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6601发布日期:2020-11-25 14:2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热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热水设备,利用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有焰燃烧产生热量,以将流经热水设备的冷水加热为热水。但是,燃气的燃烧强度较大,导致热水设备的工作噪音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燃烧尾气中仍存在大量co及nox等有害气体,热水设备的环保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热水设备,该热水设备具有燃烧噪音低、整机体积小、使用方便舒适和燃烧效果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热水设备,所述热水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催化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且用于进行催化燃烧;预热燃烧器,所述预热燃烧器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且用于预热所述催化燃烧器;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分别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连通;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热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与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具有燃烧噪音低、整机体积小、使用方便舒适和燃烧效果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热水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催化燃烧器位于所述预热燃烧器的下游,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催化燃烧器的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位于所述预热燃烧器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外罩壳,所述外罩壳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预热燃烧器、所述催化燃烧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外罩壳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第一旁通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设备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第一换向状态和第二换向状态,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热水出口连通,所述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换向状态时,所述第一出水管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热水设备的下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旁通水管,所述第二旁通水管连接有通断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热水设备1、壳体100、催化燃烧器200、预热燃烧器300、点火装置310、第一换热器400、第一进水管410、第一出水管420、第一旁通水管430、第二旁通水管440、第二换热器500、第二进水管510、第二出水管520、风机组件610、外罩壳620、换向阀630、燃气比例阀640、水泵650、第三换热器700、接水盘7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包括壳体100、催化燃烧器200、预热燃烧器300、第一换热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

壳体100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催化燃烧器2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且用于进行催化燃烧。预热燃烧器3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且用于预热催化燃烧器200。第一换热器4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第一换热器400分别与第一进水管410和第一出水管420连通。第二换热器500设置于壳体100且与第一出水管420热连通,第二换热器500分别与第二进水管510和第二出水管520连通。

具体而言,第一进水管410与第一冷水进口连通,第一出水管420与第一热水出口连通。第二进水管510与第二冷水进行连通,第二出水管520与第二热水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通过设置催化燃烧器200和预热燃烧器300,当热水设备1工作时,可以利用预热燃烧器300辐射的热量对催化燃烧器200进行加热,以使催化燃烧器200的温度上升至适宜的工作温度区间内,在此工作温度区间内,催化燃烧器200可发挥最好效果的催化燃烧作用,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在催化燃烧器200内进行无焰催化燃烧,这样可以使混合气更加充分地进行燃烧,提高热水设备1的燃烧效率,降低热水设备1的能耗,同时,大大减少了由于燃烧不充分产生的co、nox等有害气体,提高热水设备1的环保性能,并且无焰燃烧柔和平稳,噪音低,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并且,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400,可以利用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流经第一换热器400的冷水,以便于利用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提高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的效果,便于热水设备1对外供给热水,例如可以利用热水设备1为室内的暖气设备循环供热。

此外,通过设置第二换热器500,使第二换热器500与第一出水管420热连通,这样可以利用第一换热器400内产生的热水对第二换热器500进行加热,便于将流经第二换热器500的冷水加热为热水,从而使热水设备1可以有两个热水独立的热水出口,提高热水设备1的使用性能,增加热水设备1的使用范围。例如热水设备1中第一换热器400的第一出水管420可以为室内的暖气设备循环供热,第二换热器500的第二出水管520可以为用户的日常使用提供热水。

另外,无焰燃烧更充分释放燃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相同体积燃气燃烧所释放热量更高,从而在较小的燃烧面积上即可产生较大的热负荷,从而在相同热负荷时可以使热水设备1的体积减小,为用户安装节省空间。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具有燃烧噪音低、整机体积小、使用方便舒适和燃烧效果好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包括壳体100、催化燃烧器200、预热燃烧器300、第一换热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催化燃烧器200位于预热燃烧器300的下游,第一换热器400位于催化燃烧器200的下游。这样不仅便于利用预热燃烧器300对催化燃烧器200进行加热,提高预热燃烧器300的预热效果,而且便于利用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第一换热器400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热水设备1的整机性能,提高热水设备1的制备热水的效率。

