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6296发布日期:2020-11-25 14:2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新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各地对于5g技术的研发热度很高,国内外各主流标准化机构都已经认识到现阶段5g技术发展的迫切性,并制定了相关的5g研发计划。从4g到5g,用户需求不断提高,室内外数据业务大幅度拓展,载波频率也将大幅度提升,传统宏基站显得越来越无力应对,在未来的5g时代,小基站必然会大规模成为主流。在5g的关键技术中有一项叫作高密集组网的技术,它的开发目的就是为未来的5g时代小基站的大范围部署做准备,因此5g时代的到来会真正意义上带动小基站的爆发式部署。

新风设备用于给密闭空间更换新鲜空气,比较常见的是应用于家庭室内,公共场所,工厂或数据机房(如5g基站)等。新风设备需要具备将室外空气更新到室内和过滤净化室外空气的功能。通讯基站内部面积小,单位发热量比较大,面积多在30-40平米。目前基站都会设置新风系统使得机房内的设备运行在正常的温度范围中,较为常见的应用于基站的新风系统主要由风机、过滤器等部件组成。其过滤器在应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需要人员定期维护、清洁。而基站大部分建设在偏远地区,条件比较恶劣且移动站点分布比较广,因此维护及其不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已经出现了设置自清洁机构的新风系统,比较常见的结构是:通过吸尘风机连接一软管,软管将过滤器(过滤网)上积累的灰尘等吸入吸尘风机后再通过另外一根软管排出。但是,这种清洁机构的主要缺点是:在除尘过程中,软管要不断的在过滤网的网面做往复移动,使用一断时间之后软管与吸尘风机的连接处易破损;除此之外,软管随吸尘风机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因管道老化、变形等问题出现与过滤网接触不良而导致吸尘效率降低甚至无法吸尘等问题。因此,现有的新风系统的自清洁机构的设计都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系统,包括新风通道、加湿装置以及设置在新风通道内的自清洁装置,所述新风通道内安装有过滤网与防虫网,所述新风通道具有一进风口,一出风口,所述过滤网面对进风口的一侧为迎风面,所述防虫网安装在通道内过滤网的迎风面的一侧,所述自清洁装置安装在过滤网与防虫网之间,所述加湿装置用于向过滤网和\或防虫网喷射高压雾化水,所述自清洁装置包括除尘通道、设置在除尘通道内的除尘风机、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内的转动式吸尘座、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内的转动式排尘座,所述转动式吸尘座中空形成吸尘腔,所述转动式排尘座中空形成排尘腔,转动式吸尘座面对所述迎风面的一侧设置吸尘口,所述吸尘口与吸尘腔、除尘通道均连通,所述转动式排尘座面对所述防虫网的一侧设置排尘口,所述排尘口通过除尘通道与吸尘口连通。

较佳的,所述加湿装置设置朝向过滤网和\或防虫网喷射高压雾化水的高压喷头。

较佳的,所述自清洁装置还包括动力源与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源具有一转动的动力输出轴,传动机构与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式吸尘座、转动式排尘座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

较佳的,所述吸尘口设置多个并呈线形排列。

较佳的,所述吸尘口沿着平行过滤网所在的平面进行延伸。

较佳的,所述转动式排尘座内部形成排尘腔,所述排尘腔包括导流段与增压段,导流段与除尘通道直接相邻,所述导流段具有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与排尘口之间的倾斜的导流面,所述增压段的截面由导流端朝向排尘口逐渐缩小。

较佳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吸尘座上或者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排尘座上。

较佳的,所述转动式吸尘座具有一与除尘通道密封的转动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套接在第一皮带轮上。

较佳的,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水泵、与水泵连通的水循环管,所述水循环管通过支架支撑在新风通道内,所述高压喷头均匀分布安装在水循环管上。

