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窑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9037发布日期:2020-07-14 17:3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道窑回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材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道窑回转机构。



背景技术:

耐火材料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玻璃、水泥、陶瓷、石化、机械、锅炉、轻工、电力、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保证上述产业生产运行和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材料,在高温工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耐火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经过混合处理后的物料进行成型,加工时常采用辊道窑进行烧结,由于厂房内面积有限,为了节省辊道窑的占地面积,需要将对辊道窑进行上下料的导流装置与轨道窑并行放置,此时需要对相应的回转机构连接轨道窑的进出料口和导流装置。

现有的轨道窑回转机构在多采用环形弯折式导流结构,此种导流方式通过半环形设计的支撑架,其上表面安装有多个用于对物料导流的移动辊和对物料移动方向进行导向的导向板,物料通过移动辊的传送在支撑架上移动,实现物料的回转,此种加工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采用半环形结构设计,相邻的两移动辊之间会构成一扇形,这就导致两移动辊的端部距离不相同,一端相距较远,另一端相距较近,在物料传送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物料掉落或者卡在在两移动辊远端的空隙内,从而影响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辊道窑回转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料在传输时容易掉落或者卡在在两移动辊远端的空隙内,从而影响运输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采用相互构成直角结构的支撑框架,配合导向组件对物料进行导向,能够对物料进行回转移动,避免运输过程中物料坠落或卡料,同时能够避免物料旋转与挡板发生碰撞,提升物料运输过程中的良品率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辊道窑回转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框架、第二支撑框架和第三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和第二支撑框架平行布置,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的出料端与第三支撑框架的进料端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框架的出料端与第一支撑框架的进料端连接,三个支撑框架首尾连接构成一u型结构,三个支撑框架的高度沿物料传送方向依次降低,支撑框架相互连接的位置处的下方分别固定安装有导向组件;

所述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平行布置的传送辊,所述传送辊一端伸出支撑框架,所述传送辊伸出支撑框架的一端安装有链轮,相邻两所述链轮之间套装有传动链,所述支撑框架外壁上设置有驱动链轮旋转的电机;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和若干个导向轮,所述底板焊接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底板上方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导向轮竖直排列布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方,且伸入两传送辊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导向轮的轴线与传送辊的轴线相垂直。

作为优选,两个支撑框架相互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物料进行限位导向的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框架外壁上设置有防尘盒。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轮外壁上设置有耐热层。

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相互构成直角结构的支撑框架,配合导向组件对物料进行导向,能够对物料进行回转移动,避免运输过程中物料坠落或卡料,同时能够避免物料旋转与挡板发生碰撞,提升物料运输过程中的良品率;

2、采用链式传动,能够确保各个传送辊的旋转速度相同,提升物料传送时的平稳程度,避免物料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的主结构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链的安装位置结构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的主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导向组件;101、支撑板;102、导向轮;103、底板;104、气缸;2、挡板;3、第一支撑框架;4、防尘盒;5、电机;6、第二支撑框架;7、传送辊;8、第三支撑框架;9、传动链;10、链轮;11、耐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道窑回转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框架3、第二支撑框架6和第三支撑框架8,第一支撑框架3和第二支撑框架6平行布置,第一支撑框架3、第二支撑框架6和第三支撑框架8均为长方体矩形框架,第二支撑框架6的的出料端与第三支撑框架8的进料端连接,第三支撑框架8的出料端与第一支撑框架3的进料端连接,三个支撑框架首尾连接构成一u型结构,这样设置能够构成一u型的回转结构,充分利用空间,缩小机械占地面积,便于物料传输,三个支撑框架的高度沿物料传送方向依次降低,支撑框架相互连接的位置处的下方分别固定安装有导向组件1;

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平行布置的传送辊7,传送辊7一端伸出支撑框架,传送辊7与支撑框架之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传送辊7伸出支撑框架的一端安装有链轮10,链轮10与传送辊7通过法兰盘配合螺栓固定连接,链轮10上开设有配合传动链9进行动力传输的传动齿,每个链轮10上设置有两排对称布置的传动齿,链轮10相邻两链轮10之间套装有传动链9,传动链9分别套装在相邻两链轮10上位置相互对应的传动齿上,这样设置能够实现链轮10的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传送辊7以相同速度沿同一方向旋转,支撑框架外壁上设置有驱动链轮10旋转的电机5,电机5传动轴与支撑框架上的任一链轮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用时,能够通过电机5带动带动链轮10旋转,配合传动链9进行动力传输,从而驱动传送辊7旋转;