可选地,如图1-图5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点火装置310,点火装置310位于预热燃烧器300处。这样可以利用点火装置310点燃预热燃烧器300,以便于混合气体通过预热燃烧器300燃烧产生热量,保证预热燃烧器300的加热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风机组件610,风机组件610设置于壳体100内且位于第一换热器400的下游。这样可以利用风机组件610驱动气体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流动,以便于提高热水设备1的燃烧效率和加热效率,从而提高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的能力。

更为具体地,风机组件610可以采用变频风机或变档风机。这样可以使负荷调节比更大,最低负荷更低,从而实现更低的最低温升,使用户夏季用水舒适度进一步提升。

可选地,如图1-图5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外罩壳620,外罩壳620设置于壳体100内,预热燃烧器300、催化燃烧器200和第一换热器400中的至少一个位于外罩壳620的内侧。这样便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形成,便于气流顺畅地在热水设备1进行流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预热燃烧器300、催化燃烧器200和第一换热器400均位于外罩壳620的内侧。

可选地,第二换热器500通过第一旁通水管430分别与第一进水管410和第一出水管420相连。这样可以在第一换热器400与第二换热器500之间形成换热回路,便于水流在第一换热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之间循环流动。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第一进水管410与第一出水管420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水管430,第一旁通水管430与第二换热器500热连通。这样可以使第一进水管410、第一出水管420和第一换热器400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以便于利用第一换热器400内产生的热水对第二换热器500进行加热。

更为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换向阀630,换向阀630具有第一换向状态和第二换向状态,换向阀630处于所述第一换向状态时,第一出水管420与热水出口连通,换向阀630处于所述第二换向状态时,第一出水管420通过第二换热器500与第一进水管410连通。具体而言,热水出口为所述第一热水出口。这样在换向阀630处于所述第一换向状态时,可以通过第一出水管420将第一换热器400内产生的热水对外供给,在换向阀630处于所述第二换向状态时,可以使第一进水管410、第一出水管420和第一换热器400之间形成循环回路,以便于第一换热器400内产生的热水对第二换热器500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热水设备1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换向阀630处于所述第一换向状态时,第一出水管420与热水出口连通且与第一旁通水管430断开,换向阀630处于所述第二换向状态时,第一出水管420与所述热水出口断开且与第一旁通水管430连通。具体而言,热水出口为所述第一热水出口。

可选地,第二换热器500与第一换热器400间隔设置,且第二换热器500位于热水设备1的下部。这样便于在第二换热器500内加热后的水流可以快速输送处热水设备1。

可选地,如图1-图5所示,第一进水管410和第二进水管510之间连接有第二旁通水管440,第二旁通水管440连接有通断阀。这样可以允许冷水在第一进水管410和第二进水管510之间流动,例如当第一进水管410的冷水进口为室内供暖设备的回水口时,可以利用第二进水管510对第一进水管410进行补水,保证第一进水管410内流入足够的冷水,保证热水设备1制备热水的可靠性,提高热水设备1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换热器400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710。这样可以利用接水盘710收集第一换热器400上附着的冷凝水,便于对冷凝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热水设备1还包括第三换热器700,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第三换热器700位于第一换热器400的下游。具体而言,第三换热器700可以为利用蒸汽的冷凝放热对流经其内部的冷水进行加热的冷凝换热器。这样可以使燃烧废气中的能量充分被利用,提高热水设备1的加热效率,降低热水设备1的能耗,提高热水设备1的环保性能。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三换热器700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710。这样可以利用接水盘710收集第三换热器700上附着的冷凝水,便于对冷凝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可选地,第三换热器700集成于第一换热器400。这样便于第一换热器400和第三换热器700组成换热模块,便于提高热水设备1的集成化水平,提高热水设备1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热水设备1为壁挂炉。也就是说,热水设备1可以为燃气采暖热水炉。这样可以提高所述壁挂炉内混合气体的燃烧效率,增加所述壁挂炉的供水多样性,提高热水设备1的整机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水设备1为强抽型正烧式无焰燃烧壁挂炉。换言之,热水设备1为强抽型正烧式无焰燃烧燃气采暖热水炉。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正烧”是指空气从热水设备1的下部进入,再从热水设备1的上部排出。“抽型”是指风机组件610靠近热水设备1的出风口设置。这样热水设备1能够节能减排及降噪、减小整机体积。热水设备1采用无焰催化燃烧方式,从源头控制co/nox的产生。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燃气能充分反应燃烧,可有效减少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并且无焰燃烧柔和平稳,噪音低,热水设备1使用更加环保、安全舒适。

