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子装置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0744发布日期:2020-10-28 12:2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浮子装置及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子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有该浮子装置的热水器。



背景技术:

浮子装置在热水器中的应用多是无水监测,以避免热水器干烧,尽管在一些应用中浮子装置侧重于水位监测,而非无水监测,但在本领域,当浮子装置应用于热水器时,通常都会被认为是用做有水和/或无水监测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浮子装置通常利用浮子装置中浮子的工作行程来实现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同时,基于同一个开关动作,基于例如双联开关、组合开关等,可以实现多种控制,例如具有两对触点的浮子装置,其中一对触点为常开触点,另一对触点为常闭触点,能够实现有水和无水监测。对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有清楚地理解。

关于浮子,按照常规的认识,其密度通常小于等于二分之一水的密度,从而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或者说随着水位的变动而发生位置变动。

典型地,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4120835u,其公开了一种自动防干烧装置,该自动防干烧装置包括水泵和经由一个三通管连接至水泵的竖直设置的加热体,三通管余留的接口连接一竖管,竖管的上端安装一小水箱,小水箱内设有一个浮子开关,并在小水箱外设有一个由浮子开关所驱动的干簧管。对于干簧管,要求其位置高于加热管上端点的竖直高度,这是常规浮子的典型应用,其利用连通器原理,浮子所指示的水位是加热管侧的实际水位,若浮子低于加热管上端点,浮子触发干簧管,进而停止加热。该种结构中加热管和竖管都必须竖直安装,并且要求浮子具有确定的高度,安装灵活性相对较差。此外,由于水通常都不是纯水,当小水箱内产生垢或者其他污物时,浮子因自身重量偏小,易于产生卡滞,而不能进行有效报警。

另需说明的是,一旦水源无水,液体的推动是连续的,换言之,即便是没有给水压力,但浮子所处的位置可能有存有水,或者浮子与水腔的壁面间具有水膜,导致浮子可能仍然维持浮起的状态,基于浮子的无水监测的准确性大大降低。

此外,关于纯粹基于浮子浮力而产生工进的应用,如果浮子上的电路用作桥接,因浮力相对较小,且因水流不稳定,容易导致桥接质量不佳。

中国专利文献cn103411019a公开了一种水流传感器,该水流传感器具有一个水平的管状的壳体,该壳体上侧开有旁路口而对接安装有一个缸筒,在缸筒内设有一个导引于缸筒的浮子,浮子上载有磁铁。缸筒外则设有为磁铁所驱动的磁性开关。壳体内在缸筒的下侧设有一个隔板,从而水流自壳体的一端流向另一端时需要经由缸筒流过,区别于中国专利文献cn204120835u中浮子纯粹依靠浮力而进行位置变动的情形,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3411019a中,浮子进行位置变动的动力主要来自水流的水头。由于缸筒开有卸压孔,浮子与缸筒间需要有比较高的密封能力,换言之,浮子与缸筒间具有相对较大的摩擦力,为此,浮子的复位需要配置独立的复位装置,如该专利文献中所使用的复位弹簧。由于隔板5的存在,在隔板的两侧,水对浮子的推力不同,浮子具有会受到一个翻转力矩,导致浮子各处磨损不均匀,易于产生泄露,进而导致复位弹簧锈蚀失效或者水直接经由卸压孔流出。

注:水头是waterhead的意译语,是一个能量单位,表示任意断面处单位重量水的能量,等于比能(单位质量水的能量)除以重力加速度。更为易于理解的是,水头表示单位重量的液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水头提供动力的浮子装置,该浮子装置不容易产生泄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配有该浮子装置的热水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浮子装置,包括:

壳体,该壳体具有内腔,用作水腔和竖向导引部;

管接头,包括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配接到或者形成在壳体上,用于配管;

浮子,装于并竖向导向于所述内腔,且具有浮子密度大于水密度的第一选择或浮子密度小于等于水1.5倍密度的第二选择;以及

磁性开关或桥接电路;

