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7906发布日期:2020-11-25 14:2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属于化工行业用换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工单位中换热器是常用的换热设备,有时为了保证换热效果会采用两台换热器进行连续换热,占用空间较多;并且有时为了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会使用低温盐水作为换热介质,但是低温盐水换热温度升高后需要耗费较高能源才能重新降温再次作为换热介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该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在能满足换热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能耗,并且体积小,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第一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换热管,第一壳体头部端设有顶端封头,顶端封头连通物料进口管,第一换热管设于第一壳体内部,并且第一换热管一端连通设于第一壳体尾部的循环水进口管,第一换热管另一端连通设于第一壳体头部的循环水出口管;第二换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换热管,第二壳体尾部端设有末端封头,末端封头连通物料出口管,第二换热管设于第二壳体内部,并且第二换热管一端连通设于第二壳体尾部的低温盐水进口管,第二换热管另一端连通设于第二壳体头部的低温盐水出口管;第一壳体尾端通过连通壳体与第二壳体头部连通。

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的壳程是通过连通壳体连通的,第一换热管中使用的换热介质是常温循环水,第二换热管中的换热介质是低温盐水。物料由物料进口管进入第一换热机构的壳程内,经过与第一换热管中的常温循环水循环水降温然后流向第二换热机构内,然后在第二壳体内与第二换热管中的低温盐水再次进行热量交换,物料最终由气态变为液态经物料出口管排出。常温循环水经过热量交换温度升高后直接放置在常温环境下降温再次使用就可以,没有多余的能量消耗;与低温盐水进行热量交换的气体或者液体温度已经不是特别高,因此低温盐水的温度损耗降低,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本换热器随先后经过两次换热,但是属于一个设备,体积小,节省空间。

优选的,所述的物料出口管出口端连通三通管的一个接口,三通管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通排气管和物料收集管;排气管进口端设有排气阀,排气管的出口端设有过滤包。气体物料虽然经过前后两次热量交换,但是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气体均转化为液体,因此仍会有少量气体残存在第二壳体内,需要隔一段时间进行排空,然而化工行业内的气体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排出的气体需要经过滤包吸附,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排空时,打开排气阀,气体经排气管流向过滤包,经过滤包吸附后排向大气中。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包为活性炭包,活性炭吸附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均设有折流板,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贯穿对应的折流板,折流板的设置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物料能够经过充分换热,换热效果理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气体物料首先经常温循环水降温,然后再与低温盐水换热,降低低温盐水的温度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本换热器随先后经过两次换热,但是属于一个设备,体积小,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物料进口管;2、第一壳体;3、循环水进口管;4、连通壳体;5、第二壳体;6、低温盐水进口管;7、过滤包;8、排气阀;9、物料收集管;10、物料出口管;11、末端封头;12、低温盐水出口管;13、循环水出口管;14、顶端封头;15、第一换热管;16、第二换热管;17、折流板;18、三通管;19、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第一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壳体2和第一换热管15,第一壳体2头部端设有顶端封头14,顶端封头14连通物料进口管1,第一换热管15设于第一壳体2内部,并且第一换热管15一端连通设于第一壳体2尾部的循环水进口管3,第一换热管15另一端连通设于第一壳体2头部的循环水出口管13;第二换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5和第二换热管16,第二壳体5尾部端设有末端封头11,末端封头11连通物料出口管10,第二换热管16设于第二壳体5内部,并且第二换热管16一端连通设于第二壳体5尾部的低温盐水进口管6,第二换热管16另一端连通设于第二壳体5头部的低温盐水出口管12;第一壳体2尾端通过连通壳体4与第二壳体5头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

物料出口管10出口端连通三通管18的一个接口,三通管18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通排气管19和物料收集管9;排气管19进口端设有排气阀8,排气管19的出口端设有过滤包7。气体物料虽然经过前后两次热量交换,但是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气体均转化为液体,因此仍会有少量气体残存在第二壳体5内,需要隔一段时间进行排空,然而化工行业内的气体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排出的气体需要经过滤包7吸附,将有害物质进行吸收;排空时,打开排气阀8,气体经排气管19流向过滤包7,经过滤包7吸附后排向大气中。

过滤包7为活性炭包,活性炭吸附效果好。

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5内部均设有折流板17,第一换热管15和第二换热管16分别贯穿对应的折流板17,折流板17的设置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5内的物料能够经过充分换热,换热效果理想。

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的壳程是通过连通壳体4连通的,第一换热管15中使用的换热介质是常温循环水,第二换热管16中的换热介质是低温盐水。物料由物料进口管1进入第一换热机构的壳程内,经过与第一换热管15中的常温循环水循环水降温然后流向第二换热机构内,然后在第二壳体5内与第二换热管16中的低温盐水再次进行热量交换,物料最终由气态变为液态经物料出口管10排出。常温循环水经过热量交换温度升高后直接放置在常温环境下降温再次使用就可以,没有多余的能量消耗;与低温盐水进行热量交换的气体或者液体温度已经不是特别高,因此低温盐水的温度损耗降低,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本换热器随先后经过两次换热,但是属于一个设备,体积小,节省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第一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壳体(2)和第一换热管(15),第一壳体(2)头部端设有顶端封头(14),顶端封头(14)连通物料进口管(1),第一换热管(15)设于第一壳体(2)内部,并且第一换热管(15)一端连通设于第一壳体(2)尾部的循环水进口管(3),第一换热管(15)另一端连通设于第一壳体(2)头部的循环水出口管(13);第二换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5)和第二换热管(16),第二壳体(5)尾部端设有末端封头(11),末端封头(11)连通物料出口管(10),第二换热管(16)设于第二壳体(5)内部,并且第二换热管(16)一端连通设于第二壳体(5)尾部的低温盐水进口管(6),第二换热管(16)另一端连通设于第二壳体(5)头部的低温盐水出口管(12);第一壳体(2)尾端通过连通壳体(4)与第二壳体(5)头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物料出口管(10)出口端连通三通管(18)的一个接口,三通管(18)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通排气管(19)和物料收集管(9);排气管(19)进口端设有排气阀(8),排气管(19)的出口端设有过滤包(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过滤包(7)为活性炭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5)内部均设有折流板(17),第一换热管(15)和第二换热管(16)分别贯穿对应的折流板(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行业用换热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两种换热介质的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机构和第二换热机构,第一换热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换热管,第一壳体头部端设有顶端封头,顶端封头连通物料进口管,第一壳体两端分别设置循环水进口管和循环水出口管,循环水进口管和循环水出口管连通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机构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换热管,第二壳体尾部端设有末端封头,末端封头连通物料出口管,第二两端分别连通低温盐水进口管和低温盐水出口管,低温盐水进口管和低温盐水出口管连通第二换热管;第一壳体尾端通过连通壳体与第二壳体头部连通。本实用新型在能满足换热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能耗,并且体积小,节省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封百龙;王辉;范京明;许鹏;毕雪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新农基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9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