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4486发布日期:2020-06-20 18:0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供热管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热水供暖系统中,水利失调是最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供热的质量,以及供热公司的经济利益;供热管路流量超出设计流量,将会引起居民室内温度过高,导致人出现不适感,同时也造成了供热量的浪费,还会造成管路压力过大,有可能损坏供热管网,当供热管网内的流量较低时,会引起居民室内供热不足,不能够满足居民供暖的需求。

现有技术(cn208458052u)公开了一种供热管网水力平衡调节装置,包括连接管和第一连通管,连接管内设有分隔板和连通板,第一压力板和第二压力板之间设有连接杆,连通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连通管穿过分隔板和连通板,第一连通管远离主供热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压力板上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穿过连通板,移动杆远离主供热管的一端设有套环,套环套接在第一连通管上。该平衡调节装置通过对供热管网内的压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供热管网内的流量进行自动调节,以避免供热管网内的流量变化较大。经研究发现,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无法自动迅速地根据水压的变化调节主供热管和分供热管间的平衡,容易发生水击现象,而且增压机构和控制阀等电子设备增加了设备成本;2)增压结构无法进行压力的监测和报警,增压成本高且无法及时保障主供热管向分供热管的供水平衡;3)无法及时进行流量的动态减速和调节,调节方式不够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包括主供热管、多个分供热管,主供热管与分供热管之间连接有l形转接管,主供热管与l形转接管的连通处设有第一分流板,分供热管与l形转接管的连通出设有第二分流板,l形转接管内设有压力平衡组件和增压组件,压力平衡组件与第一分流板之间设有波纹缓冲管;

压力平衡组件包括顶板、底板、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顶板与底板固定设置在l形转接管的内径上,顶板与底板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侧板,侧板上设有滑槽,第一压力板和第二压力板从上至下滑动设置在滑槽上,第一压力板与顶板之间位于滑槽上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第二压力板与底板之间位于滑槽上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顶板、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上贯穿设有稳压柱,顶板与第一压力板上贯穿设有滑动柱;

稳压柱包括一圆柱形的柱体,柱体的两端设有储水球,储水球与柱体的内腔连通,上端的储水球封口,下端的储水球未封口;

第二分流板与分供热管的内径固定连接,截面呈圆形且圆形阵列分布有若干圈排水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包括顶板主体,顶板主体的截面呈圆形且其上设有第一滑动柱安装孔、第一稳压柱安装孔;第一压力板包括第一压力板主体,第一压力板主体的截面呈圆形且其上设有与第一滑动柱安装孔对应的第二滑动柱安装孔,与第一稳压柱安装孔对应的第二稳压柱安装孔;第二压力板上设有与第二稳压柱安装孔对应的第三稳压柱安装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柱体的一端贯穿第三稳压柱安装孔,延伸至第二稳压柱安装孔后另一端贯穿第一稳压柱安装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滑动柱呈倒u型,端部贯穿第一滑动柱安装孔后与第二滑动柱安装孔螺纹连接,滑动柱的中心部位套设在柱体的外围,柱体在储水球与顶板主体的位置处设有出水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第一滑动柱安装孔对称设置在第一稳压柱安装孔的两侧,两个第一滑动柱安装孔和第一稳压柱安装孔组成单元并矩形阵列分布在顶板主体上,顶板主体上呈圆形阵列分布有若干圈注水孔;第二稳压柱安装孔为螺纹孔,第一滑动柱安装孔、第一稳压柱安装孔、第二滑动柱安装孔为光滑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外壳、增压嘴,增压外壳与增压嘴连通为一体,增压嘴与l形转接管的外壁螺纹连接,增压嘴与增压外壳的内腔设有缓冲水囊,缓冲水囊饱和状态下外形尺寸与增压嘴、增压外壳适配;缓冲水的底部与增压外壳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增压外壳的壁部设有充气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分流板上设有压力缓冲组件;压力缓冲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稳流柱、第二稳流柱,第一稳流柱与第二稳流柱的两端设有阻流板,相对的阻流板之间设有导柱,导柱上滑动连接有稳流塞;圆柱主体上靠近l形转接管的外表面设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流塞包括圆柱主体,圆柱主体上贯穿设有与导柱滑动配合的导槽,导槽的外围设有密封圈,圆柱主体上贯穿设有若干个导流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该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s1、热水从主供热管进入l形转接管,首先由第一分流板进入,经过波纹缓冲管的缓冲作用,沿底板进入后被隔挡在第二压力板外;由于水压瞬间增加,水压会挤压第二压力板、第一压力板沿滑槽向上移动,第二缓冲弹簧进行扩张,第一缓冲弹簧进行收缩,热水沿底部的储水球进入柱体,水压同时带动滑动滑动柱向上移动,柱体上的出水孔漏出使热水缓慢进入l形转接管腔体内;

