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84454发布日期:2020-06-20 18:0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以及该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吸油烟机是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工作,通过安装在吸油烟机内部的离心式风机吸排油烟,并使用滤网过滤部分油脂颗粒。离心式风机包括蜗壳、安装在蜗壳中叶轮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当叶轮旋转时,在风机中心产生负压吸力,将吸油烟机下方的油烟吸入风机,经过风机加速后被蜗壳收集、引导排出室外。

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侧吸式的吸油烟机利用涡流风压原理,将大部分距离灶台较近的油烟以弧线形式吸收,可减小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而且动力源离灶台较近,基本上不会降低动力源的抽吸效果。为了提升吸油烟机效果,通常在进风口处设置可翻转的挡烟板,如申请号为201821613031.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挡烟板可翻转打开的吸油烟机,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机组件、设置在壳体上方的排烟箱、面板、油网、挡烟板组件以及推动组件,面板设置在壳体前侧下方,挡烟板组件活动设置在面板上方,推动组件一端设置在壳体上,另一端与挡烟板组件铰接并驱动挡烟板组件打开或者关闭;该实用新型挡烟板组件在推动组件的作用下向外翻转打开,打开后油网进风口方向与油烟升腾方向基本一致且离烟源很近,可快速吸入油烟,同时挡烟板组件进一步起到阻挡油烟往前面逃逸,从而大大提升吸油烟效果。

但是,类似上述专利所述的挡烟板,在烹饪的过程中会遮挡视线,给人压迫感,并且在油烟较大时会产生跑烟现象。为了解决挡烟板遮挡视线问题,一般采取的作法为:将挡烟板的宽度做小,牺牲了笼烟效果;或者将挡烟板的开角做小,牺牲了进风口的面积。而为了解决跑烟现象,常用的方式为调高风机系统的风量与背压,这与常规的吸油烟机相比,其成本会大大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吸油烟机,提高烹饪操作体验,以及提高集烟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壳体和挡烟板组件,所述壳体的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挡烟板组件包括设置在开口处、从而能打开或关闭开口的挡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烟板能处于关闭开口的状态或下端向上翻转到壳体内而打开开口的状态,所述挡烟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挡烟板上的、能够使得油烟气流通过而进入壳体内的进风组件。

为便于自动驱动挡烟板翻转,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前侧的前面板,所述开口开设在前面板上,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挡烟板翻转的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输出端上下直线移动的直线驱动模组、转轴和转轴支架,所述转轴支架设置在挡烟板靠近下端的位置,所述转轴设置在转轴支架上、与直线驱动模组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所述挡烟板的上端与前面板滑动配合。

为便于引导挡烟板上端的动作,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包括滑轨和滑槽,所述滑轨设置在挡烟板靠近前端的位置,所述前面板上、由开口处向上凹陷延伸形成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

为减少挡烟板上端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同时避免上端掉落,所述滑轨远离挡烟板的一侧敞口,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由滑槽远离开口的端部向下延伸,所述引导件的末端置于滑轨内,所述引导件和滑轨之间通过滚动轴承而实现滚动连接,所述滚动轴承的转动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所述滑轨的敞口端左右两侧分别向中间弯折形成能够将滚动轴承夹持在滑轨内的翻边。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构成直线驱动模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丝杆和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丝杆上、并且螺纹连接,所述转轴和套筒转动连接。

为便于根据油烟量大小控制进风面积,所述进风组件上形成有能调节进风面积大小的进风通道。

优选的,为方便地实现动态无极调节,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着周向布置的旋转叶片,相邻的旋转叶片在周向上的两侧贴紧,各旋转叶片朝向中间的端部共同构成圆形的进风通道,每个旋转叶片由朝向中间的端部向外、宽度逐渐增大,所述旋转叶片能平移和转动从而使得进风通道扩大或缩小。