导向组件1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板103和若干个导向轮102,底板103焊接固定在支撑框架上,底板103上方安装有气缸104,气缸104的数量共有四个,且绕底板103中心呈圆周阵列布置,气缸104上方设置有支撑板101,气缸104的活塞杆顶端与支撑板101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导向轮102竖直排列布置在支撑板101上方,导向轮102顶面朝上,且伸入两传送辊7之间的间隙内,导向轮102的轴线与传送辊7的轴线相垂直,使用时,第二支撑框架6上的传送辊7带动物料移动,此时,位于第二支撑框架6和第三支撑框架8连接位置处的导向组件1工作,驱动气缸104工作提升支撑板101的高度,使得支撑板101上的导向轮102上顶面高度与第二支撑框架6上的传送辊7上辊面高度相平齐,物料在传送辊7的移动作用下传输至导向轮102上,由于导向轮102不具备动力,物料在运送至导向轮102上方后停止移动,此时操作人员能够对物料的状态进行检测,将不符合加工要求的物料取下,而后操作人员控制气缸104工作,气缸104带动支撑板101下移,从而使得导向轮102带动物料下移,直至物料底面与第三支撑框架8上的传送辊7顶面相接触,导向轮102顶面与物料底面分离,使得物料在第三支撑框架8上的传送辊7移动,同理,当物料传送至第三支撑框架8和第一支撑框架3连接位置处时,重复上述操作,将物料从第三支撑框架8上的传送辊7移动至第一支撑框架3上的传送辊7,从而实现物料的回转传送,避免了传统环形弯折式导流结构所采用的扇形布置的移动辊在等速旋转时,由于其远端的传输距离较长,物料在移动时各方位的移动速度各不相同,容易导致装置在传输过程中旋转,从而与导向板发生碰撞,损坏物料,提升了运输过程中物料传送的稳定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支撑框架相互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物料进行限位导向的挡板2,挡板2底端焊接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挡板2水平横向布置,且与传送辊7轴线相垂直,这样设置能够在物料运输时,避免惯性力带动物料在导向轮102上滑动掉落,对物料进行限位,从而保证运输过程中物料的安全性。

支撑框架外壁上设置有防尘盒4,防尘盒4能够将裸露在支撑框架外部的链轮10和传动链9进行封闭,避免加工环境中的灰尘及杂质进入,提升链轮10和传动链9的使用寿命。

导向轮102外壁上设置有耐热层11,在辊道窑内升温成型的物料具有较高温度,传送至回转机构上时,需要与导向轮102相接触,耐热层11能够提升导向轮102的耐热性能,从而避免高温造成导向轮102故障,影响加工效率。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操作人员将需要第二支撑框架6的进料端与辊道窑出口相联通,当物料从辊道窑内加工完毕后,而后操作人员开启电机5,电机5工作带动链轮10旋转,通过设置在两相邻的链轮10间的传送链实现动力传输,从而使得传送辊7沿同一方向等转速旋转,从而对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的物料进行传送,同时,操作人员开启第二支撑框架6与第三支撑框架8相互连接位置处的气缸104,气缸104工作带动支撑板101上移,使得安装在支撑板101上方的导向轮102穿过第三支撑框架8上的相邻传送辊7之间的间隙,并使得导向轮102顶面高度与第二支撑框架6上的传送辊7高度相平齐,物料通过传送辊7的移动导向进入导向轮102上方,并通过设置在第三支撑框架8上的挡板2对物料进行限位,避免物料掉落,此时物料底面与导向轮102顶面相接触,且高度高于第三支撑框架8传送辊7顶面,此时操作人员能够对经过烧结成型后的物料进行检查,并将不符合加工要求的物料取下,检查完毕后,操作人员重新开启气缸104,气缸104工作带动支撑板101下移,使得物料底面在下移过程中与传送辊7顶面相接触,使得导向轮102顶面与物料底面分离,使得物料在第三支撑框架8上的传送辊7上移动,同理,操作人员将物料从第三支撑框架8上转移至第一支撑框架3上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完成整个物料的回转传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