较佳的,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风机、与新风通道连通的新风室,所述新风风机将经新风通道过滤后的空气引入新风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设置加湿装置对过滤网进行冲刷,将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灰尘等冲刷掉或者使之松脱,然后再经自清洁装置将含水灰尘一并收集,除尘效率更高,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吸灰过程中所产生的飞尘,避免灰尘飘散所产生的二次落尘现象,除尘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所述自清洁装置使得新风系统具备自清洁式功能,保证了新风系统空气的流通性,设备整体结构稳定高,安装维护方便;采用转动式吸尘座,使线性的吸尘口形成区域覆盖的全面吸尘,吸尘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式吸尘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往复移动式吸尘具有更高的同步性,单位时间内除尘效率高,长期实用后各元件之间的配合度高,无需额外设置传感器等元件对其形成进行辅助检测,结构更加简化,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系统的立体图。

附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系统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所述水泵与动力源的安装位置。

附图4为所述新风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5为所述转动式吸尘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除尘风机另一种安装位置时除尘通道的结构状态。

附图7为转动式排尘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新风通道,2、加湿装置,3、自清洁装置,4、过滤网,5、防虫网,6、接水器;

11、进风口,12、出风口;

21、高压喷头,22、水泵,23、水循环管,24、支架;

31、除尘通道,32、除尘风机,33、转动式吸尘座,34、转动式排尘座,35、动力源,36、传动机构,37、连接箱体;331、吸尘口,341、排尘口,342、排尘腔,343、导流段,344、增压段,345、导流面;

361、第一传动皮带,362、第二传动皮带,363、第一皮带轮,364、第二皮带轮;

371、风机进风口,372、风机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问题。

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系统包括新风通道1、加湿装置2以及设置在新风通道1内的自清洁装置3,所述新风通道1内安装有过滤网4,所述自清洁装置3往复移动对过滤网4进行除尘。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风机、与新风通道1连通的新风室,所述新风风机将经新风通道1过滤后的空气引入新风室内。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没有具体绘制出新风风机及新风室,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新风风机可以安装在新风室内,也可以安装在新风通道内,只要能将新风引入新风室内即可。具体的,所述新风通道1设置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所述过滤网4在面对进风口11的一侧为迎风面,所述加湿装置2设置朝向过滤网4喷射高压雾化水的高压喷头21。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加湿装置2还可以同时朝向过滤网4和防虫网5喷射高压水,或者仅对防虫5进行喷水除尘亦可。所述高压喷头21采用现有的高压雾化喷头即可,因此其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自清洁装置3包括除尘通道31、设置在除尘通道31内的除尘风机32、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31上的转动式吸尘座33,所述转动式吸尘座33中空形成吸尘腔,转动式吸尘座33面对所述迎风面的一侧设置吸尘口331,所述吸尘口331与吸尘腔、除尘通道31均连通。具体的,如附图2、4所示,所述在本实施中,所述除尘通道31竖直布置,所述过滤网4水平设置,自清洁过滤装置3水平往复移动,对过滤网4进行吸尘处理。

所述新风通道1内在过滤网4的迎风面一侧安装有防虫网5(图2所示的状态时,防虫网5安装在过滤网4的下方),所述防虫网5与过滤网4相间隔设置。所述自清洁装置3安装在过滤网4与防虫网5之间,所述自清洁装置3还包括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31上的转动式排尘座34。具体的,如附图7所示,所述转动式排尘座34中空形成排尘腔342,所述转动式排尘座34面对所述防虫网5的一侧设置排尘口341,所述排尘口341通过除尘通道31与吸尘口331连通。具体的,所述排尘腔342包括导流段343与增压段344,导流段343与除尘通道31直接相邻。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状态下,所述导流段343位于增压段344上部。所述导流段343具有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31与排尘口341之间的倾斜的导流面345,所述增压段343在竖直方向的截面由导流段343朝向排尘口341逐渐缩小。这样设置之后,在排尘的过程中,先有所述导流段343对灰尘的排出形成导流作用,同时,吹尘气流在排尘腔342内相对而言形成直线的吹尘力,再配合所述增压段343的设置,在吹尘时能够形成更大的压力,既保证了排尘腔342顺利的将灰尘与水的混合物排出,避免在排尘腔室附着积灰,同时增加了对防虫网5的吹尘力,能更充分将防虫网5上的灰尘吹落。