其中,设置在壳体的顶壁或者侧壁上部的磁性开关适配于第一选择,而设置在浮子上的桥接电路适配于第二选择;

第一选择中,浮子包括浮体和装设在浮体上的磁体;第二选择中,壳体对位于浮子作动方向的位置设有与桥接电路适配而形成桥接开关的触点或电极;

进水管接头位于壳体的底壁或侧壁上,若位于侧壁上且浮子处于下止位时,进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内的管口轴线低于浮子的顶面。

可选地,若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均位于壳体侧面,进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内的管口的最高点低于出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内的管口的最高点。

可选地,进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内的管口的轴线低于等于出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内的管口的轴线0.3d~2.5d;

其中,d为出水管的内管径。

可选地,相应于第一选择,浮子顶面或内腔上壁面设有凸起和/或具有疏水层;

相应于第二选择,触点或电极向下突出于内腔上壁面。

可选地,所述凸起为柱形凸起、筋状凸起或点状突起。

可选地,柱形凸起具有1个或多个。

可选地,柱形凸起的高度不小于0.3mm;

若柱形凸起为多个时,柱形凸起相互间的距离不小于5mm,并与柱形凸起的体积正相关。

可选地,浮子与内腔的壁面间留有设计间隙,该设计间隙大于等于0.1mm。

可选地,浮体是底面为矩形的四棱柱体;

四棱柱体的四条棱边形成有切角。

可选地,壳体相应于矩形的长边的两个棱部为圆弧结构;

出水管水平地接在一圆弧结构上;

若进水管有多个时,其中一个位于另一圆弧结构上。

可选地,若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均位于壳体的侧壁,所述触点或电极的最低点低于出水口的最高点,并高于进水口的最低点。

可选地,浮子的下端具有倒角。

可选地,浮体下端面开有容置槽,所述磁体相应嵌入到容置槽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配有前述的浮子装置的热水器,该热水器配有电加热电路,所述磁性开关或桥接开关包含于电加热电路的控制电路;

适配为磁性开关时,若磁性开关接入到控制电路的触点为常闭触点,则磁性开关串接有报警装置和/或断路器,相应地,断路器串接在电加热电路的主电路上;

若磁性开关接入到控制电路的触点为常开触点,常开触点串接到电加热电路的主电路上;

若磁性开关具有多对常闭触点,其一对常闭触点连接报警装置,再一对常闭触点连接有断路器,相应地,断路器串接到电加热电路的主电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进水管与出水管的高差设置,充分利用水的水头来实现浮子的浮起,并利用水头使例如桥接开关充分接合,实现可靠的导通。适配于磁性开关的浮子,其复位依靠自身重力复位,不需要额外配置复位装置,也就不必考虑复位装置的失效问题,整体失效的概率大大下降,尤其是浮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浮子上行的动力来自水头,当水源无水,即便是水腔,也就是即便壳体内腔内有水,但水失压,浮子也会下落,而失去对例如磁性开关的驱动力,从而能够准确的实现无水监测。此外,由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并不存在动密封的情况,浮子装置本身不容易产生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浮子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浮子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旋转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浮子上-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浮子下-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进水管,2.出水管,3.壳体,4.底盖,5.第二进水管,6.螺纹连接部,7.浮体,8.内腔,9.磁体,10.镶套。

71.倒角,72.长侧面,73.切角,74.短侧面,75.凸起,76.顶面,77.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浮子装置用于热水器的无水监测,在更为具体的应用中,浮子装置用于饮水机的无水和/或有水监测,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浮子装置用于即热式饮水机的无水监测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有水监测或者有水无水复合监测,只需要做简单地变换即可。

