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6522发布日期:2020-10-30 21:1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



背景技术:

食品、果蔬、粮食的储藏、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烘干处理,常用的烘干方式有传统的太阳底下自然晒干、将生产线经过烘箱进行烘干、使用各类烘干房等;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需要大批量烘干处理的物料,需要先让一小批物料进行烘干作业,然后再将其取出,然后进行下一小批物料的烘干,如此往复进行,直至所有的待处理物料均处理完毕为止。这样的方法,面对大批量的物料,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工作效率较低,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不能使用现代化的烘干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烘干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能连续大批量地进行烘干作业,并且能适用于不同的物料,贴合物料的烘干曲线,调整烘干温度和时间的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包括烘干单元,其中:烘干单元共有n个,1<n<10,n为自然数,呈上下垂直叠放布置;烘干单元为内部设置有烘干设备、传送设备的房体;n个烘干单元,每相邻的两个,其中一个的物料出口与另一个的物料入口配装连通;n个烘干单元的内部烘干温度可分别独立控制。

上述的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其中:烘干单元包括烘干机、上端传送带组、下端传送带组、进料口、散落物料收集盒、出料口和烘干房体;烘干房体为矩形房体;烘干房体的中间位置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端传送带组;烘干房体的中间位置下方设置有下端传送带组;烘干房体内设置有一个烘干机;烘干机固定连接在烘干房体的内部边角位置处;烘干机与下端传送带组的总高度相等,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端传送带组由三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下端传送带组有四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上端传送带组和下端传送带组的传送方向呈“己”字型运动;出料口位于烘干房体的下表面上;出料口位于下端传送带组的出口正下方位置处;烘干房体的上表面上,远离出料口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沿烘干房体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烘干机的出风方向指向下端传送带组;下端传送带组的下端设置有散落物料收集盒;烘干房体的房体由保温材料制成;上端传送带组的运动速率比下端传送带组的运动速率大两米每小时。

上述的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其中:烘干机包括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压缩机和壳体;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压缩机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部;第一蒸发器与冷凝器和压缩机连通,组成第一个循环回路;第二蒸发器与冷凝器和压缩机连通,组成第二个循环回路;壳体内部分为两个空腔,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

上述的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其中:烘干房体的内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和继电器;温湿度传感器与微型处理器电连接;微型处理器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两个烘干机电连接,控制其启停。

上述的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其中:进料口设置为斜面入口;烘干机的下方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通过软管与外界连通;烘干房体的下方设置有垫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烘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单元、101-烘干机、102-上端传送带组、103-下端传送带组、104-进料口、105-散落物料收集盒、106-出料口、107-烘干房体、108-垫脚、1011-泠凝器、1012-第一蒸发器、1013-第二蒸发器、1014-压缩机、101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单烘干机纵向连续烘干房,包括烘干单元1,其中:烘干单元1共有n个,1<n<10,n为自然数,呈上下垂直叠放布置;烘干单元1为内部设置有烘干设备、传送设备的房体;n个烘干单元1,每相邻的两个,其中一个的物料出口与另一个的物料入口配装连通;n个烘干单元1的内部烘干温度可分别独立控制;其中:烘干单元1包括烘干机101、上端传送带组102、下端传送带组103、进料口104、散落物料收集盒105、出料口106和烘干房体107;烘干房体107为矩形房体;烘干房体107的中间位置上方固定连接有上端传送带组102;烘干房体107的中间位置下方设置有下端传送带组103;烘干房体107内设置有一个烘干机101;烘干机101固定连接在烘干房体107的内部边角位置处;烘干机101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的总高度相等,且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端传送带组102由三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下端传送带组103有四个上下平行排列的传送带组成;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的传送方向呈“己”字型运动;出料口106位于烘干房体107的下表面上;出料口106位于下端传送带组103的出口正下方位置处;烘干房体107的上表面上,远离出料口106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04;进料口104与出料口106沿烘干房体107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烘干机101的出风方向指向上端传送带组102和下端传送带组103;下端传送带组103的下端设置有散落物料收集盒105;烘干房体107的房体由保温材料制成;上端传送带组102的运动速率比下端传送带组103的运动速率大两米每小时;其中:烘干机101包括冷凝器1011、第一蒸发器1012、第二蒸发器1013、压缩机1014和壳体1015;冷凝器1011、第一蒸发器1012、第二蒸发器1013和压缩机1014固定连接在壳体1015内部;第一蒸发器1012与冷凝器1011和压缩机1014连通,组成第一个循环回路;第二蒸发器1013与冷凝器1011和压缩机1014连通,组成第二个循环回路;壳体1015内部分为两个空腔,第一蒸发器1012和第二蒸发器1013分别位于两个空腔内;其中:烘干房体107的内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微型处理器和继电器;温湿度传感器与微型处理器电连接;微型处理器与继电器电连接;继电器与两个烘干机101电连接,控制其启停;其中:进料口104设置为斜面入口;烘干机101的下方设置有接水槽;接水槽通过软管与外界连通;烘干房体107的下方设置有垫脚108。

工作时,物料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进入并通过n个烘干单元1,上下相邻的两个烘干单元1互相呈水平翻转180°的状态布置;此时,进入烘干单元1的物料是均匀铺撒的;烘干单元1的烘干温度、湿度、时间设定,符合物料的烘干曲线,达到最大的烘干效果;在烘干单元1的内部,两个烘干机101互相循环,蒸发器吸收热量,外壁温度降低达到湿热空气的露点,湿热空气遇到蒸发器会冷凝排湿,将外界能量搬送到烘干单元1内部,对烘干单元1内连续输送的物料进行烘干作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