s2、l形转接管腔体内的水压增大,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在弹簧缓冲作用下自动调整,热水可沿出水孔、柱体返流至第二压力板外;

s3、当l形转接管腔体内的压力过大,缓冲水囊内的水饱和,无法及时返流至主供热管或流入至分供热管时,压力传感器感应后会及时报警,此时从充气嘴充入气体,气体挤压缓冲水囊,缓冲水囊产生的压力让热水及时从排水孔排入分供热管内;

s4、当l形转接管内的水压过大时,挤压稳流塞沿导柱向分供热管方向移动,水流经过阻流板减速后从导流孔流入分供热管;当分供热管内的水压过大时,挤压稳流塞沿导柱向l形转接管方向移动,水流经过阻流板减速后从导流孔流入l形转接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在主供热管与分供热管之间连接l形转接管,l形转接管内设置压力平衡组件和增压组件,第二分流板上设置压力缓冲组件;通过由顶板、底板、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侧板、缓冲弹簧、稳压柱等部件组成的压力平衡组件,使得从主供热管进入l形转接管的热水,首先由第一分流板进入,经过波纹缓冲管的缓冲作用,沿底板进入后被隔挡在第二压力板外;由于水压瞬间增加,水压会挤压第二压力板、第一压力板沿滑槽向上移动,第二缓冲弹簧进行扩张,第一缓冲弹簧进行收缩,热水沿底部的储水球进入柱体,水压同时带动滑动滑动柱向上移动,柱体上的出水孔漏出使热水缓慢进入l形转接管腔体内,同时由于l形转接管腔体内的水压增大,第一压力板、第二压力板会在弹簧缓冲作用下自动调整,热水也可沿出水孔、柱体返流至第二压力板外,避免水击现象的发生,保障了管网的压力平衡,节省了使用电磁阀、水阀等元件进行控制的成本,提高了管网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增压组件,当l形转接管腔体内的压力过大,缓冲水囊内的水饱和,无法及时返流至主供热管或流入至分供热管时,压力传感器感应后会及时报警,此时从充气嘴充入气体,气体挤压缓冲水囊,缓冲水囊产生的压力让热水及时从排水孔排入分供热管内,通过增压的方式保障了主供热管向分供热管的供水平稳。