关于热水器,包括但不限于开水器、咖啡机、泡茶机、热饮机。这些热水设备具有一个共有属性,即都通过泵水方式给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即热式饮水机为主要的应用对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即热式饮水机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条件加以适配的浮子装置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以理解的是,用于饮水机等热水器的泵水设备主要是直流水泵,在有些应用中也可能是会配交流水泵,但无论哪种水泵,选用水泵的主要参数是噪音、流量和扬程,其中扬程决定了水头大小,一般用于饮水机的水泵的扬程都不小于两米,因此,水头足够大,能够将相对较重的物体冲起。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针对磁性开关和桥接电路,分别适配了不同的浮子,相对而言,因磁性开关需要适配磁体9,相当于磁体9使浮子的整体密度变大,而具有浮子密度大于水密度的第一选择。桥接电路则只需要适配于例如触点或者电极片而设置例如片状的连接片,不会对浮子的整体密度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具有浮子密度可以大于水密度,也可以小于等于水密度的第二选择,第二选择中,因例如连接片不会明显增加浮子的整体密度,一般而言,浮子的整体密度小于等于水密度的1.5倍。

在第一选择的实施例中,浮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其首先要求在图3所示的内腔8中有水的情况下,当内腔8的水失压时,浮体7能够利用自身重力自动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基于浮沉所确定的“密度”并非是指浮子各处的密度均大于水的密度,按照最为精确的描述,即浮子所排水的质量小于浮子自身质量,或者同体积的水的质量小于浮子的质量。

对于第二选择中密度的概念,同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磁体9的选择范围比较广,例如注塑铁氧体、烧结铁氧体、压制粘结钕铁硼、烧结钕铁硼等磁铁材料,其密度相差较大,最小的约为3.8克/立方厘米,最大的约为7.5克/立方厘米,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需要使用轻质的材料进行配平,使浮子的整体密度在1.2~2.8克/立方厘米为宜。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关于密度并非指材质密度,而是指浮子整体上的密度,即前述的浮子与同体积的水相比,浮子质量更大。

前述轻质的材料主要选用食品级的塑料,例如基于gb4806-2016的食品级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hdpe(高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pp(聚丙烯)、ps(聚苯乙烯)、pc,以及其他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级塑料。

同样地,对于壳体3也优选前述的轻质材料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塑料中某些塑料材质的密度本身可能大于水的密度,例如pet,其可以配做内部空腔的方式以平衡浮子的密度。

图1~3示出了一种浮子装置,作为基础的参考,图中的浮子装置具有上下结构特征,用于描述浮子基于水头的升降特征。但并不表示例如底盖4作为盖的特征时其位置必然在下,可以理解的是,盖可以构造为上盖,也可以构造为下盖,即底盖4。

应知,作为对合的两个结构体,图4中的顶面76与内腔的下表面,都可以作为例如凸起75的附着基体。

应知,例如触点,其在开关元件中,都会具备一定的体积,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具备一定提及的触点或者电极片,充当凸起75的作用,而不必再重复的设置凸起75。

当作为盖的特征构成为上盖时,盖的利用例如单边扣的扣合或者其他固定方式,也可用于例如干簧管的辅助固定。显而易见的是,盖无论是构成上盖还是下盖,其通常并不具有频繁拆卸的属性,因此,对例如干簧管的磁性开关的安装结构普遍没有影响。

具体如图1中,壳体3大致呈现为一个桶底在上的桶体,与之配合的底盖4将壳体3的下端封接,形成一个密闭腔体,即如图3中所示的内腔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壳体3拟制为一个整体,其可以包含如图1中所示的底盖4,除非特别说明,壳体3拟制为是包含图3中底盖4的一个整体结构。

关于底盖4,其与壳体3液密封配合,底盖4并不限于采用在下的配置方式,设置底盖4或者盖部的目的在于内腔8内部件的介入或者说安装,显然底盖4的位置与内腔8内部件的安装相关性不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底盖4在下,利于如磁性开关的装配,磁性开关装配在壳体3的顶壁,方便配线,若底盖4在下,则例如磁性开关与底盖4间不产生装配干涉。

底盖4与壳体3间采用管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装配,形成如图3中所示的螺纹连接部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例如螺钉配合密封件或密封胶的方式进行装配。在一些选择中还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上盖的装配,还可以采用例如超声波焊接或者熔封的方式实现连接。

