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滚筒的茶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9987发布日期:2020-07-04 01:2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滚筒的茶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潮州凤凰镇是国内凤凰茶的主要产区,凤凰茶属于乌龙茶的一种。乌龙茶的制茶过程为:嫩叶的采制——晒青——晾青——浪青——杀青——揉捻——烘焙7道工序。茶叶烘干是将茶叶中的水分烘干,从而控制茶叶中的含水量,由于茶叶中的含水量对于成品茶叶的口感已经保质期影响较大,因此该步骤是茶叶制作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传统的茶叶烘干是采用容器,直接在明火上炒制达到烘干的效果。现有市面上的茶叶烘干设备也是采用加热的方式,将茶叶放置于容器上加热,但是缺少了传统炒制过程中对于茶叶的翻滚步骤,产品的含水量难以控制,产品口感质量也难易达到一定的保证,这个使得成品茶叶的质量难易维持稳定。

传统的茶叶在制作后,在杀青步骤后要放进揉捻设备中进行揉捻,将茶叶揉捻成条索状,在揉捻过程中,茶叶容易团聚成茶球,这个就需要将团聚的茶叶打散,通常这个过程通常使用打索机械把茶叶打散,这个过程使得茶叶不聚成团,方便后续对茶叶跟茶茎分离。分离后才能对茶叶进行烘干。由于该过程较为繁琐,现有的茶叶生产过程中完全根据传统制茶人员的经验进行生产,无法通过标准化生产保证茶叶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将上述揉捻,打索分离以及烘干的步骤结合,提供一种高效的茶叶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整合了揉捻,打索,分离和烘干步骤,高效地整合了几个步骤,使得一台设备即可完成对整个制茶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同时提供一种使用方法,给制茶过程提供一种标准化生产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滚筒的茶叶烘干装置,包括外箱箱体、热风箱体和两个以上的滚筒,所述热风箱体位于外箱箱体内部,所述热风箱体的侧壁面上开设有热风出风口;所述滚筒设置于热风箱体的周围;所述滚筒之间通过传送部件实现两个滚筒之间首尾物料的传送。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围绕热风箱体呈螺旋状排列或者分布在热风箱体的一个侧面呈上下排列的转折状排列;所述外箱箱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废气排气道,所述废气排气道贯穿于所述热风箱体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废气排气道通过废气排气口与外部环境连通,用于排放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所述热风箱体由热风箱体上部箱体和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组成;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内部与废气排气道之间通过聚热管壁分隔;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的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加热口;所述进风口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加热口与废气排气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热风箱体底部箱体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加热口与外置燃烧机连接,用于加热聚热管壁;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热风进风口;所述热风进风口与热风箱体底部箱体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内部中心开设有废气排气道,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与热风进风口连通;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的外部侧面上开设有热风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由转轴、滚筒支架以及铁网组成,所述滚筒支架为一个滚筒状支架,支架中心设置有转轴,所述滚筒支架的外部设置有铁网,使得滚筒的侧面为铁网包裹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滚筒的入口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部件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挡板、传送带驱动电机、传动链条和传送带主体;所述传动链条与传送带主体连接,通过传动链条的运动带动传送带主体运动,所述传送带主体上设置有挡板,用于卡住茶叶防止传送带倾斜导致茶叶下滑,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传送链条连接,从而带动传动链条运转。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通过固定架固定于外箱箱体的内壁面;所述滚筒通过连接臂固定于传送带下方,所述连接臂上连接有轴承,所述滚筒支架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套设于轴承内,同时与固定于连接臂上的电机连接,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驱动滚筒转动。

一种带滚筒的茶叶烘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外箱箱体、热风箱体、热风箱体上部箱体、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热风出风口、排气口、废气排气口、进风口、加热口、聚热管壁、风机、热风进风口、滚筒、滚筒、茶叶出料口、连接臂、电机、转轴、滚筒支架、传送带、挡板、传送带驱动电机、传动链条、固定架、轴承和茶叶入口;所述滚筒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第四滚筒和第五滚筒;

