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棒加热炉进棒翻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1541发布日期:2020-06-02 20:4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棒加热炉进棒翻棒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棒加热炉进棒翻棒机构,属于铝型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棒加热炉是一种将铝棒均匀加热,以达到改变铝棒的机械特性,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的设备。传统的铝棒加热炉,铝棒在炉膛内完成加热后,需要工人将加热的铝棒送出炉膛,运送至型材挤压机进行挤压成型,由于加热后的铝棒要通过人工从炉膛运输出来,容易造成人员烫伤,而且整个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传统的铝棒加热炉加热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加热效果。

申请号为201720229232.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铝棒连续加热炉,它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炉体和设置于炉体内的炉膛,炉体和炉膛之间设有一层保温棉,炉膛内倾斜设置有长条形的存棒架,存棒架的进棒端和出棒端分别设有连通炉体外端的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端口位置处均设有翻棒装置,且所述出料通道的底侧设有用于将加热后的铝棒输送出去的棒料输送机构,通过翻棒装置可以将铝棒自动从进料通道的端口翻到存棒架进料端,并将存棒架出棒端的铝棒翻到出料通道的端口,同时通过棒料输送机构将加热后的铝棒输送出去,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避免了人员烫伤,很好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上述翻棒装置包括液压油缸、摆臂、传动臂和翻棒机械手,翻棒装置整体位于炉体下方,这就需要将炉体下方的机架抬起从而为翻棒装置提供安装空间,从而增加了设备整体高度和生产制造成本,而且高度增加之后也不利于后期设备的运输和安装;另外翻棒装置整体位于炉体下方,当翻棒装置中的轴承等易损件出现损坏时,也不利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铝棒加热炉进棒翻棒机构,它改变了翻棒机构形式,采用拉杆式的翻棒机构,其动力部分位于炉体顶部,无需额外架高炉体从而在炉体下方为翻棒机构提供安装空间,从而降低了设备整体高度和生产制造成本,有利于设备后期的运输和安装,并且也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棒加热炉进棒翻棒机构,它包括前后布置的多个进棒翻棒轴承座,多个进棒翻棒轴承座固定设置于加热炉炉体顶部,前后多个进棒翻棒轴承座之间穿装有进棒翻棒轴,所述进棒翻棒轴上设置有前后多个进棒翻棒臂,每个进棒翻棒臂下方均对应设置有一进棒翻棒块,所述进棒翻棒块一端与加热炉料架相铰接,所述进棒翻棒块另一端与进棒翻棒臂之间通过进棒翻棒拉杆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棒翻棒轴一侧设置有进棒气缸座,所述进棒气缸座上铰接设置有进棒气缸,所述进棒气缸与进棒翻棒轴之间通过进棒连接臂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棒连接臂一端与进棒翻棒轴固定连接,所述进棒连接臂另一端与进棒气缸活塞杆端相铰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棒翻棒拉杆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进棒翻棒吊耳,所述进棒翻棒拉杆上端的进棒翻棒吊耳通过进棒翻棒销轴与进棒连接臂相铰接,所述进棒翻棒拉杆下端的进棒翻棒吊耳通过进棒翻棒销轴与进棒翻棒块相铰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棒翻棒轴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进棒翻棒支架,所述进棒翻棒轴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架设于前后两个进棒翻棒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翻棒机构形式,采用拉杆式的翻棒机构,其动力部分位于炉体顶部,无需额外架高炉体从而在炉体下方为翻棒机构提供安装空间,从而降低了设备整体高度和生产制造成本,有利于设备后期的运输和安装,并且也有利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铝棒加热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铝棒加热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2中翻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减速机与出棒翻棒轴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扇形齿轮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5中扇形齿轮组件与升降杆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

其中:

炉体1

炉体骨架1.1

炉壳1.2

炉膛2

料架3

进棒机构4

出棒机构5

进棒翻棒机构6

进棒翻棒轴承座6.1

进棒翻棒轴6.2

进棒翻棒臂6.3

进棒翻棒块6.4

进棒翻棒拉杆6.5

进棒气缸座6.6

进棒气缸6.7

进棒连接臂6.8

进棒翻棒吊耳6.9

进棒翻棒销轴6.10

进棒翻棒支架6.11

出棒翻棒机构7

出棒翻棒轴承座7.1

出棒翻棒轴7.2

出棒翻棒臂7.3

轴套7.3.1

扇形板7.3.2

第一啮合齿7.3.3

第二啮合齿7.3.4

销7.3.5

隔套7.3.6

托棒杆7.4

翻棒钩7.5

第一挡棒面7.5.1

第二挡棒面7.5.2

导向斜面7.5.3

出棒翻棒拉杆7.6

减速机7.7

曲臂7.8

连杆7.9

摆动臂7.10

升降杆头7.11

支撑板7.11.1

过渡齿7.11.2

过渡销轴7.11.3

固定座7.11.4

链条拉杆7.11.5

出棒翻棒吊耳7.12

出棒翻棒销轴7.13

延伸托棒段7.14

限位挡块8

第一链条9

第二链条10

燃烧系统11

进风口11.1.1

出风口11.1.2

燃烧室11.1

燃烧机11.2

循环风机11.3

吸风口11.3.1

出风口11.3.2

换热器11.4

进风口11.4.1

出风口11.4.2

进烟口11.4.3

排烟口11.4.4

助燃风机11.5

烟囱1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铝棒加热炉,它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包括炉体骨架1.1,所述炉体骨架1.1上设置有炉壳1.2,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炉膛2,所述炉膛2内设置有料架3,所述料架3呈倾斜布置,所述料架3高位一侧为进棒端,低位一侧为出棒端,所述料架3的进棒端和出棒端分别设置有进棒机构4和出棒机构5,所述进棒机构4位置处设置有进棒翻棒机构6,所述出棒机构5位置处设置有出棒翻棒机构7,所述进棒翻棒机构6和出棒翻棒机构7采用拉杆式结构,所述进棒翻棒机构6和出棒翻棒机构7整体位于料架3上方;

所述进棒翻棒机构6和出棒翻棒机构7的动力部分固定设置于炉体1顶部;

所述进棒翻棒机构6包括前后布置的多个进棒翻棒轴承座6.1,多个进棒翻棒轴承座6.1均固定设置于炉体1顶部,前后多个进棒翻棒轴承座6.1之间穿装有进棒翻棒轴6.2,所述进棒翻棒轴6.2上设置有前后多个进棒翻棒臂6.3,每个进棒翻棒臂6.3下方均对应设置有一进棒翻棒块6.4,所述进棒翻棒块6.4一端与料架3相铰接,所述进棒翻棒块6.4另一端与进棒翻棒臂6.3之间通过进棒翻棒拉杆6.5相连接;

所述进棒翻棒轴6.2一侧设置有进棒气缸座6.6,所述进棒气缸座6.6上铰接设置有进棒气缸6.7,所述进棒气缸6.7与进棒翻棒轴6.2之间通过进棒连接臂6.8相连接;

所述进棒连接臂6.8一端与进棒翻棒轴6.2固定连接,所述进棒连接臂6.8另一端与进棒气缸6.7活塞杆端相铰接;

所述进棒翻棒拉杆6.5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进棒翻棒吊耳6.9,所述进棒翻棒拉杆6.5上端的进棒翻棒吊耳6.9通过进棒翻棒销轴6.10与进棒连接臂6.8相铰接,所述进棒翻棒拉杆6.5下端的进棒翻棒吊耳6.9通过进棒翻棒销轴6.10与进棒翻棒块6.4相铰接;

所述进棒翻棒轴6.2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进棒翻棒支架6.11,所述进棒翻棒轴6.2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架设于前后两个进棒翻棒支架6.11上;

所述出棒翻棒机构7包括前后布置的多个出棒翻棒轴承座7.1,多个出棒翻棒轴承座7.1均固定设置于炉体1顶部,前后多个出棒翻棒轴承座7.1之间穿装有出棒翻棒轴7.2,所述出棒翻棒轴7.2上设置有前后多个出棒翻棒臂7.3,每个出棒翻棒臂7.3下方均对应设置有一托棒杆7.4,所述托棒杆7.4一端与料架3相铰接,所述托棒杆7.4另一端设置有翻棒钩7.5,所述翻棒钩7.5与出棒翻棒臂7.3之间通过出棒翻棒拉杆7.6相连接;

所述翻棒钩7.5内侧设置有第一挡棒面7.5.1,所述翻棒钩7.5外侧设置有第二挡棒面7.5.2,所述第一挡棒面7.5.1与第二挡棒面7.5.2之间设置有导向斜面7.5.3;

所述料架3出棒端设置有一限位挡块8,所述限位挡块8位于第一挡棒面7.5.1与第二挡棒面7.5.2之间;

所述托棒杆7.4与料架3铰接端向内设置有延伸托棒段7.14;

所述出棒翻棒轴7.2一侧设置有出棒气缸,所述出棒气缸与出棒翻棒轴7.2之间通过出棒连接臂相连接;或所述出棒翻棒轴7.2一侧设置有减速机7.7,所述减速机7.7输出端与出棒翻棒轴7.2之间依次通过曲臂7.8、连杆7.9和摆动臂7.10相连接;

所述出棒翻棒臂7.3为一扇形齿组件,所述扇形齿组件包括轴套7.3.1,所述轴套7.3.1与出棒翻棒轴7.2之间通过键槽相连接,所述轴套7.3.1上自前至后设置有三块扇形板7.3.2,前后两块扇形板7.3.2上侧设置有第一啮合齿7.3.3,中间的扇形板7.3.2下侧设置有第二啮合齿7.3.4,前后三块扇形板7.3.2之间通过多个销7.3.5相连接,多个销7.3.5位于同一圆周上,前后两块扇形板7.3.2与中间的扇形板7.3.2之间设置有隔套7.3.6;

