部设有导向部141,导向部141相比定位槽14的其他部分而言,形成的槽口较宽,且由上至下槽口宽度呈现递增趋势。在将格栅1插入壳体2时,首先和定位条23接触的是导向部141所在的部分,导向部141处较宽的槽口为定位条23的插入提供了比较畅通的通道,随着定位条23的插入,定位条23所在的通道越来越窄,当定位条23的上端从导向部141的上口经过后,定位条23与定位槽14之间的距离范围为上述实施例提到的0.05-0.2mm,这样的距离范围能够让格栅1顺利插入壳体2而不至于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同时,也能限制格栅1的移动范围,加强了格栅装配结构的稳固程度。

在抽出格栅1时,当定位条23的上端从导向部141的上口经过后,定位条23与定位槽14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有利于格栅1的抽出。

可选地,所述格栅的外侧设置有外筋条16,所述格栅的内侧设置有内筋条17,所述外筋条16的宽度大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内筋条17的宽度。具体地,结合图14-16所示,格栅1的外侧(图中的前方)设有外筋条16,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外筋条16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外筋条162;格栅1的内侧,及后方设有内筋条17,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内筋条17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内筋条172。设置在格栅1内侧及外侧的筋条加强了格栅1的稳固程度。

结合图16所示,由vii和viii两张在相同位置处等同比例放大的图对比所示,第一外筋条161比第一内筋条171宽,第二外筋条162比第二内筋条172宽,格栅1的外侧为风进来的方向,经常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风力只是其中一种很小的外力,由于空调器需要经常移动位置,用户也经常将空调器放在墙壁边上等,更多的外力来自于外部坚硬物体例如墙壁等的冲击,因此在格栅1的外侧设置的筋条宽度比格栅1的内侧设置的筋条宽度大能够有效加强格栅1的稳固程度,同时由于格栅1的内侧承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内侧筋条使用材料少,有利于减轻格栅1的制作成本及重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有助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第一外筋条161、第二外筋条162、第一内筋条171和第二内筋条172的宽度均在1mm及以上,这样设置使得筋条的强度足以支撑格栅1的结构,进而提升格栅装配结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到的格栅装配结构。在空调器工作时,风从格栅1这一侧进入,再从出风口吹风,实现冷热转换。格栅1与壳体2连接稳固,格栅1能够长期使用减少损坏几率,从而格栅1能够有效过滤空气,进而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空气通孔进入到空调器中。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