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布料生产用风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8543发布日期:2020-03-31 16:0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布料生产用风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织布料生产用风干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针织生产分纬编和经编两大类,在纬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以后便可把筒子纱直接上机生产,每根纱线沿纬向顺序地垫放在纬编针织机的各只织针上,以形成纬编织物。在经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整经,纱线平行排列卷绕成经轴,然后上机生产。目前,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纺织布匹在清洗和印染之后需要使经烘干装置进行烘干,但是现有针织布料生产用风干装置在处理棉麻及毛织布匹时,所需烘干时间较长,而且在风干的过程中容易摺叠,风干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1)技术方案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织布料生产用风干装置,包括底座、驱动电机、变速箱、烘干箱体和传送带组件,所述底座上固定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变速箱,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三角皮带连接所述变速箱,所述变速箱通过三角皮带连接所述传送带组件,所述底座上固定所述烘干箱体,而所述传送带组件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体上,所述烘干箱体的顶面设有鼓风箱,所述鼓风箱的内部底面固定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直管连接直角弯头,所述烘干箱体的内部顶面设有集风箱,所述集风箱的内部为空心结构,而所述直角弯头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集风箱上,所述集风箱的底面设有喷风管,所述喷风管包括上喷风管和下喷风管,所述上喷风管的下端以45°的角度连接所述下喷风管,所述集风箱的一侧设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部设有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的底部为敞开结构,并且在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固定可拆卸的防吸板,所述防吸板上开设呈矩阵排列的防吸孔,防吸板主要是防止针织从加热箱吸入,接触到加热管后焦化。

进一步地,所述直管上连接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连接在所述加热箱上,而所述通风管上设置第二真空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直管上设有第二真空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印染后的针织产品从烘干箱体的一端送入至传送带组件,首先经过加热箱的热风干燥后进入冷风风干程序,由于集风箱的底面设有喷风管,喷风管包括上喷风管和下喷风管,上喷风管的下端以45°的角度连接下喷风管,喷风管喷吹的角度顺着传送带组件的输送方向,能够有效地降低针织的温度和湿度,而且不容易摺叠。

(2)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首先经过加热箱的热风干燥后进入冷风风干程序,由于集风箱的底面设有喷风管,上喷风管的下端以45°的角度连接下喷风管,喷风管喷吹的角度顺着传送带组件的输送方向,能够有效地降低针织的温度和湿度,而且不容易摺叠,提高风干效率,解决了现有针织布料生产用风干装置在处理棉麻及毛织布匹时,所需烘干时间较长,而且在风干的过程中容易摺叠,风干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针织布料生产用风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喷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针织布料生产用风干装置,包括底座1、驱动电机2、变速箱21、烘干箱体3和传送带组件31,所述底座1上固定所述驱动电机2和所述变速箱21,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三角皮带连接所述变速箱21,所述变速箱21通过三角皮带连接所述传送带组件31,所述底座1上固定所述烘干箱体3,而所述传送带组件31设置在所述烘干箱体3上,所述烘干箱体3的顶面设有鼓风箱4,所述鼓风箱4的内部底面固定鼓风机41,所述鼓风机41的出风口通过直管42连接直角弯头43,所述烘干箱体3的内部顶面设有集风箱44,所述集风箱4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而所述直角弯头4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集风箱44上,所述集风箱44的底面设有喷风管5,所述喷风管5包括上喷风管51和下喷风管52,所述上喷风管51的下端以45°的角度连接所述下喷风管52,所述集风箱44的一侧设有加热箱6,所述加热箱6的内部设有加热管6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箱6的底部为敞开结构,并且在所述加热箱6的底部固定可拆卸的防吸板62,所述防吸板62上开设呈矩阵排列的防吸孔63,防吸板62主要是防止针织从加热箱6吸入,接触到加热管61后焦化,所述直管42上连接通风管46,所述通风管46连接在所述加热箱6上,而所述通风管46上设置第二真空球阀47,所述直管42上设有第二真空球阀48。本实施例首先将印染后的针织产品从烘干箱体3的一端送入至传送带组件31,首先经过加热箱6的热风干燥后进入冷风风干程序,由于集风箱44的底面设有喷风管5,喷风管5包括上喷风管51和下喷风管52,上喷风管51的下端以45°的角度连接下喷风管52,喷风管5喷吹的角度顺着传送带组件31的输送方向,能够有效地降低针织的温度和湿度,而且不容易摺叠。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