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冻型表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9435发布日期:2020-04-28 21:3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冻型表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冷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冻型表冷器。



背景技术:

表冷器有两种:一是风机盘管的换热器,它的性能决定了风机盘管输送冷(热)量的能力和对风量的影响,一般空调里都有这个设备;二是空调机组内的风冷的翅片换热器。

利用制冷剂在表冷器内吸热,使之被冷却空间温度逐渐降低。空气处理机组的风机盘管表冷器,通过里面流动的空调冷冻水(冷媒水)把流经管外换热翅片的空气冷却,风机将降温后的冷空气送到使用场所供冷,冷媒水从表冷器的回水管道将所吸收的热量带回制冷机组,放出热量、降温后再被送回表冷器吸热、冷却流经的空气,不断循环。

在严寒或寒冷地区,表冷器在停用时必须要考虑冬季的防冻保护措施。现有的防冻方法一般是通过设置在供回水集管上的排水阀来排出表冷器内的积水。但实际工程中发现,由于表冷器内盘管(换热管)行程较长、管径较细、管簇排列等原因,导致表冷器内的积水无法排空,而这部分积水是引起表冷器盘管冬季冻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上下两根换热管连接的弯曲部,很难将积水排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由于上下两根换热管之间的盘结关系比较复杂,换热管较细,特别是在上下两根换热管连接的弯曲部,很难将积水排空,导致表冷器换热管冻坏冻裂。为此,提供了一种防冻型表冷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分布有多组换热片组,每组换热片组内均设有多根用于通过冷媒的换热管,上下相邻的两根换热管的首尾端通过弯管连接,且上下相邻的两根换热管的尾端均向下倾斜。

优选地,每组换热片组上沿空气流动方向的相邻两根换热管之间在一条水平线上并等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换热片组至少为三组并依次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为第一换热片组、第二换热片组及第三换热片组,相邻两组换热片组之间存在方便冷凝水流下的间距;框体内底部设有排水凹槽,所述排水凹槽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间距为2~3cm。

优选地,所述排水凹槽为向下凹陷、有利于冷凝水向下汇集的凹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片组底部远离第二换热片组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一斜部,所述第三换热片组底部远离第二换热片组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三斜部,所述第二换热片组底部两侧均设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二斜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片组与第二换热片组之间、第二换热片组与第三换热片组之间的换热片为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上下相邻换热管之间的倾斜角度,使表冷器在停用时换热管内部的积水也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出;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分布有多组相互存在间距的换热片组,可以使冷凝水在从间距流下,而无需另外设置挡水板,降低了机组内的空气阻力,减少了耗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向排水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向换热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包括框体10,所述框体10内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分布有多组换热片组30,每组换热片组30内均设有多根用于通过冷媒的换热管20,上下相邻的两根换热管20的首尾端通过弯管21连接,且上下相邻的两根换热管20的尾端均向下倾斜,这样有利于积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换热管内壁滑出,上下多根换热管20及弯管21为一组换热管组,每组换热管组的终端都与供回水集管相通,在表冷器停用时,通过控制供回水集管上的排水阀来将换热管中的积水排出。该排出积水的方法简单,该防冻的结构也简单,成本少。

每组换热片组30上沿空气流动方向的相邻两根换热管20之间在一条水平线上并等距设置,增加换热效果。

如图2、3所示,空气通过表冷器时会产生冷凝水,为了将冷凝水排出,通常在表冷器的后方设置挡水板,以避免空气通过表冷器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后续的部件,但是挡水板的存在,会增加机组内的空气阻力,进而导致机组用电量增加,增加了机组的运行成本。所以,所述换热片组30至少为三组并依次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为第一换热片组33、第二换热片组32及第三换热片组31,相邻两组换热片组30之间存在方便冷凝水流下的间距;框体10内底部设有排水凹槽11,所述排水凹槽1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排水孔111,所述间距为2~3cm,最佳为2cm。可以使冷凝水在从间距流下,而无需另外设置挡水板,降低了机组内的空气阻力,减少了耗电量。

为了避免降落到排水凹槽11上的冷凝水四处溢出,所述排水凹槽11为向下凹陷、有利于冷凝水向下汇集的凹形结构。

所述第一换热片组33底部远离第二换热片组32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一斜部331,所述第三换热片组31底部远离第二换热片组32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三斜部311,所述第二换热片组32底部两侧均设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二斜部321。从换热片组30上方向下流下的冷凝水会由于各个斜部的存在,更加的往中心汇集,由于与冷凝水从排水凹槽11中排出,避免冷凝水过多从四周溢出。

所述第一换热片组33与第二换热片组32之间、第二换热片组32与第三换热片组31之间的换热片为交错设置,是为了增加热空气与换热片组之间的碰撞,更加有利于冷凝水的形成,保证其充分的形成时间和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包括框体(10),所述框体(10)内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分布有多组换热片组(30),每组换热片组(30)内均设有多根用于通过冷媒的换热管(20),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根换热管(20)的首尾端通过弯管(21)连接,且上下相邻的两根换热管(20)的尾端均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换热片组(30)上沿空气流动方向的相邻两根换热管(20)之间在一条水平线上并等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组(30)至少为三组并依次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设置为第一换热片组(33)、第二换热片组(32)及第三换热片组(31),相邻两组换热片组(30)之间存在方便冷凝水流下的间距;框体(10)内底部设有排水凹槽(11),所述排水凹槽(1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排水孔(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为2~3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凹槽(11)为向下凹陷、有利于冷凝水向下汇集的凹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组(33)底部远离第二换热片组(32)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一斜部(331),所述第三换热片组(31)底部远离第二换热片组(32)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三斜部(311),所述第二换热片组(32)底部两侧均设有向下倾斜、有利于冷凝水滑落的第二斜部(3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组(33)与第二换热片组(32)之间、第二换热片组(32)与第三换热片组(31)之间的换热片为交错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冻型表冷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分布有多组换热片组,每组换热片组内均设有多根用于通过冷媒的换热管,上下相邻的两根换热管的首尾端通过弯管连接,且上下相邻的两根换热管的尾端均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上下相邻换热管之间的倾斜角度,使表冷器在停用时换热管内部的积水也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出;沿空气流动方向间隔分布有多组相互存在间距的换热片组,可以使冷凝水在从间距流下,而无需另外设置挡水板,降低了机组内的空气阻力,减少了耗电量。

技术研发人员:钱锦;张华;仲建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世纪捷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