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隔离病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3401发布日期:2021-01-26 15:1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负压隔离病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隔离病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负压隔离病房。


背景技术:

[0002]
隔离病房是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对病人使用的隔离治疗措施,从而防止病毒相互交叉感染。现有的隔离病房一般只是向病房内输送经过净化的空气,但是病人会持续地产生病菌,病菌携带者之所以能传播,其主要是通过直接/气溶胶和直接触传播。对于直接/气溶胶传播,病毒携带者呼出的带菌气体游离在空气中,而其周围的人群,在无防护状态下吸入了感染者咳嗽、喷嚏、说话时喷出的飞味形成的气溶胶。对于接触传播,飞沫沉积在物体表面被传染者无意中接触了这些地方之后自接触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这些途径最危险的就是气溶胶,即含菌空气导致被动传染。
[0003]
根据病毒的传播特点,现有的隔离房无法保证病房内的无病毒状态。而且,病房内的空气经由排气管直接排放,会对病房外的空气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负压隔离病房,该隔离病房能够使病房内的病毒能够及时排出,维持无病毒状态,并且避免向病房外排放受污染的空气。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负压隔离病房,包括病房单元,所述病房单元内设有隔断,使病房单元被分隔成病房区与杀菌区,杀菌区内设有臭氧与紫外线杀菌系统;病房区设有进风口,隔断开设有排风口;病房单元外设有进风空气净化系统与排风空气消毒系统;进风空气净化系统连接至所述进风口,排风空气消毒系统与所述杀菌区相连通;所述排风空气消毒系统的排风流量大于进风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流量,使病房区形成由进风口朝向排风口的气流。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与进风空气净化系统之间设有空气过滤器。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口也设有空气过滤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空气净化系统沿进风方向依次包含混合段、初效段、风机段、均匀段、中效段、表冷段、电热段、加湿段、消毒段与出风段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病房区内沿气流方向设置病床。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一、采用进风空气净化系统与排风空气消毒系统,使病房内产生负压,并且形成由进风口朝向排风口的气流,使病房内的病毒随着气流被及时排出,维持无病毒状态。
[0013]
二、病房单元被分隔成病房区与杀菌区,空气在杀菌区内被臭氧与紫外线强效杀菌,再经过排风空气消毒系统二次杀毒,使空气被排出之前被有效地杀菌过滤,不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0014]
三、在进风口与排风口分别设置空气过滤器,增强空气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病房单元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负压隔离病房,包括病房单元1,所述病房单元1内设有隔断2,使病房单元1被分隔成病房区3与杀菌区4,杀菌区4内设有臭氧与紫外线杀菌系统5,臭氧与紫外线杀菌系统可采用目前常用的现有设备;病房区3设有进风口6,隔断2开设有排风口7;病房单元外设有进风空气净化系统8与排风空气消毒系统9;进风空气净化系统8通过进风管10连接至所述进风口6,作为优选的,进风口6还设有进风空气过滤器11。排风空气消毒系统9通过排风管12与杀菌区4相连通;排风空气消毒系统9的排风流量大于进风空气净化系统8的进风流量,使病房区3形成由进风口朝向排风口的气流。
[0019]
作为优选的,排风口7设有排风空气过滤器13。
[0020]
进风空气净化系统8沿进风方向依次包含符合国家净化标准的混合段8a、初效段8b、风机段8c、均匀段8d、中效段8e、表冷段8f、电热段8g、加湿段8h、消毒段8i与出风段8j。
[0021]
病房区3内沿气流方向设置病床14。
[0022]
采用进风空气净化系统与排风空气消毒系统,使病房内产生负压,并且形成由进风口朝向排风口的气流,使病房内的病毒随着气流被及时排出,维持无病毒状态。
[0023]
由于病床14沿气流方向设置,在病房内工作的医护人员始终处于上风口,即使没有面罩防护也不会呼吸到被污染后的空气;而治疗期的病人也始终处在洁净环境中,不会造成重复感染。
[0024]
病房单元被分隔成病房区与杀菌区,空气在杀菌区内被臭氧与紫外线强效杀菌,再经过排风空气消毒系统二次杀毒,使空气被排出之前被有效地杀菌过滤,不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0025]
在进风口与排风口分别设置空气过滤器,能够增强空气过滤效果。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