3、通过设置压力缓冲组件,使得当l形转接管内的水压过大时,挤压稳流塞沿导柱向分供热管方向移动,水流经过阻流板减速后从导流孔流入分供热管;当分供热管内的水压过大时,挤压稳流塞沿导柱向l形转接管方向移动,水流经过阻流板减速后从导流孔流入l形转接管,流量的动态减速和调节,保持了l形转接管与分供热管之间的压力平衡,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压力平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顶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压力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增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分流板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压力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稳流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供热管;2、分供热管;3、l形转接管;4、第一分流板;5、第二分流板;6、压力平衡组件;7、增压组件;8、波纹缓冲管;9、稳压柱;10、滑动柱;11、压力缓冲组件;51、排水孔;61、顶板;62、底板;63、第一压力板;64、第二压力板;65、侧板;66、滑槽;67、第一缓冲弹簧;68、第二缓冲弹簧;71、增压外壳;72、增压嘴;73、缓冲水囊;74、压力传感器;75、充气嘴;91、柱体;92、储水球;93、出水孔;111、第一稳流柱;112、第二稳流柱;114、导柱;115、稳流塞;116、圆柱主体;117、导槽;118、密封圈;119、导流孔;120、温度传感器;611、顶板主体;612、第一滑动柱安装孔;613、第一稳压柱安装孔;614、注水孔;631、第一压力板主体;632、第二滑动柱安装孔;633、第二稳压柱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包括主供热管1、多个分供热管2,主供热管1与分供热管2之间连接有l形转接管3,主供热管1与l形转接管3的连通处设有第一分流板4,分供热管2与l形转接管3的连通出设有第二分流板5,l形转接管3内设有压力平衡组件6和增压组件7,压力平衡组件6与第一分流板4之间设有波纹缓冲管8。该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通过压力平衡组件实现主供热管1与分供热管2之间热水供应的流量稳定和水压稳定,避免热水流速发生急剧变化引起的压强大幅度波动现象;通过增压组件7来主动增加压强,增加进入分供热管2的热水流量。

具体地,压力平衡组件6包括顶板61、底板62、第一压力板63、第二压力板64,顶板61与底板62固定设置在l形转接管3的内径上,顶板61与底板6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侧板65,侧板65上设有滑槽66,第一压力板63和第二压力板64从上至下滑动设置在滑槽66上,第一压力板63与顶板61之间位于滑槽66上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67,第二压力板64与底板62之间位于滑槽66上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68。顶板61、第一压力板63、第二压力板64上贯穿设有稳压柱9,顶板61与第一压力板63上贯穿设有滑动柱10。

其中,顶板61包括顶板主体611,顶板主体611的截面呈圆形且其上设有第一滑动柱安装孔612、第一稳压柱安装孔613,两个第一滑动柱安装孔612对称设置在第一稳压柱安装孔613的两侧,两个第一滑动柱安装孔612和第一稳压柱安装孔613组成单元并矩形阵列分布在顶板主体611上,顶板主体611上还呈圆形阵列分布有若干圈注水孔614。第一压力板63包括第一压力板主体631,第一压力板主体631的截面呈圆形且其上设有与第一滑动柱安装孔612对应的第二滑动柱安装孔632,与第一稳压柱安装孔613对应的第二稳压柱安装孔633。其中,第二稳压柱安装孔633为螺纹孔,第一滑动柱安装孔612、第一稳压柱安装孔613、第二滑动柱安装孔632为光滑孔。第二压力板64上设有与第二稳压柱安装孔633对应的第三稳压柱安装孔。

稳压柱9包括一圆柱形的柱体91,柱体91的一端贯穿第三稳压柱安装孔,延伸至第二稳压柱安装孔633后另一端贯穿第一稳压柱安装孔613。柱体91的两端设有储水球92,储水球92与柱体91的内腔连通,上端的储水球92封口,下端的储水球92未封口。滑动柱10呈倒u型,端部贯穿第一滑动柱安装孔612后与第二滑动柱安装孔632螺纹连接,滑动柱10的中心部位套设在柱体91的外围,柱体91在储水球92与顶板主体611的位置处设有出水孔93。

通过设置由顶板61、底板62、第一压力板63、第二压力板64、侧板65、缓冲弹簧、稳压柱9等部件组成的压力平衡组件,使得从主供热管1进入l形转接管3的热水,首先由第一分流板4进入,经过波纹缓冲管8的缓冲作用,沿底板62进入后被隔挡在第二压力板64外;由于水压瞬间增加,水压会挤压第二压力板64、第一压力板63沿滑槽66向上移动,第二缓冲弹簧68进行扩张,第一缓冲弹簧67进行收缩,热水沿底部的储水球92进入柱体91,水压同时带动滑动滑动柱10向上移动,柱体91上的出水孔93漏出使热水缓慢进入l形转接管3腔体内,同时由于l形转接管3腔体内的水压增大,第一压力板63、第二压力板64会在弹簧缓冲作用下自动调整,热水也可沿出水孔93、柱体91返流至第二压力板64外,避免水击现象的发生,保障了管网的压力平衡,节省了使用电磁阀、水阀等元件进行控制的成本。