所述出棒翻棒拉杆7.6上端设置有升降杆头7.11,所述升降杆头7.11包括前后两块支撑板7.11.1,每块支撑板7.11.1底部均设置有过渡齿7.11.2,前后两块支撑板7.11.1上部之间设置有过渡销轴7.11.3,前后两块支撑板7.11.1中部之间设置有固定座7.11.4,所述固定座7.11.4上设置有链条拉杆7.11.5,所述链条拉杆7.11.5与中间的扇形板7.3.2之间通过第一链条9相连接,所述第一链条9一端连接至链条拉杆7.11.5上,另一端依次绕过过渡销轴7.11.3和第二啮合齿7.3.4后与中间的扇形板7.3.3下部相连接,前后两块支撑板7.11.1与前后两块扇形板7.3.2之间分别通过前后两条第二链条10相连接,所述第二链条10一端与相应支撑板7.11.1的下部相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过渡齿7.11.2和第一啮合齿7.3.3后与相应扇形板7.3.2的上部相连接;

所述出棒翻棒拉杆7.6下端通过出棒翻棒吊耳7.12和出棒翻棒销轴7.13与翻棒钩7.5相铰接;

所述炉体1顶部设置有燃烧系统11,所述燃烧系统11包括燃烧室11.1,所述燃烧室11.1内设置有燃烧机11.2,所述燃烧室11.1一侧设置有循环风机11.3,所述循环风机11.3横向布置使得其吸风口11.3.1朝向下方,其出风口11.3.2朝向一侧,所述燃烧室11.1一侧开设有进风口11.1.1,所述循环风机11.3的出风口11.3.2与燃烧室11.1的进风口11.1.1相连通,所述循环风机11.3的吸风口11.3.1和燃烧室11.1的出风口11.1.2均与炉膛2内部相连通;

所述燃烧室11.1另一侧设置有换热器11.4,所述换热器11.4的进风口11.4.1处设置有助燃风机11.5,所述换热器11.4的出风口11.4.2与燃烧机11.2相连接,所述换热器11.4的进烟口11.4.3与燃烧室11.1相连通,所述换热器11.4的排烟口11.4.4处设置有烟囱11.6;

所述炉体1与炉膛2之间设置有保温棉,所述燃烧室11.1、循环风机11.3和换热器11.4部分或整体埋入炉体1与炉膛2之间的保温棉内。

工作原理:

铝棒通过进棒机构输送至加热炉内,通过进棒翻棒机构将进棒机构上的铝棒翻转至料架上,由于料架倾斜布置,因此铝棒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出棒端滚动,由于料架出棒端设置有限位挡块,因此最下侧的铝棒能够被限位挡块阻挡,当铝棒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出棒翻棒机构将铝棒翻转至出棒机构上,通过出棒机构将铝棒送出加热炉;

进棒翻棒机构工作时,其动力部分包括进棒气缸、进棒连接臂、进棒翻转轴和进棒翻棒臂,进棒气缸的伸出或缩回动作通过进棒连接臂带动进棒翻棒轴来回转动,进棒翻转轴的来回转动通过进棒连接臂带动进棒翻棒拉杆上升或下降,从而带动进棒翻棒块间断的抬起和复位,实现了进棒机构上铝棒的间歇的翻转至料架上;

出棒翻棒机构工作时,其动力部分可与进棒翻转机构一致,通过出棒气缸来带动托棒杆抬起或复位,从而实现铝棒间歇翻转至出棒机构上;托棒杆上的翻棒钩设计成能够将最下侧的铝棒抬起使其翻转至出棒机构上,同时能够对其相邻的铝棒起到限位作用;托棒杆在抬起翻棒过程中能够同时将其与料架铰接点以下的铝棒抬起,从而使得该范围内铝棒松动,防止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产生铝棒之间的粘连现象;

出棒翻棒机构的动力部分的另一实施方式是通过减速机带动曲臂、连杆和摆动臂来带动出棒翻棒轴转动,从而实现铝棒间歇翻转至出棒机构上;并且出棒翻棒拉杆与出棒翻棒轴之间通过升降杆头和扇形齿组件相配合,能够增大托棒杆的运动行程,通过在托棒杆铰接点内侧设置有延伸托棒段,不仅托棒杆在抬起翻棒过程中能够将其与料架铰接点以下的铝棒抬起,在托棒杆复位后能够继续向下运动,通过延伸托棒端将托棒杆与料架铰接点以上一定范围内的铝棒抬起,增加了铝棒抬起松动的范围,能够更好的防止铝棒之间产生粘连现象。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