所述热风箱体位于外箱箱体内部,所述热风箱体的侧壁面上开设有热风出风口;所述滚筒设置于热风箱体的周围;所述滚筒之间通过传送部件实现两个滚筒之间首尾物料的传送。所述滚筒围绕热风箱体呈螺旋状排列;所述外箱箱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外箱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茶叶入口,所述外箱箱体的底部开设有茶叶出料口;所述茶叶入口下方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固定架固定于外箱箱体内壁面,所述第一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固定架固定于外箱箱体内壁面上,所述第二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通过固定架固定于外箱箱体内壁面上,所述第二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三滚筒,所述第三滚筒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传送带,所述第四传送带通过固定架固定于外箱箱体内壁面上,所述第四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四滚筒,所述第四滚筒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五传送带,所述第五传送带通过固定架固定于外箱箱体内壁面上,所述第五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五滚筒,所述第五滚筒的下方对准茶叶出料口;所述热风箱体的内部开设有废气排气道,所述废气排气道贯穿于所述热风箱体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废气排气道通过废气排气口与外部环境连通,用于排放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所述热风箱体由热风箱体上部箱体和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组成;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内部与废气排气道之间通过聚热管壁分隔;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的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加热口;所述进风口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加热口与废气排气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热风箱体底部箱体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加热口与外置燃烧机连接,用于加热聚热管壁;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热风进风口;所述热风进风口与热风箱体底部箱体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内部中心开设有废气排气道,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与热风进风口连通;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的外部侧面上开设有热风出风口;所述滚筒由转轴、滚筒支架以及铁网组成,所述滚筒支架为一个滚筒状支架,支架中心设置有转轴,所述滚筒支架的外部设置有铁网,使得滚筒的侧面为铁网包裹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滚筒的入口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所述传送部件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包括挡板、传送带驱动电机、传动链条和传送带主体;所述传动链条与传送带主体连接,通过传动链条的运动带动传送带主体运动,所述传送带主体上设置有挡板,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传动链条连接,从而带动传动链条运转;所述传送带通过固定架固定于外箱箱体的内壁面;所述滚筒通过连接臂固定于传送带下方,所述连接臂上连接有轴承,所述滚筒支架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套设于轴承内,同时与固定于连接臂上的电机连接,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驱动滚筒转动。

一种带滚筒的茶叶烘干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杀青后的半成品茶叶进行水分测试,根据茶叶的含水量,调节滚筒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然后打开设备电源开关,使得内部的滚筒、传送带、风机以及燃烧机启动;

(2)调节热风的温度,使得热风达到预定温度后,将待处理的茶叶半成品放入茶叶入口,对茶叶进行烘干,进行第一遍烘干,然后在室温下静置2~3h,在进行第二次烘干。

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次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20~30%;第二次烘干后茶叶含水量低于5%,;所述滚筒的转速为3~8r/min。

上述方法中,步骤(2)中,第一次烘干前茶叶含水量为70~80%,滚筒与水平面的角度调节为15°~25°,热风温度为120℃~140℃,烘干时间为3-5min,此时茶叶含水量为50~60%,再调节滚筒与水平面的角度调节为35°~45°,热风温度为100℃~110℃,烘干时间为2-4min,使得茶叶含水量达到20~30%,然后静置2~3h,此时茶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含水量为50%~60%,此时调节滚筒与水平面的角度为5~15°,热风温度为90~110℃,烘干5-7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高效整个了制茶过程中的揉捻,打索烘干步骤,本实用新型通过滚筒对茶叶的处理即可完成这几个步骤。

(2)本实用新型结合装置给出了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根据茶叶的状态,通过标准化方法,使得茶叶成品具有较高质量,可以克服传统制茶工艺中过于依赖人工手艺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工业化生产,同时使得制茶过程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