优选的,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前侧的旋转板,所述旋转叶片设置在底板和旋转板之间,所述底板固定在挡烟板上,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圆形的第一进风口,每个旋转叶片与底板滑动配合;所述旋转板的中间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对应,每个旋转叶片与旋转板滑动和转动配合;所述旋转板能绕第二进风口的中心转动,从而带动旋转叶片平移和转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朝向旋转板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旋转叶片数量相同的第一导轨槽,每个第一导轨槽与第一进风口相切,每个旋转叶片朝向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导轨条,所述导轨条滑动地置于第一导轨槽内,从而使得旋转叶片和底板滑动配合;所述旋转板上、位于第二进风口的外周还开设有第二导轨槽,所述第二导轨槽的数量与旋转叶片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导轨槽呈放射状分布,并且每个第二导轨槽由靠近第二进风口的一端向远离第二进风口的方向弧形地延伸,各第二导轨槽弯曲的方向一致;每个旋转叶片远离中间的一端通过第一插销与第二导轨槽连接,所述第一插销与第二导轨槽滑动连接、同时能相对第二导轨槽沿自身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旋转叶片与旋转板滑动和转动配合。

为便于自动驱动旋转叶片而调节进风面积,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设置在底板朝向壳体内的一侧,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曲柄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和曲柄远离第二驱动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插销与旋转板连接,所述底板上、位于第一导轨槽的外周还开设有第三导轨槽,所述第三导轨槽呈弧形、与第一进风口同心设置,所述第二插销穿过第三导轨槽而分别连接连杆和旋转板,所述第二插销与旋转板固定连接、而与连杆转动连接。

为便于根据实时的油烟量和进风量控制进风通道的调节,还包括用于控制进风通道调节的负压传感器和油烟浓度传感器,所述负压传感器设置在底板朝向壳体内的一侧、位于第一进风口边缘,所述油烟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挡烟板朝向壳体内的一侧。

为提高针对多烟灶的通用性,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三个,其中一个进风组件位于挡烟板的中间、另外两个分别位于该进风组件的左右两侧。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上所述的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开启吸油烟机,挡烟板翻转打开;

2)左右两侧的进风组件对应的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实时油烟浓度q,判断吸油烟机下方的灶具炉头是否双侧开启,如果q左>0,q右>0,q左、q右分别为检测到的左侧和右侧的实时油烟浓度,则控制左侧和右侧的进风组件打开进风通道,打开的面积为1/2a,a为进风通道最大面积,进入步骤3);如果q左>q右=0,则表示左侧炉头开启,控制左侧和中间的进风组件打开进风通道,打开的面积为1/2a,进入步骤3);如果q右>q左=0,则表示右侧炉头开启,控制右侧和中间的进风组件打开进风通道,打开的面积为1/2a,进入步骤3);

3)检测吸油烟机的风机系统的电机的实时背压电流i,切换风机系统的档位:如果i<i弱,则风机系统切换至弱档,如果i弱<i<i强,则风机系统切换至强档,如果i>i强,则风机系统切换至t档,i弱、i强这两个值为预先设定的档位切换临界值;弱档、强档和t档的档位逐渐升高;

4)检测进风通道处于打开状态的相应进风组件处的实时负压值p1和p2,p1为打开的两个进风组件中位于左侧的进风组件处的负压值,p2为打开的两个进风组件中位于右侧的进风组件处的负压值;

5)分配进风通道的进风面积,打开的两个进风组件中位于左侧的进风通道面积为(p1/(p1+p2))*a,打开的两个进风组件中位于右侧的进风通道的面积为(p1/(p1+p2))*a;

6)根据步骤5)的分配原则,将两个进风通道调节到相应的面积;

7)当左右两侧的进风组件对应的油烟浓度传感器检测到实时油烟浓度值q左=0、q右=0,或者按下关机键时,吸油烟机结束工作;否则回到步骤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挡烟板与进风组件制成一体,简化零部件,并且挡烟板向内翻转,在打开时避免了打锅风险,在打开状态下不遮挡视线,减少视觉压迫,提升用户体验;2)进风口内置,挡烟板与壳体的左右侧板形成集烟腔,提升集烟性能;3)设置三个进风组件,可以通用市场上的各种灶具,提高捕捉油烟的能力;4)进风口根据油烟量动态可调,有效利用进风面积,既节约能源,又防止油烟逃逸,同时提升风速,提高吸烟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关闭状态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关闭状态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关闭状态的壳体、油杯、挡烟板组件及其运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挡烟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挡烟板组件的进风调节组件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进风调节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进风调节组件的底板的示意图;