关于磁性开关,优选干簧管,干簧管学术名称为磁簧开关(reedswitch),是一种通过所施加磁场而动作的电开关,其外形与二极管、电阻等比较相似,为具有两个引脚的管状结构,可以直连入电路中。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浮子装置,其作为热水器中的部件,而不要求其必然具备实现控制的完整体,如磁性开关的设置,其位于浮子装置上,但其在浮子装置上并不必形成独立的回路单元。

磁性开关种类较多,能够取代干簧管的有例如霍尔传感器,相对而言,霍尔传感器价格较为昂贵。再如磁控管,接近传感器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成本控制,使用可靠性等参数进行选配。

基于浮子的升降,使磁体9靠近或者远离磁性开关,使磁性开关实现启闭,因此,基于升降,磁性开关装设在壳体3的顶壁或者侧壁上部。

对于壳体3,如前所述,其内部具备一个内腔8,该内腔首先是水腔,用于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进水管1、出水管2间的导通,再者就是作为浮子升降的导引部,所进行的导引为竖向的导引,因此,内腔8所构建的导引部为竖向导引部。

另,可以理解的是,浮子具有升降行程,内腔8具有足够大的空间显而易见,因此,即便是浮子覆盖内腔8的横断面,内腔8仍然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水的导通。

壳体3上需要配置管接头,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具有三个管接头,依次为第一进水管1、出水管2和第二进水管5,采用三个管接头的配置用于多水源结构,在单水源结构中,只需要配置一个进水管。配有两个水源时,一个进水管处于备用状态。

图1~3所示的结构中,管接头采用整体注塑的方式制作,因此管接头与壳体3间属于一体注塑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管接头与壳体3间还可以采用装配结构,例如采用接插结构或者螺纹结构进行装配。

浮子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装于并竖向导向于所述内腔8,图中浮子包括浮体7和装设在浮体7上的磁体9。

相应地,进水管接头位于壳体3的底壁或侧壁上,若位于侧壁上,浮子处于工作行程的下止位时,即浮子处于复位状态时,浮子底面77与壳体底壁内表面贴合,此时所需要的技术条件是进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3内的管口轴线低于浮子的顶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子的顶面高于进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3内的管口的上沿,在此条件下,水流会产生介入到浮子底面77与壳体底壁内表面贴合所形成的界面,而将浮子推起。

显而易见的是,若进水管接头位于壳体3的底壁上,水头直接作用于浮子的下表面,可以更加轻易的将浮子推起。

进一步地,若进水管接头和出水管接头均位于壳体3侧面,参见说明书附图3,图中可见,进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3内的管口的最高点低于出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3内的管口的最高点,由此,水流通过进水管接头进入内腔8后,整体流态为上升流,即便浮子高度相对较低,浮子受到的浮力复合水流所产生的边界摩擦,也能够使浮子产生较大的上升力,换言之,在此条件下,浮子的密度可以相对较大,而利于复位。

相应地,若出水管接头相对较低,则上升流相对较弱,可以理解的是,若例如第一进水管1直接配接到如图1中所示的底盖4上,则出水管2在壳体3上的位置相对会比较灵活。

同样地,如果因管接头的位置关系导致水头对浮子升降影响较小时,相对而言,浮子应具有更小的密度。相反地,如果水头对浮子升降影响比较大时,浮子可以具有更大的密度。

另需注意的是,在第二选择中,浮子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此时,浮子在浮起的初始阶段,浮力的影响可以大于水头的影响。在浮起后,水头的作用能够使浮子上所载置的桥接电路与例如触点充分接触。

在第二选择中,浮子的整体密度要小于水的密度,一般控制在水密度的0.8倍之下。在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浮子的整体密度可以控制在水密度的0.3~0.6倍。

桥接电路在更多的应用中表现为是一个金属片,优选为铜片。

铜片上对位于例如触点的位置,可以设置一个窝部,以提高接合的接触面积。

窝部可以是锥形窝,也可以是球窝,相应地,触点可以是锥形体或者球头,两者都具有导引结构,即便是触点与窝部对位不精确,利用例如锥面的导引,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接合动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管接头均配置在壳体3的侧面,管接头间的位置关系更为具体地配置如下:进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3内的管口的轴线低于等于出水管接头介入到壳体内3的管口的轴线0.3d~2.5d;其中,d为出水管的内管径。