所述自清洁装置3还包括动力源35与传动机构36,所述动力源35具有一转动的动力输出轴,传动机构36与动力源35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式吸尘座33与转动式排尘座34在传动机构36的带动下转动。所述传动机构36包括第一传动皮带361、第二传动皮带362、第一皮带轮363、第二皮带轮364。所述第一传动皮带361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吸尘座33上能连动所述转动式吸尘座33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皮带362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排尘座34上能连动所述转动式排尘座34转动。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仅设置一个动力源35,所述动力源可以是电机、减速器等,所述第一传动皮带361与第二传动皮带362均与第一动力源3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也可以如本实用新型附图2所示,设置两个动力源35,并将所述第一传动皮带361、第二传动皮带36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动力源上。

具体的,所述转动式吸尘座33具有一与除尘通道31密封的转动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363,第一传动皮带361套接在第一皮带轮363上。除尘风机32安装在连接箱体37内,连接箱体37设置风机进风口371与风机出风口372,所述除尘风机32通过所述风机进风口371、风机出风口372与除尘通道31连通,所述除尘风机32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空间以及布置方式选择轴流风机或者离心风机。同样的,所述转动式排尘座34具有一与除尘通道31密封的转动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安装有第二皮带轮364,第二传动皮带362套接在第二皮带轮364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是将所述除尘风机32布置在除尘通道31的单侧,也可以直接将除尘风机32如附图所示的状态进行安装,只要保证除尘通道31的密封性,在加湿过程中水流(水汽等)不会进入到除尘通道31内,确保除尘风机32具有正常的工作环境即可。

所述加湿装置2包括水泵22、与水泵22连通的水循环管23,所述水循环管23通过支架24支撑在新风通道1内,所述高压喷头21均匀分布安装在水循环管23上。所述水泵22可以直接与外部水源或者集水箱连接。

所述过滤网4与迎风面相反的一侧为背风面,具体的,所述高压喷头21朝向过滤网4的背风面喷射高压雾化水。

所述新风系统的自清洁装置的在工作时先启动除尘风机32、开启所述动力源35,第一皮带轮363与第二皮带轮364分别连动第一传动皮带361、第二传动皮带362,进而带动转动式吸尘座33与转动式排尘座34转动,所述转动式吸尘座33在转动时由吸尘口331对过滤网4形成由线到面的转动式吸尘,吸入所述除尘通道31内的灰尘经所述除尘风机32的导送由排尘口341吹出,同时将附着在防虫网5上的灰尘一并吹落。加湿装置2可以在需要时开启,加湿装置2的开启条件可以在湿度、压力或者时间达预设值时进行自动开启或者人工开启。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者时间模块等对加湿装置2是否开启进行监测,所述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时间模块、动力源以及水泵等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加湿装置2可以直接向过滤网4喷水,也可以直接向防虫网5喷水。本实施例中是以加湿装置2向所述过滤网4喷水为例说明的,开启加湿装置2后,含水灰尘被带入除尘通道31,并经过排尘腔342的增压段344增压后朝防虫网5喷出,能以高压水的方式将板结在防虫网5上的顽固灰尘清除,除尘效果优良。所述防虫网5的底部还可以进一步的设置接水器6对清洗后的水流进行收集。所述接水器6为一般的能集水的容器即可,具体不做限制。

具体的,所述吸尘口331可以如图4所示沿着平行过滤网所在的平面进行延伸。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吸尘口331设置成多个小孔状并呈线形排列。这样设置之后,所述吸尘口331在随着转动式吸尘座33转动的过程中也能形成由线到面的全面式吸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设置加湿装置2对过滤网4进行冲刷,将附着在过滤网4上的灰尘等冲刷掉或者使之松脱,然后再经自清洁装置3将含水灰尘一并收集,除尘效率更高,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吸灰过程中所产生的飞尘,避免灰尘飘散所产生的二次落尘现象,除尘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所述自清洁装置3使得新风系统具备自清洁式功能,保证了新风系统空气的流通性,设备整体结构稳定高,安装维护方便;采用转动式吸尘座33,使线性的吸尘口331形成区域覆盖的全面吸尘,吸尘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式吸尘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往复移动式吸尘具有更高的同步性,单位时间内除尘效率高,长期实用后各元件之间的配合度高,无需额外设置传感器等元件对其形成进行辅助检测,结构更加简化,控制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