图9为图6的进风调节组件的旋转叶片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挡烟板组件的进风调节组件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进风调节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中间状态侧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中间状态的壳体、油杯、挡烟板组件及其运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壳体和挡烟板组件的滑轨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打开状态侧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打开状态的壳体、油杯、挡烟板组件及其运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导油板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见图1~图3、图16,一种吸油烟机,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方的风机架2、设置在风机架2内的风机系统3、挡烟板组件4、设置在壳体1内的导油板5、设置在风机系统3出风口处的出风罩6和电器盒7。其中出风罩6和电器盒7设置在风机架2的顶部,出风罩6用于将风机系统3排出的油烟气流排出到排烟管(未示出),电器盒7用于将风机系统3、主控制器(未示出、用于控制风机系统3和其他电气元件)与外部的电源连接。

壳体1呈中空状,壳体1的前侧由上至下逐渐向后倾斜延伸,由此其纵向的剖面(前后向的剖面)呈三角形,壳体1内形成集烟腔11。壳体1包括左右两个侧板12、前面板13、顶板14和后板15,前面板13位于两个侧板12的前侧之间,顶板14位于两个侧板12的顶端之间,后板15位于两个侧板12的后侧之间。侧板12的前侧由上至下逐渐向后倾斜而成大致的三角形,前面板13相应的由上至下逐渐向后倾斜。风机架2设置在壳体1的上方,并且壳体1的顶板14在与风机架2连接处开口,由此使得集烟腔11内的油烟可进入风机架2内,由风机系统3排出。

前面板13上开设有开口131,开口131优选的呈长方形,开口131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开口131的顶端位于前面板13的顶端的下方,开口131的底端则可延伸至前面板13的底端。挡烟板组件4包括挡烟板41和设置在挡烟板41上的进风组件42,其中,挡烟板41的形状和尺寸与前面板13上的开口131适配,当吸油烟机处于关闭状态时,挡烟板41将开口131封闭,为便于描述,下文中,挡烟板41的上端和下端都是针对挡烟板41处于关闭开口131状态时的方位。参见图5,进风组件42共有三个,分别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其中一个进风组件42位于挡烟板41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另两个进风组件42则位于其左右两侧。

参见图4和图5,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挡烟板组件4相对前面板13翻转的第一运动机构8,包括第一驱动机构81、第一传动机构82、转轴83、转轴支架84、滑轨85和滑槽86。第一驱动机构81和第二传动机构82组成直线驱动模组,设置在壳体1内靠近侧板1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驱动机构81为电机,第二传动机构82包括丝杆821和套筒822,丝杆82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套筒822套设在丝杆821上、两者螺纹连接。由此,当电机启动时,驱动丝杆821绕自身轴线转动,套筒822沿着丝杆821的轴向上下直线移动。第一驱动机构81和第二传动机构82也可以为现有的其他形式的直线驱动模组,如电动推杆、电机和齿轮齿条的组合等。

转轴支架84设置在挡烟板41左右两侧靠近下端的位置,转轴支架84可呈大致的三角形,底边与挡烟板41连接固定,转轴83设置在转轴支架84远离挡烟板41的顶端,转轴83和套筒822转动连接,转轴83在左右方向上、向远离挡烟板41的方向延伸,以便于挡烟板41的下端随套筒822上下移动并能相对翻转。由此,当套筒822上下移动时,将带动挡烟板41的下端向上带动并由此翻转,使得挡烟板41将前面板13的开口131打开。

滑轨85设置在挡烟板41左右两侧靠近上端的位置,滑轨85在纵向上延伸,前面板13上、由开口131处向上凹陷延伸形成有与滑轨85匹配的滑槽86。结合图15,滑轨85远离挡烟板41的一侧敞口(打开状态下为顶面敞口),滑轨85滑动地置于前面板13上的滑槽86内。滑槽86内设置有引导件861,引导件861由滑槽86远离开口131的端部向下延伸,引导件861的末端置于滑轨85内,引导件861和滑轨85之间通过滚动轴承862而实现滚动连接,可以减小滑轨85和滑槽86之间的摩擦力。滚动轴承862的转动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滑轨85的敞口端左右两侧分别向中间弯折形成翻边851,将滚动轴承862夹持在滑轨85内,避免挡烟板41上端掉落。当挡烟板41的下端被套筒822带动向上移动且翻转时,挡烟板41的上端通过滑轨85和滑槽86的配合向前滑出。