(4)提出了茶叶烘干过程中先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在20~30%后,静置2~3h,再进行完全烘干的步骤,提升茶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滚筒的茶叶烘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热风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的透视图;

图6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连接臂与滚筒主体的连接图;

图8连接臂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滚筒主体的俯视图;

图11为滚筒与传送带与外箱箱体壁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2的茶叶烘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部件如下:外箱箱体1、热风箱体2、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热风出风口3、排气口4、废气排气口5、进风口6、加热口7、聚热管壁8、风机9、热风进风口10、滚筒11、第一滚筒11.1、第二滚筒11.2、第三滚筒11.3、第四滚筒11.4、第五滚筒11.5、茶叶出料口12、连接臂13、电机14、转轴15、滚筒支架16、传送带17、挡板17.1、传送带驱动电机17.2、传动链条17.3、传动带外壳17.4、固定架18、轴承19、茶叶入口20、孔2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茶叶烘干装置的滚筒采用围绕热风箱体呈螺旋状排列的方式,具体参照图1~图11,图1中为了图片的整体美观,传送带没有画出;图5是热风箱体底部箱体的透视图,其中阴影部分是聚热管壁面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外箱箱体1、热风箱体2、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热风出风口3、排气口4、废气排气口5、进风口6、加热口7、聚热管壁8、风机9、热风进风口10、滚筒11、滚筒、茶叶出料口12、连接臂13、电机14、转轴15、滚筒支架16、传送带17、挡板17.1、传送带驱动电机17.2、传动链条17.3、固定架18、轴承19和茶叶入口20;所述滚筒包括第一滚筒11.1、第二滚筒11.2、第三滚筒11.3、第四滚筒11.4和第五滚筒11.5;所述热风箱体2位于外箱箱体1内部,所述热风箱体2的侧壁面上开设有热风出风口3;所述滚筒11设置于热风箱体2的周围;所述滚筒11之间通过传送部件实现两个滚筒11之间首尾物料的传送,即前一个滚筒的尾端出口下方有传送带接收,用于将茶叶传送到下一个滚筒内部。所述滚筒11围绕热风箱体2呈螺旋状排列;所述外箱箱体1顶部开设有排气口4,用于排除加热后带有水汽的气体,所述外箱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茶叶入口20,所述外箱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茶叶出料口12;所述茶叶入口20下方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所述第一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一滚筒11.1,所述第一滚筒11.1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上,所述第二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二滚筒11.2,所述第二滚筒11.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上,所述第二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三滚筒11.3,所述第三滚筒11.3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传送带,所述第四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上,所述第四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四滚筒11.4,所述第四滚筒11.4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五传送带,所述第五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上,所述第五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五滚筒11.5,所述第五滚筒11.5的下方对准茶叶出料口12(图1中并未画出传送带,具体传送带与滚筒的连接关系见图11);所述热风箱体2的内部开设有废气排气道,所述废气排气道贯穿于所述热风箱体2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废气排气道通过废气排气口5与外部环境连通,用于排放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所述热风箱体2由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和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组成;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内部与废气排气道之间通过聚热管壁8(该壁面是聚热管组成的无缝不透气隙壁面)分隔;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的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6和加热口7;所述进风口6内部设置有风机9(具体实施中可以在外箱1上开设手孔操作风机);所述加热口7与废气排气道连通,所述进风口6与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加热口7与外置燃烧机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燃烧机为现有市面上普通燃烧机可以选用煤气或者电加热的燃烧机(具体实施中可以在外箱1上开设手孔操作燃烧机),用于加热聚热管壁8;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的顶部开设有热风进风口10;所述热风进风口10与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连通,主要作用是将热风通过热风进风口10进入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再通过热风出风口3对滚筒中的茶叶进行烘干;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内部中心开设有废气排气道,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与热风进风口10连通;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的外部侧面上开设有热风出风口3;所述滚筒11由转轴15、滚筒支架16以及铁网组成,所述滚筒支架16为一个滚筒状支架,支架中心设置有转轴15(如图7所示),所述滚筒支架16的外部设置有铁网(附图中未画出铁网,本实施例中铁网可以采用网格1mm*1mm的铁网),使得滚筒11的侧面为铁网包裹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滚筒11的入口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所述传送部件为传送带17;所述传送带17包括挡板17.1、传送带驱动电机17.2、传动链条17.3、传送带外壳17.4和传送带主体;所述传动链条17.3与传送带主体连接,通过传动链条17.3的运动带动传送带主体运动,所述传送带主体上设置有挡板17.1,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17.2通过齿轮与传动链条17.3连接,从而带动传动链条17.3运转;所述传动带设置于传送带外壳17.4内部;所述传送带17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的内壁面;所述滚筒11通过连接臂13固定于传送带17下方,本实施例中,连接臂13的末端开设有孔21,通过螺钉固定于滚筒11的传动带外壳11.4上,通过调节螺丝松紧后,转动滚筒的角度从而可以调整滚筒与水平面的角度,具体实施中可以在外箱箱体1开设手孔实现这一操作,所述连接臂13上连接有轴承19,所述滚筒支架16上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套设于轴承19内,同时与固定于连接臂13上的电机14连接,电机14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驱动滚筒转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茶叶烘干装置的滚筒采用分布在热风箱体2的一个侧面呈上下排列的转折状排列,具体参照图12,其他的局部示意图参照实施例1。该装置包括:外箱箱体1、热风箱体2、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热风出风口3、排气口4、废气排气口5、进风口6、加热口7、聚热管壁8、风机9、热风进风口10、滚筒11、滚筒、茶叶出料口12、连接臂13、电机14、转轴15、滚筒支架16、传送带17、挡板17.1、传送带驱动电机17.2、传动链条17.3、固定架18、轴承19和茶叶入口20;所述滚筒包括第一滚筒11.1、第二滚筒11.2、第三滚筒11.3和第四滚筒11.4;

