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7900发布日期:2020-11-25 14:2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领域,具体地为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能从高温流体传递到较低温度的流体,由此冷却高温流体并加热低温流体的装置。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增减自如,它是用两种管径不同的标准管连接而成同心圆套管,外面的叫壳程,内部的叫管程;两种不同介质可在壳程和管程内逆向流动(或同向)以达到换热的效果。现有的翅片管主要用于制造换热装置,大量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行业的换热和余热回收工段,是非常重要的化工设备之一。

然而,现有的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很难再继续提升,且翅片管的结构较为单一,换热面积虽有所增加,但其传热的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提及的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高、翅片管的结构单一从而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

所述壳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所述壳体一端的侧壁靠近上端和下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所述第一封头和所述第二封头分别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封头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且所述第二进液端和所述第二出液端相对设置;所述挡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靠近第一封头的一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封头形成第一腔体、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封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上腔体和第一下腔体;所述第二隔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挡板,并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二上腔体和第二下腔体;所述翅片管弯折成型且所述翅片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翅片管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挡板并与所述第一上腔体连通,所述翅片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挡板并与所述第二下腔体连通,所述翅片管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形成有第一螺旋翅片和第二螺旋翅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翅片管弯折成型,其上端开口连通第一上腔体、下端开口连通第一下腔体,由此形成完整的管程,与同长度的直管相比,延长了冷却液在管内流动的时间,达到充分换热的效果,翅片管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形成的第一螺旋翅片和第二螺旋翅片,在增加换热面积的同时,亦分别起到了扰动壳体内流动的高温液体和翅片管内流动的冷却液的作用,而且第二螺旋翅片还起到减少冷却液流动时的应力集中的现象,提高了翅片管的承压能力;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交错排布,增加了高温液体的壳程,使得高温液体与冷却液的间接接触时间更长,换热效率更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翅片管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翅片管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翅片管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翅片管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该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第一封头2、第二封头3、多个翅片管4、第一隔板51、第二隔板52和挡板6,壳体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壳体1左端的侧壁靠近上端和下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进液端a1和第一出液端b1,第一封头2和第二封头3分别安装于壳体1的左端和右端,第一封头2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二进液端a2和第二出液端b2,第二进液端a2和第二出液端b2相对设置,挡板6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左端,以分别与第一封头2形成第一腔体21、与壳体1形成第二腔体11,即第一封头2与挡板6形成左侧的第一腔体21,挡板6、壳体1和第二封头3形成右侧的第二腔体11;第一隔板51的左端与第一封头2固定连接、右端与挡板6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地将第一腔体21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上腔体211和第一下腔体212;第二隔板52的左端固定安装于挡板6,并将第二腔体11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二上腔体111和第二下腔体112;翅片管4弯折成型且其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以使冷却液流通,翅片管4优选u型管,翅片管4的上端固定安装于挡板6并与第一上腔体211连通,翅片管4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挡板6并与第二下腔体212连通,翅片管4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形成有第一螺旋翅片41和第二螺旋翅片42。

优选地,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一折流板71和多个第二折流板72,多个第一折流板71中至少一个第一折流板71与多个第二折流板72中至少一个第二折流板72相互交错且相间隔的安装于第二上腔体111的内部,其它第一折流板71和其它第二折流板72相互交错且相间隔的安装于第二下腔体112的内部,每一第一折流板71的一端均抵接于壳体1的内侧壁并与第二挡板52之间形成第一缺口,每一第二折流板72的一端均抵接于第二隔板52并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缺口,由此,于第一进液端a1输入的高温液体依次穿过第二上腔体111内部的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后,在重力作用下流至第二下腔体112内部,并依次穿过第二下腔体112内部的第二缺口和第一缺口,最终,高温液体于第一出液端b1排出,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流动的高温液体与翅片管4中流动的冷却液完成了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因翅片管4的部分外侧壁穿过第一折流板71和第二折流板72,u型的翅片管4得到了额外的支撑,实现更稳固的固定。

优选地,翅片管4的外侧壁靠近上端和下端的位置均形成有第一光管区43,以便于翅片管4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挡板6,翅片管4的外侧壁靠近中间的位置形成有多个第二光管区44,第二光管区44分别与第一折流板71和第二折流板72相适配,以便于翅片管4搭接于第一折流板71和第二折流板72。

优选地,第一螺旋翅片41的旋向与第一进液端a1输入的高温液体的流向相反,以更好地对流动中的高温液体产生扰动,从而提升与翅片管4中流动的冷却液的换热效率。

优选地,因翅片管4的内径的限制,且为了避免设于翅片管4的内侧壁的第二螺旋翅片42阻碍冷却液的流通,第一螺旋翅片41的螺旋直径大于第二螺旋翅片42的直径,且第一螺旋翅片41间的间隙大于第二螺旋翅片42间的间隙,以使得较多数量的第二螺旋翅片42对翅片管4的内部流通的冷却液产生扰动。

具体实施时,于第二进液端a2输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第一上腔体211后于翅片管4的上端开口进入,进入翅片管4内部的冷却液在完成一整个管程后进入第一下腔体212,并于第二出液端b2排出;于第一进液端a1向第二上腔体111内输入高温液体,高温液体依次穿过第二上腔体111内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后流至第二下腔体112内,并依次穿过第二缺口和第一缺口后,于第一出液端b1排出,以形成完整的壳程;上述的冷却液和高温液体的流动过程中,实现了热交换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高肋翅片管式换热器,其包括壳体、第一封头、第二封头、多个翅片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挡板,壳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壳体的侧壁靠近上端和下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分别安装于壳体的两端,第一封头的侧壁分别形成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相对设置,挡板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左端,以分别与第一封头形成第一腔体、与壳体形成第二腔体,第一隔板的左端与第一封头固定连接、右端与挡板固定连接,并将第一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一上腔体和第一下腔体,第二隔板固定安装于挡板,并将第二腔体分隔为相互隔离的第二上腔体和第二下腔体,翅片管的上端固定安装于挡板并与第一上腔体连通,翅片管的下端固定安装于挡板并与第二下腔体连通,以形成完整的壳程,弯折成型的翅片管与同长度的直管相比,延长了冷却液在管内流动的时间,达到充分换热的效果,翅片管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形成有第一螺旋翅片和第二螺旋翅片,两者在增加翅片管的换热面积的同时,第二螺旋翅片还起到紊流、减少冷却液流动时的应力集中的现象,提高了翅片管的承压能力;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交错排布,增加了高温液体的壳程,使得高温液体与冷却液的间接接触时间更长;第一螺旋翅片的旋向与高温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反,起到搅动高温液体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