第一运动机构8具有两个,分别作为主动端和从动端设置在左右两侧,当第一运动机构8作为从动端时,无需设置第一驱动机构81和第一传动机构82,只需要限定转轴83升降的轨迹即可。

参见图4,当吸油烟机处于工作状态而关闭时,挡烟板41的延伸方向与前面板13一致,将前面板13上的开口131关闭,同时进风组件42处于关闭状态。参见图12~图14,当吸油烟机需要开启工作时,第一运动机构8启动,将挡烟板41的下端驱动向上移动,挡烟板41整体向上翻转,其上端从前面板13的开口131的上边沿处向前逐渐滑出。参见图16~图18,第一运动机构8继续运行,直至挡烟板41完全打开,如可以处于接近水平的位置,套筒822移动到丝杆821的顶端,油烟向上流动接触到挡烟板41时,挡烟板41可引导油烟的流动,进风组件42至少部分打开,油烟可由此进入集烟腔11并向上流动进入风机架2内,由风机系统3排出。

为使得挡烟板41关闭时,能够较好地封闭开口131,避免挡烟板41的上端和开口131的上边沿之间存在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挡烟板41关闭时其上端与前面板13位于开口131上边沿上方的位置部分重叠。为避免挡烟板41突出于前面板13,可使得挡烟板41和前面板13重叠部分的厚度均小于各自其他部位的厚度,使得挡烟板41和前面板13重叠部分的整体厚度与前面板13或挡烟板41的厚度相当。

由于挡烟板41向内翻转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设置第一运动机构8也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本发明采用风机系统3上置的结构,避免风机系统3和挡烟板41、第一运动机构8干涉。

参见图5~图11,每个进风组件42的结构相同,能够调节进风面积的大小,分别包括底板421、设置在底板421上的旋转叶片422、设置在底板421前侧的旋转板423以及用于驱动旋转板423和旋转叶片422旋转的第二运动机构424。底板421和旋转板423优选的均呈圆形,底板421固定在挡烟板41上,挡烟板41上可开设与底板421适配的通孔以便设置底板421,旋转板423设置在底板421的前侧,旋转叶片422设置在底板421和旋转板423之间。优选的,底板421朝向壳体1内的一侧表面与挡烟板41朝向壳体1内的一侧表面齐平,旋转板423远离底板421的表面与挡烟板41朝向壳体1外的一侧表面齐平。旋转叶片422具有至少两个,每个叶片422的形状相同。底板421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211,第一进风口4211呈圆形,开设在底板421的中间,底板421朝向旋转板423的表面上形成有与旋转叶片422数量相同的第一导轨槽4212,每个第一导轨槽4212的一端位于第一进风口4211的边缘、另一端向远离第一进风口4211的方向延伸,并构成为第一进风口4211的切线。每个旋转叶片422远离旋转板423的一侧设置有导轨条4223,导轨条4223滑动地置于第一导轨槽4212内,可引导旋转叶片422的滑动。

旋转板423的中间开设有第二进风口4231,第二进风口4231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均与第一进风口4211对应。旋转板423上、位于第二进风口4231的外周还开设有第二导轨槽4232,第二导轨槽4232优选的为通槽,至少贯穿旋转板423朝向底板421一侧的表面。第二导轨槽4232的数量与旋转叶片422的数量相同。第二导轨槽4232呈放射状分布,并且每个第二导轨槽4232由靠近第二进风口4231的一端向远离第二进风口4231的方向弧形地延伸,各第二导轨槽4232弯曲的方向一致。

每个旋转叶片422的一端为连接端(远离中间的一端)、通过第一插销4221与第二导轨槽4232连接,另一端则为自由端(朝向中间的一端)。每个旋转叶片422由自由端向连接端的宽度(周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其中,自由端优选的为尖端。第一插销4221与第二导轨槽4232滑动连接,同时能相对第二导轨槽4232沿自身轴线转动。由此,第一插销4221使得旋转叶片422可沿着第二导轨槽4232滑动,限定了旋转叶片422的转动轨迹,即能够相对于旋转板423平移和转动。相邻的两个旋转叶片422、在周向上的两条侧边始终保持接触。各旋转叶片422的自由端共同限定了进风通道4222,随着旋转叶片422的转动,进风通道4222可扩大或缩小,进风通道4222最小可完全关闭,最大则与底板421上的第一进风口4211相同。