所述热风箱体2位于外箱箱体1内部,所述热风箱体2的侧壁面上开设有热风出风口3;所述滚筒11设置于热风箱体2的周围;所述滚筒11之间通过传送部件实现两个滚筒11之间首尾物料的传送(图12中没有画出传送带,具体传动带与滚筒的结构详见图11)。所述滚筒11位于热风箱体2的一个侧面上每个滚筒上下排列且呈现转折状(如图12所示);所述外箱箱体1顶部开设有排气口4,所述外箱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茶叶入口20,所述外箱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茶叶出料口12;所述茶叶入口20下方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所述第一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一滚筒11.1,所述第一滚筒11.1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上,所述第二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二滚筒11.2,所述第二滚筒11.2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上,所述第二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三滚筒11.3,所述第三滚筒11.3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传送带,所述第四传送带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内壁面上,所述第四传送带下方固定有第四滚筒11.4,所述第四滚筒11.4的出口下方为茶叶出料口12;本实施例中,在装置运转过程中,第一滚筒11.1的出口掉落的茶叶通过第二传动带带动进入第二滚筒11.2中,以此类推,进入其他滚筒中进行烘干;所述热风箱体2的内部开设有废气排气道,所述废气排气道贯穿于所述热风箱体2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废气排气道通过废气排气口5与外部环境连通,用于排放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所述热风箱体2由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和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组成;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内部与废气排气道之间通过聚热管壁8分隔;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的侧面上开设有进风口6和加热口7;所述进风口6内部设置有风机9;所述加热口7与废气排气道连通,所述进风口6与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加热口7与外置燃烧机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燃烧机为现有市面上普通燃烧机可以选用煤气或者电加热的燃烧机,用于加热聚热管壁8(该壁面是聚热管组成的壁面),使得聚热管壁升温;所述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的顶部开设有热风进风口10;所述热风进风口10与热风箱体底部箱体2.2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内部中心开设有废气排气道,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与废气排气道之间的空间与热风进风口10连通;所述热风箱体上部箱体2.1的外部侧面上开设有热风出风口3,该热风出风口是用于对滚筒中的茶叶进行烘干;所述滚筒11由转轴15、滚筒支架16以及铁网组成,所述滚筒支架16为一个滚筒状支架,支架中心设置有转轴15,所述滚筒支架16的外部设置有铁网,使得滚筒11的侧面为铁网包裹的筒状结构,且所述滚筒11的入口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所述传送部件为传送带17;所述传送带17包括挡板17.1、传送带驱动电机17.2、传动链条17.3、传送带外壳17.4和传送带主体;所述传动链条17.3与传送带主体连接,通过传动链条17.3的运动带动传送带主体运动,所述传送带主体上设置有挡板17.1,所述传送带驱动电机17.2通过齿轮与传动链条17.3连接,从而带动传动链条17.3运转;所述传送带17通过固定架18固定于外箱箱体1的内壁面;所述滚筒11通过连接臂13固定于传送带17下方,本实施例中,连接臂13的末端开设有孔21,通过螺钉固定于滚筒11的传动带外壳11.4上,通过调节螺丝松紧后,转动滚筒的角度从而可以调整滚筒与水平面的角度,具体实施中可以在外箱箱体1开设手孔实现这一操作,所述连接臂13上连接有轴承19,所述滚筒支架16上连接有转轴15,所述转轴15套设于轴承19内,同时与固定于连接臂13上的电机14连接,电机14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驱动滚筒转动。