具体地,热水设备1包括两个独立的燃烧平台,即催化燃烧器200、预热燃烧器300,热水设备1还包括点火装置310、设置在催化燃烧器200上方的第一换热器400、风机组件610、进出水装置、第二换热器500、换向阀630、循环水泵、膨胀水箱以及连接用出回水管和进行燃气调节的燃气比例阀640。

具体而言,外罩壳620包括混气腔,燃气通过燃气比例阀640进入外罩壳620,在所述混气腔与空气混合,之后混合气体进入预热燃烧器300以及催化燃烧器200燃烧,燃烧后的烟气通过第一换热器400加热供暖水,废气之后通过风机组件610排出。

当热水设备1处于供暖状态时,第一换热器400内加热后的供暖水,通过换向阀630后,由供暖出水口进入房间散热系统,该状态是由循环水泵650为供暖水提供动力。

当热水设备1处于卫浴状态时,第一换热器400内加热后的供暖水,通过换向阀630后,再流经第二换热器500、循环水泵650,之后流回第一换热器400再次加热;在此过程中,卫浴水经冷水入口进入到第二换热器500内与供暖水进行换热,之后由热水出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中,预热燃烧器300与催化燃烧器200为两个独立分开的燃烧平台,燃气在预热燃烧器300以及催化燃烧器200内可实现充分的燃烧,使燃烧后所产生的co及nox含量进一步降低。且催化燃烧为无焰燃烧,燃烧反应柔和平稳,减少了有明火焰壁挂炉在工作时产生的燃烧噪音,从而使壁挂炉运行时的噪音更小。另外无焰燃烧为辐射换热与对流换热相结合,因此换热效果更好,更节能。第一换热器400采用不锈钢或其他耐高温材料制成。

可选地,热水设备1还可以增加第三换热器700,利用水蒸气冷凝放热的原理,使热量更充分吸收,能效可以达到一级能效或更高。且结构上增加冷凝水收集装置即接水盘710,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水口排出,热水设备1的内部结构通用化更好。

进一步地,第三换热器700位于第一换热器400的正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热水设备1可以为倒置燃烧型壁挂炉,即空气从热水设备1的上部进入,再从热水设备的下部排出。这样更易排出冷凝水。热水设备1的进风形式可以为鼓风,即风机组件610设在靠近进风口处。这样热水设备1抵抗阻力能力更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热水设备1包括壳体100、催化燃烧器200、预热燃烧器300、第一换热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壳体100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催化燃烧器2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且用于进行催化燃烧。预热燃烧器3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且用于预热催化燃烧器200。第一换热器400至少部分地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第一换热器400分别与第一进水管410和第一出水管420连通。第二换热器500设置于壳体100且与第一出水管420热连通,第二换热器500分别与第二进水管510和第二出水管520连通。

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催化燃烧器200位于预热燃烧器300的下游,第一换热器400位于催化燃烧器200的下游。热水设备1还包括点火装置310,点火装置310位于预热燃烧器300处。热水设备1还包括风机组件610,风机组件610设置于壳体100内且位于第一换热器400的下游。风机组件610可以采用变频风机或变档风机。热水设备1还包括外罩壳620,外罩壳620设置于壳体100内,预热燃烧器300、催化燃烧器200和第一换热器400均位于外罩壳620的内侧。

第一进水管410与第一出水管420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水管430,第一旁通水管430与第二换热器500热连通。热水设备1还包括换向阀630,换向阀630具有第一换向状态和第二换向状态,换向阀630处于所述第一换向状态时,第一出水管420与热水出口连通且与第一旁通水管430断开,换向阀630处于所述第二换向状态时,第一出水管420与所述热水出口断开且与第一旁通水管430连通。第一进水管410和第二进水管510之间连接有第二旁通水管440,第二旁通水管440连接有通断阀。

热水设备1还包括第三换热器700,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第三换热器700位于第一换热器400的下游。第三换热器700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710。第三换热器700集成于第一换热器4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水设备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