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4675发布日期:2020-07-29 03:0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包括有阀体和火盖,其中火盖通常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对锅体的加热方式基本都是外部环形火焰和内部环形火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在燃气灶的使用时,很多用户的诉求是内外环火力能够同步变化,最小火能够做得非常小。现有技术一般从阀体上改进去实现同步小火的功能,但是由于现有阀体内外环的调节使内外环的燃气通道属于不同通道,在旋转调节中需要先将内环调小不变,然后继续旋转再将外环调小慢慢从而实现同步小火,无法实现在调小的任意过程中都是同步调节。另外由于内环的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的范围比较大的原因,也无法将小火做得非常小,譬如一般在500w左右,而无法做到200w以内,为此,需要对燃气灶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实现在调小的任意过程中内外环火力都是同步调节的燃气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燃气灶包括有

基座;

内环火盖,设置在基座之上,所述内环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包括有顶壁以及由该顶壁周缘向下延伸的外环壁;

外环火盖,也设置在基座之上,位于内环火盖的外围,并且与基座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所述外环火盖具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设置并连通所述外环混气室的外火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盖本体还包括有与所述外环壁内外间隔设置的内环壁,所述内环壁围成有中央腔体,所述内环壁与外环壁共同围成有外周腔体,所述外环壁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连通所述外周腔体的第一出火孔,还包括有沿周向地间隔开设在所述顶壁的至少两个出火通道,各个所述出火通道的入口均开设在所述内环壁,各个所述出火通道的出口开设在所述外环壁,各个所述出火通道的出口位于第一出火孔之上,并且各个出火通道的出口口径小于第一出火孔的孔径;

所述基座具有第一引射管以及与第一引射管相流体分离的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

而所述中央腔体的燃料混合物则直接由第一引射管供给,所述外周腔体的燃料混合物直接由第二引射管供给,所述外环混气室的燃料混合物直接由第三引射管供给,所述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内的燃料混合物能同步调节,而第一引射管内的燃料混合物则能独立调节。

为了实现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内的燃料混合物能同步调节,优选地,还包括容置有与所述第二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对应的第二喷嘴以及与所述第三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对应的第三喷嘴的喷嘴座,所述喷嘴座还包括有与阀体连接的第二进气管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喷嘴座开设有连通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以及进气口的输气通道。由于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通过输气通道与进气口相连通,从而实现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内的燃料混合物能同步调节。

为了实现第一引射管内的燃料混合物则能相对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而独立调节,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入气口端对应的第一喷嘴与阀体连接的第一进气管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出火通道之下的保火通道,所述保火通道的入气口开设在所述内环壁,所述保火通道的出气口开设在所述外环壁,所述保火通道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出火通道的出口之下。由于各个出火通道能实现内环火盖的小负荷燃烧,其中各个出火通道与中央腔体相连通,而保火通道同样与中央腔体相连通,能使得保火通道的出气口形成的火孔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变化小,不易离焰,使该燃烧器比常规燃烧器的保火能力更好更稳定,特别在最小火即小负荷燃烧的时候。

进一步地,所述出火通道的出口包括有位于所述保火通道的出气口两侧的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连同所述保火通道的出气口共同构成对应热电偶的保火部。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与保火通道的出气口按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分布的目的是:使在制造生产中存在偏差或是内环火盖在放置过程若左右旋转火盖,火焰都能较好得均匀烧到热电偶头部,使得热电偶头部的温度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

进一步地,所述火盖本体的外环壁于所述第一出火孔之下沿周向地开设有凹槽,在所述的外环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凹槽相交的稳焰孔,该稳焰孔贯通所述的凹槽并连通所述的第一出火孔。由凹槽和稳焰孔构成的稳压部,能有效地稳住第一出火孔,从而能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