通过前述的描述可知,当管接头均配置在壳体3的侧面时,出水管接头高出于进水管接头越多,水头对浮子升降的影响越明显,但壳体3的高度也就越大;反之,水头对浮子升降的影响越弱,壳体3的高度也就越小。

进水管与出水管2的管径大致相同,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出水管2的轴线大致恰好高于第一进水管1轴线1d。

进一步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图中可见,浮子的浮体7的下端具有倒角71,倒角71的存在可以产生顶托面,提高水头的上推效应。

另,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倒角71可以仅存于进水管侧,也可以各侧均有,还可以仅设置在浮体7下部相对的两侧。

而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轻运动干涉,在俯视状态下,浮子与内腔8间,表现在在横截面上形成几何学中的相似图形,其中浮子的横截面相对较小。在此条件下,与浮体7的上端边缘形成凸缘,凸缘与内腔8间留有更小的间隙,凸缘的存在有利于减少经由浮子上行的液流比重,而使更多的液流从浮子底部通过,从而能够产生更大的上行动力。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实际应用中,内腔8内会充满水,即便是水泵处于持续泵水的状态,因其泵水原理在于通过离心作用甩水,当液流不连续时,泵前或泵后水管,往往都会积存一定量的水,尽管在一些应用中,泵前积存的水较少。实际在热水器应用中,浮子可以装在泵前,也可装在泵后,在此条件下,水都不可能通过水泵完全排空。

尽管在失压状态下,大部分水都能够从管路中排走,但水膜的存在仍然能够产生部件间的粘附作用,例如浮子粘附在水腔8壁面上。

残留的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完全充满内腔8,如果是传统的纯粹依靠浮力为动力的浮子,其无法复位。而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即便是水充满内腔8,若水头失压,浮力不足以使浮子处于上浮状态,而出现回落。

在一些应用于,由于浮体7的顶面76与壳体3顶壁内表面贴合,介入到两者贴合面的水膜基于浸润效应而产生沾附,尽管浮子重量稍大,但表面积也会比较大,可能也会导致浮子无法回落。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克服界面上水膜沾附效应,于浮子顶面,具体是浮体7的顶面76上设有凸起75,以遮断水膜。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接在所述顶面76上制备出疏水层。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面76具备疏水层的同时还设置凸起75,可以更加有效的消除水膜沾附效应。

对于疏水,实际上食品级塑料大多疏水,只不过其水接触角相对较大,疏水效应相对较弱。在优选的应用中,可以在所述顶面76上喷涂形成一层超疏水材料层。

超疏水材料是指与水的接触角(简称水接触角)大于等于150度,而滚动角小于10度的疏水材料,最常见的是聚四氟乙烯,其广泛的应用于例如不粘锅上,作为不粘锅的表面涂层。其它的食品级的超疏水材料也可选用,如聚苯乙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75为柱形凸起,如图4中所示的结构,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75筋状凸起,或者说是一个凸脊结构。

如前所述,凸起75的作用是消除水膜或者使水膜更容易被破坏,因此,关于凸起75的形状,其可以是规则的例如圆柱形凸起,也可以是正棱柱凸起,还可以是例如台状凸起或者异形结构。

凸起75的存在,使顶面75与壳体3顶壁内表面间脱开一定距离,使水膜无法形成,或者易于破坏。通常情况下,考虑到例如饮水机所用的水为纯净水,表面张力小,凸起75的高度为0.3mm即可,随着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越高,水的表面张力越大,不过通常情况下,例如饮水机,所使用水源多是矿泉水或者纯净水,水的张力普遍较小。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应控制凸起75的高度,即不应使其过大,导致浮体7的上表面产生较大的穿流。凸起75的高度应控制在3mm以下。