第二运动机构424设置在底板421朝向壳体1内的一侧(后侧),包括第二驱动机构4241和第二传动机构4242,优选的,第二驱动机构4241为电机,第二传动机构4242包括与第二驱动机构4241的输出端连接的曲柄42421和连杆42422,连杆42422和曲柄42421的远离与第二驱动机构4241连接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插销4243与旋转板423连接。底板421上、位于第一导轨槽4212的外周还开设有第三导轨槽4213,该第三导轨槽4213呈弧形、与第一进风口4211同心设置。第三导轨槽4213为通槽,第二插销4243穿过第三导轨槽4213而分别连接连杆42422和旋转板423,第二插销4243与旋转板423固定连接、而与连杆42422转动连接。当第二驱动机构4241启动时,驱动第二传动机构4242转动(在与挡烟板41平行的面内转动),并且连杆42422的运动轨迹受第三导轨槽4213的限定,由此通过第二插销4243带动旋转板423转动(转动中心为底板421的第一进风口4211的中心、即旋转板423的第二进风口4231的中心),当旋转板423转动时,带动第一插销4221沿着第二导轨槽4232滑动,由此旋转叶片422平移和转动,其自由端构成的进风通道4222连续性地扩大(图10和图11,当打开1/2时,第一插销4221位于第二导轨槽4232的中间)或缩小直至关闭(图6和图7,当完全关闭时,第一插销4221位于第二导轨槽4232靠近第二进风口4231的内端)。上述进风组件42类似于相机光圈的大小调节机构。

为便于自动控制挡烟板41的翻转和进风组件42的调节,吸油烟机还包括负压传感器91和油烟浓度传感器92,其中,负压传感器91设置在底板421朝向壳体1内的一侧、位于第一进风口4211的边缘。油烟浓度传感器92设置在挡烟板41朝向壳体1内的一侧、位于底板421外周、靠近挡烟板41下端的位置。油烟浓度传感器92为红外传感器,可透过挡烟板41玻璃检测油烟的浓度。上述的两个传感器、两个运动机构可分别电连接到吸油烟机的主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运动机构的动作。

在本发明,通过设置三个进风组件42,可以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随着灶具的更新迭代,市场上已经有了单眼灶、双眼灶、三眼灶、以及多眼灶,所以设置三个进风组件42可以通用市场上的灶具;此外,针对市场上常见的双眼灶,两个炉头分别设置在左中进风口和右中进风口之间,当外界有横向风干扰时(气流扰动),油烟会发生一小段的偏移,但是其偏移量能够确保在左中(或右中)进风口之间,对比传统的中间单进风口和两侧的双进风口,设置带有中间进风口的三进风口,更能捕捉油烟。

再参见图3和图19,导油板5设置在壳体1内,与壳体1的形状类似,并且构成前开口的腔体。导油板5的顶部位于壳体1和风机架2的连接处,呈格栅网51,由此可以对要进入风机架2内的油烟进行过滤和整流。导油板5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竖直延伸的通槽52,以便套筒822穿过通槽52而与转轴83连接。

在挡烟板41翻转的过程中,其下端与导油板5的后侧贴紧或靠近、左右两端与开口131的左右边沿贴紧或靠近,由此尽量避免油烟从间隙处进入壳体1内(负压集中在中间,此处油烟几乎没有)。

导油板5将油脂导入到壳体1的底部,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油杯10,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孔16,油脂通过漏油孔16进入油杯10内。挡烟板41在关闭状态时,其下端可插入油杯10内,从而使得挡烟板41上分离的油脂能流入油杯10内。

上述进风组件42,能够定点吸收油烟,根据油烟量按需分配进风面积的目的。现有的吸油烟机存在如下问题,用户经常是使用一个炉头烹饪,所以吸油烟机开启时,有一侧的进风是浪费的,用户有时使用两个炉头烹饪,但是两侧的油烟量是不一致的,由于进风面积没有按需分配,导致油烟量小的一侧进风量过剩,油烟量大的一侧进风量不足而产生油烟逃逸现象。

为此,需要用到的原理如下:

由流体连续性方程可知进风口面积、截面平均速度以及体积流量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q总为进风总体积流量,an为进风口的面积,vn为截面处油烟的平均速度,n为进风口的数量。保持v不变,只需a跟随q变化即可。