增压组件7包括增压外壳71、增压嘴72,增压外壳71与增压嘴72连通为一体,增压嘴71与l形转接管3的外壁螺纹连接,增压嘴72与增压外壳71的内腔设有缓冲水囊73,缓冲水囊73饱和状态下外形尺寸与增压嘴72、增压外壳71适配。缓冲水73的底部与增压外壳71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74,增压外壳71的壁部设有充气嘴75。

第二分流板5与分供热管2的内径固定连接,截面呈圆形且圆形阵列分布有若干圈排水孔51。

通过设置增压组件,当l形转接管3腔体内的压力过大,缓冲水囊73内的水饱和,无法及时返流至主供热管1或流入至分供热管2时,压力传感器74感应后会及时报警,此时从充气嘴75充入气体,气体挤压缓冲水囊73,缓冲水囊73产生的压力让热水及时从排水孔51排入分供热管2内,通过增压的方式保障了主供热管1向分供热管2的供水平稳。

实施例2

参阅图1、6-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分流板5上设有压力缓冲组件11。压力缓冲组件1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稳流柱111、第二稳流柱112,第一稳流柱111与第二稳流柱112的两端设有阻流板113,相对的阻流板113之间设有导柱114,导柱114上滑动连接有稳流塞115。稳流塞115包括圆柱主体116,圆柱主体116上贯穿设有与导柱114滑动配合的导槽117,导槽117的外围设有密封圈118,圆柱主体116上贯穿设有若干个导流孔119。圆柱主体116上靠近l形转接管3的外表面设有温度传感器120。

通过设置压力缓冲组件,使得当l形转接管3内的水压过大时,挤压稳流塞115沿导柱114向分供热管2方向移动,水流经过阻流板113减速后从导流孔119流入分供热管2;当分供热管2内的水压过大时,挤压稳流塞115沿导柱114向l形转接管3方向移动,水流经过阻流板113减速后从导流孔119流入l形转接管3,流量的动态减速和调节,保持了l形转接管3与分供热管2之间的压力平衡,节能环保。

本发明节能环保管网压力自动平衡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s1、热水从主供热管1进入l形转接管3,首先由第一分流板4进入,经过波纹缓冲管8的缓冲作用,沿底板62进入后被隔挡在第二压力板64外;由于水压瞬间增加,水压会挤压第二压力板64、第一压力板63沿滑槽66向上移动,第二缓冲弹簧68进行扩张,第一缓冲弹簧67进行收缩,热水沿底部的储水球92进入柱体91,水压同时带动滑动滑动柱10向上移动,柱体91上的出水孔93漏出使热水缓慢进入l形转接管3腔体内;

s2、l形转接管3腔体内的水压增大,第一压力板63、第二压力板64在弹簧缓冲作用下自动调整,热水可沿出水孔93、柱体91返流至第二压力板64外;

s3、当l形转接管3腔体内的压力过大,缓冲水囊73内的水饱和,无法及时返流至主供热管1或流入至分供热管2时,压力传感器74感应后会及时报警,此时从充气嘴75充入气体,气体挤压缓冲水囊73,缓冲水囊73产生的压力让热水及时从排水孔51排入分供热管2内;

s4、当l形转接管3内的水压过大时,挤压稳流塞115沿导柱114向分供热管2方向移动,水流经过阻流板113减速后从导流孔119流入分供热管2;当分供热管2内的水压过大时,挤压稳流塞115沿导柱114向l形转接管3方向移动,水流经过阻流板113减速后从导流孔119流入l形转接管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