实施例3

采用实施例1中的装置,先对浪青步骤处理后的茶叶的含水量进行测试,测得其含水量为72%,调节滚筒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20°,然后打开设备电源开关,使得内部的滚筒、传送带、风机以及燃烧机启动,本实施例中滚筒的转速均为5r/min;调节热风的温度,使得热风达到预定温度125℃后,将待处理的茶叶半成品放入茶叶入口,对茶叶进行烘干,进行第一遍烘干,时间为3分钟,待茶叶完全从出口出来后,关闭电源,再次调节调节滚筒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0°,打开电源,控制热风温度为100℃将茶叶再次从茶叶入口倒入,进行烘干2min,此时在出口处的茶叶经过测试,其含水量为20%,然后在室温下静置2.5h,再对茶叶的含水量进行测试,其含水量为53%,再进行第二次烘干,此时调节滚筒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0°,热风温度为90℃,烘干5min,此时测的茶叶的含水量为1%,得到成品茶叶。

本实施例中,直接将杀青后的茶叶半成品进行烘干,由于使用滚筒进行处理,可以起到揉捻分散的茶叶的作用,避免出现团聚成茶球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整合了传统工艺中的揉捻,烘干的步骤。此外申请人结合传统烘干工艺中的不足,采用两段烘干的方法,使得最终茶叶具有较高的品质,在行业内的品茶专家品尝后,得到普遍认可。

实施例4

采用实施例2中的装置,先对浪青步骤处理后的茶叶的含水量进行测试,测得其含水量为77%,调节滚筒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25°,然后打开设备电源开关,使得内部的滚筒、传送带、风机以及燃烧机启动,本实施例中滚筒的转速均为5r/min;调节热风的温度,使得热风达到预定温度130℃后,将待处理的茶叶半成品放入茶叶入口,对茶叶进行烘干,进行第一遍烘干,时间为3分钟,待茶叶完全从出口出来后,关闭电源,再次调节调节滚筒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30°,打开电源,控制热风温度为110℃将茶叶再次从茶叶入口倒入,进行烘干2min,此时在出口处的茶叶经过测试,其含水量为21%,然后在室温下静置3h,再对茶叶的含水量进行测试,其含水量为58%,再进行第二次烘干,此时调节滚筒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0°,热风温度为90℃,烘干5min,此时测得茶叶含水量为1.2%,得到成品茶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