关于凸起75的数量,由于浮子与壳体3间只有少量的间隙,因此,凸起75可以只有一个。

如图凸起75有多个时,也不易多于4个,并且柱形凸起相互间的距离不小于5mm,并与柱形凸起的体积正相关,即其体积越大,相互间的距离也就越大。

尽管,关于浮子与内腔8的壁面间所留的设计间隙,该设计间隙大于等于0.1mm,在保证运动干涉较小的条件下,也避免浮子翻转。

关于设计间隙的最大值,以不使浮子翻转而导致浮子钳夹在内腔8壁面间为宜。

在图4和图5所示的结构中,浮体是底面为矩形的四棱柱体;四棱柱体的四条棱边形成有切角73,以利于减少流阻,在存在切角73的条件下,于浮体7的上端设置凸缘,更加有利于利用水头所提供的冲力。

切角73是冲裁技术领域常用的概念,例如基于冲裁将矩形的一个顶角冲去,形成两个顶角。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壳体3相应于矩形的长边,也就是如图4中所示的长侧面72,所对应的壳体3的两个棱部为圆弧结构,在圆弧结构处进行配管,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进水管1和出水管2,有利于产生涡流,而将浮子推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侧面沾附效应,在图4所示的短侧面74和长侧面72上设有竖向的肋片或凸起阵列,以消除水膜或者使所建立的水膜容易被破坏。

图5所示的结构中所使用的磁体9的形状为圆形磁体,常见的磁体形状有圆形、矩形(条形磁铁)、环形或者u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环形为优选,环形次之,矩形也可。

磁体9属于后期装入型,因此,需要在浮体7的上预先开槽,然后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将磁体9嵌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容置槽侧壁具有一镶套10,该镶套10为一弹性材质套,优选为硅胶套。

镶套10并非是最优选结构,可不予设置。

此外,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磁体9位于浮体7的下侧,适于适配例如干簧管处的磁通量。

因此,受例如干簧管装配位置的影响,磁体9也可以设置在浮体7的上侧,干簧管可以脱开壳体3一定距离设置,或者壳体3的顶壁提供附加的装配结构,以用于例如干簧管的装配,并确定出干簧管与磁体9间的最小距离。

如前所述,磁性开关主要基于磁体9而起开关作用,基于磁性开关的分断或者闭合,以驱动例如蜂鸣器报警。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浮子装置所应用于的热水器,其必然配有电加热电路,所述磁性开关包含于电加热电路的控制电路。

相应地,若磁性开关接入到控制电路的触点为常闭触点,即磁体9对常闭触电的作用力不够大时,该常闭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当磁体9随浮体7进一步上行,而使常闭触点状态翻转,变成分断状态,当磁体9下落后,所提供的磁力不足,常闭触点又闭合,从而驱动相关电路,例如报警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开关的常闭触电串接有一断路器,相应地,断路器串接在电加热电路的主电路上,闭合后的触点,驱动断路器动作,而使主电路分断。

报警装置与断路器可以同时使用,在报警的同时断开用于加热的主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磁性开关接入到控制电路的触点为常开触点,常开触点串接到电加热电路的主电路上,换言之,此时若磁力足够大,或者说浮体7上行到位,主电路闭合,反之,主电路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磁性开关具有多对常闭触点,其一对常闭触点连接报警装置,再一对常闭触点连接有断路器,相应地,断路器串接到电加热电路的主电路。

在前述的内容中重点描述了以磁性开关为对象的第一选择,第一选择所适配的结构大部分在第二选择中也同样适用,除了相互抵触的部分。

关于触点,可以通过塑封的方式而固定在壳体3的上盖板上,同样地,在一些市县中,不采用触点,而采用电极片的方式,电极片同样可以采用塑封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的上盖板上。

塑封不仅具有比较可靠的连接,并且能够实现比较严密的密封。例如电极片在壳体3外暴露的部分可以外接电路。

对于位于浮子上的桥接电路,优选片状结构导电片,例如前述的铜质的铜片。也可以配置成具有一对动触点和用于动触点间连接的电线结构,动触点与前述的触点对位设置,前述的触点记为静触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