通过负压传感器91检测气压(负压),油烟浓度传感器92来检测两侧的油烟量。具体的,参见图20,控制流程如下:

1)开始,用户开启吸油烟机,挡烟板41翻转打开;

2)左右两侧的进风组件42对应的油烟浓度传感器92检测相应位置处的实时油烟浓度q,判断灶具炉头是否双侧开启,如果是,即q左>0,q右>0,q左、q右分别为检测到的左侧和右侧的实时油烟浓度,则控制左侧和右侧的进风组件42打开进风通道4222,使其面积为1/2a,其中a为第一进风口4211的面积,进入步骤3);如果q左>q右=0,则表示左侧炉头开启,控制左侧和中间的进风组件42打开进风通道4222,使其面积为1/2a,进入步骤3);如果q右>q左=0,则表示右侧炉头开启,控制右侧和中间的进风组件42打开进风通道4222,使其面积为1/2a,进入步骤3);

3)检测吸油烟机的风机系统3的电机的实时背压电流i,切换风机系统3的档位:如果i<i弱,则风机系统3切换至弱档,如果i弱<i<i强,则风机系统3切换至强档,如果i>i强,则风机系统3切换至t档(最高档),i弱、i强这两个值为预先设定的档位切换临界值;背压电流检测集成在吸油烟机的主控制器中,在主控制器中设置一个电阻即可,通过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即可算出电流的变化,此为现有技术;在本发明中,弱档的标定为:吸油烟机的进风量在0-10m3/min之间,强档的标定为:吸油烟机的进风量在10-15m3/min之间;t档的标定为:油烟机的进风量在大于15m3/min;由于档位(进风量)与电流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则测量电流值即可反映进风量,弱档、强档、t挡的切换主要依靠检测的电流值,实验室测得:弱档、强档切换的临界电流为0.4a(即i弱为0.4a),强档、t挡切换的临界电流为0.8a(即i强为0.8a),不同的吸油烟机可有不同的i弱、i强;

4)检测进风通道4222处于打开状态的进风组件42的相应的实时负压值p1和p2,其中,p1为位于左侧的进风组件42(此处,左侧并不是限定三个进风组件42中最左侧的一个,而是指打开始相对位于左侧的一个,即左侧和中间打开时为左侧,中间和右侧打开时为中间,左侧和右侧打开时为左侧)处的负压值,p2为位于右侧的进风组件42(此处,右侧并不是限定三个进风组件42中最右侧的一个,而是指打开始相对位于右侧的一个,即左侧和中间打开时为中间,中间和右侧打开时为右侧,左侧和右侧打开时为右侧)处的负压值;

5)分配进风通道4222处于打开状态的进风组件42的打开面积(进风面积),左侧的进风通道4222面积为(p1/(p1+p2))*a,右侧的进风通道4222的面积为(p1/(p1+p2))*a;使得各进风通道4222处的负压保持一致,形成负压均布,此方式既能节约能源,提高利用率,又能使负压均布,减少气流扰动,降低噪音;

6)根据上述分配原则,第二运动机构4241启动,带动旋转叶片422转动而使得进风通道4222调节到相应的面积;

7)当左右两侧的进风组件42对应的油烟浓度传感器92检测到实时的油烟浓度值q左=0、q右=0,或者按下关机键时,吸油烟机结束工作,否则回到步骤2)。

本发明的挡烟板组件4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在挡烟板41打开状态下,能够与壳体1的两个侧板12结合形成一个笼烟腔体,提升笼烟性能;进风口部分与挡烟板41一体化:简化零部件(相当于减少了挡烟板部分的运动机构)或者解为挡烟板运动机构同时实现了进风口的调节);挡烟板41伸出的运动形式,能够避免打锅风险,挡烟板41打开视角更为开阔,减少视觉压迫,提升用户体验。通过进风组件42调节进风面积,1)有效利用进风面积(工作前油烟浓度传感器92识别关闭不使用侧的进风口,工作中负压传感器91检测油烟大小动态分配油进风面积),带来的附加作用:既节约能源,又防止油烟逃逸(可以理解为吸油烟机做的有用功提升);2)提升风速:当油烟持续增大时,可以进一步地减小进风面积,提升风速,提高吸烟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