为了实现内环火盖能形成双排火,优选地,每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出火孔还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外周腔体连通的第二出火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第二引射管和第三引射管内的燃料混合物能同步调节,从而使得内环火盖的外周火与外环火盖的外火孔形成的外环火能同步调节,另外,内环火盖的内环壁以及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形成具有独立中心火和外周火的中央腔体和外周腔体,其中中心火由连通中央腔体的各个出火通道形成以实现内环火盖的小负荷燃烧,并且中心火所需的燃料混合物可由第一引射管独立供给,进而满足内环火盖的中心火为小负荷燃烧的前提下,还能实现内环火盖的外周火与外环火盖的外火孔形成的外环火的同步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喷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7为图5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8为图5的又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有基座6以及设置在基座6之上的内环火盖,内环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1,而火盖本体1包括有顶壁11以及由该顶壁11周缘向下延伸的外环壁12,还包括有与外环壁12内外间隔设置的内环壁13,内环壁13围成有中央腔体2,内环壁13与外环壁12共同围成有外周腔体3,外环壁12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连通外周腔体3的第一出火孔121,还包括有沿周向地间隔开设在顶壁11的至少两个出火通道4,各个出火通道4的入口41均开设在内环壁13,各个出火通道4的出口42开设在外环壁12,各个出火通道4的出口42位于第一出火孔121之上,并且各个出火通道4的出口42口径小于第一出火孔121的孔径。内环火盖的内环壁13以及内环壁13与外环壁12之间形成具有独立中心火和外周火的中央腔体2和外周腔体3,由于各个出火通道4的出口42口径小于第一出火孔121的孔径,为此中心火由连通中央腔体2的各个出火通道4形成以实现内环火盖的小负荷燃烧,内环火盖整体的燃烧负荷则由中心火和外周火构成,在满足不改变内环火盖的整体燃烧负荷的前提下,还能实现小负荷燃烧。

具体地,还包括位于出火通道4之下的保火通道5,保火通道5的入气口51开设在内环壁13,保火通道5的出气口52开设在外环壁12,保火通道5的出气口52位于出火通道4的出口42之下。由于各个出火通道4能实现内环火盖的小负荷燃烧,其中各个出火通道4与中央腔体2相连通,而保火通道5同样与中央腔体2相连通,能使得保火通道5的出气口52形成的火孔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变化小,不易离焰,使该燃烧器比常规燃烧器的保火能力更好更稳定,特别在最小火即小负荷燃烧的时候。另外,出火通道4的出口42包括有位于保火通道5的出气口52两侧的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44,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44连同保火通道5的出气口52共同构成对应热电偶的保火部,第一出口43和第二出口44与保火通道5的出气口52按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分布的目的是:使在制造生产中存在偏差或是内环火盖在放置过程若左右旋转火盖,火焰都能较好得均匀烧到热电偶头部,使得热电偶头部的温度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而火盖本体1的外环壁12于第一出火孔121之下沿周向地开设有凹槽122,在外环壁12上还开设有与凹槽122相交的稳焰孔123,该稳焰孔123贯通所述的凹槽122并连通第一出火孔121,由凹槽122和稳焰孔123构成的稳压部,能有效地稳住第一出火孔121,从而能显著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率。最后,为了实现内环火盖能形成双排火,每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出火孔121还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外周腔体3连通的第二出火孔124。

另外,该燃气灶的基座6于内环火盖的外围还设置有外环火盖7,该外环火盖7与基座6之间形成外环混气室71,外环火盖7具有至少两个沿周向间隔设置并连通外环混气室71的外火孔72,为了实现内环火盖的中心火为小负荷燃烧的前提下,还能实现内环火盖的外周火与外环火盖7的外火孔72形成的外环火的同步调节,基座6具有第一引射管61以及与第一引射管61相流体分离的第二引射管62和第三引射管63;而中央腔体2的燃料混合物则直接由第一引射管61供给,外周腔体3的燃料混合物直接由第二引射管62供给,外环混气室71的燃料混合物直接由第三引射管63供给,第二引射管62和第三引射管63内的燃料混合物能同步调节,而第一引射管61内的燃料混合物则能独立调节,由于第二引射管62和第三引射管63内的燃料混合物能同步调节,从而使得内环火盖的外周火与外环火盖7的外火孔72形成的外环火能同步调节。本实施例中第二引射管62和第三引射管63为平行设置,而第一引射管61设置在第二引射管62和第三引射管63的对侧,并且还包括容置有与第二引射管62的入气口端对应的第二喷嘴82以及与第三引射管63的入气口端对应的第三喷嘴83的喷嘴座8,喷嘴座8还包括有与阀体10连接的第二进气管9连通的进气口80,喷嘴座8开设有连通第二喷嘴82和第三喷嘴83以及进气口80的输气通道81,由于第二喷嘴82和第三喷嘴83通过输气通道81与进气口80相连通,从而实现第二引射管62和第三引射管63内的燃料混合物能同步调节。而为了实现第一引射管61内的燃料混合物则能相对第二引射管62和第三引射管63而独立调节,第一引射管61的入气口端对应的第一喷嘴90与阀体10连接的第一进气管20连通,具体调节时只需调节连接在第一进气管20和第二进气管9的进气端的阀体10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